1934年蒋介石北方之行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41197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10至11月间,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西北、华北地区的十一省,大、小十六座城市进行视察。历时一个多月,行程上万里,这可能是蒋介石执政期间对北方最长时间的一次巡游。
  
  (一)
  
  蒋介石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视察北方?从现存的当时新闻报道看,蒋介石这次北方之行好像事先并未计划,是偶然成行的。但在对当时国内外政局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蒋介石这次北方之行是有其内在促进因素的。
  
  1、蒋介石这次北方之行,选在江西"剿共"得手之时
  蒋介石从1930年10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结束后,就发起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它几个革命根据地的反复围剿。1934年第五次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中,他利用共产党内推行左倾军事路线的空子,采用步步为营、堡垒推进、残酷清乡的战术,取得了军事上的连连胜利。1934年9月,整个战局的发展对蒋介石极为有利。他认为江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便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对鄂豫皖等其它根据地的进攻。蒋介石公开扬言:"我们更应对共军加紧包围,聚而歼之,不使漏网。"他出发北上的时间是10月4日,其初衷也是要到武汉听取鄂豫皖剿共总司令张学良汇报军事情况。但到10月10日,江西前线就传出了红军主力撤离瑞金的消息,这对蒋介石为说无异是全线获胜。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才会踌躇满志地、放心地去北方视察,也才有精力关注军事以外的其它一些事宜。
  
  2、蒋介石北方之行确有平息全国人民对其"不抵抗政策"不满情绪的意图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受到举国上下的反对和斥责。对此,蒋介石反复声明不是自己不抗日,而是共产党和他对着干,影响他全付精力抗日。到1934年9月间,外界大有蒋介石剿共将大功告成的舆论。蒋介石一方面叫嚣要"收最后围歼红军之功",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出一种关心北方抗日战局的姿态,以平息人民的不满。
  
  3、蒋介石自1930年蒋、冯、阎大战后,也亟需和北方将领们协调关系、联络感情
  自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蒋介石政权似乎就一统天下了。但实际上,中国北方仍在派系军阀的控制下,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手反蒋,掀起了蒋、冯、阎大战。蒋介石虽靠张学良帮助把仗打赢了,但北方将领们人心难服,各怀心志,蒋介石的权威并没有真正树起来。在"剿共"军事紧张时期,蒋介石没有精力顾及安抚将士、笼络人心的工作,但在军事得手后,就有了接触北方将领、收买人心的必要。蒋介石北方巡幸,一则可以检阅部队,树立自己的威望,二则在北方将领中增进私交,发现人才,培植党羽,此乃一举两得的好事。
  
  4、"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长城沿线已成抗日前线,蒋介石也应有考察前线、布置对日军事的举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亡华之心日益昭揭于天下,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则一浪高过一浪。1933年初,日军进攻热河、察哈尔,由关外将手伸向关内,狼子野心进一步暴露,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和工农红军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同年冬,在"一二八"沪淞抗战中英勇抗敌,而被蒋介石调迁福建的十九路军,发动了"福建事变",呼吁全国一致抗日。虽然十九路军被蒋镇压下去了,但弥漫于全国的抗日热潮则对采取"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压力。蒋介石做为一国统治者自然也不会对日寇亡华、国土丧失一点也不动心。因此,在剿共军事初告成功之时,他也不得不做出一个抗日姿态,到北方前线了解一下战局,布置一下军事,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说蒋介石这次北方之行确有军事目的,但不是针对日本的,而且去北方提前布置防共以对付红军北上。这种说法恐怕难以成立。因为此时,无论红军本身还是蒋介石均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赴陕北抗日"的预期,红军刚从瑞金突围,正在冲破四道封锁线。所以,蒋介石在北方之行中召集北方将领议论军事的话,还是应以抗日为主题的。
  
