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长远规划的整体安排,是实现企业战略所采取的战术货币性表现形式。一个企业的管理风格影响或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主导作用,企业文化又会影响企业成员的价值观,价值观决定态度,态度进而影响人的行为,研究管理风格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介绍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而结合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来分析不同管理风格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并为追求团队型管理风格的管理者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管理风格;预算管理;影响分析
预算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西方企业界掀起的“科学管理”运动浪潮,它是一种新的科学管理方法,为当时的管理会计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1922年,麦金西(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Budgetary Control)一书,从控制角度详细介绍了预算管理理论与方法,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正式形成。预算管理从形成至今,先后受到不同会计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影响,但其在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在应对这些影响的过程中日益凸显。
一、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预算是企业战略规划的货币性表现,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会计语言形式。笔者将预算管理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有利于组织最终目标的实现。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各个阶层的沟通,整个制定过程都需要及时、积极、有效地交流,要求管理者必须基于价值链来充分考虑企业的组织构架,使各部门的责任明确化,减少由责任不清而导致的相互推诿现象,这就促进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是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预算管理使企业的计划具体化、数字化,促使企业合理配置并控制实物、资金、信息和人力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工作的改善与发展,避免不必要的、可避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使企业的系统风险降低。
三是预算考核为企业绩效考核提供了评价标准,强化并完善了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对企业的员工实施激励与奖惩机制,使员工的业绩衡量有章可循,从而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四是预算反馈促使企业管理者思考预算制定的科学性、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进一步将企业战略与以后的预算结合起来,避免预算的制定与企业战略相脱节,各个战略的实现才会使企业的愿景变成现实蓝图。
有调查表明,组织氛围70%取决于管理风格,而组织绩效30%取决于组织氛围。也就是说,经理人的管理风格对企业的绩效或者最后的利润将产生21%的影响。预算的重要作用也要求企业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环境和管理风格。基于“权变理论”,任何组织都不存在最优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方法,尤其在以不稳定性为最大特点的当前社会,企业能做的就是寻找最适宜的管理方法和组织结构。下文就结合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来说明不同管理风格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
二、管理风格的划分及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是从管理者对人的关心(纵轴)和对生产的关心(横轴)两个维度对管理风格进行划分,他们将管理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各分为九个等级,一共形成81个方格。限于篇幅,在这里只介绍具有现实意义和代表性的四个方格,即(1,9)乡村俱乐部型、(5,5)中庸型、(9,1)专制型和(9,9)团队型,并逐一说明他们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1,9)乡村俱乐部型的管理风格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管理者只关心人而不关心生产,他们完全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竭力为员工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极低。这无疑会产生一个懒散、自由、只追求人际关系的俱乐部式组织。
预算管理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形同虚设,起不到上述预算管理的作用,道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得淋漓尽致。预算的制定完全是由预算的执行者来进行,基层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就会蓄意扭曲预算目标,追求个人利益,制定出不需努力就可实现的预算目标,停止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无疑会导致预算编制时的松弛、执行时的懈怠、考核时的不力、反馈时的无效。这种管理风格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得不到发展,战略目标流失。这种组织在瞬息万变、不确定性极高的社会环境中很快就会被淘汰。
(二)(5,5)中庸型的管理风格
中庸型管理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权宜”,对生产和人的关心程度都是一般,只追求维持一般的工作士气和效率,在事情面前往往采取暂时适宜的措施。中庸型管理者在生产方面一般不会着眼于最大产量,而是把定额控制在人们乐于接受同时又要适度努力的界限内,关注人情甚于技术。
预算管理在中庸型的管理氛围中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不会涉及潜能的挖掘。在这种环境下,预算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中规中矩,不会标新立异,缺乏开拓性与创造性。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这种企业可以生存,但不可能发展。从达尔文的竞争法则来看,不进步的企业终究是要被社会淘汰,被历史的灰尘所遮掩。
(三)(9,1)专制型的管理风格
专制型管理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管理者只关注生产,而忽略对人的关心,管理者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们倾向于“我决定、你执行”的命令式的合作方式,在他们眼中,人就是生产机器,而不是预算工作的主体。这种管理方式或许会产生相对较高的生产率,但从长远来看,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遏制,仅仅是一味地服从上级的命令,在极端情况下,员工会离职,人力资源流失。有研究结果表明:越有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越会较早地选择离开。核心员工流失,企业何以存在?
