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这几年时间里,我坚定不移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执行,也不断地思索、探究、总结,时刻追寻这样一个命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下面谈谈我在近三年里的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和感想。
一、知识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时代性和长远性
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质,要将自己的旧知识系统化,结合时代发展中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体系,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师者的博与深,产生敬重之心。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了,才乐于从教师这里学习到知识,教师也才能真正履行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反之,如果教师的知识不够系统,东拉一句西扯一句,学生会觉得老师没水平,自然就不愿意学。
教师不应只是知识仓库,而应是贴近时代并理性分析时代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只有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才能对学生起好引导作用。因此,我在工作间隙,常常是忙中偷闲,翻翻报刊,关注时事;写写文章,陶冶情操;听听音乐,感受时尚。这是我工作中最大的体会,一个时刻与时代共进步的教师,学生是不会拒绝的,他们会乐于与你共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另外,新课程更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与提高。因此,语文学科在具备工具性的前提下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做人。通过分析语文课本里的人物形象,领悟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崇高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追求,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应该是一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这是在知识体系范畴之内的道德情感教育。
由此可见,建构知识体系,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
二、以人为本的学习模式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今天的教师要以宽容、理解的心境,平等地对待学生。素质教育赋予学生更宽松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就要以多元价值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各类活动。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困难,教师要理解学生,并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我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师,一文一理,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接受程度上难免会有差异。经过考虑,我精心备课,实施分层教学,用真情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用爱去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我常想:假如我们每一次上课时都能带着第一次走进教室的心情,那么,师生都将在一种充满期待的情境中接纳对方。
理科班的学生比较聪明,瞬时记忆力强,反应很快,但笔头较懒,课堂上我就时刻督促他们动笔记下重要内容,便于课后复习;文科班学生肯背肯记,对语文兴趣很浓,我就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历史故事,一方面提起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拓宽他们的视野。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长期坚持下来,这两个班都充满着团结、协作、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班级单科成绩也始终列年级中上游。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誓做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应该具备优秀的人文精神。自古以来,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现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古今文化的继承、发展,都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居里夫人逝世时,爱因斯坦的纪念文章没有评述她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成就,而是高度赞扬她追求科学真理的高尚品德,认为这种品德要高于具体的科学成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因此,我以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在我校不失时机地提出“主动学习,广泛学习,终身学习,增强底蕴”的号召下,我自费订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仍坚持每天阅读,并将获取的新知识不断地补充在课堂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的过程中,我坚持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视频手段增大课文的容量。当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学习语文时,我想,学生绝不仅仅是多学了几个词语,更能从中感受学习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而这才是他们受用一生的东西。
另外,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写作,把自己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体会写成文字,并常与学生分享。同时,我也积极鼓励他们每周坚持写随感。 正因为如此,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交流之外,又多了一种交流方式,而且这样的方式更适合抒写心情,更加真实。在他们的随笔里,我了解到他们的近期学习与生活的情况,了解到他们的思想,这便于因材施教,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相结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
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担负起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所以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 首先,要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对他的尊重。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教师应蹲着和学生交流,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民主,用心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用爱去鼓励他们,包容他们。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
另外,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允许自己损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以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敬重。与学生谈心、交流,我喜欢站着,营造宽松、平等的氛围,在不经意中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倾听学生的诉说,尊重他们的意见。我喜欢用“四面镜子”看待学生,用“显微镜”看“学困生”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学优生”的缺点,用“透视镜”看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用“望远镜”看学生一生的发展。工作中,我努力实践着“赏识教育”。在我的眼里始终没有“差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长处,他们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我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不停地为他们寻找优点,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胜利”,哪怕学生一千次跌倒,我也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
我时刻记着这样一段话:要肯于做事,要忠于所做之事,久于所做之事,用心于所做之事。只有如此,我们方能无愧于教育,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 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工作中永远是快乐的。我相信自己能用满腔的热情、炽热的爱心教好每个学生,努力朝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名受每个学生喜爱的知心朋友”这一目标奋进。
