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超过自己的学生。”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但由于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体育教师真正体验到职业素养重要的却为数不多。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了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提升呢?笔者就此对三十余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制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因素”的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既有刚刚参加工作,血气方刚的年轻教师,又有教学经验丰富,多年奋斗在体育教学战线的“老兵”;既有农村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又有城市“星级”中学的体育教师。
一、制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因素
1.工资待遇低。调查显示,仅有15%的体育教师对目前的收入状况比较满意。75%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环境差,且感到付出与收获不相等。虽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便有了对体育教师的特殊待遇的明文规定,但事实上,由于这些条款操作性差和监督机制的缺乏,“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然很普遍。因为没有具体的量化规定,各个学校在工作量的计算上都有所差异,仍然摆脱不了“副科”思想的束缚,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课是愈上愈多,待遇却愈来愈低。
2.评价体系不完善。体育教师可能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任务完不成遭到指责和批评,但工作完成了或完成得很出色,却没有得到表扬。为此,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也更会让同事和领导坚信:体育教师素质差。因此,各项评优、评先都与体育教师无关,从而使评价体系陷入恶性循环中。
3.个人与专业发展机会少。体育教师虽然从事的是“夏天顶骄阳”、“冬天吹北风”、“春秋吃风沙”的职业,但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渴望学校能提供继续教育与外出学习的机会,可往往得到的答复是“体育课有什么可听的,无非是跑跑步、打打球罢了”。就这样,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与外出学习的机会是少之又少,非常不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
4.人际关系紧张。体育教师性格直爽,这本是优点。但过于不拘小节也容易造成与领导、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关系紧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常感到孤立无助、苦恼不堪。
二、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途径
1.自身素质提高是前提
有位教育名家曾说过:“行为必然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外在价值,满足主体的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仅限于外在价值,或以外在价值为根据来评价主体,就有了高尚、伟大、奉献等说法,而如果换个视角,研究内在价值,或以内在价值为根据来审视主体,就有了主体体验中的充实、收获和幸福等。”因为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这种发展不仅包括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增强,还有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仅仅把课堂教学当成是一个职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看作是探寻规律、寻求真理、完善自我的良好途径,看成是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自我特长、体现自身价值的用武之地和真诚奉献服务社会的主渠道。其次,我们要想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中去,这样才能通过自己双手去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另外,我们还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控制。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2.领导支持是关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指出,“领导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首先,学校要提高管理水平,认识到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建立起具有自我控制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以取代教师只受其上级评价的形式。学校领导要充分相信教师,要努力造就有利于教师自我控制的环境,鼓励教师的自我发展。当然,为了使自己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学校也必须引进同行评议机制。在编制评价方案的时候,要让体育教师参与整个编制过程,使我们尽可能了解评价的意义和依据,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在评价时,掌握一致性、全面性、简单性的原则。其次,认识到体育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和引领力度,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培训及职称晋升的机会。随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体育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将与日俱增。
3.物质条件是保障
虽然物质需要是“低级需要”,但一定的物质保证,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前提。我们的幸福也需要基本的较充分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各级主管部门能结合实际,尽快出台体育教师工作量及其他福利待遇的量化规定,并加大监督机制,多深入到基层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切实改进体育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获得幸福的感受。
(责编 黄春香)
一、制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因素
1.工资待遇低。调查显示,仅有15%的体育教师对目前的收入状况比较满意。75%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环境差,且感到付出与收获不相等。虽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便有了对体育教师的特殊待遇的明文规定,但事实上,由于这些条款操作性差和监督机制的缺乏,“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然很普遍。因为没有具体的量化规定,各个学校在工作量的计算上都有所差异,仍然摆脱不了“副科”思想的束缚,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课是愈上愈多,待遇却愈来愈低。
2.评价体系不完善。体育教师可能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任务完不成遭到指责和批评,但工作完成了或完成得很出色,却没有得到表扬。为此,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也更会让同事和领导坚信:体育教师素质差。因此,各项评优、评先都与体育教师无关,从而使评价体系陷入恶性循环中。
3.个人与专业发展机会少。体育教师虽然从事的是“夏天顶骄阳”、“冬天吹北风”、“春秋吃风沙”的职业,但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渴望学校能提供继续教育与外出学习的机会,可往往得到的答复是“体育课有什么可听的,无非是跑跑步、打打球罢了”。就这样,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与外出学习的机会是少之又少,非常不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
4.人际关系紧张。体育教师性格直爽,这本是优点。但过于不拘小节也容易造成与领导、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关系紧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常感到孤立无助、苦恼不堪。
二、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途径
1.自身素质提高是前提
有位教育名家曾说过:“行为必然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外在价值,满足主体的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仅限于外在价值,或以外在价值为根据来评价主体,就有了高尚、伟大、奉献等说法,而如果换个视角,研究内在价值,或以内在价值为根据来审视主体,就有了主体体验中的充实、收获和幸福等。”因为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这种发展不仅包括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增强,还有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仅仅把课堂教学当成是一个职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看作是探寻规律、寻求真理、完善自我的良好途径,看成是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自我特长、体现自身价值的用武之地和真诚奉献服务社会的主渠道。其次,我们要想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中去,这样才能通过自己双手去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另外,我们还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控制。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2.领导支持是关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指出,“领导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首先,学校要提高管理水平,认识到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建立起具有自我控制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以取代教师只受其上级评价的形式。学校领导要充分相信教师,要努力造就有利于教师自我控制的环境,鼓励教师的自我发展。当然,为了使自己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学校也必须引进同行评议机制。在编制评价方案的时候,要让体育教师参与整个编制过程,使我们尽可能了解评价的意义和依据,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在评价时,掌握一致性、全面性、简单性的原则。其次,认识到体育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和引领力度,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培训及职称晋升的机会。随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体育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将与日俱增。
3.物质条件是保障
虽然物质需要是“低级需要”,但一定的物质保证,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前提。我们的幸福也需要基本的较充分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各级主管部门能结合实际,尽快出台体育教师工作量及其他福利待遇的量化规定,并加大监督机制,多深入到基层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切实改进体育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获得幸福的感受。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