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银行业有多健康?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jhurfd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几个月,欧洲央行将必须决定是否延长另一个在12月份到期的贷款,是否继续充分满足银行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近期欧元区主要金融压力指标的变动表明,银行业面临的问题仍旧很严重。尤其是随着7月23日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结果的公布,在最初的收窄之后,主权债券利差在近几周逐渐走阔。希腊利差如今已达到自5月底以来的最大值——超过800个基点。西班牙和爱尔兰日前也高于压力测试之前。
  这些利差的走阔不仅仅涉及欧元区周边国家较高的债券收益,电包括德国的较低收益的债券,这表明欧元区内“安全投资转移”(flight toquality)会继续进行。尽管公布了一系列强劲的经济数据,德国10年期债券收益自公布压力测试后下跌30多个基点,仅为2.5%,30年期债券也几乎下滑40个基点,仅低于3%。
  压力测试表明,银行业状况要好于过去的担忧——只有少数银行没能通过测验,需要增加额外资本的欧洲银行数量相对较小。虽然测试被广泛批评过于宽松,但是直到最近,大家认为欧洲当局可能已经可以稍稍松一口气,整体而言,压力测试对金融市场而言起到了稳定的作用。然而,在测验之后募集的超过9%的银行股份已经放弃了大部分由测试被认知为稳定因素所带来的大部分收益。
  关于银行业真实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欧元区周边国家的银行的另一些令人担忧的险象来自资本流和欧洲央行借贷。在一季度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欧洲的银行削减了与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的达1300亿美元风险敞口,——其中最大份额来自西班牙,见图1。资金的抽走很可能已经在第二季度有所加快,因为对希腊违约和西班牙银行的健康程度的担忧达到了顶峰。
  外国信用额度的抽走将增加受到影响的国家银行业的压力。由于经济衰退的深度,这些银行已经与坏账的急剧增长斗争日久。因此,这些银行已经不断地向欧洲央行融资。二季度,欧洲央行在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等国银行的贷款已经增长了1100亿欧元,达到3550亿欧元(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西班牙),见图2。7月份欧洲央行的借贷进一步增长,尤其是对葡萄牙的贷款。这些国家银行业对欧洲央行的较高的依赖水平表明,要想金融体系“正常”,还需要很长时间。欧洲央行为希腊的银行资产筹集了超过15%的资金,葡萄牙和爱尔兰银行资产的5%~7%,西班牙的4%。
  爱尔兰银行业近期的发展证实了其银行业面临的困难犹存。由于爱尔兰住房市场的内部崩溃,爱尔兰银行的房贷损失大幅增长,对本国银行业救助成本的估计已进一步增长:仅盎格鲁一爱尔兰银行预计就需要250亿欧元,爱尔兰全国所需资金的估计也在增加。目前预计对整个国家金融机构的救助成本总计已达到GDP的20%。
  银行业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周边国家”。欧洲央行7月份的借贷调查显示,欧元区银行对企业紧缩信贷标准的速度达到了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快速度。银行业表示市场融资准入的减少,流动资金头寸的恶化,以及抵押面临的更大风险是的主要原因。美国和英国的银行根据它们最新的银行借贷调查,反而放宽了对企业的信贷标准。这些结果表明,今年初出现的金融风暴(指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银行的决策产生了非常实际的影响,这可能回过来又以限制信贷和更高的借贷成本的方式来影响实体经济。
  这样的发展将增加欧元区经济增长已有的下跌风险,尤其是那些弱小国家。增长再次放缓将对不良贷款的增长带来再次回升的风险。鉴于该地区银行较高的负债产权比率,欧元区的问题尤其严重。欧元区银行2009年处于中间水平的负债产权比率(总资产/资本)也超过了30倍,尽管在美国已下降到只有20倍——还不到2008年水平的一半。
  


  欧元区金融业面临的另一个风险来自欧元区国家对较弱成员国的支持难以为续的可能性。5月份对希腊和其他周边国家数十亿欧元的支持计划当然有助于减轻周边国家的压力,但是近期此计划背后的政治支持已显示出了崩溃的迹象。上周,斯洛伐克议会议员投票几乎一致同意地拒绝支付其对希腊救助资金的份额。如果周边国家金融状况继续恶化,这个问题可能蔓延至其他国家,将实际上要求支付5月达成的7500亿欧元救助计划的份额——而不是简单地承诺这些款项——的成员国的“前景”拉近了。
  鉴于所有这些风险,欧洲央行的立场对欧元区金融业未来发展仍旧是至关重要的。欧洲央行近期的行动已经表明它对银行业的前景看法相对乐观。6月底,在西班牙银行一片反对声中,欧洲央行拒绝对银行业1年期贷款的续约,并且自此降低了其约9%左右的资产负债表。欧洲央行主要官员中也有一些强硬的态度。与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联储最近决定将其资产负债表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以作为一项保险政策来应对经济出现再次的放缓,见图3。
  未来几个月,欧洲央行将必须决定是否延长另一个在12月份到期的贷款,是否继续充分满足银行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欧洲央行曾承诺到10月份会一直这样做。欧洲央行是将宁可过于谨慎,并将对银行的借贷宽松继续延长到2010年,还是将继续采取近期的强硬路线呢?在后一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将面临重蹈其2008年中期的错误的风险,在2008年中期金融风暴集中在雷曼兄弟崩溃之前,欧洲央行在短期内上调利率,导致欧洲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世界惊奇,中国发展模式甚至中国的管理模式也引起热议。一些学者在理论上给出了中国学派的定义和框架,全力推动中国学派的建设;实践界也有“中国管理模式”评选等活动。尽管对是否存在中国发展模式仍有争论,但带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已成为研究热点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针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热潮,不少人认为,学派、模式不是创建的,而是随着研究、发展获得认同的,有人认为,只有中
