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更是对我国文化的继承、发扬与传播。金华民俗文化积淀深厚、个性独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金华民俗文化,不仅是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需要,更是发扬传播金华民俗文化、推动金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 键 词] 金华民俗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06-02
文化的传播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必须依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推动。文章结合金华市委提出的“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部署,深刻探讨金华如何在将民俗文化融入对外漢语教学方面走在浙江省前列,从理论上与实践上论证金华民俗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以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一、金华民俗文化以及金华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介绍
(一)金华民俗文化
《礼记》记载:“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由此可知,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民俗是人类群体中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文化心理和行为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是人们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建筑文化、民俗节庆文化、民俗戏曲文化等。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民俗工艺文化有威名远播的东阳木雕、浦江剪纸;民俗饮食文化有金华火腿、金华酥饼、义乌红糖等;民俗建筑文化有兰溪诸葛八卦村、东阳卢宅等;民俗戏曲文化有金华婺剧、浦江乱弹……继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软环境。
(二)金华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围绕着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语言教学,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多,形成了百家齐放、百舸争流的景象。但是,对如何将文化教学尤其是民俗文化教学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为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自2007年招生以来,留学生招生人数多年来稳居省内同类高校第一。在学校的日常语言教学中,主要开设精读、听力、口语、读写等课程,而较少涉及文化教学尤其是当地民俗文化教学,即便涉及也多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面较窄,仅能面向部分学生。因此,文化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仍有待重视与提高。此外,该校对外汉语教材长期使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系列,缺乏文化教材尤其是民俗文化教材读本。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金华民俗文化教育的原因与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导入,对外汉语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推动发展。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总是与社会风俗、宗教、历史、人文等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人们在使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时,无形中总会透露出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相应的社会文化因素。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唯有把学到的语言知识结合所学语言蕴含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并且转化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才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习、理解并运用所学语言。
著名语言学家罗立言(John A. Rassias)谈到语言教学时曾说过:“你不是在教语言,而是教这种语言的文化。”对于来到中国的国际友人,无论来华时间长短,在他们学习汉语的同时,无形中都会接触到很多含有当地文化元素的风土人情、节日庆典、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文学艺术、歌曲电影、礼仪服饰、茶艺烹饪等。语言同文化的结合,让学习者切身体验,可以促使他们对汉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汉语学习动机也因此增强。学习汉语不单单是为了获得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为了与中国人交流来往,并最终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习俗中。语言教学同民俗文化教学密不可分、相影随行。
(二)金华民俗文化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金华地处浙中地带,其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无论是衣食住行、节庆文化、买卖交易等传统民俗事项,还是深层次的民俗文化心理,都对整个浙江的民间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与价值。作为从事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立足于金华民俗文化资源,促使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能够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1.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饮食,金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孕育出了金华地区独特的饮食民俗文化。金华火腿是浙江传统名产之一,火腿具有俏丽的外形、独特的芳香、悦人的风味,色香味形俱全,是我国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华。勤劳智慧的金华人不仅火腿加工工艺技术精湛,而且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所以造就了具有独特风味的金华火腿。义乌素有“红糖之乡”的美名,其红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鸡毛换糖”最早形成于这里,义乌小商品的发展渊源也可追溯到红糖。金华火腿、义乌红糖都是生于乡土亲于乡土的,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传统习俗的力量。
2.富丽别致的民间艺术
金华戏曲以婺剧为代表,婺剧起源于农村,具有取材范围广泛、表演形式生动、注重手头功夫等特点,不但表现了浙中人民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更蕴含了浓郁的婺州文化,是婺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金华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历史中,民间技艺文化也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如木雕、剪纸等经过历代传承、师徒相授,在民间发扬光大,成为一张张金华的名片。金华民间技艺以东阳木雕最具盛名,它历史悠久、种类丰富、雕饰精美、技艺精湛,蕴含了我们金华人民的智慧,融汇了当地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
当然,金华民俗文化远不止这两个方面,金华宗教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等,经过长期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置身于这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更可以激发汉语学习者的兴趣。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不但可以有效地向外籍人士推广汉语,继而传播经典文化,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我国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三、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金华民俗文化教育