专制式的工作环境会导致专制式的预算,这种管理者否决参与式预算,整个预算的制定过程由其一人主持,预算的执行者只有贯彻已制定出的预算目标,这样不仅会蚕食员工的工作自主性,而且会引发员工因无法完成不切实际的预算而离职的可能。再者,如果制定预算的权威性管理者不了解企业内部的有形及无形资源的利用程度及效率,他还有可能制定出不能充分发挥本企业资源效能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或者过度利用企业资源的预算方案。此时,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不能被激发,会导致懒惰与麻木。拥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员工由于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会选择离职,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公司里存留的全是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完全背离了企业选留员工的初衷。当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枯竭时,这个企业已进入了夕阳阶段。
(四)(9,9)团队型的管理风格
团队型管理风格的最大特点是管理者对生产和人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对人和生产都富有热情,他们注重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成长的结合,重视与员工的双向沟通。他们能够把企业的战略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能够在工作需求和员工能力间寻找到一种平衡。在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之后,管理者会和员工一起来制定具体的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充分调动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企业的战略目标、员工的成长目标、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完成实现了高度和谐。
具有团队型管理风格的管理者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追求自我实现需求的人。这种风格的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会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方式,员工直接参与预算的制定,制定者与执行者通过多次的交流与沟通来提高预算制定者对预算的认识,最终制定出可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预算——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被充分利用的预算。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他们往往还会全程跟踪,关注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效果,在适当时间推出建设性的意见,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的变化调整预算,以便在企业遭遇非系统风险时快速回应,避免损失,并在员工身心满意、公司绩效提高的环境中完成预算。在比较预算目标值和实际执行结果时,管理者会以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肯定优异的成绩,同时还会根据责任的划分对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利差异作出惩罚,即管理者会制定出奖惩分明、奖勤罚懒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共同努力。
【关键词】 管理风格;预算管理;影响分析
预算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西方企业界掀起的“科学管理”运动浪潮,它是一种新的科学管理方法,为当时的管理会计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1922年,麦金西(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Budgetary Control)一书,从控制角度详细介绍了预算管理理论与方法,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正式形成。预算管理从形成至今,先后受到不同会计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影响,但其在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在应对这些影响的过程中日益凸显。
一、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预算是企业战略规划的货币性表现,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会计语言形式。笔者将预算管理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有利于组织最终目标的实现。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各个阶层的沟通,整个制定过程都需要及时、积极、有效地交流,要求管理者必须基于价值链来充分考虑企业的组织构架,使各部门的责任明确化,减少由责任不清而导致的相互推诿现象,这就促进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是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预算管理使企业的计划具体化、数字化,促使企业合理配置并控制实物、资金、信息和人力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工作的改善与发展,避免不必要的、可避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使企业的系统风险降低。
三是预算考核为企业绩效考核提供了评价标准,强化并完善了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对企业的员工实施激励与奖惩机制,使员工的业绩衡量有章可循,从而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四是预算反馈促使企业管理者思考预算制定的科学性、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进一步将企业战略与以后的预算结合起来,避免预算的制定与企业战略相脱节,各个战略的实现才会使企业的愿景变成现实蓝图。
有调查表明,组织氛围70%取决于管理风格,而组织绩效30%取决于组织氛围。也就是说,经理人的管理风格对企业的绩效或者最后的利润将产生21%的影响。预算的重要作用也要求企业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环境和管理风格。基于“权变理论”,任何组织都不存在最优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方法,尤其在以不稳定性为最大特点的当前社会,企业能做的就是寻找最适宜的管理方法和组织结构。下文就结合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来说明不同管理风格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
