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近几年新课改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最深的体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我省悟知识,让课堂能“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创设平等、互助、和谐、融洽的师生环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整个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探究,也是情感的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素质的感染力,教师生动形象的表达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语文魅力,足以引起学生的崇拜和模仿,由此内化生发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高个人语文修养,精心安排有限时间内的“表演”,如新课导入,问题讨论的激发,讨论后的讲评等,尽可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主体的实践,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或知识抢答,或演讲,或讨论,或朗诵,或排演小话剧,或观看经典影片等,精心设计和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不但让学生们迈出“要我学”为“我要学”重要的一步,而且这些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用课本剧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和“观众”在互相发问、解答中晓事明理,不仅让学生的自主心理得到尽情释放,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品质。
二、鼓励思考,促进学生的探究欲
语文课要放射思想的光环,就必须交给学生思想自由的权利。让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但是,许多教师在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思想或者用教参上的现成说法限制学生的思想自由,甚至以此代替学生的思想。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愚公移山》一文,教参上归纳的主题是: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就能战胜困难。教师一般都是这样总结后让学生掌握。显然,就战胜困难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决心来说,愚公的行为可嘉,但换个角度看,既然愚公移山的起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目标是“直通豫南,达于汉阴”,造福子孙后代,那么像有些同学私下里所议论的那样“他干吗要移山,搬家不省事多了”也未尝不可。很明显,语文课上就需要这样大胆的思考,勇敢的质疑,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随意充当知识的传道者和裁判员。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学生探究的兴趣,也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微小的成绩,独到的见解、对传统答案的质疑和对自我的超越,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学习产生了持久而浓厚的兴趣。
三、引导参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将人教版语文课本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彼此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笑貌、动作、眼神等微妙化的动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因感到教师的亲切关怀和信任而受到鼓舞,并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用统一模式和评价标准,善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合理提问,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影响到了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在问题的设计上,笔者始终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因为我觉得这样设计的问题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难度大、坡度陡的知识面前,搭设一个个台阶,这会让学生容易攀爬,爬得越高,掌握越多。比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下)《孔乙己》时,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学生一时不能把握其特征,我变换提问的角度,分解回答问题的难度:先在黑板上出示:的孔乙己。要求學生反复阅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写上自认为恰当的修饰词,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认真阅读。过了一会儿,有同学要求发言,一花引来百花香,同学们争先恐后,一时间加了30多个不同的修饰词: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好吃懒做的孔乙己、可怜可叹的孔乙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给孔乙己加的30多个修饰词写了满满一黑板,虽然涉及到孔乙己的方方面面,但仍不够系统,于是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对所列举的修饰词进行分类梳理,以便形成系统。通过分类,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使他们对孔乙己有了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这样提出的问题也更接近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
总之,要取得课改的成功,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彻底地更新观念,努力地转变教学模式,真正用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要求来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并对语文教改始终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地。
作者简介:蓝漪,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近几年新课改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最深的体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我省悟知识,让课堂能“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创设平等、互助、和谐、融洽的师生环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整个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探究,也是情感的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素质的感染力,教师生动形象的表达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语文魅力,足以引起学生的崇拜和模仿,由此内化生发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高个人语文修养,精心安排有限时间内的“表演”,如新课导入,问题讨论的激发,讨论后的讲评等,尽可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主体的实践,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或知识抢答,或演讲,或讨论,或朗诵,或排演小话剧,或观看经典影片等,精心设计和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不但让学生们迈出“要我学”为“我要学”重要的一步,而且这些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用课本剧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和“观众”在互相发问、解答中晓事明理,不仅让学生的自主心理得到尽情释放,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品质。
二、鼓励思考,促进学生的探究欲
语文课要放射思想的光环,就必须交给学生思想自由的权利。让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但是,许多教师在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思想或者用教参上的现成说法限制学生的思想自由,甚至以此代替学生的思想。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愚公移山》一文,教参上归纳的主题是: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就能战胜困难。教师一般都是这样总结后让学生掌握。显然,就战胜困难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决心来说,愚公的行为可嘉,但换个角度看,既然愚公移山的起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目标是“直通豫南,达于汉阴”,造福子孙后代,那么像有些同学私下里所议论的那样“他干吗要移山,搬家不省事多了”也未尝不可。很明显,语文课上就需要这样大胆的思考,勇敢的质疑,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随意充当知识的传道者和裁判员。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学生探究的兴趣,也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微小的成绩,独到的见解、对传统答案的质疑和对自我的超越,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学习产生了持久而浓厚的兴趣。
三、引导参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将人教版语文课本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彼此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笑貌、动作、眼神等微妙化的动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因感到教师的亲切关怀和信任而受到鼓舞,并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用统一模式和评价标准,善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合理提问,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影响到了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在问题的设计上,笔者始终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因为我觉得这样设计的问题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难度大、坡度陡的知识面前,搭设一个个台阶,这会让学生容易攀爬,爬得越高,掌握越多。比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下)《孔乙己》时,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学生一时不能把握其特征,我变换提问的角度,分解回答问题的难度:先在黑板上出示:的孔乙己。要求學生反复阅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写上自认为恰当的修饰词,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认真阅读。过了一会儿,有同学要求发言,一花引来百花香,同学们争先恐后,一时间加了30多个不同的修饰词: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好吃懒做的孔乙己、可怜可叹的孔乙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给孔乙己加的30多个修饰词写了满满一黑板,虽然涉及到孔乙己的方方面面,但仍不够系统,于是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对所列举的修饰词进行分类梳理,以便形成系统。通过分类,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使他们对孔乙己有了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这样提出的问题也更接近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
总之,要取得课改的成功,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彻底地更新观念,努力地转变教学模式,真正用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要求来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并对语文教改始终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地。
作者简介:蓝漪,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