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好预习的作业,预习中去思考、发现;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理解,示范朗读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恰当提问,能激发思维和情趣;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发现亮点并以积极评价使学生建立自信,尝到成功的甜头。
关键词:设计预习;示范朗读;恰当提问;发现亮点;积极评价
课堂是教学的龙头,控制好了这个“龙头”,就会取得满盘皆活的局面。语文课堂更是如此,因为有了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学生们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焕发出学习语文的热情。
那么,怎样才能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笔者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经过几年的摸索,找到了激活课堂气氛的路子,概括起来为“四部曲”。
一、布置预习:“未成曲调先有情”
既然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在课前设计好学生预习的作业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鉴赏,然后再带着预习的“成果”来上课,并进行交流。布置的预习题不能太多,应少而精为宜。最重要的是,预习题应该是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或知识点。如《安塞腰鼓》一文,我布置的题是:“找出文中哪些词语描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哪些特点?”在学习《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两篇写人的課文前,预习题是“找出文中哪些段落或语句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由于问题设计精当,学生们上课时都能找到问题的某一点,课堂上踊跃发言,并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预习这一环节做好了,课堂就会充满了生机,反之,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二、重视朗读:“自在娇莺恰恰啼”
语文课堂上,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会平添语文课堂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朗读有如一味兴奋剂,撞击着学生的耳膜,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朗读的抑扬顿挫,有如旋律和谐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吕叔湘曾经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朗读则是有效增强学生语感的捷径。
老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并且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如在讲鲁迅《社戏》一文时,我曾经当堂朗读“豆腐西施”杨二嫂与“我”的一段对话,我有意用较夸张的语调来“表演”杨二嫂的话,学生们听后忍俊不禁,在笑声中准确地把握了杨二嫂这个人物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一招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欲望,因为他们真正意识到朗读竟有这样的魔力。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的情感审美因素就会自然而然地向读者释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善于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发现源于“好奇”与“质疑”。课堂上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要从发问方式,提问角度等方面去琢磨,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以调换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具体多了,细微且有趣味,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笑着”表现了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学生还可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老师提问时,还应注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积极评价:“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课堂上,老师应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通过积极评价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使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进而使学生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就能营造出一个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激活语文课堂的目标。
笔者通过以上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们由原来课堂上仅三两个发言的尴尬情景,变为现在大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的良好局面,并且教学目标也较好地完成,真可谓“百花齐放春满园”!
关键词:设计预习;示范朗读;恰当提问;发现亮点;积极评价
课堂是教学的龙头,控制好了这个“龙头”,就会取得满盘皆活的局面。语文课堂更是如此,因为有了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学生们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焕发出学习语文的热情。
那么,怎样才能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笔者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经过几年的摸索,找到了激活课堂气氛的路子,概括起来为“四部曲”。
一、布置预习:“未成曲调先有情”
既然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在课前设计好学生预习的作业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鉴赏,然后再带着预习的“成果”来上课,并进行交流。布置的预习题不能太多,应少而精为宜。最重要的是,预习题应该是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或知识点。如《安塞腰鼓》一文,我布置的题是:“找出文中哪些词语描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哪些特点?”在学习《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两篇写人的課文前,预习题是“找出文中哪些段落或语句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由于问题设计精当,学生们上课时都能找到问题的某一点,课堂上踊跃发言,并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预习这一环节做好了,课堂就会充满了生机,反之,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二、重视朗读:“自在娇莺恰恰啼”
语文课堂上,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会平添语文课堂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朗读有如一味兴奋剂,撞击着学生的耳膜,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朗读的抑扬顿挫,有如旋律和谐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吕叔湘曾经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朗读则是有效增强学生语感的捷径。
老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并且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如在讲鲁迅《社戏》一文时,我曾经当堂朗读“豆腐西施”杨二嫂与“我”的一段对话,我有意用较夸张的语调来“表演”杨二嫂的话,学生们听后忍俊不禁,在笑声中准确地把握了杨二嫂这个人物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一招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欲望,因为他们真正意识到朗读竟有这样的魔力。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的情感审美因素就会自然而然地向读者释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善于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发现源于“好奇”与“质疑”。课堂上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要从发问方式,提问角度等方面去琢磨,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以调换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具体多了,细微且有趣味,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笑着”表现了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学生还可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老师提问时,还应注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积极评价:“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课堂上,老师应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通过积极评价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使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进而使学生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就能营造出一个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激活语文课堂的目标。
笔者通过以上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们由原来课堂上仅三两个发言的尴尬情景,变为现在大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的良好局面,并且教学目标也较好地完成,真可谓“百花齐放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