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目的】
生活大看台,处处是语文。语文课程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语文教育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强调语言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一方面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另一方面要根据现实生活,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实行开放教学,使语文教育充满生气与活力。本着以上原则和教育思想,笔者设计了这份综合性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以泪为线索,将相关的故事、歌曲、诗文联系起来,运用听、说、读、写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探讨;从而更深刻地挖掘泪的人生意蕴。并通过此次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截取电视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片段,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带入情景中。歌曲完毕后只保留音乐。“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在音乐中教师讲述宝黛爱情中木石之盟这段故事。
二、实践活动
(1)请学生讲述与泪有关的故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其思路;故事可以来自自己亲身的经历或者所见所闻。)
(2)请写出含有“泪”字的成语。
泪流满面 泪如泉涌 泪如雨下 泪眼汪汪(在学生回答后,可用幻灯片显示答案。也可根据课堂时间作进一步的工作:可用这些词语分别来造句,或者写一段话将这些词语全部或部分涵盖其中。)
(3)请找出含有“泪”字的诗文。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下列句子。
①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代李商隐《锦瑟》)
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杜甫《蜀相》)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
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宋代苏轼《水龙吟》)
⑦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北周庾信《寄王琳》)
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代贾岛《题诗后》)
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10}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代李开先《宝剑记》)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2}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明代夏完淳《别云间》)
{1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三、探讨“泪”字的丰富意蕴
简简单单一个泪字,却蕴涵无穷的意蕴。泪为国家为人民而流,那是爱国爱民的泪,伟大的泪。泪为自己流,那是真实的泪,小我的泪。无论何种泪,只要它真切,入情入理,我们就愿意走进这闪闪泪光中,愿意同他们同哭同笑,同悲同乐。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品味这无垠的泪光世界。(以实践活动中诗文里典型句子为例,剖析“泪”字的情感意蕴。)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杜甫《蜀相》)
此诗中所谓“英雄”,诸葛孔明是,杜子美更是。流着泪的不仅仅是孔明,还有杜甫。那湿透衣襟的泪光不正是对英雄的怀念和赞美吗?诸葛亮功败垂成,抱憾而终。此时的杜甫目睹着社会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在颠沛流离中缅怀着英雄,渴盼着能有诸葛先生那般的英雄安邦定国,救民于水火中。这样的泪满襟如何不让我们感动流涕呢?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
前句绵绵情意,到死方休;后句滴滴沉沉,有生难已。为谁流泪到天明?为谁成灰在所不惜?点点蜡泪,痴情苦意;惊天地,泣鬼神。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代柳咏《雨霖铃》)
“执手”写其柔情蜜意,依依难舍;“泪眼”写其悲清苦意,欲哭不能。“执手相看泪眼”,以白描的手法,极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幅难舍难分的离别场景;这泪正是两个痴情的灵魂的写照。
说明:诗文中含有泪字的句子很多,在这里我们只分析了三处。希望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对这个课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迁移训练
泪或是悲伤情感的流露,或是快乐情绪的表达。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你的“悲伤的泪”和“高兴的泪”分别用两段不同的话写出来,力争写得有文采而动人。(文段里必须有泪字,要看得出是悲伤还是高兴。在学生写好后可选出优秀的文段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五、结束语
播放歌曲《鲁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闪闪的泪光鲁冰花。”一滴泪珠,就是浪花一朵。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在大千世界里去体味泪的含义;让我们在歌、诗、词、曲中寻觅泪的踪迹,品鉴它无穷的意蕴和独特的魅力。
★作者简介:池新东,湖北省孝感市孝南二中教师;沈秋菊,湖北省孝感市孝南二中教师。
生活大看台,处处是语文。语文课程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语文教育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强调语言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一方面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另一方面要根据现实生活,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实行开放教学,使语文教育充满生气与活力。本着以上原则和教育思想,笔者设计了这份综合性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以泪为线索,将相关的故事、歌曲、诗文联系起来,运用听、说、读、写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探讨;从而更深刻地挖掘泪的人生意蕴。并通过此次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截取电视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片段,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带入情景中。歌曲完毕后只保留音乐。“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在音乐中教师讲述宝黛爱情中木石之盟这段故事。
二、实践活动
(1)请学生讲述与泪有关的故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其思路;故事可以来自自己亲身的经历或者所见所闻。)
(2)请写出含有“泪”字的成语。
泪流满面 泪如泉涌 泪如雨下 泪眼汪汪(在学生回答后,可用幻灯片显示答案。也可根据课堂时间作进一步的工作:可用这些词语分别来造句,或者写一段话将这些词语全部或部分涵盖其中。)
(3)请找出含有“泪”字的诗文。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下列句子。
①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代李商隐《锦瑟》)
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杜甫《蜀相》)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
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宋代苏轼《水龙吟》)
⑦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北周庾信《寄王琳》)
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代贾岛《题诗后》)
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10}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代李开先《宝剑记》)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2}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明代夏完淳《别云间》)
{1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三、探讨“泪”字的丰富意蕴
简简单单一个泪字,却蕴涵无穷的意蕴。泪为国家为人民而流,那是爱国爱民的泪,伟大的泪。泪为自己流,那是真实的泪,小我的泪。无论何种泪,只要它真切,入情入理,我们就愿意走进这闪闪泪光中,愿意同他们同哭同笑,同悲同乐。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品味这无垠的泪光世界。(以实践活动中诗文里典型句子为例,剖析“泪”字的情感意蕴。)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杜甫《蜀相》)
此诗中所谓“英雄”,诸葛孔明是,杜子美更是。流着泪的不仅仅是孔明,还有杜甫。那湿透衣襟的泪光不正是对英雄的怀念和赞美吗?诸葛亮功败垂成,抱憾而终。此时的杜甫目睹着社会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在颠沛流离中缅怀着英雄,渴盼着能有诸葛先生那般的英雄安邦定国,救民于水火中。这样的泪满襟如何不让我们感动流涕呢?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
前句绵绵情意,到死方休;后句滴滴沉沉,有生难已。为谁流泪到天明?为谁成灰在所不惜?点点蜡泪,痴情苦意;惊天地,泣鬼神。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代柳咏《雨霖铃》)
“执手”写其柔情蜜意,依依难舍;“泪眼”写其悲清苦意,欲哭不能。“执手相看泪眼”,以白描的手法,极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幅难舍难分的离别场景;这泪正是两个痴情的灵魂的写照。
说明:诗文中含有泪字的句子很多,在这里我们只分析了三处。希望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对这个课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迁移训练
泪或是悲伤情感的流露,或是快乐情绪的表达。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你的“悲伤的泪”和“高兴的泪”分别用两段不同的话写出来,力争写得有文采而动人。(文段里必须有泪字,要看得出是悲伤还是高兴。在学生写好后可选出优秀的文段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五、结束语
播放歌曲《鲁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闪闪的泪光鲁冰花。”一滴泪珠,就是浪花一朵。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在大千世界里去体味泪的含义;让我们在歌、诗、词、曲中寻觅泪的踪迹,品鉴它无穷的意蕴和独特的魅力。
★作者简介:池新东,湖北省孝感市孝南二中教师;沈秋菊,湖北省孝感市孝南二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