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重型肝炎;中医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50—03
重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肝细胞坏死和严重肝功能障碍的一种危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快,病势重,且治疗无特效方法,系较为棘手的临床急症之一。临床表现为骤然起病,身目发黄迅速加深,尿色深黄量少,出血,谵语,昏迷等症。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中医治疗重型肝炎,可以提高生存率,缓解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现有湿热病邪致病、疫疠致病、毒邪致病等三说并存。本病病机复杂,不可拘泥一端,一般从湿、热、毒、瘀、虚等5个方面考虑。武西芳认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是湿邪为患,由于湿热疫毒之邪阻滞中焦,薰蒸肝胆,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淫肌肤、下注膀胱所致。袁怀同认为本病由热邪致病,缘由热毒峻烈薰灼肝胆,胆汁外溢而见黄疸且日益加重;蕴结于阳明则腑实不通,甚者邪热深入营血,内陷心包,扰乱神明,扰动肝风。毛德文首次倡导从毒邪致病立论。毒邪随血流至肝,蕴蓄结聚不解于肝,使其疏泄失司;再加之此毒邪邪气极盛,其毒极重,其气秽浊,一旦感受此毒邪则造成气机壅闭,难以宣发,以致毒邪迅速进入血分,肝胆瘀滞,胆液暴泄而发此病。熊学涛从瘀阐发,认为疫疠之邪侵犯脾胃,蕴结肝胆,弥漫三焦,煎灼营血,致使血凝成瘀,阻滞血脉,胆汁排泄不畅,故黄疸长期不退,故古有“瘀血发黄”“瘀热发黄”之说。赵春认为本病的病理机制为:阳虚。病之初,湿热壅结肝胆,而湿为阴邪,日久易伤阳气,而阳虚阴寒内生,寒湿内阻,气血瘀结肝胆,发为本病。
2、治疗方法
2.1辨证论治陆定波将本病分为6型:毒热双炽型,方用茵陈、山栀、大黄、黄芩、连翘、淡竹叶、车前草等;热人心包型:方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痰浊内闭型:方用茵陈、石菖蒲、郁金、藿香、丹参、法半夏等;瘀血发黄型:方用茵陈、郁金、柴胡、枳壳、丹参、川芎等;脾肾阳虚型:方用炮附子、桂枝、地黄、山药、山茱萸、防己、牛膝等;寒湿中阻型:方用茵陈、白术、茯苓、猪苓、陈皮、厚朴等。结果显示中医辨证联合西医综合治疗与单用西药疗法比较在降低死亡率,改善肝功能和临床主要症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P<0.01)。王洪杰将重型肝炎分为3型,湿热蕴结型:主方秦夏汤(秦艽、夏枯草、公英、金钱草、赤芍、郁金、麦冬、牛黄);热毒炽盛型:主方秦夏汤加元参、白茅根、草决明、生大黄;湿困脾虚型:主方秦夏汤减秦艽为半量,去夏枯草,麦冬,合五苓散。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周雷林将本病分为毒热炽盛、暴急发黄型,湿瘀潴留、停积成臌型,邪毒充斥、热人心包型,选方分别采用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加减。茵陈蒿汤合二金汤加减,清宫汤合牛黄承气汤加减。同时设西医对照组。2组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7.1um01/L以下平均日数:中医组平均29d,西医组平均43d(P<0.01)。崔丽萍将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分为7型。气滞湿阻证,予甘露消毒丹加减。热毒炽盛证,予犀角散加味。阳明腑实证,予三承气汤加减,以燥实为主,用调胃承气汤;以痞满为主,用小承气汤;痞、满、燥、实俱见,用大承气汤。热入营血证,予清营汤加减。气阴两虚证,予增液汤或竹叶黄芪汤加减。肝肾阴虚证,予六味地黄丸加减。阴竭阳脱证,予参附汤合生麦散加减。张文胜将本病分为3型:热毒炽盛型,自拟方茵黄解毒汤加减。脾虚湿困型,自拟方茵苓化湿汤加减。脾肾阳虚型,自拟方茵附温阳汤加减。治疗结果显效12例(40%),有效8例(26.67%),无效10例(33.33%),总有效率66.67%。陆文烈将本病分为4型。热毒炽盛证,药用绵茵陈、栀子、大黄、黄芩、黄莲等;热陷心包证,药用水牛角、黄莲、玄参、牡丹皮、赤芍等;痰浊内闭证,药用绵茵陈,郁金、石菖蒲、天竹黄、藿香等;瘀热互结证,药用犀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栀子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病死率降低(P<0.05),血清总胆红素开始消退时间缩短(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至40%以上所需时间缩短(P<0.01),死亡患者发病后存活时间延长(P<0.05)。
2.2辨病论治
2.2.1基本方加减治疗邓欣D3]治疗7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赤芍承气汤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发现赤芍承气汤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降低PT,升高PTA(P<0.01);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TNF—a水平(P<0.01);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P<0.05)。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减少血清内毒素和TNF—a等炎性细胞因子,减轻了“继发性肝损伤”的发生。谭姿英治疗70例重型肝炎,分成茵陈蒿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药组有效率81.6%,西药组有效率62.5%,2组比较(P<0.01)。说明茵陈蒿汤结合西医治疗重型肝炎,具有加速利胆退黄、保肝、防止肝脏纤维化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张登山将65例患者分成茵陈犀角散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显示:茵陈犀角散可使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进而使患者病死率下降。