一、知识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时代性和长远性
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质,要将自己的旧知识系统化,结合时代发展中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体系,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师者的博与深,产生敬重之心。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了,才乐于从教师这里学习到知识,教师也才能真正履行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反之,如果教师的知识不够系统,东拉一句西扯一句,学生会觉得老师没水平,自然就不愿意学。
教师不应只是知识仓库,而应是贴近时代并理性分析时代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只有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才能对学生起好引导作用。因此,我在工作间隙,常常是忙中偷闲,翻翻报刊,关注时事;写写文章,陶冶情操;听听音乐,感受时尚。这是我工作中最大的体会,一个时刻与时代共进步的教师,学生是不会拒绝的,他们会乐于与你共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另外,新课程更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与提高。因此,语文学科在具备工具性的前提下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做人。通过分析语文课本里的人物形象,领悟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崇高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追求,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应该是一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这是在知识体系范畴之内的道德情感教育。
由此可见,建构知识体系,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
二、以人为本的学习模式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今天的教师要以宽容、理解的心境,平等地对待学生。素质教育赋予学生更宽松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就要以多元价值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各类活动。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困难,教师要理解学生,并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我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师,一文一理,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接受程度上难免会有差异。经过考虑,我精心备课,实施分层教学,用真情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用爱去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我常想:假如我们每一次上课时都能带着第一次走进教室的心情,那么,师生都将在一种充满期待的情境中接纳对方。
理科班的学生比较聪明,瞬时记忆力强,反应很快,但笔头较懒,课堂上我就时刻督促他们动笔记下重要内容,便于课后复习;文科班学生肯背肯记,对语文兴趣很浓,我就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历史故事,一方面提起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拓宽他们的视野。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长期坚持下来,这两个班都充满着团结、协作、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班级单科成绩也始终列年级中上游。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誓做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应该具备优秀的人文精神。自古以来,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现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古今文化的继承、发展,都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居里夫人逝世时,爱因斯坦的纪念文章没有评述她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成就,而是高度赞扬她追求科学真理的高尚品德,认为这种品德要高于具体的科学成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因此,我以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在我校不失时机地提出“主动学习,广泛学习,终身学习,增强底蕴”的号召下,我自费订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仍坚持每天阅读,并将获取的新知识不断地补充在课堂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的过程中,我坚持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视频手段增大课文的容量。当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学习语文时,我想,学生绝不仅仅是多学了几个词语,更能从中感受学习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而这才是他们受用一生的东西。
另外,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写作,把自己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体会写成文字,并常与学生分享。同时,我也积极鼓励他们每周坚持写随感。 正因为如此,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交流之外,又多了一种交流方式,而且这样的方式更适合抒写心情,更加真实。在他们的随笔里,我了解到他们的近期学习与生活的情况,了解到他们的思想,这便于因材施教,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相结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
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担负起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所以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 首先,要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对他的尊重。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教师应蹲着和学生交流,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民主,用心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用爱去鼓励他们,包容他们。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
另外,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允许自己损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以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敬重。与学生谈心、交流,我喜欢站着,营造宽松、平等的氛围,在不经意中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倾听学生的诉说,尊重他们的意见。我喜欢用“四面镜子”看待学生,用“显微镜”看“学困生”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学优生”的缺点,用“透视镜”看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用“望远镜”看学生一生的发展。工作中,我努力实践着“赏识教育”。在我的眼里始终没有“差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长处,他们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我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不停地为他们寻找优点,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胜利”,哪怕学生一千次跌倒,我也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
我时刻记着这样一段话:要肯于做事,要忠于所做之事,久于所做之事,用心于所做之事。只有如此,我们方能无愧于教育,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 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工作中永远是快乐的。我相信自己能用满腔的热情、炽热的爱心教好每个学生,努力朝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名受每个学生喜爱的知心朋友”这一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