  5、蒋介石此次北方之行是接受端纳建议和孔祥熙等人邀请成行的。
  有资料表明,蒋介石这次北方之行确和采纳端纳的建议有关。端纳是早年就供职于孙中山、袁世凯等人幕下的外国顾问。蒋介石从庐山到武汉时,端纳正在张学良幕下任顾问。由于宋美龄与他早就认识,见面后,宋就极力向蒋介石推荐聘端纳为顾问。而端纳是个直言不讳的人,他见到蒋介石后就提了不少批评意见,并建议蒋能体察下情,亲自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特别是应关心一下大西北的情况。据说,蒋介石是在采纳端纳的这个建议后才开始北方之行的。
  至于孔祥熙,早就有邀请连襟蒋介石去他老家做客的欲望,可能蒋也曾爽快地答应过,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为了迎接蒋介石的到来,孔祥熙早就布置了在太谷为他管家的七弟孔祥吉收拾房舍,购置家具,做了一系列准备。由此可见,蒋介石北方之行也是早就计议过的。
  
  (二)
  
  1934年蒋介石的北方之行,是以视察鄂豫皖剿共军事为名开始的。
  10月4日下午2时,蒋介石、宋美龄携侍卫长宣铁吾、侍从参谋主任晏道刚、监察院监察委员肖宣等几人,由九江乘永绥舰赴汉口,海军民生舰护航。5日上午10时10分,船抵汉口北码头,至汉口中央银行下榻。在这里,蒋介石召见了鄂豫皖剿匪司令张学良、湖北绥署主任何成、省政府主席张群、河南省绥署主任及省主席刘峙、以及湘鄂边区剿匪总司令徐源泉和军以上将官上官云相、刘茂恩等。10月6日上午,蒋介石在武昌豫鄂皖剿匪司令部专门召开了各军将领会议,各将领依次汇报了自己防区的情况,蒋向将领们传达了他和张学良商定的清剿计划,晚上,蒋介石在中央银行宴请了各位将领。这时,蒋介石的重要谋士、江西行辕办公室主任杨永泰赶来汉口,夏斗寅、贺耀祖、王树常等军政大员也专程来谒蒋。10月8日上午,蒋介石在武昌出席了总部举办的300余人参加的"扩大纪念周"活动,并发表了讲话。蒋介石还和部分将领进行了个别谈话,和张学良交谈更多。就是此时,蒋介石结识了端纳,并在宋美龄极力举荐下,提出了聘其为顾问的请求,并接受了端纳去西北视察的建议,邀张学良、端纳同他一起成行。
  10月10日,蒋介石开始他的西北之行。他先从汉口坐火车经郑州抵洛阳。在这里主持了洛阳军分校的开学典礼。12日,蒋介石、张学良一行坐车进抵西安,受到"西北军"杨虎城和邵力子等人的欢迎。在杨、邵陪同下,蒋介石召见了陕西省党政军各地方长官,会见了西安各界知名人士,游览了西安的名胜古迹。10月15日,蒋氏夫妇出席了陕西的"扩大纪念周",向与会的两千多人发表了《陕游之感想及对陕之希望》的演说,大力宣扬在中国要"实践四维,恢复八德"。在西安期间,宋美龄还在邵力子夫人陪同下参观了西安的孤儿教养院,并商量筹建女子戒烟所。总之,蒋氏夫妇在中国西北中心的西安市民中,尽力扮演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形象。
