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安徽省“一融双新”工程的问题分析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gri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进行,“一融双新”工程的提出也进一步推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本文选取安徽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近些年全国以及安徽省“一融双新”工程的政策变化,研究“一融双新”工程在安徽省试点地区的实施进度和效果,针对“一融双新”工程的不足,重点分析“一融双新”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研究”一融双新“工程在我省未来动向,也为我省及全国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一融双新; 中小企业
  1 前言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实施的第一阶段正有序进行,在“十三五”的规划纲要中,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也是我国的重大民生问题,对此,我国改革发展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工程:“一融创新”,指的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中小城市发展和新兴城市建设为重点,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安徽省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省,也是“一融双新”工程战略实施的重点地区,本文将选取安徽省典型的市区和县区为例,针对“一融双新”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典型的城镇化示范区和“一融双新”工程的相关部门,收集调查问卷资料,分析近些年来安徽省“一融双新”工程的动态和政策,分析“一融双新”工程在试点地区的实施进度和效果,针对“一融双新”工程出现的不足,重点研究这一工程在具体试点地区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研究“一融双新“工程未来在我省的发展动向,更好地为我省实施“一融双新”工程提供改进的意见,为我省未来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建议,也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設提供意见和建议。
  2 新型城镇化下“一融双新”工程提出的背景
  2.1 新型城镇化的定义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建设提出来的,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城镇人口占比比较小,城镇各个行业在吸收农村劳动力的动劲不足,而且单纯依靠城市发展来吸收农村转移劳动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就应运而生了。新型城镇化是在强调经济、生态、文化以及环境相互协调的情况下,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强调城乡一体化,并且以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动力,来发展城乡的一种综合平衡的新型发展模式。
  2.2 “一融双新”的定义
  一融双新工程是针对我国农业建设提出来的,其中一融是指农民工融入城镇,这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新型城镇化的主题和核心,也就是如何将农村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增加我国城市人口的比重,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国家。其中二新指的是新生中小城市的培育和新型城市的建设,也就是将原来的乡镇更好地发展成城市,优化区域间的规模和发展模式,同时对于乡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拉动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 新型城镇化下安徽省实施“一融双新”的进度分析
  3.1 安徽省目前城镇整体地域规划
  纵观安徽省整个地域,北部主要是淮北平原,中部为江淮丘陵地区以及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地带,南部主要以山地为主,所以依据安徽省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皖北主要是农产品主产区,从城镇化的发展角度上来讲,皖北地区的人口主要向合肥及沿江地带转移,皖中地区工业基础好,靠近长江,经济发展快,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未来向中大型城市發展,皖南地区自然生态地区发展完好,也是国家禁止开发的区域,未来更多的是发展旅游业。
  3.2 安徽省城镇化进程
  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相对于沿海城市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在一融双新工程的建设中,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据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而人口城镇化率不足30%,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大量人口待遇依附于户籍,大量的农村转移人口及他们的子女很难享受和城镇人口相同的福利待遇比如说在养老、医疗、教育以及住房等方面。所以严重制约了农村滞留在城市的意愿,所以使得人口城镇化率偏低。
  另外,安徽省的户籍改革制度也是势在必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根据最新政策报告显示,在2016年,安徽省已经深化户籍改革制度,全面放开建设乡镇和小城市的限制,同时进一步放开市区的落户限制,采取“三全落实、五有并轨”的政策实施,这样做的话,将进一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推动农村人口转移城市,从而建设一批具有创新、绿色、动力和生态的新型城市。
  4 针对实施中一融双新出现的问题分析
  4.1 中小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滞后
  在安徽省一融双新的建设过程中,很多中小型城市,比如说六安、宿州等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很多产业结构老化,出现产业库存过多剩余,新型工业发展不足,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不能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中小型城镇规划工作明显滞后于城镇建设的进度,所以导致城镇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4.2 城镇规划建设设施不完备
  安徽省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很多的中小型城镇不能结合本地区的生态发展、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来综合发展,从而出现城镇设施管理不晚上,规划中的人才少,整个规划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漏洞,从而整个小型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逐渐失去自身的条特色,从而阻碍了整个安徽省的城市规划水平。
  4.3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不完善
  在安徽省整个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原来的乡村区域逐步转向城镇化,但在原先的规划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也不能及时弥补,所以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下,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在建设新型乡镇的过程中,城镇发展总是会有很多滞后的方面。
  5 新型城镇化下安徽省实施“一融双新”发展不足的原因分析   5.1 经济发展速度转变缓慢
  在整个安徽省中小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型企业、龙头企业比较少,自身工业化起步晚,自身发展要素不足,从而导致整个安徽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速度缓慢,创新优势、区位优势和吸引外资能力弱,同时区域内城市发展成熟度低,承接江浙沪的企业能力弱,从而使得许多小城镇产业发展陷入困境,盲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造成产业发展出现产能过剩,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5.2 内需严重滞后
  安徽省整个推进一融双新的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目前普遍面临着内需不足的问题,很多企业的发展,产品需要外销,这是起源于农村人口在转向城市人口的过程中,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低,消费不足,从而导致内需需求不足。同时农民市民化成本高,农民在城镇生活成本高,而政府也未及时实施一些政策来提供保障,使得农民对于城镇的归属感不是很强。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医疗设施、社会保障制度以及银行金融等信贷体系的不完善,基础设定欠缺以及公共服务的不到位,从而制约了农村转移人口的消费能力,从而制约了整个城镇县域经济的发展。
  5.3 城镇化建设发展不足
  从安徽省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在转移到城市过程中,劳动力素质一直偏低是长期存在的,同时原有的产业城镇发展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缓慢,同时当前的经济形势使得产业规模经济效应低,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已经当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成本、技术硬件等对低素质的劳动力的替代速度加快,这样一方面使得安徽省很多的农村转移到城镇人口就業压力增加,无法为生活质量提供经济保障。另外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是主要提供劳动力就业岗位的行业,这样整个安徽省的城镇化建设就进一步滞后了。
