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动”起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rus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近几年新课改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最深的体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我省悟知识,让课堂能“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创设平等、互助、和谐、融洽的师生环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整个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探究,也是情感的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素质的感染力,教师生动形象的表达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语文魅力,足以引起学生的崇拜和模仿,由此内化生发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高个人语文修养,精心安排有限时间内的“表演”,如新课导入,问题讨论的激发,讨论后的讲评等,尽可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主体的实践,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或知识抢答,或演讲,或讨论,或朗诵,或排演小话剧,或观看经典影片等,精心设计和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不但让学生们迈出“要我学”为“我要学”重要的一步,而且这些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用课本剧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和“观众”在互相发问、解答中晓事明理,不仅让学生的自主心理得到尽情释放,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品质。
  
  二、鼓励思考,促进学生的探究欲
  
  语文课要放射思想的光环,就必须交给学生思想自由的权利。让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但是,许多教师在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思想或者用教参上的现成说法限制学生的思想自由,甚至以此代替学生的思想。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愚公移山》一文,教参上归纳的主题是: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就能战胜困难。教师一般都是这样总结后让学生掌握。显然,就战胜困难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决心来说,愚公的行为可嘉,但换个角度看,既然愚公移山的起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目标是“直通豫南,达于汉阴”,造福子孙后代,那么像有些同学私下里所议论的那样“他干吗要移山,搬家不省事多了”也未尝不可。很明显,语文课上就需要这样大胆的思考,勇敢的质疑,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随意充当知识的传道者和裁判员。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学生探究的兴趣,也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微小的成绩,独到的见解、对传统答案的质疑和对自我的超越,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学习产生了持久而浓厚的兴趣。
  
  三、引导参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将人教版语文课本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彼此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笑貌、动作、眼神等微妙化的动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因感到教师的亲切关怀和信任而受到鼓舞,并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用统一模式和评价标准,善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合理提问,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影响到了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在问题的设计上,笔者始终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因为我觉得这样设计的问题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难度大、坡度陡的知识面前,搭设一个个台阶,这会让学生容易攀爬,爬得越高,掌握越多。比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下)《孔乙己》时,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学生一时不能把握其特征,我变换提问的角度,分解回答问题的难度:先在黑板上出示:的孔乙己。要求學生反复阅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写上自认为恰当的修饰词,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认真阅读。过了一会儿,有同学要求发言,一花引来百花香,同学们争先恐后,一时间加了30多个不同的修饰词: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好吃懒做的孔乙己、可怜可叹的孔乙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给孔乙己加的30多个修饰词写了满满一黑板,虽然涉及到孔乙己的方方面面,但仍不够系统,于是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对所列举的修饰词进行分类梳理,以便形成系统。通过分类,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使他们对孔乙己有了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这样提出的问题也更接近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
  总之,要取得课改的成功,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彻底地更新观念,努力地转变教学模式,真正用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要求来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并对语文教改始终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地。
  作者简介:蓝漪,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巴金的《小狗包弟》是一篇书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章,其中体现了巴金先生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角度对《小狗包弟》的哲学文化意蕴作了深入的挖掘和阐释。  【关键词】巴金 文化哲学 人与自然    从古希腊开始,欧洲就将自然作为人的对立物,到了近代,更发展成与自然的对抗。“人是万物的尺度。”面对自然,人是中心,是目的。中国则历来有天人合一的理想,这不仅是哲学的、审美的境界,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感的艺术,语文老师作为学生情感的引路人,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特别是对语文老师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要教好语文,策略是杠杆,情感则是支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感 情感 情感策略    我国的古圣先贤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授人渔不授人鱼”的学习策略。可以说,好的学习策略,是教学中的省力杠杆。学习策略是杠杆,那么什么是支点呢?那就是情感!所以,学习策略中的情感策略对学
【摘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表现了作者在人生低谷中对生存状态、个人命运及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独特思考,显示出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本文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史铁生 生命意识 生存状态 生命价值    地坛是史铁生心灵的基督,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古人对生与死祈祷的地方,这个静谧的所在,史铁生开始了和地坛的对话,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在与地坛的不断对话中,史铁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幸福,只有为了学生未来的幸福奠基的教学才能有诗意的鲜活、流动的溢彩和纯净的呼吸。幸福的课堂应该是一涧春水,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就像是水和水之间的关系,平等互融,接纳包容,幸福共享,只有流动的幸福感成为课堂中涌动的波澜,才能唤起学生自主合作意识与潜能的觉醒。  【关键词】语文教学 动态 幸福 幸福感    幸福的课堂,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河流,师生如水般交融。起点是心灵诗意
【摘要】“对写法”是古典诗词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本文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详细论述了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对写法 虚实 衬托 情景交融    对写法是诗人运用逆向思维,通过转换角度,从对面着笔,用客体凸现主体,曲折有致地抒发深挚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法不仅可以弥补直抒胸臆的不足,沟通主客双方情感,形成情感的双向交流;而且还使虚实相生、主客衬托、
【摘 要】通过借助生活环境、给学生提供小材料、办各种活动等来创设写作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文教学 情境化 写作兴趣 写作水平    人是坏境之子,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他所处的环境造就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意义的建构是在师生相互作用和学生之间(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完成的,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是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在作文教学中,若能经常
【摘要】语言是阅读的基础,语境是理解的前提。探讨语境分析和语言理解之间的联系,对摸索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新途径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理解语义;语境分析    在中学语文各类考试中,现代文阅读语言理解考查形式多样,现就语境分析在其中的具体运用分类予以阐释。    一、通过语境理解文章中的词语    构成语境的各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文章的解读,使文章中某些词语的涵义发生变化
【摘要】审题立意是作文成败的先决条件,本文试图从新材料作文的提示语这一角度,去审视材料,选择写作的切入点,以期达到吃准材料,打开思路,选择最佳立意角度,写出见解独到,立意深刻的文章来。  【关键词】提示语 切入点 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基本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先决条件。一旦审偏写脱,即使所写的文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采飞扬,也会被打入“冷宫”。有的同学虽然没有写脱题,但空洞无物,泛泛而
【摘要】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梦游天姥吟留别》理当寄予了诗人李白的情志,我们运用披文入情、以意逆志的基本法则来解读此诗,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际遇,推知诗人的志趣理想、个性特征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人生行为。  【关键词】梦游;赴诏;蔑视权贵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采用古诗的体式,借留别以发感慨,以梦游尽抒胸臆,写得瑰丽奇幻而又豪放飘逸,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笔者认为此诗
【摘 要】08年12月16日,笔者参加了由进修学院主办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作文学习策略与教学评价体系创建研究”总课题组组长田玉博士的一堂作文教学课及其课题研究报告。会后,笔者有了很多思考和愿望。  【关键词】温度教学 教研活动 教学反思    今天,听了田玉博士这堂课,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温度”一词。当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