  10月17日上午,蒋氏夫妇在张学良等人陪同下,乘福特号专机,从西安飞兰州。甘肃省军政要员朱绍良、邓宝珊、胡宗南等率万余民众从机场到省府夹道欢迎。在兰州,蒋介石接见了由青海专程赶来的青海海主席马麟和地方军阀头了马步芳、马步青,对青海省务多有关注和指示。蒋介石还视察了兰州织呢厂等地方工农业生产的几处典型,游览了西郊小西湖,召见并宴请了甘肃省团以上军事长官和党政军各界代表。10月19日上午,蒋介石率张学良乘福特号专机飞往银川,在宁夏呆了将近一天的时间。20号下午,蒋一行飞返西安。
  10月20日,蒋介石结束西北之行乘专车返洛阳。23日,由洛阳经郑州时,和张学良分手,从此,端纳即正式受聘为蒋顾问,随着同行至开封。进入河南后,河南省军政长官刘峙、蒋伯诚、洪陆东、陈沛、唐俊德等陪同接待。在开封,国内各新闻媒体纷纷采访蒋西北之行的观感。杨永泰负责对记者说:蒋介石对西北的印象极佳,并声称,蒋在开封住一天后,即返武汉。何时回京,尚未确定。
  但事实是:10月24日,蒋介石夫妇在端纳等人陪同下,乘福特号专机离汴飞鲁,并没有南归;而是在济南做了3个小时短暂停留,接见了一下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等军政要员后,继续乘机直飞北平。
  蒋介石这次到北平,逗留了11天时间。他先去协和医院住院检查身体,得到健康无病的报告后,才开始各种政务活动。蒋介石在北平接见了黄郛、宋哲元、商震、万福麟、于学忠、王宪惠、颜惠庆等人,并与从天津、太原等地赶来的张继、傅作义、张伯苓、林戎秀、赵戴文等人见面、交谈。听到蒋介石来平消息,蒙政委员会全体委员专电邀请蒋介石莅蒙视察。蒋一方面愉快地接受邀请,一方面派出萧振瀛对蒙古各王公表示慰问。11月4日,蒋介石一行乘专车经明陵、下花园,抵张家口,在这个察哈尔省的省会,蒋介石出席了张垣扩大纪念周集会,视察了察哈尔畜牧职业学校等,对开展职业教育大加肯定和表扬,还给张家口绿化防沙工程拨付了专项经费。
  11月5日下午,蒋一行乘专车赴大同游览了云岗石窟。在大同停靠一夜后,6日,专列驶往归绥。7日,蒋介石在绥远行辕接见了蒙古王公--云王和德王以及驻绥将领和各国牧师。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在省府盛宴接风,归绥各界为欢迎蒋介石,召开了各界联欢大会;蒋又一次在会上大讲树立四维八德的意义。蒋氏夫妇还视察了归绥毛织厂、农村试验场和图书馆,观看了赛马会。为显示领袖对边疆地区人民的关爱,蒋特拨5万元给归绥兴办畜牧学校,还特别犒赏随侍保卫的军警宪兵1000元、警察500元。11月8日上午,蒋介石从归绥乘飞机直飞太原。他的随从和专程由并赶来迎接的晋系将领赵承绶、王靖国等则乘火车去大同,再改乘汽车赴太原。太原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老巢,自中原大战后,蒋、阎关系一直很僵,面和心不和。