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抽象的,儿童眼中的数学却是具体、直观的是一个苹果,几个布娃娃……作为成人,为什么要把儿童眼中的数学抽象化呢?事实上,我们应理解、尊重儿童心理,如何利用环境及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具体物质,协助儿童来发展其数学心智。
【关键词】 环境 数学心智 敏感力 生活化 教具物化
伽利略曾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儿童是生活在社会和物质的世界中,周围环境中的形形色色的物体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因此,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数学打交道,教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能使它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们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对幼儿进行初步数学教育既是儿童生活的需要,又是认识事物的要求。
1 家庭中的数学教育
家庭是幼儿最为熟悉,最为亲切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内容。如:“家里有几个人?”“分碗筷”“收拾房间”“吃点心”“玩玩具”等等。儿童在自由活动的时间内,运用着各种各样的材料。从事着数学学习活动。例如:运用搭积木的游戏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就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分数以及数量的比较,如相等与不等,多、少、一样多相联系。幼儿在选择积木辨认形体,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激活并运用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起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而作为家长在家庭中的某些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引导儿童积极参加,并给予帮助,与孩子互动起来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家长来说,关键就是把枯燥,抽象得数学概念和运算方式,以游戏的方式,亲子活动的形式,使他们有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是更多知识的积累。多让孩子实践,多让孩子参与生活的内容,为家人、为自己做些事情,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关的问题。如:给家里人分水果,玩按数取物的游戏;在纸牌游戏中根据幼儿年龄以及幼儿原有水平可以玩1~10的量与数的对应游戏、玩单数、双数的游戏,玩凑2,凑3…凑10的游戏等。
2 幼儿园中的数学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包括了“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
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能抓住时机,针对幼儿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刺激,即提供必要的教具及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的数学能力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且将受益终身”。
作为幼儿教师要清楚地认清这一点,把握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抓住幼儿的敏感力,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从而形成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别,对同类物体的分类,以至生活中种种计数,测量等等数学心智。不断地在环境中主动吸收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经验。例如:在园就餐时,请小朋友为大家分发碗筷;整理书架时,请小朋友按书的形状大小或按书的类别进行分类;在自选活动,区角活动中投放一些有趣、易于操作或是数学活动后,进行延伸活动的数学活动材料,如:数字棋、七巧板、按排序图串珠、图卡接龙、出牌配对、小数棒等。
3 有效的实施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成熟
3.1 教具物化。蒙台梭利发现,幼儿出生后对周围环境秩序特有的敏感力,表现出的数学心智。因此,准备一个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并给予适当的数学刺激(即提供适当教具)幼儿学习数学会像学习其他经验一样轻松愉快。
幼儿数学教育应注重教育过程中系统的数学感知经验的积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发展规律。要使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通过感觉教具中的“配对”“序列”“分类”这三种基本操作的数学教育的预备课程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如:当幼儿会点数实物,并能记住总数时,数字卡便同步出现在实物旁,使实物、数量、数字三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数的概念。
利用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运用其含有的一定数学原理并体现出数学的概念,以满足幼儿学习数学的愿望,使其获得具体的数学感知经验,给幼儿将来学习与此有关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做好具体的经验准备。如:利用“数棒”学习1-10数的组合与分解时,在活动延伸中,幼儿会发现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组合为10等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会发现“1+2+3+4+5+6+7+8+9+10的总数等于55”等有趣的现象。从而对自然等差数列产生兴趣。
在例如其教具的“十进位”原理设计,这样可以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数的增减是如何按十进位规律变化的。并从中学习加、减、乘、除的“进位”与“退位”的运算规则。
当然,我们还可以借鉴蒙台梭利教具中的原理,自己设计或开发或借用其他物品取代其教具进行一些数学活动。如:“零”的游戏,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可利用的物品如糖果、鸡蛋等。将“45个糖果放入一个盘中分别分给10个小朋友,最终盘中一个糖果都没有,分完了,盘里没有糖果,就用零来表示。没有就是零。”
由此可见,借助于系统的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适合的物质材料,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促进数学心智的成熟。
3.2 学习生活化。在生活中的各个不同方面都会涉及到大量的数量,形状和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知识。又怎能让幼儿学习数学脱离生活呢?其实,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就是要使它们更好的认识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进行过“超市购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看到其有很多知识点。如:“会看价目表,知道应付的价钱”“物品的分类、归类”“物品的统计”“货币的兑换”运用“九的转换、十进制”的规律变化,“加减运算”等。而要使幼儿进行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有效地完成这次“超市购物”活动。就要用到日积月累的这些数学经验,也使得孩子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以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增强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想而知环境对幼儿来说是多么重要,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而创设一个适合的环境或利用环境周边可利用的材料对幼儿学习数学来说会变成很简单的事情。让幼儿在轻松、自由、快乐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习数学,甚至有时会使孩子通过这样的环境自发的、自主的在尝试中、运用中发现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学习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嘉绥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2 廖殆编著.在生活中成长幼儿学数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7
