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不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
方法:按不同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将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分为3组,术后对各组术眼进行眼底镜、裂隙灯检查。
结果:3组术眼术后检查所有手术眼眼底检查未见玻璃体疝、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早期角膜水肿3眼,前房渗出1眼经治疗后好转。Ⅰ组、Ⅱ组出现的后发障影响视力者共10眼,Ⅲ组视区中央无增殖膜形成。
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均安全有效,并可有效地预防儿童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式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03-01
超声乳化、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患者主要复明手术,但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不断改进手术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改进的手术方式是否安全有效,则影响着患者的健康。我们分析了先天性白内障患儿43眼,对各术眼随访检查,以探讨手术方式的安全性。
1一般资料
我院眼科病房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共36例43眼,年龄3个月~12岁,平均3.6岁。术前视力检测除15眼不配合外,其余视力为指数~0.1。将患儿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组:Ⅰ组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12眼,Ⅱ组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14眼,Ⅲ组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17眼。
2手术及检查方法
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及皮质,Ⅰ组单纯行后囊抛光、Ⅱ组用自制一次性截囊针做连续环形撕囊、Ⅲ组在第二组的手术操作基础上行前段玻璃体无灌注切割。术后随访2年,对患儿进行裂隙灯及眼底检查。观察角膜、瞳孔、人工晶状体位置。
3结果
3.1术后视力:术后矫正视力≥0.5者27眼;0.1-0.4者2眼;<0.1者1眼为弱视所至,另外13眼手术前后不能配合检查。
3.2术后并发症:裂隙灯检查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位于囊袋内,末发生异位或夹持,眼底检查未见玻璃体疝、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角膜水肿3眼,前房渗出1眼,经典必舒眼药水治疗后逐渐好转。3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分布情况比较,除后发性白内障外无显著性差异。而视区中央混浊程度分布情况Ⅲ组与Ⅰ、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讨论
后发性白内障是目前白内障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并发症。就目前的医疗情况来看手术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唯一办法,于是很多学者就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来防止和延迟后囊混浊的发生。国内外学者采用白内障术中单纯后囊膜撕囊[1]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2]。黄惠春等提出后囊膜撕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比后囊膜撕囊术能更好地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4]。
不论采用何种改进的手术方式,手术安全性评价,则成为医疗安全,手术风险和患儿健康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了二种改进的手术方式对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未发现二种手术方式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术后角膜水肿3眼6.97%,前房渗出1眼2.33%,经治疗后好转。因此我们认为二种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并且我们发現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的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由于后囊环形撕囊的操作不影响视网膜、葡萄膜的血流灌注[4],术后随访术眼检查均无玻璃体疝、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因此上述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后囊撕除术的临床观察[J].眼视光学杂志,2008,10(3):231-232
[2]Luo Y, Lu Y, Lu G. Primary posterior capsulorhexis with anteriorvitrectomy in preventing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in pediatriccataractmicrosurgery[J].Miceosurgery, 2008, 28(2):113-116
[3]黄惠春,黄楚开,张少斌.两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比较[J].眼科研究,2009,27(6):521-523
[4]Masket 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capsulorhex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3,19:721-724
方法:按不同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将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分为3组,术后对各组术眼进行眼底镜、裂隙灯检查。
结果:3组术眼术后检查所有手术眼眼底检查未见玻璃体疝、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早期角膜水肿3眼,前房渗出1眼经治疗后好转。Ⅰ组、Ⅱ组出现的后发障影响视力者共10眼,Ⅲ组视区中央无增殖膜形成。
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均安全有效,并可有效地预防儿童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式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03-01
超声乳化、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患者主要复明手术,但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不断改进手术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改进的手术方式是否安全有效,则影响着患者的健康。我们分析了先天性白内障患儿43眼,对各术眼随访检查,以探讨手术方式的安全性。
1一般资料
我院眼科病房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共36例43眼,年龄3个月~12岁,平均3.6岁。术前视力检测除15眼不配合外,其余视力为指数~0.1。将患儿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组:Ⅰ组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12眼,Ⅱ组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14眼,Ⅲ组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17眼。
2手术及检查方法
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及皮质,Ⅰ组单纯行后囊抛光、Ⅱ组用自制一次性截囊针做连续环形撕囊、Ⅲ组在第二组的手术操作基础上行前段玻璃体无灌注切割。术后随访2年,对患儿进行裂隙灯及眼底检查。观察角膜、瞳孔、人工晶状体位置。
3结果
3.1术后视力:术后矫正视力≥0.5者27眼;0.1-0.4者2眼;<0.1者1眼为弱视所至,另外13眼手术前后不能配合检查。
3.2术后并发症:裂隙灯检查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位于囊袋内,末发生异位或夹持,眼底检查未见玻璃体疝、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角膜水肿3眼,前房渗出1眼,经典必舒眼药水治疗后逐渐好转。3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分布情况比较,除后发性白内障外无显著性差异。而视区中央混浊程度分布情况Ⅲ组与Ⅰ、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讨论
后发性白内障是目前白内障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并发症。就目前的医疗情况来看手术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唯一办法,于是很多学者就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来防止和延迟后囊混浊的发生。国内外学者采用白内障术中单纯后囊膜撕囊[1]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2]。黄惠春等提出后囊膜撕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比后囊膜撕囊术能更好地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4]。
不论采用何种改进的手术方式,手术安全性评价,则成为医疗安全,手术风险和患儿健康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了二种改进的手术方式对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未发现二种手术方式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术后角膜水肿3眼6.97%,前房渗出1眼2.33%,经治疗后好转。因此我们认为二种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并且我们发現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的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由于后囊环形撕囊的操作不影响视网膜、葡萄膜的血流灌注[4],术后随访术眼检查均无玻璃体疝、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因此上述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后囊撕除术的临床观察[J].眼视光学杂志,2008,10(3):231-232
[2]Luo Y, Lu Y, Lu G. Primary posterior capsulorhexis with anteriorvitrectomy in preventing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in pediatriccataractmicrosurgery[J].Miceosurgery, 2008, 28(2):113-116
[3]黄惠春,黄楚开,张少斌.两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比较[J].眼科研究,2009,27(6):521-523
[4]Masket 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capsulorhex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3,19:7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