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这恐怕是不少教师学子的共同“心声”。学生害怕作文,谈写色变。为什么一直以来小学生很怕写作文、没有内容可以写,甚至有的无法提笔?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最钟情的学习活动,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甜蜜的要素”,甚至产生“一日不‘写’,如隔三秋”的期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的课题。只有如此,才能使作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奏响的交响乐中最快乐的旋律。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领悟到,作文是每一个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是生活本身的需要,而不是追名逐利的工具。现就本人粗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快乐写作,提高小学生的写作乐趣。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有关作文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3)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写作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习作《一次
的小实验》,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较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如学了《草原》后,让学生练写《家乡的田野》,“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天底下……四面……这种境界既……又……”这样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心中所想,习作起来得心应手,既感悟了生活中的美,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阅读是输入,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表达的方法。作文是输出,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评改方式
作文之后,最令人尴尬的是作文评价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也很怕评价作文,劳神费时收效低。那真是“几人欢喜几人愁”。得到好的评价洋洋得意,成功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水平较差的则垂头丧气,兴味索然。作文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之一。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终点,我们教师只有运用崭新的评价激励学生、关爱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涌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灵性的精彩习作。
那么,为什么“怕”呢?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评改作文确实是一个繁琐、艰苦、漫长的过程,但是学生对老师的辛苦劳动往往只看看是“优”或“良”。而在学生方面呢,是少数人的喜悦、多数学生的失落。我尝试着种种方法进行作文评改:集体评改、互评互改、自评自改、教师评改,收获颇丰,献与大家共赏之。
1 集体评改 教师浏览学生的初作,从中归纳出几个共同性的问题,然后选择一篇,复印或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从而明确本次评改的要求。接着,学生就动手删、补、调、换。最后全班学生共同评改,各抒己见。有时,同一个错误会有几种不同的修改方案,学生会为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就在这种争论中,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了该怎样写,其实“改”不就是为了“写”服务吗?学生此时获得的体会比教师的辅导、评改更自然、更亲切、更有感染力。实在是事半功倍。
2 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可以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在评改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 自评自改 找自己的错误比找别人的总要难很多,因此,自评自改是比较难的,要在集体评改、互评互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诵读、推敲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写上评语,评语的内容是多元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自己写自己改的深层次的喜悦。叶圣陶先生也说:“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4 教师评改 教师的评改应该是“精批略改多讲评”。“精批”就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给予恰当的鼓励、指导、点拨;“略改”指教师提出了问题却不改,将“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去做,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愿意改、能够改;“多评讲”就是尽可能地增加评讲次数,抓住一切时机评讲,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评,例如集体讲评、小组讲评、个人讲评、书面讲评等等,而且讲评一定要多说好话,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促进学生肯定自我,激发潜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成为快乐。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领悟到,作文是每一个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是生活本身的需要,而不是追名逐利的工具。现就本人粗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快乐写作,提高小学生的写作乐趣。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有关作文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3)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写作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习作《一次
的小实验》,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较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如学了《草原》后,让学生练写《家乡的田野》,“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天底下……四面……这种境界既……又……”这样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心中所想,习作起来得心应手,既感悟了生活中的美,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阅读是输入,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表达的方法。作文是输出,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评改方式
作文之后,最令人尴尬的是作文评价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也很怕评价作文,劳神费时收效低。那真是“几人欢喜几人愁”。得到好的评价洋洋得意,成功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水平较差的则垂头丧气,兴味索然。作文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之一。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终点,我们教师只有运用崭新的评价激励学生、关爱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涌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灵性的精彩习作。
那么,为什么“怕”呢?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评改作文确实是一个繁琐、艰苦、漫长的过程,但是学生对老师的辛苦劳动往往只看看是“优”或“良”。而在学生方面呢,是少数人的喜悦、多数学生的失落。我尝试着种种方法进行作文评改:集体评改、互评互改、自评自改、教师评改,收获颇丰,献与大家共赏之。
1 集体评改 教师浏览学生的初作,从中归纳出几个共同性的问题,然后选择一篇,复印或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从而明确本次评改的要求。接着,学生就动手删、补、调、换。最后全班学生共同评改,各抒己见。有时,同一个错误会有几种不同的修改方案,学生会为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就在这种争论中,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了该怎样写,其实“改”不就是为了“写”服务吗?学生此时获得的体会比教师的辅导、评改更自然、更亲切、更有感染力。实在是事半功倍。
2 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可以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在评改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 自评自改 找自己的错误比找别人的总要难很多,因此,自评自改是比较难的,要在集体评改、互评互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诵读、推敲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写上评语,评语的内容是多元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自己写自己改的深层次的喜悦。叶圣陶先生也说:“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4 教师评改 教师的评改应该是“精批略改多讲评”。“精批”就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给予恰当的鼓励、指导、点拨;“略改”指教师提出了问题却不改,将“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去做,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愿意改、能够改;“多评讲”就是尽可能地增加评讲次数,抓住一切时机评讲,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评,例如集体讲评、小组讲评、个人讲评、书面讲评等等,而且讲评一定要多说好话,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促进学生肯定自我,激发潜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成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