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通过营造课堂的教学氛围,从朗读,联想,实践等方法去实现学生的审美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美的教育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氛围;实践;朗读;联想;审美化
在学校的教育中,一直都要求和旨在让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而其中每一人,都有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里面所选的教材,一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它们所表达的形式美,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等审美方面都比较完整,都是适合小学生去理解和吸引小学生去阅读的,我们作为老师,旨在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媒介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味,去享受美,使得学生的性情,素养以及情操都得到美的陶冶。这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对他们更健全的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创设审美化氛围。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感受美的氛围
在教学中,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身体各方面还发育得不大健全,因此自制能力也相对较差,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当中,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更高昂,思维更活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积极性。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进行一切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
二、从实践中亲身感受美
古语有云: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再多的理论知识,都不及个人去亲身体验,去实践来真正体会,美国教育家罗恩非建议从多个感官的刺激上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的熏陶,让孩子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体验美。将这一方法运用在小学语文的审美化教学上面,我想能获得我们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找春天》一文中,刚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特地选了一个小时间,带着我们班可爱的小朋友们一起踏青“找春天”去。我让他们在校园里游历,树木的枝条发起了新芽,绽放着犹似红灯笼似的木棉树,草坪上那柔嫩而新鲜的小草,许多不懂名字的树木上盛放着或娇小或灿烂的花儿,淡淡的香气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春意盎然。游历完毕,我让他们在草坪上围成一圈,轮流发表自己所寻找到的春天:有的同学说春天是红色的,那红灿灿的木棉花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有的同学说春天是绿色的,那小草绿得好像都要流“汁”出来了;有的同学说春天就像是那一望无际的蓝天;还有的同学说春天就像是女同学头上那彩带那样多姿多彩……有的同学干脆朗读起课文来:“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当时的气氛和谐而活跃,同学们都被这个活跃的氛围所感染,纷纷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样子,通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让学生更真切的表达和感受到他们所看到的美,更强烈的发挥和陶冶其审美的能力与情操。
三、从朗读中感受语言之美
在课堂上,最美好悦耳的便是琅琅的读书声,好的朗读是读者融入到文章的深层中去,和作者的心灵作亲密的接触与交流,用自己的心灵去拥抱语言,用自己的情感去“歌唱”语言。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这一美的感受。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课文朗读,也是加深审美化教育的又一途径。
如在语文课堂上,我组织学生朗读《笋芽儿》一文,学生们都瞬间变化了一个个活泼的小天使,双手举起来转动,来表达出春雨那种“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又如当念到“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时,学生们用稚嫩而活泼的声音边朗读边做着动作,用小手揉了揉眼睛,然后装出刚睡醒伸懒腰的动作,仿佛他们都以为自己变成了那被春雨姑娘唤醒的小笋芽儿,这一次的朗读,不仅让学生发挥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融入到课文所要表现的美丽图画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们认识到了一篇美丽的课文所带来的审美喜悦感。
四、从发挥联想想象中达到美的享受
在阅读学习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文字的咀嚼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意境,能很好的达到和文章的思想和读者的感情融合一起,使讀者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好方法,也能够在丰富的想象中发掘美的意境,熏陶美的情性。
例如在学习《葡萄沟》一课时,课文描述的是葡萄沟这一地方盛产又大又多汁的葡萄,并通过那丰盛的葡萄来赞美新疆人民的辛勤劳动以及热情好客的品德。我让学生们根据课中的文字描述,加上他们的想象,将新疆人民收成葡萄的情景画出来,当学生们展示他们的画作之后,看着画上那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新疆人民脸上那夸张的笑脸,那互相帮助的情景,我知道学生们已经充分的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他们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了他们所看到的美,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表达的积极性与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所得出的一些体会,其实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审美教育的途径有许多,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运用里面有限的内容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小学生的审美教育,还是一个很值得继续深究的课题。此外,要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完善而健全的成长,除了学校这一环节的教育,还必须各方的力量给予支持和合作,社会,家庭,个人以及学校去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共同负起孩子的美育责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健全发展,真善美身心成长的新一代有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08、12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研究》 周施清 2006、9