(一)师资培养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应树立本土民俗文化理念
文化的对外传播,对外汉语教师是关键。金华民俗文化资源丰厚,身处这种文化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当重视本地区民俗文化教学。然而,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民俗文化并未得到相应的传播,究其原因,首先是多数对外汉语教师并非金华本地人,对金华民俗文化了解不够且对民俗文化敏感度不高,其次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教学,而忽视了语言教学与民俗文化教学的融合。
为此,相关高校或机构应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适当的民俗文化培训,促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对本地民俗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此外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应树立起语言教学与民俗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汉语语言教学放置在当地民俗文化的背景环境之下,引导留学生亲自体验当地民俗文化,从而激发他们语言表达的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社会实践,融入本地风俗
对外汉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除了进行常规语言教学外,适时开设一定的文化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应当采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即对外汉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能为传播而传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补充拓展文化知识,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汉语学习者更可以直观体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魅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并使其融入当地生活。
(三)可编写适宜本地对外汉语教学的民俗文化讀本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语言教学的教材很多,但文化教材尤其是民俗文化教材则显得稀缺,目前市面上专门为留学生编写的民俗文化教材有舒燕的《中国民俗》、祝健的《中国的节日与民俗》、王衍军的《中国民俗文化》。对于金华民俗文化的研究,目前成果也较少,高燕(2016)在专著《金华民俗文化读本》中,从传统工艺、节庆、戏曲、建筑、饮食等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金华的民俗文化。
为继承弘扬金华民俗传统文化,为振兴金华文化产业,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者而言,我认为,可以专门为汉语学习者编写金华民俗文化读本,将金华民俗文化最经典的代表汇编成册,并结合金华汉语学习者的国际特点,出版汉语、英语、阿拉伯语、韩语等多种语言译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推动我们的民俗文化走出国门、传播普及。相关机构及学校要支持鼓励开设更多中华文化课程尤其是民俗文化课程,举办更多社区推广活动,要面向汉语学习者大力开展相关民俗文化的教学和推广。此外更要加强对外汉语师资的培养、培训和派出力度,研发、翻译、出版更多语种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政府、学校、组织、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做好金华民俗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工作,为振兴浙中文化产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柯玲.对外汉语教学的民俗文化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
[2]史笑非.山西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高燕.金华民俗文化读本[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
[4]姚篮.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3.
[关 键 词] 金华民俗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06-02
文化的传播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必须依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推动。文章结合金华市委提出的“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部署,深刻探讨金华如何在将民俗文化融入对外漢语教学方面走在浙江省前列,从理论上与实践上论证金华民俗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以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一、金华民俗文化以及金华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介绍
(一)金华民俗文化
《礼记》记载:“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由此可知,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民俗是人类群体中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文化心理和行为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是人们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建筑文化、民俗节庆文化、民俗戏曲文化等。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民俗工艺文化有威名远播的东阳木雕、浦江剪纸;民俗饮食文化有金华火腿、金华酥饼、义乌红糖等;民俗建筑文化有兰溪诸葛八卦村、东阳卢宅等;民俗戏曲文化有金华婺剧、浦江乱弹……继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软环境。
(二)金华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围绕着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语言教学,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多,形成了百家齐放、百舸争流的景象。但是,对如何将文化教学尤其是民俗文化教学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为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自2007年招生以来,留学生招生人数多年来稳居省内同类高校第一。在学校的日常语言教学中,主要开设精读、听力、口语、读写等课程,而较少涉及文化教学尤其是当地民俗文化教学,即便涉及也多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面较窄,仅能面向部分学生。因此,文化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仍有待重视与提高。此外,该校对外汉语教材长期使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系列,缺乏文化教材尤其是民俗文化教材读本。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金华民俗文化教育的原因与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导入,对外汉语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推动发展。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总是与社会风俗、宗教、历史、人文等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人们在使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时,无形中总会透露出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相应的社会文化因素。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唯有把学到的语言知识结合所学语言蕴含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并且转化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才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习、理解并运用所学语言。
