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智谋,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以学导教 差异 发展
学生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也不会一样,甚至很不相同。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下面就“认识乘法”一课谈谈数学课堂如何贴近学生实际,顺应学生思路,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随时灵活地作出相应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一、贴近学生实际,以动引趣,以趣促探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为此,上课伊始,以小朋友喜欢的各种小动物乘坐智力快车为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列算式计算出各节车厢里乘坐的小动物的只数,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片断:“呜——”一列智力快车由远而近开来。“什么声音?”“火车!”小朋友答道。“一些小动物乘坐的智力快车开过来了,想不想知道快车上乘坐的是哪些小动物?”特写:1号车厢窗口探出的是“小兔”,2号是“母鸡”,3号是“小猴”,4号是“小松鼠”,5号是“长颈鹿”,6号是“小鸟”。
师:“小兔有几只呢?”生:“小兔有6只。”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一只一只数的。”生2:“我是两只两只数的。”生3:“我是算的。”板书:2+2+2=6。随着媒体演示,小朋友列算式算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导入时求各种小动物只数的算式,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也有几个不相同加数连加的,与全课各个知识点的学习紧密联系;再通过分类活动,学生体会到有些加法算式很特别,它们的得数都相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顺应学生思路,以学导教,以教促学
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作为教师,可以预想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但是,决不能规定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虽然,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预设教案:师指2+2+2=6、5+5+5+5=12、5+5+5+5=20问:“这些连加算式有的加数是相同的。第一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呢?得几?”师:“你也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试试看。”师:“你能用小棒摆出你刚才写出的算式吗?”师:“老师这里也摆了一些五角星,你知道我摆了几个五角星吗?”师:“小朋友用两种不同的算法,算出了五角星有15个,也就是3个5和5个5都得15。”师:“我们知道,1个五角星有5个角,15个五角星有几个角呢?算式该怎样列?”生1:“5+5+5+5+5+……”生2:“太烦了!”生3:“用乘法算。”师:“真聪明!你知道用乘法比较简单,同学们想不想学?”
课堂实录:师指着2+2+2=6、5+5+5+5=12、5+5+5+5=20说,这些连加算式很特别。一生抢着说:“我知道,它们可以用乘法算。”师:“用乘法怎么算呢?”生:“2+2+2=6写成2×3=6,5+5+5+5=12写成3×4=12,5+5+5+5=20写成5×4=20。”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爸爸教我的!”师:“有同学已经知道了这些特别的连加算式可以用乘法算,你们想不想学?”
我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尽可能顺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满足学生需要,分层作业,差异发展
在作业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地发展。
课结束前,在充分认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①下面的算式,哪些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请在算式后面的口里打“√”,并在右面改写。(出示算式)②你能把这些加数不相同的算式想办法变成加数相同的算式,也写成乘法算式吗?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意在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不断体验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功感,增强面对问题的信心,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无论哪个阶段,采用何种方式引导,引导的深度如何,均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要学会顺应学生的思路灵活地引导,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并有差异地发展。
关键词:以学导教 差异 发展
学生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也不会一样,甚至很不相同。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下面就“认识乘法”一课谈谈数学课堂如何贴近学生实际,顺应学生思路,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随时灵活地作出相应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一、贴近学生实际,以动引趣,以趣促探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为此,上课伊始,以小朋友喜欢的各种小动物乘坐智力快车为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列算式计算出各节车厢里乘坐的小动物的只数,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片断:“呜——”一列智力快车由远而近开来。“什么声音?”“火车!”小朋友答道。“一些小动物乘坐的智力快车开过来了,想不想知道快车上乘坐的是哪些小动物?”特写:1号车厢窗口探出的是“小兔”,2号是“母鸡”,3号是“小猴”,4号是“小松鼠”,5号是“长颈鹿”,6号是“小鸟”。
师:“小兔有几只呢?”生:“小兔有6只。”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一只一只数的。”生2:“我是两只两只数的。”生3:“我是算的。”板书:2+2+2=6。随着媒体演示,小朋友列算式算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导入时求各种小动物只数的算式,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也有几个不相同加数连加的,与全课各个知识点的学习紧密联系;再通过分类活动,学生体会到有些加法算式很特别,它们的得数都相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顺应学生思路,以学导教,以教促学
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作为教师,可以预想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但是,决不能规定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虽然,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预设教案:师指2+2+2=6、5+5+5+5=12、5+5+5+5=20问:“这些连加算式有的加数是相同的。第一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呢?得几?”师:“你也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试试看。”师:“你能用小棒摆出你刚才写出的算式吗?”师:“老师这里也摆了一些五角星,你知道我摆了几个五角星吗?”师:“小朋友用两种不同的算法,算出了五角星有15个,也就是3个5和5个5都得15。”师:“我们知道,1个五角星有5个角,15个五角星有几个角呢?算式该怎样列?”生1:“5+5+5+5+5+……”生2:“太烦了!”生3:“用乘法算。”师:“真聪明!你知道用乘法比较简单,同学们想不想学?”
课堂实录:师指着2+2+2=6、5+5+5+5=12、5+5+5+5=20说,这些连加算式很特别。一生抢着说:“我知道,它们可以用乘法算。”师:“用乘法怎么算呢?”生:“2+2+2=6写成2×3=6,5+5+5+5=12写成3×4=12,5+5+5+5=20写成5×4=20。”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爸爸教我的!”师:“有同学已经知道了这些特别的连加算式可以用乘法算,你们想不想学?”
我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尽可能顺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满足学生需要,分层作业,差异发展
在作业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地发展。
课结束前,在充分认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①下面的算式,哪些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请在算式后面的口里打“√”,并在右面改写。(出示算式)②你能把这些加数不相同的算式想办法变成加数相同的算式,也写成乘法算式吗?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意在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不断体验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功感,增强面对问题的信心,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无论哪个阶段,采用何种方式引导,引导的深度如何,均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要学会顺应学生的思路灵活地引导,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并有差异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