关键词:教学氛围;实践;朗读;联想;审美化
在学校的教育中,一直都要求和旨在让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而其中每一人,都有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里面所选的教材,一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它们所表达的形式美,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等审美方面都比较完整,都是适合小学生去理解和吸引小学生去阅读的,我们作为老师,旨在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媒介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味,去享受美,使得学生的性情,素养以及情操都得到美的陶冶。这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对他们更健全的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创设审美化氛围。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感受美的氛围
在教学中,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身体各方面还发育得不大健全,因此自制能力也相对较差,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当中,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更高昂,思维更活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积极性。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进行一切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
二、从实践中亲身感受美
古语有云: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再多的理论知识,都不及个人去亲身体验,去实践来真正体会,美国教育家罗恩非建议从多个感官的刺激上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的熏陶,让孩子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体验美。将这一方法运用在小学语文的审美化教学上面,我想能获得我们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找春天》一文中,刚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特地选了一个小时间,带着我们班可爱的小朋友们一起踏青“找春天”去。我让他们在校园里游历,树木的枝条发起了新芽,绽放着犹似红灯笼似的木棉树,草坪上那柔嫩而新鲜的小草,许多不懂名字的树木上盛放着或娇小或灿烂的花儿,淡淡的香气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春意盎然。游历完毕,我让他们在草坪上围成一圈,轮流发表自己所寻找到的春天:有的同学说春天是红色的,那红灿灿的木棉花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有的同学说春天是绿色的,那小草绿得好像都要流“汁”出来了;有的同学说春天就像是那一望无际的蓝天;还有的同学说春天就像是女同学头上那彩带那样多姿多彩……有的同学干脆朗读起课文来:“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当时的气氛和谐而活跃,同学们都被这个活跃的氛围所感染,纷纷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样子,通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让学生更真切的表达和感受到他们所看到的美,更强烈的发挥和陶冶其审美的能力与情操。
三、从朗读中感受语言之美
在课堂上,最美好悦耳的便是琅琅的读书声,好的朗读是读者融入到文章的深层中去,和作者的心灵作亲密的接触与交流,用自己的心灵去拥抱语言,用自己的情感去“歌唱”语言。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这一美的感受。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课文朗读,也是加深审美化教育的又一途径。
如在语文课堂上,我组织学生朗读《笋芽儿》一文,学生们都瞬间变化了一个个活泼的小天使,双手举起来转动,来表达出春雨那种“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又如当念到“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时,学生们用稚嫩而活泼的声音边朗读边做着动作,用小手揉了揉眼睛,然后装出刚睡醒伸懒腰的动作,仿佛他们都以为自己变成了那被春雨姑娘唤醒的小笋芽儿,这一次的朗读,不仅让学生发挥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融入到课文所要表现的美丽图画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们认识到了一篇美丽的课文所带来的审美喜悦感。
四、从发挥联想想象中达到美的享受
在阅读学习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文字的咀嚼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意境,能很好的达到和文章的思想和读者的感情融合一起,使讀者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好方法,也能够在丰富的想象中发掘美的意境,熏陶美的情性。
例如在学习《葡萄沟》一课时,课文描述的是葡萄沟这一地方盛产又大又多汁的葡萄,并通过那丰盛的葡萄来赞美新疆人民的辛勤劳动以及热情好客的品德。我让学生们根据课中的文字描述,加上他们的想象,将新疆人民收成葡萄的情景画出来,当学生们展示他们的画作之后,看着画上那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新疆人民脸上那夸张的笑脸,那互相帮助的情景,我知道学生们已经充分的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他们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了他们所看到的美,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表达的积极性与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所得出的一些体会,其实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审美教育的途径有许多,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运用里面有限的内容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小学生的审美教育,还是一个很值得继续深究的课题。此外,要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完善而健全的成长,除了学校这一环节的教育,还必须各方的力量给予支持和合作,社会,家庭,个人以及学校去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共同负起孩子的美育责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健全发展,真善美身心成长的新一代有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08、12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研究》 周施清 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