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课,主要包括word、excel、ppt等模块,这几个模块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非常频繁,因此学会学通计算机基础课程,并能熟练运用对学生日后的工作相当重要。比如excel模块既能做表格,还内置了各种函数用于统计,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函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编辑、表格制作等内容,为函数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教授函数之前,我仔细分析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函数,并且学得不深;大多数同学对函数没有认识,学习难度非常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老师激发和引导。由此,在教学策略上我考虑:1、教授内容即信息量不能太多,3~4个函数即可。2、要选取有针对性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3、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和体会。4、要做好课后总结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思维。
本堂课要学习一下函数:average,max,min、rank。在教授函数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表格,为函数学习做准备。表格如下: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歌手得分统计表
完成表格制作后,我明确了学习任务:1、求最高分。2、求最低分。3、求平均分。4、名次。平均分是减去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值。4、根据平均分的高低求每位歌手的排名。其实这个案例常见于很多综艺节目,其实就是给歌手打分的一个小程序。我想,学生对此案例是很熟悉的,而且是应该有兴趣去学习和掌握的。果不出我所料,学生在下面互相讨论,交头接耳,表现出极大兴趣。趁热打铁,我马上进入正题,提问:如何计算最高分?马上有同学回答:哪用计算,目测就行了!很多同学也附和他的想法。我不动声色继续提问:目测要几次?学生答:20次。我继续问:如果有100位选手,岂不是要测100次,效率低还容易错?学生呆住了,下面也安静了很多,他们完全被我吸引了。接着,我摆出了我的看法:使用max函数,不需要目测,自动计算,20个歌手只要算一次就完成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做?学生回答:想学。然后,我演示了max函数的使用步骤:“插入”菜单---“函数”---“全部”---max---拖选b4~g4---确定,这样算出了1号歌手的最高分。在讲述过程中,我重点讲解了函数参数对话框:number1为单元格区域,我们要求的就是这个区域内的最大值,而且通过观察已经能看到结果为9(最大值),如下所示。同时,为了学生深入了解了函数参数对话框,以便举一反三,我对number2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当学生依葫芦画瓢地跟随老师完成max函数后,我有提问:2号到20号歌手的最高分怎么求?大部分学生回答:再用max来算。有少部分说:拖下来就可以了。我肯定了第二个答案:使用填充柄填充,不需要再重复使用max函数计算。接着,我介绍了什么是填充柄,它的位置在哪,它的功能是什么,同时演示怎么填充函数。接着学生按照我的方法填充函数,脸上闪耀着成功后的喜悦。
通过计算最高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使用和填充的步骤,了解了函数在统计中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随后,最低分(min函数)的求解难度就不大了,因为求解方法和函数参数对话框是相似的。
求平均分是一个难点,因为本案涉及到函数和公式的混合使用。首先,我提示:先计算总分,再减去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除人数结果就是平均分了。总分怎么算?,学生回答吧1~6号评委的分数加起来就行了,即:b4+c4+d4+e4+f4+g4。接着我提示:这样做有一个问题,就是太繁琐,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我顺势引入了sum函数,步骤是:“插入”菜单---“函数”---“全部”---sum---拖选b4~g4---确定,这样算出了1号歌手的总分。下一步怎么做呢?最高分和最低分非平均分的计算范围,因此要用总分减去这两个分数。怎么减掉呢?请同学们思考。大部分同学似懂非懂,少数同学给出了正确的方法:将光标插入到sum函数后边,输入-h4-i4。最后一步是求平均分,我提示:四位评委的总分已经计算出来了,怎么求平均分?这一次同学们不约而同给出了答案:在刚才公式后边除4,即插入:/4。
接着本堂课的最大难点出现了,就是求排名。为什么是难点呢:主要是排名函数(rank)的参数不好理解。因此,我调出了该函数的界面,逐一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和用法,如下所示:
1、number参数:要排名的数字,本例为平均分(j4)
2、ref参数:所有待排名的数字,一般是多个单元格引用,这里是$J$4:$J$23。这里参数要加$符号,是为了固定单元格$J$4:$J$23,使其成为绝对引用,不让它在公式填充时发生变化。
order参数:排位的方式,降序为0或者忽略(空白),升序为非零数字。含义是,降序就是平均分越高排名越高,升序是平局分越高排名越低。通常选择降序,即不理会这个参数就行了。
3、仔细观察和研究这几个参数,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求某个平均分(number)在所有平均分(ref)的排名。
虽然我讲得很详细,但在学生模仿练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order参数不理解、忘记加$符号等,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学习难度很大,需要他们去消化。
最后是课后总结和问卷调查。我总结了各个函数的功能、原理、格式,希望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掌握函数的基本操作流程。同时,发放问卷以了解学生本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水平,以及存在哪些问题,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excel函数似乎是一个永远的难点,缘于他们的数学底子薄,思考能力不强,因此教授时要从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要讲清楚各函数的原理,不要太重视过程。同时,要注重情境的设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操水平。同时,学习excel没有捷径可走,一是理解,而是多练,这是我经常教导学生的方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