3 蒙台梭利著.付地红、张冬梅编译. 三岁决定一生.河南大学出版
社,2001.9
4 梁志燊主编.家庭中的蒙台梭利教育数学素质培养.第二军医大
学出版社,2002.10
【关键词】 环境 数学心智 敏感力 生活化 教具物化
伽利略曾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儿童是生活在社会和物质的世界中,周围环境中的形形色色的物体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因此,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数学打交道,教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能使它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们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对幼儿进行初步数学教育既是儿童生活的需要,又是认识事物的要求。
1 家庭中的数学教育
家庭是幼儿最为熟悉,最为亲切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内容。如:“家里有几个人?”“分碗筷”“收拾房间”“吃点心”“玩玩具”等等。儿童在自由活动的时间内,运用着各种各样的材料。从事着数学学习活动。例如:运用搭积木的游戏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就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分数以及数量的比较,如相等与不等,多、少、一样多相联系。幼儿在选择积木辨认形体,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激活并运用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起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而作为家长在家庭中的某些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引导儿童积极参加,并给予帮助,与孩子互动起来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家长来说,关键就是把枯燥,抽象得数学概念和运算方式,以游戏的方式,亲子活动的形式,使他们有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是更多知识的积累。多让孩子实践,多让孩子参与生活的内容,为家人、为自己做些事情,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关的问题。如:给家里人分水果,玩按数取物的游戏;在纸牌游戏中根据幼儿年龄以及幼儿原有水平可以玩1~10的量与数的对应游戏、玩单数、双数的游戏,玩凑2,凑3…凑10的游戏等。
2 幼儿园中的数学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包括了“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
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能抓住时机,针对幼儿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刺激,即提供必要的教具及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的数学能力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且将受益终身”。
作为幼儿教师要清楚地认清这一点,把握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抓住幼儿的敏感力,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从而形成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别,对同类物体的分类,以至生活中种种计数,测量等等数学心智。不断地在环境中主动吸收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经验。例如:在园就餐时,请小朋友为大家分发碗筷;整理书架时,请小朋友按书的形状大小或按书的类别进行分类;在自选活动,区角活动中投放一些有趣、易于操作或是数学活动后,进行延伸活动的数学活动材料,如:数字棋、七巧板、按排序图串珠、图卡接龙、出牌配对、小数棒等。
3 有效的实施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成熟
3.1 教具物化。蒙台梭利发现,幼儿出生后对周围环境秩序特有的敏感力,表现出的数学心智。因此,准备一个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并给予适当的数学刺激(即提供适当教具)幼儿学习数学会像学习其他经验一样轻松愉快。
幼儿数学教育应注重教育过程中系统的数学感知经验的积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发展规律。要使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通过感觉教具中的“配对”“序列”“分类”这三种基本操作的数学教育的预备课程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如:当幼儿会点数实物,并能记住总数时,数字卡便同步出现在实物旁,使实物、数量、数字三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数的概念。
利用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运用其含有的一定数学原理并体现出数学的概念,以满足幼儿学习数学的愿望,使其获得具体的数学感知经验,给幼儿将来学习与此有关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做好具体的经验准备。如:利用“数棒”学习1-10数的组合与分解时,在活动延伸中,幼儿会发现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组合为10等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会发现“1+2+3+4+5+6+7+8+9+10的总数等于55”等有趣的现象。从而对自然等差数列产生兴趣。
在例如其教具的“十进位”原理设计,这样可以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数的增减是如何按十进位规律变化的。并从中学习加、减、乘、除的“进位”与“退位”的运算规则。
当然,我们还可以借鉴蒙台梭利教具中的原理,自己设计或开发或借用其他物品取代其教具进行一些数学活动。如:“零”的游戏,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可利用的物品如糖果、鸡蛋等。将“45个糖果放入一个盘中分别分给10个小朋友,最终盘中一个糖果都没有,分完了,盘里没有糖果,就用零来表示。没有就是零。”
由此可见,借助于系统的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适合的物质材料,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促进数学心智的成熟。
3.2 学习生活化。在生活中的各个不同方面都会涉及到大量的数量,形状和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知识。又怎能让幼儿学习数学脱离生活呢?其实,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就是要使它们更好的认识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进行过“超市购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看到其有很多知识点。如:“会看价目表,知道应付的价钱”“物品的分类、归类”“物品的统计”“货币的兑换”运用“九的转换、十进制”的规律变化,“加减运算”等。而要使幼儿进行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有效地完成这次“超市购物”活动。就要用到日积月累的这些数学经验,也使得孩子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以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增强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想而知环境对幼儿来说是多么重要,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而创设一个适合的环境或利用环境周边可利用的材料对幼儿学习数学来说会变成很简单的事情。让幼儿在轻松、自由、快乐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习数学,甚至有时会使孩子通过这样的环境自发的、自主的在尝试中、运用中发现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学习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嘉绥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2 廖殆编著.在生活中成长幼儿学数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7
3 蒙台梭利著.付地红、张冬梅编译. 三岁决定一生.河南大学出版
社,2001.9
4 梁志燊主编.家庭中的蒙台梭利教育数学素质培养.第二军医大
学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