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我们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
  我们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精神,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对学生发展具有多元价值的过程性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中,充分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实际上它也是教师捕捉和接纳学生的经验与创造、把握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目标、促进或实现课堂价值动态生成的良机。
  (二)教学过程的预设
  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遵循课程和学科发展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在与学生一起展开课堂教学过程时,要参照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同时又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这就要求我們必须用系统观、辩证观来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总之,强调预设的作用不等于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学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承认预设价值的同时,应有动态生成的意识和实践。
  二、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我们还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一)关注动态生成的英语课堂
  在一些生成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的过程展开得很充分,出现了“节外生枝”的现象,以至课堂教学预定的任务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怎么看待这种现象?首先,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达成的往往是预期的认知目标,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目标已经有所超越,所以这样的课应该得到肯定;其次,课堂教学目标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如果这一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未达成的认知目标完全可以在后续的课中继续达成,而不必死扣在这一节课内;最后,教学目标本身也不是预设了就不能变更,应该随着学生的课堂里学习状况而及时调整。当然,一个具有厚实底蕴和丰富经验的教师,会在生成的课堂中运用实践智慧,较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把握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点
  1.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生成”
  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最后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2.在对话中“生成”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点。
  3.在适度拓展中“生成”
  英语课程应当是开放的和充满活力的,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在自主学习中,“旁枝逸出”是完全正常的。现在我们认识到了英语学习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陆游在《示子遹》中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适度的随机拓展,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丰富性。当然,拓展不能离题太远,要避免那种过度发挥。
  4.在创造中“生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生长点”。学生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另外,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我们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大胆猜测,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三、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我们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精心的预设是完美的生成的前提
  要想预设得好,必须认真备课。即备课要精、资料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完美的生成,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在备课时,我经常预设短、频、快的课堂节奏,所提问题讲究精炼,突出重点,解释的语言点讲究平实易懂,让学生编造的对话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讲,有材料可用。我精心的课前准备使课堂有时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快节奏的课堂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预设的作用在我的课堂显而易见。但有时我也觉得:课堂预设定位不能太难,语言点挖得不应太深,否则,那样的“预设”往往会成为“生成”的拦路虎。
  (二)教材内容的适当整合会产生更好的预设。
  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做到“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又不脱离教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设计要以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重点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教师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学会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
  (四)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教师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四、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如果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比较配合,各种教学活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会主动来找你寻求帮助,与你交流。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你,那么他对你的课就表现不出兴趣,你布置的作业不完成或草草应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放弃学习你所教的这一门课。所以,要给他们多些关爱,多些尊重,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要打造英语高效课堂,不但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教学中去,还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使课堂教学不成为教学方案的单纯执行过程,而是融合预设价值和动态生成意识的实践过程,是课堂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生成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的英语课堂才能真正高效、充满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课改以来,广大农村数学教师反映最明显的就是由小学升入初中以后的学生数学基础所表现出来的两极分化特别突出,就拿我所任教的班级来说,班上三分之二的学生连初一刚学过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也不能掌握。也就是有百分之六十几的学生数学成绩是不达标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毕业考试数学只考几分,十几分,这样的学生就成了“学困生”,不要说升学了,也毕业也不太可能。他们长期得不到重视,经常混迹于青少年不宜的场所,成了父母和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面就从我的教学经验中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 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著一
期刊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1.学习成绩差  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思想陈旧,看管、教育不到位,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差。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往往
期刊
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要求教师:牢记使命,德育为首。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如何把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主义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立德树人的一代新人,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有责任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的理解是:英语教师的工作
期刊
近年来,“数学文化”这个名词在教育教学领域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数学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个领域对其展开的探讨也不断深入,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重视数学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对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状况进行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主要是要落实在课堂上,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觉有意识地关注、领悟数学文化的价值,才能推进数学文化的发
期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开放,大批农民都告别了曾赖以生存的土地,告别了温暖的小家庭,前往发达的地区打工“淘金”。无可奈何地把“掌上明珠”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甚至是亲戚朋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少关爱。行为上缺少管教,从而造成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学习差。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
期刊
乘法分配律是西师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和运用的五种运算定律之一。教材上编排了两个例题。例1:养鸡场左边有50间鸡舍,右边有30间鸡舍,每间鸡舍里有75只鸡。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教材编排了两种计算方法:(1)、(50+30)×75=80×75=6000(只);(2)、50×75+30×75=3750+2250=6000(只)。得到结论(50+30)×75
期刊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验越发丰富,成为学生思维的载体。因此,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尤为重要。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数学教学关注的目标之一。传统教学过多地关注“双基”,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活动经验和深刻体验。传统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却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角色的转化。在转变过
期刊
习作教学一直是我们农村学生习作教学的一个难题。习作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表达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和相到的表达出来,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凭着我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的几点习作能力的培养。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往往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语言的积累,导致学生语言匮乏、表达欠缺,作文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或者是有话说不出。在教学中,我一直想办法改善这种状况,提高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但是,有些语文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是低效甚至是无效。如有些老师的语文课每课必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画出生字新词都要合作。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学生不愿合作,也没有效果。余文森教授认为,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