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湾妹、白沙菜、大站扭子多”。这是地方顺口溜,大站扭子多,意思是大站小偷多。我们大站印山中学就处在城乡结合部,靠近火车站,治安环境复杂,影响校风建设。面对这一状况,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应发挥德育功效,改变校园风气,于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由我负责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立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分享几点做法。
一、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主战场作用,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1.道德与法治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当前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教材的设计意图,德育渗透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明确了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开展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恰当的组织一些活动、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一些问题,重视教育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和感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
2.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渗透中要凸显和强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意识、伦理道德以及法治精神、爱国情怀等所有价值观教育的个人基础、青春成长的底色,它以人的生命状态良好、积极为基本表征。由于认识自我是初中生独特的生命和成长需要,围绕认识自我的种种思想和情感冲突是初中生生命最独特而凸显的特征。所以我们将认识自我作为主线贯穿于三个年段的课堂教学中。
3.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情感和情景因素进行德育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所以要充分运用情感和情景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用一些成语典故插入讲解引起兴趣,用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引起兴趣等。特别是通过情景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激发学生的情感。我通过故事触情、设画触情、音乐促情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超越课堂,与学校德育工作相整合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只有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身为市课题立项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负责人,我争取了学校的支持,联系政教处,整合集体教育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编排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年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学内容和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学校集体教育活动侧重于整体,关注的是共性,目标的实现明显具有统一性,往往忽略了层次性和针对性。而道德与法治教師单凭个人力量,又无法在全校开展集体性德育实践活动,难以营造集体教育的氛围,在集体教育方面显得势单力薄。所以我联系政教处,找准融合点,把道德与法治课与学校集体教育活动相整合,使两者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育人功效。
三、从道德与法治课中挖掘素材,实施全员德育
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周边治安环境复杂,以及市区私立学校招收了大量尖子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重心下移,重视中下层学生的培养提高,所以实施全员德育,形成良好校风尤为重要。
1.道德与法治课与班级德育工作相整合
我们道德与法治科教师定期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就道德与法治课相应教学内容方面的行为表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当教学内容结束时,要将本内容相关课后践行的具体要求及时通报班主任,以取得班主任的配合,进而加强对学生课后践行的督促和引导。同时,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还要主动参与或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主题活动。
2.超越教材,与各学科德育资源相整合
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最大特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果只局限于本学科内容,不与其它学科形成联系,就会走向封闭和孤立。在平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常常有意识地把语文、音乐等学科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教七年级下册第五课“感激父母”这一内容时,我链接了《背影》、《我的母亲》等课文中的相关文段,用文段中朴实感人的语句,先向学生展示父母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进而回归学生生活:你从哪些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了父母对你的爱?为什么要感激父母?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传统美好的道德情感的熏陶中反思自己,从而达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目的。又如,在教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共享花季友情”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友谊地久天长》《朋友》,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美好,从而到达珍惜友谊,热爱集体,和谐相处的目的。
同时,课题立项取得学校的支持,由学校统一布置,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每一位职工、每一个角色都赋予德育教育的责任
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提炼身边的德育素材,身边的榜样是最真实的,最有说服力的。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勇于承担责任”,我列举坚守岗位的校警,卫生间保洁的阿姨,修剪花草的园丁、关爱学生的宿舍管理员等,说明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人。
其次,每个职工,每个岗位人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爱岗敬业,做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行为,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发现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要主动及时教育制止,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合力。
通过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引领,学校实施了全员德育,我们的课题立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校风明显好转,学校办成了人民满意的教育,四方学子慕名而来我校就读。
一、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主战场作用,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1.道德与法治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当前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教材的设计意图,德育渗透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明确了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开展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恰当的组织一些活动、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一些问题,重视教育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和感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
2.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渗透中要凸显和强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意识、伦理道德以及法治精神、爱国情怀等所有价值观教育的个人基础、青春成长的底色,它以人的生命状态良好、积极为基本表征。由于认识自我是初中生独特的生命和成长需要,围绕认识自我的种种思想和情感冲突是初中生生命最独特而凸显的特征。所以我们将认识自我作为主线贯穿于三个年段的课堂教学中。
3.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情感和情景因素进行德育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所以要充分运用情感和情景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用一些成语典故插入讲解引起兴趣,用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引起兴趣等。特别是通过情景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激发学生的情感。我通过故事触情、设画触情、音乐促情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超越课堂,与学校德育工作相整合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只有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身为市课题立项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负责人,我争取了学校的支持,联系政教处,整合集体教育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编排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年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学内容和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学校集体教育活动侧重于整体,关注的是共性,目标的实现明显具有统一性,往往忽略了层次性和针对性。而道德与法治教師单凭个人力量,又无法在全校开展集体性德育实践活动,难以营造集体教育的氛围,在集体教育方面显得势单力薄。所以我联系政教处,找准融合点,把道德与法治课与学校集体教育活动相整合,使两者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育人功效。
三、从道德与法治课中挖掘素材,实施全员德育
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周边治安环境复杂,以及市区私立学校招收了大量尖子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重心下移,重视中下层学生的培养提高,所以实施全员德育,形成良好校风尤为重要。
1.道德与法治课与班级德育工作相整合
我们道德与法治科教师定期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就道德与法治课相应教学内容方面的行为表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当教学内容结束时,要将本内容相关课后践行的具体要求及时通报班主任,以取得班主任的配合,进而加强对学生课后践行的督促和引导。同时,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还要主动参与或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主题活动。
2.超越教材,与各学科德育资源相整合
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最大特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果只局限于本学科内容,不与其它学科形成联系,就会走向封闭和孤立。在平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常常有意识地把语文、音乐等学科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教七年级下册第五课“感激父母”这一内容时,我链接了《背影》、《我的母亲》等课文中的相关文段,用文段中朴实感人的语句,先向学生展示父母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进而回归学生生活:你从哪些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了父母对你的爱?为什么要感激父母?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传统美好的道德情感的熏陶中反思自己,从而达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目的。又如,在教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共享花季友情”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友谊地久天长》《朋友》,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美好,从而到达珍惜友谊,热爱集体,和谐相处的目的。
同时,课题立项取得学校的支持,由学校统一布置,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每一位职工、每一个角色都赋予德育教育的责任
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提炼身边的德育素材,身边的榜样是最真实的,最有说服力的。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勇于承担责任”,我列举坚守岗位的校警,卫生间保洁的阿姨,修剪花草的园丁、关爱学生的宿舍管理员等,说明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人。
其次,每个职工,每个岗位人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爱岗敬业,做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行为,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发现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要主动及时教育制止,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合力。
通过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引领,学校实施了全员德育,我们的课题立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校风明显好转,学校办成了人民满意的教育,四方学子慕名而来我校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