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营养餐计划工程,对农村教育的硬件投入也逐年加大,如,改造农村校舍,改善教育手段,农村地区实行远程教育。农村教育的变化如此之大,孩子们的生活、学生条件这么优越,应该说教育前景是美好的,可我发现部分学生不是特爱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有感受,孩子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这就是厌学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开始就不爱学习的孩子是根本没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部分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厌倦学习呢?
1 学生厌学根源探寻
我们对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 学生自身因素:①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的小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缺少学习动机,对上学不感兴趣,没有求知欲望,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能集中,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②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人际关系紧张,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厌学情绪就会产生。
1.2 学生家庭因素。
1.2.1 孩子缺少关爱,家长无力管教。有的学生的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心,觉得自己可怜,好像是命运的安排,容易胡思乱想,心理扭曲。于是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满,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仇恨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心理,开始放纵自我,对学习置之不理。另外这些孩子的监管人大多数自身没多少文化知识,不能够或没能力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只知道这次考了多少分,问一问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没有;家长本人在孩子心目中没有树立良好榜样,“读书无用论”盛行,过分宠爱孩子,加上经济形势下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助长了孩子不良习惯和行为的滋生。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也有些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或寄住在亲戚家,爷爷奶奶或亲戚对留守学生无力管教。这些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却得不到完整的爱。于是他们幼小的心灵显得更加脆弱,产生消极心理,加之自我约束力差,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厌学情绪随之产生。
1.2.2 家长疏于管教。有的家长只知道每天早出晚归做生意,搞生产,甚至有的只想着“堆土基”,他们无心管教自己的孩子,是否上学不过问,学习好坏不关心;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也不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导致孩子任性,屡屡违反校纪班规,老师到学生家中走访,和家长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时,家长全然不知,有的家长连自己的孩子在什么班级、班主任是谁都不清楚,一片茫然,对孩子疏于管教感到惭愧,也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
1.2.3 家教过严。家教过严同样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有些家长观念落后,“棒打出孝子”是他们教育孩子的“杀手锏”,成绩考差了,狠打一顿。有的孩子在家和家长对着干,家长也以“武力”相逼。家长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适得其反,孩子们会产生逆反心理,身心受到伤害,不想上学的念头悄然而生。
1.3 学校教育因素。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然看学生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极少数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教师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缺乏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和兴趣学习的活动方式,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那么学生对功课就会产生厌倦心理。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另外,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也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个别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不强,鄙视差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对学生进行小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而厌学。
1.4 社会环境因素。农村的一些家长和学生受社会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拜金主义”,认为学习无用,知识不重要。过去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感觉是十分光荣的事,而现在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没有工作,到处打工,大学生神圣观已不再有。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挣钱,特别是在城里打工几年青年人就能为家盖上小洋楼来改善家人生活,无形中给在校小学生很大影响,同时他们也觉得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亲照样能干大事。加上这种思想观念,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这些学生厌学。
2 学生厌学对策探讨
2.1 唤醒学生积极上进的意识。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悉心照顾那些厌学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成为被遗忘的人,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逐步进入由浅入深的提问,必要时引导探讨解答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应及时对他们学习中的进步给予赞赏,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和学校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信。
2.2 用师爱铸造良师形象。实践证明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教育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他们进步,让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要注意关心爱护学生,如,学生在生病的时候更要注重关爱,看望他,端水送药,拉近师生情感,通过教师对他的爱来激发学习兴趣。
2.3 树立教学新观念,调动学生主动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解决厌学问题。
2.4 学校、社会、家庭齐努力。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学校,社会,家庭要结合,形成一种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所向、行动上同心所行,齐抓共管解决厌学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多为孩子着想,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对学生随意迁就,也不能严厉粗暴,应严而有度,要多和孩子交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积极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农村孩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中国农村的希望。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要把尊重与爱撒给他们每一个人,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走好人生每一步。
1 学生厌学根源探寻
我们对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 学生自身因素:①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的小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缺少学习动机,对上学不感兴趣,没有求知欲望,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能集中,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②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人际关系紧张,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厌学情绪就会产生。
1.2 学生家庭因素。
1.2.1 孩子缺少关爱,家长无力管教。有的学生的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心,觉得自己可怜,好像是命运的安排,容易胡思乱想,心理扭曲。于是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满,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仇恨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心理,开始放纵自我,对学习置之不理。另外这些孩子的监管人大多数自身没多少文化知识,不能够或没能力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只知道这次考了多少分,问一问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没有;家长本人在孩子心目中没有树立良好榜样,“读书无用论”盛行,过分宠爱孩子,加上经济形势下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助长了孩子不良习惯和行为的滋生。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也有些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或寄住在亲戚家,爷爷奶奶或亲戚对留守学生无力管教。这些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却得不到完整的爱。于是他们幼小的心灵显得更加脆弱,产生消极心理,加之自我约束力差,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厌学情绪随之产生。
1.2.2 家长疏于管教。有的家长只知道每天早出晚归做生意,搞生产,甚至有的只想着“堆土基”,他们无心管教自己的孩子,是否上学不过问,学习好坏不关心;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也不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导致孩子任性,屡屡违反校纪班规,老师到学生家中走访,和家长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时,家长全然不知,有的家长连自己的孩子在什么班级、班主任是谁都不清楚,一片茫然,对孩子疏于管教感到惭愧,也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
1.2.3 家教过严。家教过严同样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有些家长观念落后,“棒打出孝子”是他们教育孩子的“杀手锏”,成绩考差了,狠打一顿。有的孩子在家和家长对着干,家长也以“武力”相逼。家长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适得其反,孩子们会产生逆反心理,身心受到伤害,不想上学的念头悄然而生。
1.3 学校教育因素。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然看学生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极少数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教师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缺乏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和兴趣学习的活动方式,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那么学生对功课就会产生厌倦心理。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另外,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也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个别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不强,鄙视差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对学生进行小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而厌学。
1.4 社会环境因素。农村的一些家长和学生受社会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拜金主义”,认为学习无用,知识不重要。过去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感觉是十分光荣的事,而现在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没有工作,到处打工,大学生神圣观已不再有。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挣钱,特别是在城里打工几年青年人就能为家盖上小洋楼来改善家人生活,无形中给在校小学生很大影响,同时他们也觉得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亲照样能干大事。加上这种思想观念,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这些学生厌学。
2 学生厌学对策探讨
2.1 唤醒学生积极上进的意识。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悉心照顾那些厌学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成为被遗忘的人,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逐步进入由浅入深的提问,必要时引导探讨解答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应及时对他们学习中的进步给予赞赏,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和学校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信。
2.2 用师爱铸造良师形象。实践证明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教育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他们进步,让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要注意关心爱护学生,如,学生在生病的时候更要注重关爱,看望他,端水送药,拉近师生情感,通过教师对他的爱来激发学习兴趣。
2.3 树立教学新观念,调动学生主动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解决厌学问题。
2.4 学校、社会、家庭齐努力。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学校,社会,家庭要结合,形成一种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所向、行动上同心所行,齐抓共管解决厌学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多为孩子着想,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对学生随意迁就,也不能严厉粗暴,应严而有度,要多和孩子交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积极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农村孩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中国农村的希望。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要把尊重与爱撒给他们每一个人,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走好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