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指出了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场地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强调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提出转变观念、加大经费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对策,以推动高职院校体育快速发展。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改进对策
高职院校以社会适应为目标,以培养未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培养目标上更需突出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该有别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身心健康,能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细分工所形成的工作环境复杂性、职业多样性、生产技术高智能性和高强度性的工作特点。虽然高职院校体育事业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离素质教育与2l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体育仍然是高职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真抓实干,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五年制高职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现代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运动潜力,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目的是健身,体育之所以被许多人青睐,是因为它有娱乐和健身功能,人们可以在健身中娱乐,在娱乐中健身。然而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仍延用传统体育模式来运作,以竞技体育为模式,重技术、轻理论、内容竞技化。在成绩考核方面按学生对各运动项目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定。教学内容带有强制性,只注重学生技术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没意思,积极性不高。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增设了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仍没有改变多少,使得体育锻炼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的质量,也影响了体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2.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由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块组成,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则是传统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以学习“三基”为中心,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它以竞技体育为主体,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感觉不出高校体育“高”在何处。
3.课程设置和结构落后,教学大纲急需改进。
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只要达到了这一目的,也就完成了体育教学的任务。比较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教学大纲,我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几乎相同(无一例外的是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内容)。教学时数虽略有变化,大学期间适当增加了一些球类项目的课时,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敏感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这一时期应以全面发展为主。而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晚期,身体各机能状况已趋完成,这一时期如还按对中小学生的要求来约束,显然已不合时宜。另外,大学生在经过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后,已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具备了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还按中小学的教学模式来约束强制他,在教学中不顾学生掌握情况而一刀切,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吃不了”就会应付了事,“吃不饱”就会看别人练习,从而表现不出应有的积极性。
4.体育经费短缺,场地设施落后。
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等法规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有严格的要求。但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尽管各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建设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一些高职院校在安排经费预算时未能与扩大办学规模同步增加对体育的投入,致使原本就非常紧缺的场地器材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经费短缺,导致体育教学的器材配备、补充、更新力不从心,给体育教学带来的不便是多方面的。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项目无法进行教学;篮、排、足球场地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更是人挤人;一些小场地也不能达到开设教学项目的要求;单、双杠等器械基本上都安置在田径场四周或其他的露天场地,加之年代久远,损坏严重。器材设备的不足与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因体育经费短缺,硬件建设滞后,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无从施行。
5.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许多高职院校出现了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过大,容易感到劳累;教学涉及的内容过多,使教师的专业能力难以体现。这些都会制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进对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打破以竞技项目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建立有利于学生锻炼、增强体质,实效性强的新型教学体系。努力做到面向学生,强化高校体育教育的终生价值观;面向社会,强化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内容观;面向未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观。
2.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体育课程设置体系要依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特征,使其各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设置更趋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改进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建立新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体育考试新制度。
3.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可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要体现出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
4.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学校体育融资体系。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与社会结合,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来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解决学校场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5.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是制约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三大要素。只有具有优良的体育硬件设施条件,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良、富有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并拥有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体系、教材建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才可能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面向21世纪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充分适应现代化生活要求的教材内容,改变以“教师中心型”为“学生自主型”的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教学评估体系,完善考试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良好的体育环境,把高职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际洪.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应以课程设置为核心.体育学刊,1995.2.
[2]曲综湖等.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想.体育科学,1998.4.
[3]杨文革.从我院体育教学现状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1,(2).
[4]王桂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
[5]刘素梅.高职院校体育理论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改进对策
高职院校以社会适应为目标,以培养未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培养目标上更需突出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该有别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身心健康,能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细分工所形成的工作环境复杂性、职业多样性、生产技术高智能性和高强度性的工作特点。虽然高职院校体育事业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离素质教育与2l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体育仍然是高职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真抓实干,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五年制高职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现代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运动潜力,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目的是健身,体育之所以被许多人青睐,是因为它有娱乐和健身功能,人们可以在健身中娱乐,在娱乐中健身。然而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仍延用传统体育模式来运作,以竞技体育为模式,重技术、轻理论、内容竞技化。在成绩考核方面按学生对各运动项目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定。教学内容带有强制性,只注重学生技术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没意思,积极性不高。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增设了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仍没有改变多少,使得体育锻炼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的质量,也影响了体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2.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由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块组成,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则是传统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以学习“三基”为中心,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它以竞技体育为主体,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感觉不出高校体育“高”在何处。
3.课程设置和结构落后,教学大纲急需改进。
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只要达到了这一目的,也就完成了体育教学的任务。比较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教学大纲,我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几乎相同(无一例外的是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内容)。教学时数虽略有变化,大学期间适当增加了一些球类项目的课时,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敏感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这一时期应以全面发展为主。而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晚期,身体各机能状况已趋完成,这一时期如还按对中小学生的要求来约束,显然已不合时宜。另外,大学生在经过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后,已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具备了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还按中小学的教学模式来约束强制他,在教学中不顾学生掌握情况而一刀切,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吃不了”就会应付了事,“吃不饱”就会看别人练习,从而表现不出应有的积极性。
4.体育经费短缺,场地设施落后。
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等法规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有严格的要求。但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尽管各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建设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一些高职院校在安排经费预算时未能与扩大办学规模同步增加对体育的投入,致使原本就非常紧缺的场地器材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经费短缺,导致体育教学的器材配备、补充、更新力不从心,给体育教学带来的不便是多方面的。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项目无法进行教学;篮、排、足球场地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更是人挤人;一些小场地也不能达到开设教学项目的要求;单、双杠等器械基本上都安置在田径场四周或其他的露天场地,加之年代久远,损坏严重。器材设备的不足与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因体育经费短缺,硬件建设滞后,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无从施行。
5.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许多高职院校出现了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过大,容易感到劳累;教学涉及的内容过多,使教师的专业能力难以体现。这些都会制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进对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打破以竞技项目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建立有利于学生锻炼、增强体质,实效性强的新型教学体系。努力做到面向学生,强化高校体育教育的终生价值观;面向社会,强化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内容观;面向未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观。
2.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体育课程设置体系要依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特征,使其各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设置更趋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改进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建立新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体育考试新制度。
3.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可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要体现出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
4.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学校体育融资体系。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与社会结合,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来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解决学校场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5.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是制约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三大要素。只有具有优良的体育硬件设施条件,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良、富有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并拥有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体系、教材建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才可能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面向21世纪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充分适应现代化生活要求的教材内容,改变以“教师中心型”为“学生自主型”的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教学评估体系,完善考试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良好的体育环境,把高职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际洪.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应以课程设置为核心.体育学刊,1995.2.
[2]曲综湖等.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想.体育科学,1998.4.
[3]杨文革.从我院体育教学现状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1,(2).
[4]王桂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
[5]刘素梅.高职院校体育理论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