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成为社会共识,新课标理念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日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下面,笔者就教学实际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
“只有民主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最高峰。”(陶行知语)教学民主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新课标理念中也指出,数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新颖的师生关系,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探索者,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与认知水平去苛求学生;相反,教师应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使每个学生都处于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中。
新颖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上,不以标准答案求全、求统一。多鼓励那些不同于常规而又超越常规的想法和做法,提倡大胆探求、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选择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又富有个性的过程。但现在还有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布置,学生做”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又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分散的个体,而教学时间是个定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把发言交流的机会给了那些乖巧听话、能与教师呼应的少数优等生,大多数同学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针对这个弊端,我们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型”,即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高低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学中,除了少量时间的师生交流,更多的是让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获得发言的机会猛增了几倍。在同龄人之间,很少有权威因素,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连那些胆小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也都有开口的机会。这样,同学之间相互质疑、纠正,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进而达到不同层次问题的解决,最后达成共识,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样,学会合作、尊重他人,也是将来适应工作和搞发明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选择“小组合作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也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
三、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创造性过程。传统教学环节往往是为正确、快捷地传授知识而设计的,有其合理性,但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惟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惟恐学生摔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以“自主探索”为核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环节有“做一做”(动手操作)、看一看(动眼观察)、“想一想”(动脑猜测、联想)、“议一议”(动口归纳、交流)、“练一练”(动笔练习,形成技能)、“说一说”(告诉他人一节后收获和疑惑)。一般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形成应用,巩固提高——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学学科的优势。因此,每一位老师必须努力把“创新”二字注入学生的精神内核之中,力求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新颖化,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创新意识,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
“只有民主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最高峰。”(陶行知语)教学民主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新课标理念中也指出,数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新颖的师生关系,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探索者,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与认知水平去苛求学生;相反,教师应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使每个学生都处于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中。
新颖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上,不以标准答案求全、求统一。多鼓励那些不同于常规而又超越常规的想法和做法,提倡大胆探求、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选择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又富有个性的过程。但现在还有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布置,学生做”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又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分散的个体,而教学时间是个定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把发言交流的机会给了那些乖巧听话、能与教师呼应的少数优等生,大多数同学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针对这个弊端,我们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型”,即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高低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学中,除了少量时间的师生交流,更多的是让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获得发言的机会猛增了几倍。在同龄人之间,很少有权威因素,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连那些胆小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也都有开口的机会。这样,同学之间相互质疑、纠正,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进而达到不同层次问题的解决,最后达成共识,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样,学会合作、尊重他人,也是将来适应工作和搞发明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选择“小组合作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也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
三、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创造性过程。传统教学环节往往是为正确、快捷地传授知识而设计的,有其合理性,但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惟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惟恐学生摔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以“自主探索”为核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环节有“做一做”(动手操作)、看一看(动眼观察)、“想一想”(动脑猜测、联想)、“议一议”(动口归纳、交流)、“练一练”(动笔练习,形成技能)、“说一说”(告诉他人一节后收获和疑惑)。一般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形成应用,巩固提高——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学学科的优势。因此,每一位老师必须努力把“创新”二字注入学生的精神内核之中,力求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新颖化,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创新意识,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