二、管理风格的划分及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是从管理者对人的关心(纵轴)和对生产的关心(横轴)两个维度对管理风格进行划分,他们将管理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各分为九个等级,一共形成81个方格。限于篇幅,在这里只介绍具有现实意义和代表性的四个方格,即(1,9)乡村俱乐部型、(5,5)中庸型、(9,1)专制型和(9,9)团队型,并逐一说明他们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1,9)乡村俱乐部型的管理风格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管理者只关心人而不关心生产,他们完全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竭力为员工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极低。这无疑会产生一个懒散、自由、只追求人际关系的俱乐部式组织。
预算管理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形同虚设,起不到上述预算管理的作用,道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得淋漓尽致。预算的制定完全是由预算的执行者来进行,基层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就会蓄意扭曲预算目标,追求个人利益,制定出不需努力就可实现的预算目标,停止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无疑会导致预算编制时的松弛、执行时的懈怠、考核时的不力、反馈时的无效。这种管理风格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得不到发展,战略目标流失。这种组织在瞬息万变、不确定性极高的社会环境中很快就会被淘汰。
(二)(5,5)中庸型的管理风格
中庸型管理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权宜”,对生产和人的关心程度都是一般,只追求维持一般的工作士气和效率,在事情面前往往采取暂时适宜的措施。中庸型管理者在生产方面一般不会着眼于最大产量,而是把定额控制在人们乐于接受同时又要适度努力的界限内,关注人情甚于技术。
预算管理在中庸型的管理氛围中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不会涉及潜能的挖掘。在这种环境下,预算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中规中矩,不会标新立异,缺乏开拓性与创造性。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这种企业可以生存,但不可能发展。从达尔文的竞争法则来看,不进步的企业终究是要被社会淘汰,被历史的灰尘所遮掩。
(三)(9,1)专制型的管理风格
专制型管理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管理者只关注生产,而忽略对人的关心,管理者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们倾向于“我决定、你执行”的命令式的合作方式,在他们眼中,人就是生产机器,而不是预算工作的主体。这种管理方式或许会产生相对较高的生产率,但从长远来看,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遏制,仅仅是一味地服从上级的命令,在极端情况下,员工会离职,人力资源流失。有研究结果表明:越有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越会较早地选择离开。核心员工流失,企业何以存在?
专制式的工作环境会导致专制式的预算,这种管理者否决参与式预算,整个预算的制定过程由其一人主持,预算的执行者只有贯彻已制定出的预算目标,这样不仅会蚕食员工的工作自主性,而且会引发员工因无法完成不切实际的预算而离职的可能。再者,如果制定预算的权威性管理者不了解企业内部的有形及无形资源的利用程度及效率,他还有可能制定出不能充分发挥本企业资源效能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或者过度利用企业资源的预算方案。此时,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不能被激发,会导致懒惰与麻木。拥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员工由于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会选择离职,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公司里存留的全是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完全背离了企业选留员工的初衷。当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枯竭时,这个企业已进入了夕阳阶段。
(四)(9,9)团队型的管理风格
团队型管理风格的最大特点是管理者对生产和人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对人和生产都富有热情,他们注重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成长的结合,重视与员工的双向沟通。他们能够把企业的战略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能够在工作需求和员工能力间寻找到一种平衡。在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之后,管理者会和员工一起来制定具体的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充分调动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企业的战略目标、员工的成长目标、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完成实现了高度和谐。
具有团队型管理风格的管理者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追求自我实现需求的人。这种风格的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会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方式,员工直接参与预算的制定,制定者与执行者通过多次的交流与沟通来提高预算制定者对预算的认识,最终制定出可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预算——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被充分利用的预算。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他们往往还会全程跟踪,关注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效果,在适当时间推出建设性的意见,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的变化调整预算,以便在企业遭遇非系统风险时快速回应,避免损失,并在员工身心满意、公司绩效提高的环境中完成预算。在比较预算目标值和实际执行结果时,管理者会以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肯定优异的成绩,同时还会根据责任的划分对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利差异作出惩罚,即管理者会制定出奖惩分明、奖勤罚懒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