连粤湘在茵陈四逆汤的基础上,重用黄芪、赤芍、桃仁、当归等组成双草退黄汤治疗21例患者。显示双草退黄汤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机制是抑制CTL,slL—2R升高,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从而有助于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坏死。梁宏观察大黄赤芍汤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肝功能得到改善,PT降低,PAT升高(P<0.01),病死率降低(P<0.05)。说明大黄赤芍汤灌肠可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官树君治疗重型肝炎104例,治疗组服用黄连解毒汤加味联合综合治疗,对照组用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存活率61.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2.2 自拟方治疗徐荣花自拟清肝汤(茵陈,赤芍,败酱草、连翘、白茅根、滑石、车前子、秦艽、生地、栀子、黄芩、黄柏、生甘草、生大黄,地龙、丹皮、郁金、枳壳)治疗26例重型肝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治疗组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的天数,腹水消退天数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11/26,对照组死亡率20/2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毛德文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方法将133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解毒化瘀颗粒组,解毒化瘀汤组,及安宫牛黄丸组。解毒化瘀颗粒组及解毒化瘀汤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肝性脑病方面均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1或P<0.05)。提示解毒化瘀颗粒及解毒化瘀汤治疗重型肝炎均有较好的疗效。郑功泽自拟茵陈柴胡汤(茵陈蒿、栀子、大黄、柴胡、枳实、黄芩、 赤芍、丹参、白术、败酱草、炙甘草、焦山楂)联合西医综合治疗重型肝炎患者50例,并设立西药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率46%(P<0.05)。刘娅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综合治疗同对照组外,加用中药赤栀黄合剂(赤芍、栀子、大黄)。2组总病死率对比,治疗组47.02%,对照组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李润东给予大黄丹参茜草煎剂灌肠结合西医综合治疗30例患者,同时设立西医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40.50%和30.67%,存活率分别为57.50%及38.67%,2组临床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大黄丹参茜草煎剂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肯定。邓海鹏采用自拟大黄虎芍汤(生大黄、虎杖根、生赤芍、丹参、山栀等)加减结合西药治疗本病42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81%,单纯西药治疗有效率53.65%,2者有显著性差异。张薇薇自拟退黄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97例,采用灌肠和口服两种途径给药,并与单纯西药组45例作对照。退黄汤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灌肠组与口服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见退黄汤为有效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方药。彭杰采用自拟凉血通腑汤(赤芍、茵陈、金钱草、大黄、生地、白茅根等)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重型肝炎50例,并设对照组。在降低患者血中内毒素和消退黄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凉血通腑汤治疗重型肝炎有明显缓解症状,降低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的功效。李运东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冲剂(何首乌、生地黄、枸杞等)治疗45例慢性重型肝炎,对照组用综合治疗,结果补肾冲剂可以明显提高PTA、降低临床死亡率,2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P<0.05)。刘明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综合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解毒退黄合剂(大黄、栀子、茵陈、败酱草、丹参、赤芍、丹皮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总胆红素下降,降低病死率方面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状况的分析,中药复方治疗本病使用最多的药物依次是:茵陈、大黄、丹参、赤芍、郁金、黄芩、白术、茯苓、枳壳、泽泻等。治疗方法多为解毒、化瘀、清热、祛湿法。
