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国内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更高需求以及高校常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距,构建适合校企双方的职业教育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确认了以“专业能力+通用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开创了新局面,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发展;企业
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能力是保障企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如何实现企业在管理和生产上的高校有序运行,引进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行为之一。基于国内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更高需求以及高校常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距,河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秉承“服务社会、培育英才”的思想,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实行校企共管,通过校企合作修订教学计划,实行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计划优化研究的探索。本文就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进行汇报与总结。
1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前提条件
1.1 设立类型丰富的专业实习基地
为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先后设立了“保定长城汽车集团”、“立中机械专业实习基地”、“富士康数控加工实习基地”、“肃宁县电力局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机械、电力人才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学院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修订了培养方案,设置科技创新比赛、设置企业奖学金、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1.2 人才实践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校企合作之初,我院领导深入调研制订了详细培养方案和计划,形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参加顶岗实习学生,一般不允许脱岗,制定骨干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工作计划,既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也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 企业人才职业发展能力
2.1确立企业所需人才职业能力的目标
在合作初期,我院通过大量调研,确定了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制定了职业能力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发展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养、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等,是个综合的概念。企业中所需要人才要具备的职业发展能力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如下图所示,
图1 职业发展能力组成
其中专业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专业能力强的人,相对来说通用能力也比较强,通用能力强的人,专业一般较为突出,职业素养也较高。
通用能力包括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应搓和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在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过程中,通用能力和和专业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通用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而在通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专业能力表现也较为明显。
职业素养严格来说,包括职业素质基础素养和职业技能素养这两个方面,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最迫切的是提高职业素质基础水平,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这方面是校企合作中急需培养和提高的。
2.2 明确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明确了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的差异。高校通过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单纯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但有待加强。通用能力的发展由于没有真实的生产环境,所以没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这种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企业需要的三方面能力产生了很大矛盾。
2.3 企业对人才职业发展能力的需求
2.3.1 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
通过调查,企业对各专业能力认可度高,表明员工该项能力较强,说明企业对学院专业能力培养满意;但对职业拓展能力认可度一般。分析得出,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目前最为需求。所以围绕机械专业将专业拓展能力作为关键能力需求进行了课程调整,改革了教学模式。
2.3.2 企业对学生通用能力的需求
为了有针对性地给出问题,对企业人才通用能力需求调研分析,大致总结出了各岗位通用能力的紧需状况排序。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是企业各岗位都需求的第一能力要求,成为所有通用能力中的最高需求能力。大多数企业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沟通交流能力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表述能力欠缺,逻辑性思维不清晰,也缺乏语言运用的艺术性和灵活性。
而学生在这方面,距离企业的用人要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职业发展能力存在的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及实践课程,并有目的地制定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计划,围绕专业设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期间就逐步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
2.3.3 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
经过调查,企业认为毕业生应该具有高的团队协作精神,认为忠诚度非常很重要,职业道德才是衡量用人的第一要素。
通过学生在长城汽车公司、立中集团、廊坊富士康的校企合作,深入的调查得出了,职业素养决定了专业能力、通用能力的发挥程度。因此,高职院校要适时把握企业需求变化,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通用能力时,将职业素养提升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矛盾。针对校企合作的内容,学院陆续开展了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显示,97%的学生对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兴趣较高。学院以各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作为第二课堂的主题内容,让学生提前学习,并认同企业文化,为能否顺利融入公司文化做准备。
结束语
秉承“服务社会、培育英才”的思想,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实行校企共管,学生能够顶岗作业,在真实生产过程中完成专业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生在立中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构建起了适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开创了新局面;为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为企业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冬青,刘广珠.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4).
[2]林宙,肖文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发展;企业
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能力是保障企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如何实现企业在管理和生产上的高校有序运行,引进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行为之一。基于国内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更高需求以及高校常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距,河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秉承“服务社会、培育英才”的思想,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实行校企共管,通过校企合作修订教学计划,实行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计划优化研究的探索。本文就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进行汇报与总结。
1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前提条件
1.1 设立类型丰富的专业实习基地
为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先后设立了“保定长城汽车集团”、“立中机械专业实习基地”、“富士康数控加工实习基地”、“肃宁县电力局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机械、电力人才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学院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修订了培养方案,设置科技创新比赛、设置企业奖学金、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1.2 人才实践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校企合作之初,我院领导深入调研制订了详细培养方案和计划,形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参加顶岗实习学生,一般不允许脱岗,制定骨干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工作计划,既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也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 企业人才职业发展能力
2.1确立企业所需人才职业能力的目标
在合作初期,我院通过大量调研,确定了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制定了职业能力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发展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养、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等,是个综合的概念。企业中所需要人才要具备的职业发展能力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如下图所示,
图1 职业发展能力组成
其中专业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专业能力强的人,相对来说通用能力也比较强,通用能力强的人,专业一般较为突出,职业素养也较高。
通用能力包括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应搓和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在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过程中,通用能力和和专业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通用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而在通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专业能力表现也较为明显。
职业素养严格来说,包括职业素质基础素养和职业技能素养这两个方面,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最迫切的是提高职业素质基础水平,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这方面是校企合作中急需培养和提高的。
2.2 明确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明确了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的差异。高校通过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单纯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但有待加强。通用能力的发展由于没有真实的生产环境,所以没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这种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企业需要的三方面能力产生了很大矛盾。
2.3 企业对人才职业发展能力的需求
2.3.1 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
通过调查,企业对各专业能力认可度高,表明员工该项能力较强,说明企业对学院专业能力培养满意;但对职业拓展能力认可度一般。分析得出,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目前最为需求。所以围绕机械专业将专业拓展能力作为关键能力需求进行了课程调整,改革了教学模式。
2.3.2 企业对学生通用能力的需求
为了有针对性地给出问题,对企业人才通用能力需求调研分析,大致总结出了各岗位通用能力的紧需状况排序。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是企业各岗位都需求的第一能力要求,成为所有通用能力中的最高需求能力。大多数企业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沟通交流能力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表述能力欠缺,逻辑性思维不清晰,也缺乏语言运用的艺术性和灵活性。
而学生在这方面,距离企业的用人要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职业发展能力存在的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及实践课程,并有目的地制定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计划,围绕专业设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期间就逐步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
2.3.3 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
经过调查,企业认为毕业生应该具有高的团队协作精神,认为忠诚度非常很重要,职业道德才是衡量用人的第一要素。
通过学生在长城汽车公司、立中集团、廊坊富士康的校企合作,深入的调查得出了,职业素养决定了专业能力、通用能力的发挥程度。因此,高职院校要适时把握企业需求变化,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通用能力时,将职业素养提升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矛盾。针对校企合作的内容,学院陆续开展了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显示,97%的学生对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兴趣较高。学院以各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作为第二课堂的主题内容,让学生提前学习,并认同企业文化,为能否顺利融入公司文化做准备。
结束语
秉承“服务社会、培育英才”的思想,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实行校企共管,学生能够顶岗作业,在真实生产过程中完成专业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生在立中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构建起了适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开创了新局面;为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为企业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冬青,刘广珠.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4).
[2]林宙,肖文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