闻蒋要来晋视察,阎锡山十分重视,精心安排,极尽地主之谊。蒋介石一下飞机就受到太原万人夹道欢迎,场面十分热烈。可能是事前早已安排好的,9日上午,蒋介石就乘车去河边--阎锡山故里进行访问。蒋介石拜见了阎父书堂,执子侄礼甚恭。阎锡山和父亲宴请蒋介石,并组织忻、定人众热烈欢迎蒋的到来。阎府上下张灯结彩、热闹异常。蒋介石在阎府仅一上午,就返回太原。阎锡山全程陪伴蒋介石,二人关系看起来亲密无间。回并后,蒋介石免不了又召见军政要员,又出席宴会,整整忙碌地应酬了一天。
  大概也是事前计划好的,还在蒋介石赴归绥时候,远在上海的孔祥熙就动身去南京,准备飞太原了。11月7日,孔祥熙专机赴太原。8日上午,趁蒋介石由归绥飞太原的时机,孔祥熙匆忙返回老家太谷,检查、布置了迎蒋访亲的一应准备。当天中午1点40分,蒋介石飞抵太原时,孔祥熙已出现在欢迎队伍中。如前所述,蒋、孔自成为连襟后,孔祥熙多次邀请蒋介石到太谷做客,蒋介石也早对襟兄故乡、晋商故里的金太谷感兴趣。这次北方之行正好是一个机会。因此,孔祥熙早就布置在太谷看家的七弟--孔祥吉和铭贤学校的负责人认真做好了接待蒋介石的一应准备,只等贵客临门了。
  11月10日上午,蒋介石夫妇在出席了山西各界人士欢迎蒋莅并大会后,便在孔祥熙的陪同下,乘汽车去太谷。随行人员,除端纳外,还有杨永泰、晏道刚以及宋哲元、傅作义、杨爱源、王靖国、赵承绶、李服鹰等一批将领。下午4时许,蒋一行来到太谷县城东南的孔祥熙亲手创办的铭贤学校,受到铭贤师生的夹道欢迎。接着,在学校操场举行了隆重欢迎大会。蒋介石详细地考察了铭贤校园,并拜谒了位于校南侧的孔氏先茔,祭奠了孔父繁慈之墓。傍晚时分,蒋介石一行的车队鱼贯驶入太谷县城,到上官巷中的孔宅下榻。孔宅原是太谷城内富户孟家的宅院,孔祥熙当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后购买下来,雕梁画柱,购置名木家具,整刷一新。蒋介石对孔宅留下了极美好的印象。他在这里感到很安适。孔祥熙又引荐了太谷的著名书法家赵铁山先生与之讲书论字,还向他推荐岳飞、朱熹手书的两块石屏风观看。蒋介石和宋哲元、傅作义、杨爱源等人在孔宅欢洽交叙,大家放松地度过了一个舒心的夜晚。蒋介石对孔宅的建筑风格和富丽堂皇的摆设赞不绝口,孔祥熙还自靠奋勇要给蒋介石买下太谷城里最好的宅院--孙家大院做别墅。从此,蒋介石脑海中就深深地留下了孔家乃山西首富的印记。
  蒋介石一行在孔宅住了一宿,二日一早用过早餐后,便离开太谷回太原去了。蒋介石返并后,游览了太原市容,拜访了正在病中的前内政部长杨兆泰和山西省主席赵戴文,向他们辞行。正午12时,蒋介石仅同贴身顾问4人搭乘欧严巨型机--容克号飞回汉口。宋美龄、孔祥熙、端纳等人则于下午1时40分乘福特、康特两架飞机去北平,他们在北平耽搁一两天后即南下,其他随员杨永泰等则乘火车返寻。蒋介石于当日下午3时半抵汉后,未作久留,晚上10时,则乘永绥舰离汉回九江。这样,蒋介石的北方之行,从九江开始,到回九江结束,总计共用了一个月又七天。
  