2.2.3单味中药治疗何仁贵治疗52例重型肝炎,治疗组重用赤芍并联合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38.9%和75.3%,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钟炳图治疗40例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经胃管注入精制大黄粉10g,每6h 1次。TNF、IL—1、IL—6毒性分泌产物是肝损害的重要原因,应用大黄治疗后,TNF、IL—1及IL—6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生大黄能有效阻止炎性介质扩散和生物学作用的发挥。赵英杰C303治疗2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单味生大黄水煎服,同时设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的生存率6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7%(P<0.05)。刘兴运用大黄液灌肠及口服交替应用治疗慢性重型肝炎55例,疗效较好。对照组除不用大黄液外,其余与治疗组相同。治疗组有效率为83.64%,对照组有效率6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研究初步说明大黄具有使用安全,疗效可靠的临床特点。
3、结语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本病病因、病机、证型的研究不够深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临床工作者无所适从。在治疗上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单一,只是根据研究者个人经验和认识试探性参与治疗,没能按照循证医学方法展开研究,致使疗效的可信性大打折扣。疗效机制探索仍停留在现象和机理的推测阶段,缺乏定量分析及各指标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缺少从分子水平揭示机理的研究。
我们认为在辨病论治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更能切合重型肝炎的临床需要,体现中医诊疗特色。辨病重在疾病病理变化全过程的认识,辨证则侧重疾病阶段病情状态的整体认识,辨病论治确定重型肝炎治疗的“纲”,辨证论治完善重型肝炎治疗的“目”,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的结合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中药治疗重型肝炎作用机制及途径表现为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的药理特点,有着化学合成药不可比拟的优势。把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理论体系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多学科、多途径、多指标的综合研究,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开发出更多的治法、方药来更有效地治疗重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50—03
重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肝细胞坏死和严重肝功能障碍的一种危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快,病势重,且治疗无特效方法,系较为棘手的临床急症之一。临床表现为骤然起病,身目发黄迅速加深,尿色深黄量少,出血,谵语,昏迷等症。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中医治疗重型肝炎,可以提高生存率,缓解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现有湿热病邪致病、疫疠致病、毒邪致病等三说并存。本病病机复杂,不可拘泥一端,一般从湿、热、毒、瘀、虚等5个方面考虑。武西芳认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是湿邪为患,由于湿热疫毒之邪阻滞中焦,薰蒸肝胆,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淫肌肤、下注膀胱所致。袁怀同认为本病由热邪致病,缘由热毒峻烈薰灼肝胆,胆汁外溢而见黄疸且日益加重;蕴结于阳明则腑实不通,甚者邪热深入营血,内陷心包,扰乱神明,扰动肝风。毛德文首次倡导从毒邪致病立论。毒邪随血流至肝,蕴蓄结聚不解于肝,使其疏泄失司;再加之此毒邪邪气极盛,其毒极重,其气秽浊,一旦感受此毒邪则造成气机壅闭,难以宣发,以致毒邪迅速进入血分,肝胆瘀滞,胆液暴泄而发此病。熊学涛从瘀阐发,认为疫疠之邪侵犯脾胃,蕴结肝胆,弥漫三焦,煎灼营血,致使血凝成瘀,阻滞血脉,胆汁排泄不畅,故黄疸长期不退,故古有“瘀血发黄”“瘀热发黄”之说。赵春认为本病的病理机制为:阳虚。病之初,湿热壅结肝胆,而湿为阴邪,日久易伤阳气,而阳虚阴寒内生,寒湿内阻,气血瘀结肝胆,发为本病。
2、治疗方法
2.1辨证论治陆定波将本病分为6型:毒热双炽型,方用茵陈、山栀、大黄、黄芩、连翘、淡竹叶、车前草等;热人心包型:方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痰浊内闭型:方用茵陈、石菖蒲、郁金、藿香、丹参、法半夏等;瘀血发黄型:方用茵陈、郁金、柴胡、枳壳、丹参、川芎等;脾肾阳虚型:方用炮附子、桂枝、地黄、山药、山茱萸、防己、牛膝等;寒湿中阻型:方用茵陈、白术、茯苓、猪苓、陈皮、厚朴等。结果显示中医辨证联合西医综合治疗与单用西药疗法比较在降低死亡率,改善肝功能和临床主要症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P<0.01)。王洪杰将重型肝炎分为3型,湿热蕴结型:主方秦夏汤(秦艽、夏枯草、公英、金钱草、赤芍、郁金、麦冬、牛黄);热毒炽盛型:主方秦夏汤加元参、白茅根、草决明、生大黄;湿困脾虚型:主方秦夏汤减秦艽为半量,去夏枯草,麦冬,合五苓散。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周雷林将本病分为毒热炽盛、暴急发黄型,湿瘀潴留、停积成臌型,邪毒充斥、热人心包型,选方分别采用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加减。茵陈蒿汤合二金汤加减,清宫汤合牛黄承气汤加减。