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面对历史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s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以历史观照现实,从日本历史上日本政府正视历史的三次重要谈话着眼,通过具体深入的考证研究,条分缕析地反驳了“靖国神社”问题和“修正主义历史观”的错误思想。更重要的是,作者作为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能够摒弃民族偏见,理性面对历史,回应中日关切的历史问题,其说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日本国内民众和学界对于安倍政策的观点和态度。全书关注热点,通俗易懂,视角专业独特,分析鞭辟入里,对中国和日本的战后世代形成共同的历史认识有所帮助,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山田朗:日本为什么不能正视历史?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抗战纪念日。中国政府高规格纪念抗战胜利,再次把世界的目光聚焦于高度敏感的中日关系。日本政府对于二战态度的反反复复,早已饱受国际社会的诟病。随着安倍的第二次组阁,日本政府在右翼势力的裹挟下会越走越远。“朋友可以选择,邻居只能相处”,但这位近邻却一再地挑战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强行解禁集体自卫权,妄图修改和平宪法;美化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侵略战争,背弃正视历史的“村山谈话”“河野谈话”和“宫泽谈话”的精神主旨,在“靖国神社”“慰安妇”等问题上挑起事端,将中日关系带入建交以来最严峻的状态。这究竟是无心的误解,还是完全不顾历史事实的有意歪曲?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加害者,只有正视历史,虔诚地反省才能获得受害者的宽恕和谅解,进而获得世界的理解和尊重。二战后德国就是这样做的,而时至今日,日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历史学家山田朗的新著《日本如何面对历史》,深入地解析了这个疑问。这本书围绕“靖国神社”“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特攻作战”等核心的命题,从日本民族的心理养成和政治需要角度,分析了在日本政界、网络以及社会上蔓延的历史修正主义抬头的原因和背景,指出只有正视历史,从历史中学习,才能获得构筑共同历史认知的基础。
   山田教授在书中指出,日本历史修正主义“一面试图瞄准修正,抹去‘河野谈话’‘村山谈话’‘宫泽谈话’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其无视侵略和美化殖民统治的本质”。(中译本第38页) 同时,山田教授以事实为依据,对“支撑历史修正主义的战争观”的九大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批驳。他指出,时至今日,那些不正视历史的种种历史观和历史理解论仍广为流布,殖民统治、侵略、慰安妇等问题,被作为给日本人的荣耀带来伤害的话题,成为众矢之的,这种情形令人堪忧(中译本第173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有近70年了,“现在追究‘战争责任’对于我们来说是怎样的一个问题呢?这或许应该不是单纯谴责‘过去的错误’,攻击个别的‘战争罪犯’的问题。今天我们追究‘战争责任’,是对过去的历史表明一定的‘历史认识’,并使之传承作为下个世代的历史”(中译本第139页)。
   今天,在日本,山田先生的这些观点,一定是曲高和寡的。尽管如此,他仍然强调要“克服战后世代的历史修正主义的战争责任论”。因为战后经过近70年的时间沉淀,战争的亲历者们渐渐都离开了人世,而“战后世代”对以往历史的真相并不了解,加上修正主义历史观的宣扬者们“忘记了战争和殖民统治的历史,并且不打算告诉后世” (中译本第37页),他们只关注所谓“给日本人带来荣耀的事”,鼓动日本人特别是日本青年人的盲目爱国心,鼓吹靖国思想和将牺牲神圣化的“特攻”精神。山田先生反对这种“利用死者、封锁批判战争言行的举动”(中译本第91页),他认为“现代追究战争责任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看待战争以及殖民统治史的问题,最终还是一个普及日本国民历史认识的问题。而这项普及历史认识的工作,必须由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世代主动参与,因为它不仅是战后补偿等的前提,也是今后日本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创造友好的国家关系的重要基础”。(中译本第167页)这是山田教授对日本民众,特别是对战后世代的年轻人的期望。
   中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通过阅读本书会加深对中日历史问题的了解。我们相信山田教授的这部著作一定能在增进中日民众特别是中日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以及对中日关系的理性认识方面发挥作用。
  (李玉/文)
   【一句话书评】
  对于不顾国内外呼声而不肯停止改变和平宪法姿态的安倍内阁,日本战后世代,特别是年青一代,有必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究竟学习和掌握了多少确凿的历史认识。而这种历史认识的基础就是日本对亚洲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这是没有必要重复的。山田先生这本最新学术成果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日本侵略亚洲这一事实。
   民主主义的稳固表现在这类著作在日本国内作为历史教训稳步地被战后世代的年轻人所继承。此次,对于遵守和继承日本社会的民主主义传统很有帮助的山田朗先生的这本书被译成中文,我期待它能够为中国和日本的战后世代形成共同的历史认识有所帮助。我确信这将会成为日中友好坚固的基础。希望此书中文版在中国民众中广泛阅读,对促进日中友好有所帮助。
  ——村山富市(日本前首相)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文心》  顾随讲,叶嘉莹笔记,顾之京、高献红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国学大师顾随讲解中国散文,弟子叶嘉莹珍藏60多年笔记首次公之于世,充分彰显出古典文章或雄浑或秀雅的艺术之美。  听说上课的时候,拈一枝花,笑一笑就是得法,平心而论,大学里迦叶算是个好学生。假如有幸遇见个奇葩老师,比如无语拈花的那位,或者跑惯了野马的顾随,实在是很忧心坐在下面的乖学生,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也做