  6 针对新型城镇化下安徽省实施“一融双新”发展不足的对策分析
  6.1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系
  安徽省政府做好城市区域规划,引进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的高素质人才,组成团队小组,在整个中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从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平衡功能来考虑,考虑到未来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因素,综合发展区域。同时根据区域位置、历史文化传统和主导产业结构等特点,比如说黄山市部分乡镇可以打造成旅游特色城镇,淮南是部分乡镇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低碳环保的工业。同时加强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更好地完善整个城镇化的建设体系。
  6.2 健全城镇化工作机制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建设完整配套的城镇化推进机制,合理安排安徽省城镇建设工作,安徽省政府在税收、财政补贴、土地、银行投融资以及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与积极支持,积极响应一融双新工程,承接皖江城市带重点示范区,在实施大范围的城镇化建设之前,选择一些典型的特色城镇作为试点地区,从而由点到面更好地发展。开展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检测整个安徽省城镇化工作体系,同时做好整个安徽省城镇化建设的部署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文静.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瓶颈: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
  [2]郑彦.“一融双新”工程开启新型城镇化[N].中国改革报,2015,(4).
  [3]乔代富.安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思考[J].区域经济,2016.
  [4]姚士谋,陈维肖.新常态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若干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
  本文属于2016年全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610378507)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张士杰
  作者简介:
  方娟娟(1994——),女,汉,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2006年以来,为构建适应新农村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中国银监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意见与政策,鼓励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以及贷款公司的建立,这是中国政府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创新。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农村金融供给长期不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吸储难度大、社会认同度低、
期刊
[摘 要]分析大理州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如何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花卉生产及拓宽销售渠道。加快我州花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花卉產业;开拓市场,销售渠道,农民收入。  为了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探索如何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花卉生产及拓宽花卉销售渠道。加快我州花卉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州经济快速发展。  1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随着
期刊
[摘 要]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近年来,张掖市立足于发展生态工业,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金融支持方向也向生态工业倾斜,基于此背景,本文对金融支持张掖生态工业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工业;金融  1 张掖生态工业发展现状  1.1 坚持生态工业发展理念,优化生态工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张掖市坚持生态文明发展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都越来越关心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中有一个特殊的种类。它就是角色型组织文化。这种文化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当中,它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也值得探究。本文通过阐述角色型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它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来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一企业文化的弊端。从而使企业都能规避这种文化。  [关键词]角色型企业文化;员工绩效;影响  在二十世纪
期刊
[摘 要]简要阐述郫都区菁蓉镇创业园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郫都区菁蓉镇创业园发展现状及其建设优势  [关键词]郫都区菁蓉镇创业园; 发展现状; 优势  郫都区菁蓉镇创业园,开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型模式,汇聚了软件设计、产业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的服务产业,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生产销售”为一体全链条创新创业体系,为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提供了
期刊
[摘 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承载着经济调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作用,其自身发展状态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建设单位逐渐占据投资主体地位,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也相应提高了对该项工作的实际要求。但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相关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工作而言,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限制了投资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笔者从投资管理缺陷入手,就其
期刊
[摘 要]自国家实施两期人权行动计划以来,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水平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全面加强。广东省作为经济发展突出的省份,各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但各市居民生活质量如何,仍值得关注。因此,本文借助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系统聚类分类,根据居民生活质量状况,将广东省21个城市的分成三类;通过Q型因子分析,发现各类城市在居民生活质量上的差异,并对此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摘 要]随着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主题年的确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把乡村旅游开发作为重点。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利益主体——政府、旅游开发商、村民的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在开发过程中对乡村旅游市场化和公共环境保护的决策,分析问题,试探寻解决方案。  [关键词]乡村旅游;博弈论;市场化  1乡村旅游博弈概述  乡村旅游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的实施,关乎着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文章以西藏自治区达孜县为例,在通过调研中发现,其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贫困户识别不精准、差异性帮扶实施困难、无法有效动态追踪等问题,故作者设计了以“1+4+7”思路为主旨,来构建基于GIS的扶贫大数据平台,旨在充分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和大数据技术为扶贫开发创建实时、动态、全面的信息查询、展示和智能分析、预测等服务,为达孜县精准
期刊
[摘 要]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说建立起适度、环保、健康的消费观是构建社会生态文明的基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问题其实就是消费问题,人们的生活消费行为时刻都在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全面推进城镇化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树立公众的环保舒适消费观,全面构建起市场生态文明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