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略谈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musi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成为社会共识,新课标理念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日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下面,笔者就教学实际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
  
  “只有民主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最高峰。”(陶行知语)教学民主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新课标理念中也指出,数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新颖的师生关系,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探索者,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与认知水平去苛求学生;相反,教师应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使每个学生都处于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中。
  新颖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上,不以标准答案求全、求统一。多鼓励那些不同于常规而又超越常规的想法和做法,提倡大胆探求、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选择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又富有个性的过程。但现在还有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布置,学生做”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又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分散的个体,而教学时间是个定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把发言交流的机会给了那些乖巧听话、能与教师呼应的少数优等生,大多数同学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针对这个弊端,我们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型”,即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高低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学中,除了少量时间的师生交流,更多的是让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获得发言的机会猛增了几倍。在同龄人之间,很少有权威因素,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连那些胆小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也都有开口的机会。这样,同学之间相互质疑、纠正,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进而达到不同层次问题的解决,最后达成共识,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样,学会合作、尊重他人,也是将来适应工作和搞发明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选择“小组合作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也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
  
  三、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创造性过程。传统教学环节往往是为正确、快捷地传授知识而设计的,有其合理性,但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惟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惟恐学生摔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以“自主探索”为核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环节有“做一做”(动手操作)、看一看(动眼观察)、“想一想”(动脑猜测、联想)、“议一议”(动口归纳、交流)、“练一练”(动笔练习,形成技能)、“说一说”(告诉他人一节后收获和疑惑)。一般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形成应用,巩固提高——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学学科的优势。因此,每一位老师必须努力把“创新”二字注入学生的精神内核之中,力求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新颖化,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创新意识,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中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素质要求,也是对现代教育的要求。笔者所进行的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的试验,便试图从新的角度去实现这些要求。  
期刊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的过程,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从而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在数学课堂上具体表现为看、拆、拼、摆、折、摸、剪、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包括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也是个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是学生体验学习的关键
期刊
教育家是什么样子?可以肯定地说,教育家并不神秘,他肯定是从教师中来,但与普通教师又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的教育缺少的不是教师,而是一大批有高素养的教育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将成长为一个教育家当成最大的追求。那么,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一、教育家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就是一种爱国表现。要像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与爱国主义有机地结
期刊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领军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肩负着民族的重托和祖国的厚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人民教师只有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职业素质,提高育人本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才能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一、提高政治素质    思想素质的好坏决定着其他素质的优劣,这是师德中最重要的部分。教育者必先
期刊
中师教材《法律常识》第二课中有一例文:在一次小学语文课上,有位名叫郝学的学生没能回答提问,老师就说:“郝学,你不配取这个名字,最好改名为厌学。”小郝本来学习就吃力,自从受到老师挖苦后,特别害怕上语文课,而被迫转学。在新的学校,老师针对这一情况,特地找到他说:“古人云‘文如其人’,我认为人如其名,你应该象你的名字那样,勤奋好学,越学越好。”小郝自从受到鼓励,信心倍增,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从文中体现
期刊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计量等为研究数学的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数学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前台,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在初中阶段对全体学生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获得基本的劳动技术与活动的能力及终生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合格劳动者,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对初中劳动技术课任课教师的培训当中,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反映:劳技课难上。原因除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部分学校不够重视外,部分教师在教学兴趣、方式、方法上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从事过
期刊
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切实实现教育创新。    一、让语文还原于生活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教学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进化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生活,体验生活    二、让教学富有独特性    1、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
期刊
我国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成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教师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他的意思是: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去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也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意识到或感觉到自己的
期刊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将怎样转变自己的角色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语文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向参与者转型    许多年来,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