期刊
我们相信在改革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一大批有胆识有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将会脱颖而出。  ——1983年1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造就一大批精明能干的经理》    大风过后,不是雷雨交加,就是艳阳大照。1983年,久违的晴天让一切变得生动活跃。  人们欣喜地看到,治理整顿效果显现,企业管理格局一新。年初,北京景泰蓝厂的改革经验付诸报端,作为先进典型在北京地区广泛推行。
期刊
格兰诺维特所说的“连带”,大致相当于中国人常说的“关系”。谈起“关系”,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有人认为,中国人主要的管理工作就是拉关系,谈生意靠关系,找工作用关系,甚至去医院看病也要托关系,只要“有关系”,那么一切都将“没关系”,一旦“没关系”,那么很多事情都会“有关系”。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关系”,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词语。“礼尚往来”是关系,“场面应酬”是关系,甚至“行贿受贿”也是关
期刊
8月31日,《法治周末》发出“雅士利涉嫌将问题奶粉换装上市”的报道。雅士利公司于9月1日就针对这些质疑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回应,并于第一时间向政府部门报告,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9月2号及之后几天,包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华西都市报》、《山西日报》、《京华时报》、中新网、食品产业网等电视,报纸,网络在内的媒体,纷纷报道此事件调查结果,为雅士利正名。据《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雅士利方面表示,此次事件并
期刊
施乐公司是复印机的发明者,在日企崛起之前,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知名的复印机厂商。上世纪70年代,施乐公司获悉瑞典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施乐复印机墨粉中发现了可能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微粒。施乐公司火速派副总裁贝克尔赶到斯德哥尔摩跟踪此事。贝克尔了解到这些研究人员打算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杂志上,他建议公司立即开展研究,找到危险的颗粒。  施乐的研究小组连续工作七天之后,终于鉴定出致癌颗粒来自制造过程中的杂质。通
期刊
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泽西市(Jersey City)。  获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美国和现代欧洲史学士学位(B.A.)。  师从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教授哈里森·怀特(Harrison C. White)从事社会网研究。  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Ph. D.)。  任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社会
期刊
无论是董事长、CEO,还是在而今的中国企业界流行的总裁和总经理,这些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称谓变化并非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司治理制度和体系。与其说这些称谓是权力的象征,还不如说是职责和义务的基础。  董事长和CEO应该分任还是由一人兼担?人们争论激烈,但莫衷一是。与其试图听到标准答案,不如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期刊
近年来,一谈到如何运用社会关系找工作,人们总要提到格兰诺维特。实际上,格兰诺维特的学术贡献远远超出大众的想象。赞誉者称他为“名满社会学界和管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尽管格兰诺维特是社会学家,然而,由于他在经济社会学中的开创性研究,冲击着经典的组织理论,使他在管理学界的影响迅速扩展。他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韦伯(Max Weber)以来的组织理论进行了重构,为组织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期刊
1949年,德鲁克发表了《不流行的克尔凯郭尔》(The Unfashionable Kierkegaard)一文,他指出19世纪以来思想家们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社会是如何存在的?”不同的学者,给出了迥异的解答,格兰诺维特镶嵌理论,实质上也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1985年,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 Journal of Sociology)上发表《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镶
期刊
当“委托人一委托人问题”存在时,“委托一代理问题”也将更为严重。  这是一个兼并和收购的时代。  资料表明,2006年全球兼并和收购所涉及的金额已经超过了4万亿美元。随着兼并收购现象的勃兴,一个现象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少研究发现,在整个并购过程中,收购方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好处,甚至蒙受损失。在不少收购发生后,收购方企业的股价就应声下跌,而其股东持有的股票,也随着股价的下跌贬了值。  按理说,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