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派山水瓷画作为景德镇乃至全中国,唯一的以画家姓氏命名的瓷画艺术流派,得到广大瓷艺家的推崇和收藏爱好者的垂青,这是与汪派山水特有的瓷画艺术风格和汪氏数代人薪火相传、不断传承与创新密不可分的。汪派山水瓷画风格至今,已逾百年,汪派山水不断在继承与发展的艺途上前行。
一、文人瓷画家汪友棠
“兰有幽芳草有情,山隈水际遇春生。明朝喜见初阳出,曝背观书策仗行。”这首诗是友人称颂汪氏浅绛山水的诗句。说起汪氏山水瓷画不得不说瓷画家汪友棠,安徽黟县人。他与三大名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一样,都曾为御窑画师。而且他还是一位颇具学识及创造力极高的艺术全才,是浅绛陶瓷艺术的开拓者,同时又是新粉彩的奠基人。汪友棠的瓷画从艺术发展与创造上看,他虽学于程门,却与乃师清苍的风格相反,因此最难把握,极易流于甜媚,但他能博采众长,达到清新高超的境界。汪友棠的山水得力于黄公望、沈石田、石溪等人;花鸟则师法元人、唐伯虎、八大山人、华秋岳、古风山人;人物则取法仇十洲、唐伯虎。他善于吸收消化,又富于变化,风格华丽而沉静,没有丝毫喧嚣浮躁的成分。这是后来的珠山八友们很难达到的。如他的作品《春游南亭》以深远构图,远处群山巍峨,树木葱郁,中部山与山之间一条飞瀑一泻千里,溅起水雾弥漫山间。一条小道曲径通幽直到山顶,右边石山上有一座茅草亭,旁边是苍老翠郁的古松,江河边身穿一红一黄的两位高士正兴致盎然地谈论探幽揽胜之事。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十分醒目。此画用笔大巧若拙,沉着苍遒,山崖远处以墨彩淡抹皴擦而成,树叶丛草以黛绿、鹅绿草草点出,从画家的随意点擦涂抹处,充分显示出扎实的绘画功底,也可窥见文人山水是隽永趣味。
二、新粉彩瓷画家汪野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玩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分歇,王孙自可留”。这首优雅的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它幽情逸趣,意境深远,使人浮想联翩,忘却人间烦恼,带你走进梦中的仙境。就像我们常常称赞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令人陶醉。而一幅好的山水瓷画比诗词更有魅力,它给你带来直观感震撼力。会引领你去探索那崇山峻岭,奇峰怪石,大自然的圣境,也必定带给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快乐。著名的瓷画家,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青绿山水瓷画便是如此。
汪野亭别名“传芳居士”,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国时期画瓷名家。他的山水瓷画素材多来自生活和经过的实景,少年时代便常常练习实景写生,以故乡风貌为始,以大自然造化为师,在翥山、乐河、昌江地的田园风景和浮梁、瑶里、婺源等山川林壑,奇峰峻岭都留下他走过的足迹,在他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家乡熟悉的山峦、树木、房舍。他用笔去繁从简,形象慨括,将水光山色置于云淡雾蒙之中,具有洁清空灵之美,乡亲们看到他的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如他创作的瓷板画《石岚飞瀑》便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创作的。这幅画采用深远布局法,远处山峦重叠,由近而远消失在云雾之间。山腰云雾聚起,从里往外慢慢地弥漫散开。不远处的山石间一条瀑布泻鸣四溅,击石扬声,注入下方溪涧中,上部为烟岚所蔽而不见水源尽处,此为“石岚飞瀑”。 瀑布左边岩石上几株小松向山下右斜,西侧山腰间有一石塔,石塔下方是一座小村庄,村前村后树木葱郁,由村庄小道出来便是几个怪石形成的小山,有几株奇松挺立在上面,过了怪石山便是一座石拱桥,桥上有两位高士邂逅相遇,侃侃而谈,一个跟随高士携琴的童子在静静地等待。过了桥就是山坡,上面树木绿郁葱葱,错落有致。山脚下便是溪潭,溪潭的水波微微荡漾,水面上水鸟悠闲自在畅游,一条渔船停泊在一棵歪斜的老柳树下面。一位老者守候着小船期盼有人归来。整幅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山体纹理层次勾勒清晰,以纤细短促连皴带擦绘山石阴部,然后以色彩渲染山石明暗,显灵巧娟秀。笔力苍劲,意味情趣,极富内涵,显示大家风范。