  (三)
  
  纵观1934年蒋介石北方之行的全过程,从西北到华北,不外三大内容:一是巡幸扬威,检阅地方官佐,进一步树立自己全国一统者的威望。二是视察了这些地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了解、指导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不排除利用这一机会,召开秘密军事会议,研究对日作战和剿共军事的可能。三是借机联络感情,会亲访友,增进私交,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确实,蒋介石这次北方之行并不是事先精心策划的,每到一地的活动、计划性、目的性并不十分明确。这次出行发生在中日关系紧张的1934年,不可能不引起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但其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影响并不很大。这时的蒋介石想给国人以自己关心抗日,关心前线战事的印象,但又不敢对国内外有公开的抗日言论的抗日举动,事实上,民众也并未因蒋介石北方之行改变对他推行不抵抗政策的批评与指责。蒋介石对日方的暧昧态度使日寇看透了蒋介石政权虚弱、胆怯的本质,更加肆无忌惮地放手侵略中国。1935年,日本在签署何梅协定不久,便大举进犯华北,甚至屯兵北平城外。可以说,蒋介石这次华北之行没有压制反倒助长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从蒋介石树立威信、联络北方将士情感来看,这次北方之行到是效果不错的,但也未能达到征服人心的程度。两年后的西安事变和德王等后来的降日就是对这一成果的无情讽刺。杨虎城、阎锡山、宋哲元等军事实力人物各有各的小九九,所以,蒋介石的最高统帅地位是大打折扣的。至于蒋介石视察中对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指导意见和支持,实在是微不足道。因为他事先就没有对各地经济问题做悉心研究和思想准备,所以,届时只能做应景文章,逢场作戏自然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至于,从蒋介石个人角度看,他这次北方之行还确实是需要的、有益的,最起码对他了解北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责编 马伟)
其他文献
1    21世纪第二个春天,是世界多事的一个春天。  春天的脚步声在响,而多山多沙漠的阿富汗,尚无春天的气息。反恐怖战争的硝烟未能消散,捉拿本·拉登的身着迷彩服的特种部队士兵,不时打出几声枪鸣。  春天露出几丝绿意,而多灾多难的中东,战云遮住春色。伊拉克在准备应对将会到来的打击,以色列坦克闯进了难民营,还把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窗户,烟尘染黑了初绽的花朵。  春天跳跃在日本樱
期刊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当时梁思成的姐夫正在那儿做中国总领事。这对新人真是门当户对,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领袖,后来做过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梁启超的同僚,做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婚后,梁、林二人越洋到欧洲旅行,然后经苏联西伯利亚大铁路回到国内。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林徽因则在同一所大学的美术
期刊
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参加鄂南暴动和湘赣边秋收起义。后历任红军连、营、纵队党代表,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兼代理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人民解放军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政
期刊
2000年3月14日,新华社发表了一条电讯,电文如下:  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今天说,美国会参议院通过所谓"西藏国庆日"决议案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3月9日,美国会参院通过了"西藏国庆日"决议案。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孙玉玺答:美国会参院通过了所谓"西藏国庆日"决议案,肆意歪曲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事实,对中方进行无端攻
期刊
关东军的滋生与发展演进    日俄的旅顺之战,枪弹横飞,炮轰雷鸣,破坏了中国大好山川、河流及海洋,更给当地居民造成重大伤亡。据盛京将军赵尔巽于1905年9月向朝廷的奏报,俄军炮火伤亡我居民647人,日军炮火伤亡我居民178人,财产损失折银700多万两,又钱币2500多万吊。翌年4月27日,清朝政府曾向俄使索赔,却遭到拒绝。是否也向日本提出过索赔?未见到有关资料。  日、俄战争使俄国遭到失败,日本也
期刊
我的堂伯李召轩,是一位坚定不移跟党走、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爱国民主人士。其人作古已逾35年了,但他的革命精神依然活在我们心中。    "老黄牛"    李召轩(1891-1966),出生于定襄县北西力村的一个地主家庭。他从8岁起在私塾念书,19岁时进入县城高等小学堂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太原起义那年高小毕业。1912-1922年,先后出任本县高小、中学教师、小学校长,以及县劝学所所员,从教10年。
期刊
1970年4月初,我陪同芮城革委会副主任郑直哉同志,从晋南专署接解放军总医院第23医疗队一行12人来到芮城县。当天下午,县核心小组组长、人武部政委王溪均和县革委其他领导,在县招待所接待了医疗队全体队员,并指示我们安排好医疗队的生活和工作。在4月15日卫生工作会议上,王溪均还特别强调指出:解放军医疗队是贯彻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和中央军委命令,到我县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培训赤脚医生、为芮城人民防病治病
期刊
(总分:100分 时限:150)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你选定的选项所对应的字母(A、B、C、或D)填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的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
期刊
(总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你选定的选项所对应的对母(A、B、C或D)填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B.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  C.是否承认质量互变规律  D.是否承认否定之否定规律  2、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程中,率先
期刊
进山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1922年在太原建校,建校初期,在学生中即有了中共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1941年,在晋西复校时,由地下党员赵宗复同志任校务长。1945年3月,我受地下党组织的派遣到校协助宗复同志作学运工作。我的公开身份是同志会分会专职副主任特派员,赵宗复兼主任。从日本投降到太原解放这一期间,正是白区进步势力和反动势力斗争最复杂最尖锐的时期,在这短短的三年多时间,进山师生被阎特务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