在函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编辑、表格制作等内容,为函数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教授函数之前,我仔细分析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函数,并且学得不深;大多数同学对函数没有认识,学习难度非常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老师激发和引导。由此,在教学策略上我考虑:1、教授内容即信息量不能太多,3~4个函数即可。2、要选取有针对性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3、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和体会。4、要做好课后总结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思维。
本堂课要学习一下函数:average,max,min、rank。在教授函数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表格,为函数学习做准备。表格如下: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歌手得分统计表
完成表格制作后,我明确了学习任务:1、求最高分。2、求最低分。3、求平均分。4、名次。平均分是减去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值。4、根据平均分的高低求每位歌手的排名。其实这个案例常见于很多综艺节目,其实就是给歌手打分的一个小程序。我想,学生对此案例是很熟悉的,而且是应该有兴趣去学习和掌握的。果不出我所料,学生在下面互相讨论,交头接耳,表现出极大兴趣。趁热打铁,我马上进入正题,提问:如何计算最高分?马上有同学回答:哪用计算,目测就行了!很多同学也附和他的想法。我不动声色继续提问:目测要几次?学生答:20次。我继续问:如果有100位选手,岂不是要测100次,效率低还容易错?学生呆住了,下面也安静了很多,他们完全被我吸引了。接着,我摆出了我的看法:使用max函数,不需要目测,自动计算,20个歌手只要算一次就完成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做?学生回答:想学。然后,我演示了max函数的使用步骤:“插入”菜单---“函数”---“全部”---max---拖选b4~g4---确定,这样算出了1号歌手的最高分。在讲述过程中,我重点讲解了函数参数对话框:number1为单元格区域,我们要求的就是这个区域内的最大值,而且通过观察已经能看到结果为9(最大值),如下所示。同时,为了学生深入了解了函数参数对话框,以便举一反三,我对number2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当学生依葫芦画瓢地跟随老师完成max函数后,我有提问:2号到20号歌手的最高分怎么求?大部分学生回答:再用max来算。有少部分说:拖下来就可以了。我肯定了第二个答案:使用填充柄填充,不需要再重复使用max函数计算。接着,我介绍了什么是填充柄,它的位置在哪,它的功能是什么,同时演示怎么填充函数。接着学生按照我的方法填充函数,脸上闪耀着成功后的喜悦。
通过计算最高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使用和填充的步骤,了解了函数在统计中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随后,最低分(min函数)的求解难度就不大了,因为求解方法和函数参数对话框是相似的。
求平均分是一个难点,因为本案涉及到函数和公式的混合使用。首先,我提示:先计算总分,再减去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除人数结果就是平均分了。总分怎么算?,学生回答吧1~6号评委的分数加起来就行了,即:b4+c4+d4+e4+f4+g4。接着我提示:这样做有一个问题,就是太繁琐,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我顺势引入了sum函数,步骤是:“插入”菜单---“函数”---“全部”---sum---拖选b4~g4---确定,这样算出了1号歌手的总分。下一步怎么做呢?最高分和最低分非平均分的计算范围,因此要用总分减去这两个分数。怎么减掉呢?请同学们思考。大部分同学似懂非懂,少数同学给出了正确的方法:将光标插入到sum函数后边,输入-h4-i4。最后一步是求平均分,我提示:四位评委的总分已经计算出来了,怎么求平均分?这一次同学们不约而同给出了答案:在刚才公式后边除4,即插入:/4。
接着本堂课的最大难点出现了,就是求排名。为什么是难点呢:主要是排名函数(rank)的参数不好理解。因此,我调出了该函数的界面,逐一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和用法,如下所示:
1、number参数:要排名的数字,本例为平均分(j4)
2、ref参数:所有待排名的数字,一般是多个单元格引用,这里是$J$4:$J$23。这里参数要加$符号,是为了固定单元格$J$4:$J$23,使其成为绝对引用,不让它在公式填充时发生变化。
order参数:排位的方式,降序为0或者忽略(空白),升序为非零数字。含义是,降序就是平均分越高排名越高,升序是平局分越高排名越低。通常选择降序,即不理会这个参数就行了。
3、仔细观察和研究这几个参数,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求某个平均分(number)在所有平均分(ref)的排名。
虽然我讲得很详细,但在学生模仿练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order参数不理解、忘记加$符号等,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学习难度很大,需要他们去消化。
最后是课后总结和问卷调查。我总结了各个函数的功能、原理、格式,希望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掌握函数的基本操作流程。同时,发放问卷以了解学生本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水平,以及存在哪些问题,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excel函数似乎是一个永远的难点,缘于他们的数学底子薄,思考能力不强,因此教授时要从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要讲清楚各函数的原理,不要太重视过程。同时,要注重情境的设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操水平。同时,学习excel没有捷径可走,一是理解,而是多练,这是我经常教导学生的方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