三、与八友齐名的瓷画家汪大沧
与景德镇珠山八友齐名的瓷画家汪大沧,是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他的瓷画山水非常有质感和灵气,所谓“山水质有而趣灵。”意即山水既作为在自然中存在实质物体又有内在的成分,更把“融有灵性”扩大到一切有形体的对象。至于“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宋·邓椿:《画继》),“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明·唐志契:《绘事微言》),指出世间自然万物就如同每个人都有意识、有思想和情感。故山水草木各有情态。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生命,有生命的物质就有情感,而我们绘画者带着对大自然的感激与敬畏之心,用心去和大自然交融,用笔尽情地描绘大自然风情,这种心情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一种清静平淡之情。而汪大沧对艺术的追求是非常认真严格的,画任何一件作品,所要表现的题材对象,他都要到大自然去感受和写生。他善于以秃笔绘画粉彩山水,技法娴熟、用笔简练、豪放浑厚,专以细笔精描取胜,其笔墨独树一帜,为秃笔山水堪称一绝。如彩绘《雨过天晴晚来秋》瓷板画,是以墨彩勾皴江岸山水坡坨之景,皴法迅疾劲削,青绿彩料敷染,有山石硬质之感。江中泊舟行船,草尾临水架设,远空一列秋雁盘旋渐去。此画用笔粗犷,山水之景苍茫浑厚,有一派萧索秋意,正与主题相合。他的画笔墨草草,勾、皴之法同时并用,观之仿佛逸兴之笔,透出文人山水画疏朗简淡的风格。汪大沧一生淡泊名利,善待友人,不附庸权贵的高尚品格,着实为后人传颂。解放后,他先后在第一画瓷合作社和建国瓷厂画瓷,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汪大沧的雪景以古典传统技法在陶瓷载体上描绘雪景,意境幽远,用笔简练沉着,笔墨豪放浑厚,整个画面随着雪的苍茫与水的流淌而活跃起来,产生一种江水与雪景共融一体的运势之感。汪大沧雪景画多是旷野人稀,瓷板以留地白为雪,在留白与布局之间找到平衡点而衬托雪中意境并将其艺术追求结合的恰当好处。如《寒江孤影》是一幅传统题材雪景艺术作品,雪景多用黑白淡色过渡来表现画面的阴霾萧瑟,巧妙的留白来体现冬季空灵的寒意,湖面上一舟渔棚透露出一丝生气与大自然所展现的生生不息的活力成为画面中最着重的亮点,画面上远的山崖陡峭与近景中的芦草在雪后压沉下的滋滋生气。其绘画运笔苍劲有力,潇洒奔放,细致柔和,虽无本人落款但论笔触、论画工、论画意无不彰显出汪氏画风的典型力作。
汪友棠、汪野亭、汪大沧三位虽同为陶瓷绘画大家,但他们的绘画风格却各有千秋。汪友棠的瓷画是以文人浅绛彩画而著称,讲究具有“文人派”画意笔墨情趣,以“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弥永深邃”,融诗、书、画为一体的典型的文人画在瓷器上得以再现,这种近似宣纸上水墨效果具有中国画水墨的神韵。而汪野亭是以新粉彩山水而闻名,他讲究构图巧妙,通景布局,笔法细腻,大胆用色,古彩颜料和玻璃白同时并用,开创了新粉彩山水之先河,至今我们还运用它。汪大沧的山水简洁富有情趣,笔法讲究块面渲染,用笔大刀阔斧,挥毫自如。这三位老艺人精湛的技艺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也是我们现代青年绘画者学习的典范。