期刊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  唐浩明著,岳麓书社,2014年7月  唐浩明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名家评点名人之名著,通过点评曾氏日记,窥斑见豹探及其人文韬武略与生活态度,是一部熔文、史、哲为一炉的难得之作。  20世纪80年代初,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学界研究曾氏的热潮。过去评价曾国藩,大抵支持过大于功,原因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死忠于清朝,清剿太平军、捻军过程中“残民以
期刊
《读首诗再睡觉》  读睡工作室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  本书以人性化的视角收录古今中外感人诗作101首,是一部可以用手机收听的诗歌集,引导读者与诗人一起,抵抗外界喧哗,慢享枕边时光。  “读首诗再睡觉”最早是个微信号,而它背后有一个古典的意境。曾经《唐诗三百首》,流传出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传奇年代。而今,穷酸,长衫,胡子邋遢,诗人不幸做了落魄的连襟。需知道浮世熙攘,摩肩接踵,写诗、读诗的
期刊
《吃货辞典》  崔岱远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7月  本书精选80余篇散文详述上百道大菜小吃,饱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情,是“吃货”不可错过的活色生香的“文化辞典”。  美食与美文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凡大文学家往往也是美食家,无论是留下一道千古名菜东坡肉的苏轼,还是写下一本《随园食单》的袁枚,抑或是写下一本《大仲马美食词典》的大仲马,莫不如此。归根到底,在追寻美食和创作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
期刊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①②》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编著,接力出版社,2014年8月  本书剖析汉字之美,品味汉字之妙,文学、史学与文字学相互佐证,带领读者重拾汉字书写之趣,是研习汉字文化的重要参考。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让我充分感受到民众对民族语言文化的热情;《我的趣味汉字世界》的热销,在对汉听大会缵承的同时,也又一次让我接受了公众热衷于传统文化的洗礼。  汉字于我
期刊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龙平平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中国改革顶层设计》  张卓元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  《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张维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日本如何面对历史》  [日]山田朗著,李海译,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  《文明之光(2册)》  吴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7月  《斯蒂芬·哈珀在读什么:扬·
期刊
《不一样的卡梅拉(第3季)》  [法]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文,[法]艾利施图,郑迪蔚编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年7月  卡梅拉“人物”形象以非凡的想象力和极具创意的情节创造了全球性声誉。本季小鸡们又将邂逅富兰克林,并与堂吉诃德并肩作战……本书寓教于乐,充满了惊险的情节、古典文化气息和法式的幽默。  这只来自法国的小鸡卡梅拉,温暖了孩子们的童年,陪伴了孩子们的成长:4岁的悦悦听妈妈念了两年这套
期刊
本书全景再现了1976年至1984年间,从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艺术性地刻画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群像,展现出他们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勇气和智慧。全书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唤起中国人的集体回忆,让读者屡屡为之落泪,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感动。全书以故事形式展开,却远远超越故事,是历史,也充满着反思,在写邓小平,更在写大时代。它让经历过的人重返现场,回味当时,也让未
期刊
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面对西方模式的主宰和西方话语的质疑,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回答这些问题。本书为作者走访百国之后的沉淀之作,在《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从领先到落后,从落后到追赶,从追赶到超越,中国带着世上唯一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基因,重返世界之巅。作者以其丰富的海外阅历和深入的观察分析,平视西方模式与话语,展现中国崛起之
期刊
这是一个讲述父女间离别与重逢的故事绘本,平平出于对离世父亲的思念,虚构出“往来书信”的形式,与父亲展开一场有关成长与爱恋的心灵对话。前半部分是女孩独白,回顾了平平初次面对疼痛与孤独、体味爱情与亲情的生命体验,以及深埋心中的那份对于父亲的不舍与依恋。后半部分来自天堂父亲的回信,讲述了爸爸一生的故事,一字一句尽是对于女儿的嘱托与鼓励,以及他们这代人有关理想与爱情的坚守。  如同书名一样,本书以口语化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