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大都会因班上的学困生而烦恼,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的人数也在递增,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阻力,为了尽量减少学困生,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就要结合学困生的特点,想办法加以转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探明学困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是学困生转化的基础
要有效转化学困生,必须探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何在,以便使我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根据笔者长期观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学科,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推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 实际上,一部分学生数学知识根本不过关,该记住的知识没有记住,该掌握的内容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积累,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二是学习方法与习惯不当.。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着数学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导致成绩不理想。三是思维能力发展滞后.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短,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智力因素,思维能力发展滞后,数学成绩极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因人而异,通过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促进学困生的长足发展。
二、唤起向上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学困生的转化,更多的时候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三、耐心帮助,调动学习热情
学困生一般智力表现不佳,反应慢,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方法呆板,知识缺陷多。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以收到实效。我的做法是:与学习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预先补;在学习新知识中产生的缺陷,及时补;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而且在课后充分发挥同学的辅导作用,持续辅导,使效果更好。
四、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及时复习、如何小结,都是学困生不知道的,老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辅导。
学法指导。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学困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直观学具入手,加强操作方法指导,让学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展开思维。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指导学生通过剪、拼、看、想、说等过程指导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作业指导中也需要分层次练习。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练习设计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类。“选做题”难度较大,只要求那些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完成。首先,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然后逐步提升、增加难度。布置作业时要做到讓学困生巩固基础建立自信心,让中等生能跳一跳够得着,让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让作业充满鲜活的个性,改变过去那种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模式,注意学生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使作业形式多样化。
据一些资料表明,有的教师把单元测试卷分AB两份卷子,规定学困生完成难度较小的A卷。可以使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减少心理压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五、弥补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
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知识缺陷较多。正是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辅导和补差。具体做法:
(1)要求放低,适当补差。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达到“小目标”弥补漏洞。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2)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的一帮一活动。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3)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如果还有个别落伍学生,还要采取课后补习辅导,使他们能尽量弥补知识缺陷。
六、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转化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此外,单靠老师的教育是不足的,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奏效。
每个人都蕴含着一种巨大潜能,作为老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使他们充分地展示自身的价值,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和谐。总之,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
一、探明学困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是学困生转化的基础
要有效转化学困生,必须探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何在,以便使我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根据笔者长期观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学科,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推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 实际上,一部分学生数学知识根本不过关,该记住的知识没有记住,该掌握的内容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积累,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二是学习方法与习惯不当.。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着数学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导致成绩不理想。三是思维能力发展滞后.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短,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智力因素,思维能力发展滞后,数学成绩极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因人而异,通过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促进学困生的长足发展。
二、唤起向上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学困生的转化,更多的时候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三、耐心帮助,调动学习热情
学困生一般智力表现不佳,反应慢,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方法呆板,知识缺陷多。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以收到实效。我的做法是:与学习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预先补;在学习新知识中产生的缺陷,及时补;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而且在课后充分发挥同学的辅导作用,持续辅导,使效果更好。
四、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及时复习、如何小结,都是学困生不知道的,老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辅导。
学法指导。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学困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直观学具入手,加强操作方法指导,让学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展开思维。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指导学生通过剪、拼、看、想、说等过程指导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作业指导中也需要分层次练习。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练习设计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类。“选做题”难度较大,只要求那些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完成。首先,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然后逐步提升、增加难度。布置作业时要做到讓学困生巩固基础建立自信心,让中等生能跳一跳够得着,让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让作业充满鲜活的个性,改变过去那种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模式,注意学生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使作业形式多样化。
据一些资料表明,有的教师把单元测试卷分AB两份卷子,规定学困生完成难度较小的A卷。可以使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减少心理压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五、弥补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
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知识缺陷较多。正是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辅导和补差。具体做法:
(1)要求放低,适当补差。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达到“小目标”弥补漏洞。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2)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的一帮一活动。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3)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如果还有个别落伍学生,还要采取课后补习辅导,使他们能尽量弥补知识缺陷。
六、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转化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此外,单靠老师的教育是不足的,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奏效。
每个人都蕴含着一种巨大潜能,作为老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使他们充分地展示自身的价值,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和谐。总之,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