著名语言学家罗立言(John A. Rassias)谈到语言教学时曾说过:“你不是在教语言,而是教这种语言的文化。”对于来到中国的国际友人,无论来华时间长短,在他们学习汉语的同时,无形中都会接触到很多含有当地文化元素的风土人情、节日庆典、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文学艺术、歌曲电影、礼仪服饰、茶艺烹饪等。语言同文化的结合,让学习者切身体验,可以促使他们对汉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汉语学习动机也因此增强。学习汉语不单单是为了获得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为了与中国人交流来往,并最终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习俗中。语言教学同民俗文化教学密不可分、相影随行。
(二)金华民俗文化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金华地处浙中地带,其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无论是衣食住行、节庆文化、买卖交易等传统民俗事项,还是深层次的民俗文化心理,都对整个浙江的民间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与价值。作为从事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立足于金华民俗文化资源,促使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能够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1.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饮食,金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孕育出了金华地区独特的饮食民俗文化。金华火腿是浙江传统名产之一,火腿具有俏丽的外形、独特的芳香、悦人的风味,色香味形俱全,是我国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华。勤劳智慧的金华人不仅火腿加工工艺技术精湛,而且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所以造就了具有独特风味的金华火腿。义乌素有“红糖之乡”的美名,其红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鸡毛换糖”最早形成于这里,义乌小商品的发展渊源也可追溯到红糖。金华火腿、义乌红糖都是生于乡土亲于乡土的,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传统习俗的力量。
2.富丽别致的民间艺术
金华戏曲以婺剧为代表,婺剧起源于农村,具有取材范围广泛、表演形式生动、注重手头功夫等特点,不但表现了浙中人民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更蕴含了浓郁的婺州文化,是婺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金华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历史中,民间技艺文化也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如木雕、剪纸等经过历代传承、师徒相授,在民间发扬光大,成为一张张金华的名片。金华民间技艺以东阳木雕最具盛名,它历史悠久、种类丰富、雕饰精美、技艺精湛,蕴含了我们金华人民的智慧,融汇了当地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
当然,金华民俗文化远不止这两个方面,金华宗教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等,经过长期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置身于这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更可以激发汉语学习者的兴趣。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不但可以有效地向外籍人士推广汉语,继而传播经典文化,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我国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三、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金华民俗文化教育
(一)师资培养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应树立本土民俗文化理念
文化的对外传播,对外汉语教师是关键。金华民俗文化资源丰厚,身处这种文化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当重视本地区民俗文化教学。然而,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民俗文化并未得到相应的传播,究其原因,首先是多数对外汉语教师并非金华本地人,对金华民俗文化了解不够且对民俗文化敏感度不高,其次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教学,而忽视了语言教学与民俗文化教学的融合。
为此,相关高校或机构应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适当的民俗文化培训,促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对本地民俗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此外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应树立起语言教学与民俗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汉语语言教学放置在当地民俗文化的背景环境之下,引导留学生亲自体验当地民俗文化,从而激发他们语言表达的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社会实践,融入本地风俗
对外汉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除了进行常规语言教学外,适时开设一定的文化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应当采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即对外汉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能为传播而传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补充拓展文化知识,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汉语学习者更可以直观体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魅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并使其融入当地生活。
(三)可编写适宜本地对外汉语教学的民俗文化讀本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语言教学的教材很多,但文化教材尤其是民俗文化教材则显得稀缺,目前市面上专门为留学生编写的民俗文化教材有舒燕的《中国民俗》、祝健的《中国的节日与民俗》、王衍军的《中国民俗文化》。对于金华民俗文化的研究,目前成果也较少,高燕(2016)在专著《金华民俗文化读本》中,从传统工艺、节庆、戏曲、建筑、饮食等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金华的民俗文化。
为继承弘扬金华民俗传统文化,为振兴金华文化产业,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者而言,我认为,可以专门为汉语学习者编写金华民俗文化读本,将金华民俗文化最经典的代表汇编成册,并结合金华汉语学习者的国际特点,出版汉语、英语、阿拉伯语、韩语等多种语言译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推动我们的民俗文化走出国门、传播普及。相关机构及学校要支持鼓励开设更多中华文化课程尤其是民俗文化课程,举办更多社区推广活动,要面向汉语学习者大力开展相关民俗文化的教学和推广。此外更要加强对外汉语师资的培养、培训和派出力度,研发、翻译、出版更多语种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政府、学校、组织、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做好金华民俗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工作,为振兴浙中文化产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柯玲.对外汉语教学的民俗文化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
[2]史笑非.山西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高燕.金华民俗文化读本[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
[4]姚篮.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