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当重视模式管理优化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优化陈旧的教学模式,让课改理念更加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中,为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着眼于教学模式管理优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本文做简要论述。
   一、高中语文教学当重视立体模式构建
   许多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局限于课堂,没有进行课前充分延伸,这对教学成效的提升非常不利。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除了抓好课堂之外还重视课前预习指导、课后练习巩固两个环节。首先在预习环节上,每一部分的新授内容都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养成坚持预习的良好习惯。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养成学生较强的预习能力,才能够保证学习活动更加前置,为课堂的互动奠定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扫清基础知识障碍、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方面成效更为显著。另外在课后巩固环节,笔者也进行了充分的引导,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堂学习的难点进行突破,利用课后巩固的时机,在记忆方法技巧上下功夫,合理安排课后复习的时间间隔,使学习活动取得更高的效率。
   二、高中语文教学当重视课堂自主互动
   课堂自主互动,提升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教师要对课堂环节进行有效的谋划,让学生相互之间集聚智慧,主动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以学生自主的力量突破学习难点、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要求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完全走出了直接讲解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需要通过认真的思考、相互的研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每一位学生都充分投入到学习研究之中。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样的生动活泼氛围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有效。教师深入到学生中进行巡视点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学习能力。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给予学生自主的课堂,不仅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多的是重视了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高中语文教学当重视阶段过关回顾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语文学习节奏更快、要求更高,一环紧扣一环、环环深入推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明白人,不能算糊涂帐。每一阶段的教学之后学生掌握效果如何,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都要做到明明白白,特别是要对这些方面进行总结提炼,为复习教学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阶段过关回顾,每一课的教学结束后都要进行学习要点检测,每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知识归类与能力训练考查,以及按照知识点分类的方式进行阶段式过关。以课为单位、单元为单位,以及以学习内容类型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逐一过关考核,每一课、每一单元乃至每一类型知识点的考核中,师生都要共同分析,摸准薄弱环节,找准存在问题,教师要从过关考核反馈信息中,寻找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同步进行回顾弥补巩固,而学生也需要在这样的阶段过关回顾中明白自身语文学习存在哪些问题,制定弥补计划。这样通过环环紧扣的新授与复习教学,使学生在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掌握都更加扎实。
   四、高中语文教学当重视分层阶梯教学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有些时候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来兼顾学生差异,做到科学应对、有效化解。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分层阶梯教学,学习目标分为不同的层级,分别对应不同基础与能力的学生,通过目标的分层,实施教学要求的量身定做。对优秀生提出的学习目标和学困生的目标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难度上具有差异性。同样,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贯彻落实这样的差异性要求。每一个层级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学习难度,都与他们的差异性目标前后连贯、一脉相承,从课堂提问体现难度的差异,到课后练习数量与要求的差别,再到考试考核中的分层要求。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层面都具有各自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其学习中各个环节的布置也各不相同。因此,开展分层阶梯教学是适应学生语文学习差异的有效路径。同时,分层教学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降低了目标要求、考核难度,他们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既实现了自身最近发展区域的长足进步,同时也获得了更加积极的学习情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模式优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效掌控,更好地推动教学开展。
   龚海燕,教师,现居江苏海门。
其他文献
所谓质疑能力,就是指对事物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的能力。质疑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能够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文本质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质疑“题眼”,开启文本探究之旅   “题眼”就是指一篇课文的题目,“题眼”在一篇课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住了“题眼”,就能够
观察作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头戏”,尤其是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观察作文以观察为基础搜集写作的原始材料,在课堂写作指导之前学生已经胸有成“米”,然而要做好“有米之炊”也不是易事。   失败案例:   作文主题“保护周围环境”。学生自由结合,分组制定活动计划,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对周围环境展开调查。学生收集的资料五花八门,有网上关于家乡建设的新闻、图片;有自己拍摄的环境污染图片、视频
考场作文常受“写作”和“评价”的特殊性的制约,所以如果能够打造好文章的诸多美点,使之在阅卷老师眼前频频闪现光彩,则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精心打造考场作文的美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打造一见倾心的起点美。   首先,当然要打造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拟题时,开口要小,要紧扣文旨。新颖别致的文题,可以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顿生不少好感,我们可以大胆发挥,或借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第一位的,它是写作的基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怎样让更多的学生“吸取”足够的“营养”,滋养写作的思维土壤,“倾吐”真情实感?我们认为注重读写结合,善于发掘课内外写作的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前,我校有不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结果感到作文教学难以入手,学生也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写的文章编凑造假,空洞无味,成了语文教学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
一.探究缘由  当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响彻云霄,从不敢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今天在学校的推动下,总算搭乘“课堂转型”的“末班车”,战战兢兢、半信半疑地试验了一次当今最为火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利用导学案教学。  我有意识地用大脑、用眼睛、用手中的笔,记下这回“课堂转型”的细枝末节,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块横向比较,以期找到“科学”的课堂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意义。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语文学习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道路,从而形成生活化的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综合生活素养。   一、让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面对“情境教学”“情感教学”“语感教学”等教学理念铺天盖地的推动感召,语文教师或盲从,或不屑,或难以取舍。究竟如何打造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堂?我认为,语文姓“语”,就得在语言上狠下功夫,狠抓朗读教学,充分利用朗读这个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来营造一个书声琅琅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此,作以下三
情境创设更有利于尊重教学真实性规律,使教学情境具备诱发情感的真实性,在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上,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在教学情境的多样性、有效性上,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大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必将为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旦两者有机结合,语文课堂会必然生动有效。   【案例一】一堂地理课   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文化常识,虽然简单可是粗心的同学
所谓大班额班级就是班级学生多,有的班级超过60人甚至达到80人。这么多孩子“济济一堂”,班级管理困难,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受限,学生课堂表达的机会减少。   《语文课标》提出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一困境有效途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便较好地促进自己以及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它的提出为我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合作、互助”。   结合《课标》的理念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