同时设西医对照组。2组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7.1um01/L以下平均日数:中医组平均29d,西医组平均43d(P<0.01)。崔丽萍将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分为7型。气滞湿阻证,予甘露消毒丹加减。热毒炽盛证,予犀角散加味。阳明腑实证,予三承气汤加减,以燥实为主,用调胃承气汤;以痞满为主,用小承气汤;痞、满、燥、实俱见,用大承气汤。热入营血证,予清营汤加减。气阴两虚证,予增液汤或竹叶黄芪汤加减。肝肾阴虚证,予六味地黄丸加减。阴竭阳脱证,予参附汤合生麦散加减。张文胜将本病分为3型:热毒炽盛型,自拟方茵黄解毒汤加减。脾虚湿困型,自拟方茵苓化湿汤加减。脾肾阳虚型,自拟方茵附温阳汤加减。治疗结果显效12例(40%),有效8例(26.67%),无效10例(33.33%),总有效率66.67%。陆文烈将本病分为4型。热毒炽盛证,药用绵茵陈、栀子、大黄、黄芩、黄莲等;热陷心包证,药用水牛角、黄莲、玄参、牡丹皮、赤芍等;痰浊内闭证,药用绵茵陈,郁金、石菖蒲、天竹黄、藿香等;瘀热互结证,药用犀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栀子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病死率降低(P<0.05),血清总胆红素开始消退时间缩短(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至40%以上所需时间缩短(P<0.01),死亡患者发病后存活时间延长(P<0.05)。
2.2辨病论治
2.2.1基本方加减治疗邓欣D3]治疗7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赤芍承气汤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发现赤芍承气汤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降低PT,升高PTA(P<0.01);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TNF—a水平(P<0.01);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P<0.05)。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减少血清内毒素和TNF—a等炎性细胞因子,减轻了“继发性肝损伤”的发生。谭姿英治疗70例重型肝炎,分成茵陈蒿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药组有效率81.6%,西药组有效率62.5%,2组比较(P<0.01)。说明茵陈蒿汤结合西医治疗重型肝炎,具有加速利胆退黄、保肝、防止肝脏纤维化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张登山将65例患者分成茵陈犀角散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显示:茵陈犀角散可使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进而使患者病死率下降。连粤湘在茵陈四逆汤的基础上,重用黄芪、赤芍、桃仁、当归等组成双草退黄汤治疗21例患者。显示双草退黄汤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机制是抑制CTL,slL—2R升高,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从而有助于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坏死。梁宏观察大黄赤芍汤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肝功能得到改善,PT降低,PAT升高(P<0.01),病死率降低(P<0.05)。说明大黄赤芍汤灌肠可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官树君治疗重型肝炎104例,治疗组服用黄连解毒汤加味联合综合治疗,对照组用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存活率61.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2.2 自拟方治疗徐荣花自拟清肝汤(茵陈,赤芍,败酱草、连翘、白茅根、滑石、车前子、秦艽、生地、栀子、黄芩、黄柏、生甘草、生大黄,地龙、丹皮、郁金、枳壳)治疗26例重型肝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治疗组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的天数,腹水消退天数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11/26,对照组死亡率20/2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毛德文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方法将133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解毒化瘀颗粒组,解毒化瘀汤组,及安宫牛黄丸组。解毒化瘀颗粒组及解毒化瘀汤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肝性脑病方面均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1或P<0.05)。提示解毒化瘀颗粒及解毒化瘀汤治疗重型肝炎均有较好的疗效。郑功泽自拟茵陈柴胡汤(茵陈蒿、栀子、大黄、柴胡、枳实、黄芩、 赤芍、丹参、白术、败酱草、炙甘草、焦山楂)联合西医综合治疗重型肝炎患者50例,并设立西药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率46%(P<0.05)。刘娅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综合治疗同对照组外,加用中药赤栀黄合剂(赤芍、栀子、大黄)。