汪派现已延续四代,各代均有优秀的陶瓷艺术家。相信在汪派山水传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下,他们定会在汪派山水瓷画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一、文人瓷画家汪友棠
“兰有幽芳草有情,山隈水际遇春生。明朝喜见初阳出,曝背观书策仗行。”这首诗是友人称颂汪氏浅绛山水的诗句。说起汪氏山水瓷画不得不说瓷画家汪友棠,安徽黟县人。他与三大名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一样,都曾为御窑画师。而且他还是一位颇具学识及创造力极高的艺术全才,是浅绛陶瓷艺术的开拓者,同时又是新粉彩的奠基人。汪友棠的瓷画从艺术发展与创造上看,他虽学于程门,却与乃师清苍的风格相反,因此最难把握,极易流于甜媚,但他能博采众长,达到清新高超的境界。汪友棠的山水得力于黄公望、沈石田、石溪等人;花鸟则师法元人、唐伯虎、八大山人、华秋岳、古风山人;人物则取法仇十洲、唐伯虎。他善于吸收消化,又富于变化,风格华丽而沉静,没有丝毫喧嚣浮躁的成分。这是后来的珠山八友们很难达到的。如他的作品《春游南亭》以深远构图,远处群山巍峨,树木葱郁,中部山与山之间一条飞瀑一泻千里,溅起水雾弥漫山间。一条小道曲径通幽直到山顶,右边石山上有一座茅草亭,旁边是苍老翠郁的古松,江河边身穿一红一黄的两位高士正兴致盎然地谈论探幽揽胜之事。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十分醒目。此画用笔大巧若拙,沉着苍遒,山崖远处以墨彩淡抹皴擦而成,树叶丛草以黛绿、鹅绿草草点出,从画家的随意点擦涂抹处,充分显示出扎实的绘画功底,也可窥见文人山水是隽永趣味。
二、新粉彩瓷画家汪野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玩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分歇,王孙自可留”。这首优雅的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它幽情逸趣,意境深远,使人浮想联翩,忘却人间烦恼,带你走进梦中的仙境。就像我们常常称赞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令人陶醉。而一幅好的山水瓷画比诗词更有魅力,它给你带来直观感震撼力。会引领你去探索那崇山峻岭,奇峰怪石,大自然的圣境,也必定带给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快乐。著名的瓷画家,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青绿山水瓷画便是如此。
汪野亭别名“传芳居士”,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国时期画瓷名家。他的山水瓷画素材多来自生活和经过的实景,少年时代便常常练习实景写生,以故乡风貌为始,以大自然造化为师,在翥山、乐河、昌江地的田园风景和浮梁、瑶里、婺源等山川林壑,奇峰峻岭都留下他走过的足迹,在他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家乡熟悉的山峦、树木、房舍。他用笔去繁从简,形象慨括,将水光山色置于云淡雾蒙之中,具有洁清空灵之美,乡亲们看到他的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如他创作的瓷板画《石岚飞瀑》便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创作的。这幅画采用深远布局法,远处山峦重叠,由近而远消失在云雾之间。山腰云雾聚起,从里往外慢慢地弥漫散开。不远处的山石间一条瀑布泻鸣四溅,击石扬声,注入下方溪涧中,上部为烟岚所蔽而不见水源尽处,此为“石岚飞瀑”。 瀑布左边岩石上几株小松向山下右斜,西侧山腰间有一石塔,石塔下方是一座小村庄,村前村后树木葱郁,由村庄小道出来便是几个怪石形成的小山,有几株奇松挺立在上面,过了怪石山便是一座石拱桥,桥上有两位高士邂逅相遇,侃侃而谈,一个跟随高士携琴的童子在静静地等待。过了桥就是山坡,上面树木绿郁葱葱,错落有致。山脚下便是溪潭,溪潭的水波微微荡漾,水面上水鸟悠闲自在畅游,一条渔船停泊在一棵歪斜的老柳树下面。一位老者守候着小船期盼有人归来。整幅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山体纹理层次勾勒清晰,以纤细短促连皴带擦绘山石阴部,然后以色彩渲染山石明暗,显灵巧娟秀。笔力苍劲,意味情趣,极富内涵,显示大家风范。
