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除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榜样和奋斗目标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及课堂教学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下面本人从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面,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学习或活动的主要推动力,是探索的不竭动力。化学学习也是如此,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枯燥无味,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只有激起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整体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1 巧设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课前老师除了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掌握实验成功的关键,还要改进实验。初三化学刚开始的内容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我用两节课安排八个基本操作,由老师板书、示范后,学生分组抽签,布置四个操作题,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学生自己评出优胜小组,发给奖品(作业本),效果很好。如第一课时的四个学生操作比赛实验:①取少量碱式碳酸铜加入试管中;②取一块石灰石加入试管中;③向试管内倒入少量的硫酸;④量取20ml的水。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后,显示出很强的动手能力,老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兴趣大增,同时化学又少了一个差生。
在教《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时,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改进,课本上是在铁丝上系一根火柴,待火柴快燃尽的时候伸进集气瓶,由于火柴燃烧时间有时长,有时又较短,伸入瓶中过早或过迟,导致辞实验失败,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出现这种情况更多。我将铁丝绕成螺旋形,最下端两环距离略近,将铁丝最下端在熔化的石蜡中浸一下,点燃铁丝下端的石蜡,伸入集气瓶即可将铁丝引燃。能过实验的改进,实验效果更佳,学生做该实验时,人人成功。教学中老师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了提高了。
一位同学在发表的文章《叫人心惊的化学》中写到:化学课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最爱,因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十分精彩、有趣的实验。今天,我们又好好地玩了一把!王玲同学点燃了向上窜的肥皂泡,那肥皂泡发出一团火焰,有如昙花一现,美极了。陆斌同学拿起长木条,用酒精灯点燃了不纯的氢气之后,“嘣”的一声,吓得他目瞪口呆,然后撒腿就跑,样子有点狼狈不堪,前排的几位女同学也吓得尖叫着捂住耳……,有趣的化学课在一片唏嘘声中跟我们拜拜。
2 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书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3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分组,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3.1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差异,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兴趣相同),组内异质(能力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组。切忌采用自由组合和随机组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兴趣相投的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时话题多,表面上讨论热烈,但海阔天空,影响学习目标达成。而且凑合的小组讨论不起来,参与率低下,目标不能达成,成为形式上合作。
这样建立的小组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组间平等竞争,协调发展。每个小组6~8人,多少取决于任务的性质、合适的时间、教师运用小组方法的经验等,要便于组内交流,也要便于初中年龄段学生的管理。
3.2 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关系着小组的成败得失。为避免学生“袖手旁观”的情况发生,教师应参与到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去,及时加以指导和点拨或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等,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作用,同时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分工,落实职责。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并且,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
参考文献
1 陆元裕.化学教学要努力构建教学支持[J].化学教学,2007(12):
14~18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教学研究,2002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1 巧设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课前老师除了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掌握实验成功的关键,还要改进实验。初三化学刚开始的内容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我用两节课安排八个基本操作,由老师板书、示范后,学生分组抽签,布置四个操作题,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学生自己评出优胜小组,发给奖品(作业本),效果很好。如第一课时的四个学生操作比赛实验:①取少量碱式碳酸铜加入试管中;②取一块石灰石加入试管中;③向试管内倒入少量的硫酸;④量取20ml的水。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后,显示出很强的动手能力,老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兴趣大增,同时化学又少了一个差生。
在教《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时,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改进,课本上是在铁丝上系一根火柴,待火柴快燃尽的时候伸进集气瓶,由于火柴燃烧时间有时长,有时又较短,伸入瓶中过早或过迟,导致辞实验失败,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出现这种情况更多。我将铁丝绕成螺旋形,最下端两环距离略近,将铁丝最下端在熔化的石蜡中浸一下,点燃铁丝下端的石蜡,伸入集气瓶即可将铁丝引燃。能过实验的改进,实验效果更佳,学生做该实验时,人人成功。教学中老师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了提高了。
一位同学在发表的文章《叫人心惊的化学》中写到:化学课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最爱,因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十分精彩、有趣的实验。今天,我们又好好地玩了一把!王玲同学点燃了向上窜的肥皂泡,那肥皂泡发出一团火焰,有如昙花一现,美极了。陆斌同学拿起长木条,用酒精灯点燃了不纯的氢气之后,“嘣”的一声,吓得他目瞪口呆,然后撒腿就跑,样子有点狼狈不堪,前排的几位女同学也吓得尖叫着捂住耳……,有趣的化学课在一片唏嘘声中跟我们拜拜。
2 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书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3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分组,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3.1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差异,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兴趣相同),组内异质(能力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组。切忌采用自由组合和随机组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兴趣相投的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时话题多,表面上讨论热烈,但海阔天空,影响学习目标达成。而且凑合的小组讨论不起来,参与率低下,目标不能达成,成为形式上合作。
这样建立的小组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组间平等竞争,协调发展。每个小组6~8人,多少取决于任务的性质、合适的时间、教师运用小组方法的经验等,要便于组内交流,也要便于初中年龄段学生的管理。
3.2 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关系着小组的成败得失。为避免学生“袖手旁观”的情况发生,教师应参与到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去,及时加以指导和点拨或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等,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作用,同时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分工,落实职责。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并且,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
参考文献
1 陆元裕.化学教学要努力构建教学支持[J].化学教学,2007(12):
14~18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教学研究,2002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