2组总病死率对比,治疗组47.02%,对照组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李润东给予大黄丹参茜草煎剂灌肠结合西医综合治疗30例患者,同时设立西医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40.50%和30.67%,存活率分别为57.50%及38.67%,2组临床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大黄丹参茜草煎剂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肯定。邓海鹏采用自拟大黄虎芍汤(生大黄、虎杖根、生赤芍、丹参、山栀等)加减结合西药治疗本病42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81%,单纯西药治疗有效率53.65%,2者有显著性差异。张薇薇自拟退黄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97例,采用灌肠和口服两种途径给药,并与单纯西药组45例作对照。退黄汤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灌肠组与口服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见退黄汤为有效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方药。彭杰采用自拟凉血通腑汤(赤芍、茵陈、金钱草、大黄、生地、白茅根等)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重型肝炎50例,并设对照组。在降低患者血中内毒素和消退黄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凉血通腑汤治疗重型肝炎有明显缓解症状,降低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的功效。李运东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冲剂(何首乌、生地黄、枸杞等)治疗45例慢性重型肝炎,对照组用综合治疗,结果补肾冲剂可以明显提高PTA、降低临床死亡率,2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P<0.05)。刘明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综合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解毒退黄合剂(大黄、栀子、茵陈、败酱草、丹参、赤芍、丹皮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总胆红素下降,降低病死率方面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状况的分析,中药复方治疗本病使用最多的药物依次是:茵陈、大黄、丹参、赤芍、郁金、黄芩、白术、茯苓、枳壳、泽泻等。治疗方法多为解毒、化瘀、清热、祛湿法。
2.2.3单味中药治疗何仁贵治疗52例重型肝炎,治疗组重用赤芍并联合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38.9%和75.3%,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钟炳图治疗40例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经胃管注入精制大黄粉10g,每6h 1次。TNF、IL—1、IL—6毒性分泌产物是肝损害的重要原因,应用大黄治疗后,TNF、IL—1及IL—6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生大黄能有效阻止炎性介质扩散和生物学作用的发挥。赵英杰C303治疗2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单味生大黄水煎服,同时设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的生存率6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7%(P<0.05)。刘兴运用大黄液灌肠及口服交替应用治疗慢性重型肝炎55例,疗效较好。对照组除不用大黄液外,其余与治疗组相同。治疗组有效率为83.64%,对照组有效率6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研究初步说明大黄具有使用安全,疗效可靠的临床特点。
3、结语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本病病因、病机、证型的研究不够深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临床工作者无所适从。在治疗上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单一,只是根据研究者个人经验和认识试探性参与治疗,没能按照循证医学方法展开研究,致使疗效的可信性大打折扣。疗效机制探索仍停留在现象和机理的推测阶段,缺乏定量分析及各指标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缺少从分子水平揭示机理的研究。
我们认为在辨病论治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更能切合重型肝炎的临床需要,体现中医诊疗特色。辨病重在疾病病理变化全过程的认识,辨证则侧重疾病阶段病情状态的整体认识,辨病论治确定重型肝炎治疗的“纲”,辨证论治完善重型肝炎治疗的“目”,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的结合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中药治疗重型肝炎作用机制及途径表现为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的药理特点,有着化学合成药不可比拟的优势。把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理论体系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多学科、多途径、多指标的综合研究,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开发出更多的治法、方药来更有效地治疗重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