三、与八友齐名的瓷画家汪大沧
与景德镇珠山八友齐名的瓷画家汪大沧,是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他的瓷画山水非常有质感和灵气,所谓“山水质有而趣灵。”意即山水既作为在自然中存在实质物体又有内在的成分,更把“融有灵性”扩大到一切有形体的对象。至于“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宋·邓椿:《画继》),“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明·唐志契:《绘事微言》),指出世间自然万物就如同每个人都有意识、有思想和情感。故山水草木各有情态。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生命,有生命的物质就有情感,而我们绘画者带着对大自然的感激与敬畏之心,用心去和大自然交融,用笔尽情地描绘大自然风情,这种心情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一种清静平淡之情。而汪大沧对艺术的追求是非常认真严格的,画任何一件作品,所要表现的题材对象,他都要到大自然去感受和写生。他善于以秃笔绘画粉彩山水,技法娴熟、用笔简练、豪放浑厚,专以细笔精描取胜,其笔墨独树一帜,为秃笔山水堪称一绝。如彩绘《雨过天晴晚来秋》瓷板画,是以墨彩勾皴江岸山水坡坨之景,皴法迅疾劲削,青绿彩料敷染,有山石硬质之感。江中泊舟行船,草尾临水架设,远空一列秋雁盘旋渐去。此画用笔粗犷,山水之景苍茫浑厚,有一派萧索秋意,正与主题相合。他的画笔墨草草,勾、皴之法同时并用,观之仿佛逸兴之笔,透出文人山水画疏朗简淡的风格。汪大沧一生淡泊名利,善待友人,不附庸权贵的高尚品格,着实为后人传颂。解放后,他先后在第一画瓷合作社和建国瓷厂画瓷,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汪大沧的雪景以古典传统技法在陶瓷载体上描绘雪景,意境幽远,用笔简练沉着,笔墨豪放浑厚,整个画面随着雪的苍茫与水的流淌而活跃起来,产生一种江水与雪景共融一体的运势之感。汪大沧雪景画多是旷野人稀,瓷板以留地白为雪,在留白与布局之间找到平衡点而衬托雪中意境并将其艺术追求结合的恰当好处。如《寒江孤影》是一幅传统题材雪景艺术作品,雪景多用黑白淡色过渡来表现画面的阴霾萧瑟,巧妙的留白来体现冬季空灵的寒意,湖面上一舟渔棚透露出一丝生气与大自然所展现的生生不息的活力成为画面中最着重的亮点,画面上远的山崖陡峭与近景中的芦草在雪后压沉下的滋滋生气。其绘画运笔苍劲有力,潇洒奔放,细致柔和,虽无本人落款但论笔触、论画工、论画意无不彰显出汪氏画风的典型力作。
汪友棠、汪野亭、汪大沧三位虽同为陶瓷绘画大家,但他们的绘画风格却各有千秋。汪友棠的瓷画是以文人浅绛彩画而著称,讲究具有“文人派”画意笔墨情趣,以“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弥永深邃”,融诗、书、画为一体的典型的文人画在瓷器上得以再现,这种近似宣纸上水墨效果具有中国画水墨的神韵。而汪野亭是以新粉彩山水而闻名,他讲究构图巧妙,通景布局,笔法细腻,大胆用色,古彩颜料和玻璃白同时并用,开创了新粉彩山水之先河,至今我们还运用它。汪大沧的山水简洁富有情趣,笔法讲究块面渲染,用笔大刀阔斧,挥毫自如。这三位老艺人精湛的技艺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也是我们现代青年绘画者学习的典范。
汪派现已延续四代,各代均有优秀的陶瓷艺术家。相信在汪派山水传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下,他们定会在汪派山水瓷画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