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語文教学中,朗读有独立的教学目标,但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又与各种语言学习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朗读教学要结合课文的学习加以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训练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朗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在中小学课堂上被广泛运用。但是由于每个教师不同的个人自身条件以及对朗读教学方法上的欠缺,导致许多教师不敢尝试课堂朗读。因而,朗读教学要结合课文的学习加以训练。
一、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再现。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时空差距较大,朗读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境。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写的事物:优美的、崇高的、愉悦的或是悲伤的……带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读出文章的意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音乐渲染情境、图画视频再现情境、学生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展现情境等。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借助生活的积累想象画面: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渐远去,越去越模糊,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看着那滚滚的江水向东流去……接着,送别的音乐想起,学生诵读。教师再加以适当指导,感情就能出来。
二、依据文本,指导朗读
如上《观潮》一课,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动笔在练习纸上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学生: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接着,老师再指导学生按顺序朗读。
三、感染学生,指导朗读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体验太少,或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朗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及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感情浓厚,若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境,以及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教师的范读要以技巧启发人,以感情打动人,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教会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抓住重点,指导朗读
课文中有的重点段落、词语、句子含义深刻,对体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和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大榕树的生机勃勃。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是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大榕树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五、倡导个性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同时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朗读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同一件事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这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性格、生活经历、心境、所处的时空、观察的角度等。因此,对同一篇作品,对同一个句子、同一个词语,人们的理解都是不会雷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的朗读感受也决不会雷同。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对以下描写大泉眼的句子,学生的理解有很大不同:“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特别是学生在朗读“冒,冒,冒”三个字时,语速、轻重、情感截然不同。有学生读时由轻到重,由快到慢,字字句句饱含深情。而有的学生朗读时却是三字连贯,一气呵成!他说∶“趵突泉充满青春活力,我觉得只有这样读,才能表现出它的巨大力量!”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语文教师,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养成用普通话说话、读书时不复读、不断读、发音响亮、表露真情实感等习惯。“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经过反复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抒发情感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欣赏力、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训练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朗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在中小学课堂上被广泛运用。但是由于每个教师不同的个人自身条件以及对朗读教学方法上的欠缺,导致许多教师不敢尝试课堂朗读。因而,朗读教学要结合课文的学习加以训练。
一、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再现。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时空差距较大,朗读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境。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写的事物:优美的、崇高的、愉悦的或是悲伤的……带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读出文章的意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音乐渲染情境、图画视频再现情境、学生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展现情境等。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借助生活的积累想象画面: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渐远去,越去越模糊,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看着那滚滚的江水向东流去……接着,送别的音乐想起,学生诵读。教师再加以适当指导,感情就能出来。
二、依据文本,指导朗读
如上《观潮》一课,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动笔在练习纸上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学生: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接着,老师再指导学生按顺序朗读。
三、感染学生,指导朗读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体验太少,或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朗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及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感情浓厚,若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境,以及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教师的范读要以技巧启发人,以感情打动人,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教会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抓住重点,指导朗读
课文中有的重点段落、词语、句子含义深刻,对体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和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大榕树的生机勃勃。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是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大榕树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五、倡导个性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同时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朗读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同一件事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这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性格、生活经历、心境、所处的时空、观察的角度等。因此,对同一篇作品,对同一个句子、同一个词语,人们的理解都是不会雷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的朗读感受也决不会雷同。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对以下描写大泉眼的句子,学生的理解有很大不同:“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特别是学生在朗读“冒,冒,冒”三个字时,语速、轻重、情感截然不同。有学生读时由轻到重,由快到慢,字字句句饱含深情。而有的学生朗读时却是三字连贯,一气呵成!他说∶“趵突泉充满青春活力,我觉得只有这样读,才能表现出它的巨大力量!”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语文教师,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养成用普通话说话、读书时不复读、不断读、发音响亮、表露真情实感等习惯。“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经过反复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抒发情感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欣赏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