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语文教育行为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规的媒介和载体。面对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如何充分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益成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洪宗礼先生在《构建面向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尝试》一文中指出,转变理念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关键。那么,如何转变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笔者以为巧借教材资源,在文本之间实施有效的整合,能使教材的使用达到效益最大化,也更有利于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构建目标。
所谓整合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以语文教材中的某一个文本为依据,灵活的将教材中或教材外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进行教学处理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单元教学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多篇文本教学的同步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加快教学的整体节奏,而且可以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充分发挥教材文本之间的整体效应,丰富探究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常见的整合式教学有辐射式整合、同位式整合和分总式整合三种。
一、辐射式整合
在专题教学中,以其中的一篇文本为主进行探究,再对该篇的重点研习过程中有机地联系其他文本,带动相关文本的学习,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辐射式整合。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三专题的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由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柯灵的《乡土情结》三篇课文组成,这三篇课文虽然有共同的“思乡爱乡”的主题,也都用散文的体式,但是在内容和手法上却大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老舍的《想北平》作为“点”来重点精讲,在把握文本主题和内容时,可以联系学习《我心归去》和《乡土情结》的内容;在让学生体会直接抒情的巧妙时,可以联系《我心归去》一文细节刻画对比抒情特点,也可以与《乡土情结》中借对古今中外大量材料(诗、文、事)的引用来抒情的特色进行比较……
以一篇为基本点,缘一点而向外延伸,通过横向联系在比较中解读课文是辐射式整合的要义。
二、同位式整合
同位式整合是指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把不同篇目的文本始终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同时进行教学处理,抓住其共同点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始终交叉进行,不分先后,不分主次。
例如:第一册第四专题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线上》两篇文章,虽然描写的是不同地点的景色,但都是对纯美自然的关注且写作手法上又有相同之处,因此教学时可以在单篇教学中贯穿相同的教学思路:①两篇文章各自描写了哪些优美的画面?②两篇文章中的景色各有什么特征?③作者对各自景色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不同的手法?④两篇文本一个偏于抒情,一个重在说理,但都离不开作者丰厚的人文积淀,试作比较,说说自己的认识。⑤两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许多不同的画面,请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同位式的整合强调的是抓住不同篇目的共同之处进行探究分解,每一篇课文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
三、分总式整合
分总式整合就是让学生先熟悉文本,对文本分别进行初步阅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探究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整合是探究学习的重点,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结和概括,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坚阶段。
如第二册第一专题由“精神支柱”和“生命之歌”两个版快组成,其中,《我与地坛》流露出对生命价值的沉思,《最后的常春藤叶》表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关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现了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心仪和向往,《鸟啼》表达了对自然生灵的赞美和呵护。虽然篇名不同,作者国籍有异,但是都蕴涵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对这个专题进行分总式探究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在各自诵读的基础上分别领悟每一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抓住板块名称“珍爱生命”进行归纳总结,领悟“珍爱”的对象不仅涉及人类自身,也包含自然界的生灵,在情感上引导学生由对生命的珍爱上升为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探寻。
阅读教学,不管是文本研习还是问题探究,甚至以活动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都必须以阅读为基础,都必须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而这些阅读活动,必须以文本的特点为依据。这里的文本特点,既指文本的共同特点,又指具体篇目的个性特点。整合式教学既然强调整合,必然要打破文本的界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的过程可以忽略文本的阅读。整合式教学最忌无视文本、架空文本或随意肢解文本。因此,要想真正提高整合的质量,根本的途径还在于从文本出发。
所谓整合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以语文教材中的某一个文本为依据,灵活的将教材中或教材外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进行教学处理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单元教学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多篇文本教学的同步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加快教学的整体节奏,而且可以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充分发挥教材文本之间的整体效应,丰富探究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常见的整合式教学有辐射式整合、同位式整合和分总式整合三种。
一、辐射式整合
在专题教学中,以其中的一篇文本为主进行探究,再对该篇的重点研习过程中有机地联系其他文本,带动相关文本的学习,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辐射式整合。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三专题的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由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柯灵的《乡土情结》三篇课文组成,这三篇课文虽然有共同的“思乡爱乡”的主题,也都用散文的体式,但是在内容和手法上却大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老舍的《想北平》作为“点”来重点精讲,在把握文本主题和内容时,可以联系学习《我心归去》和《乡土情结》的内容;在让学生体会直接抒情的巧妙时,可以联系《我心归去》一文细节刻画对比抒情特点,也可以与《乡土情结》中借对古今中外大量材料(诗、文、事)的引用来抒情的特色进行比较……
以一篇为基本点,缘一点而向外延伸,通过横向联系在比较中解读课文是辐射式整合的要义。
二、同位式整合
同位式整合是指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把不同篇目的文本始终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同时进行教学处理,抓住其共同点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始终交叉进行,不分先后,不分主次。
例如:第一册第四专题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线上》两篇文章,虽然描写的是不同地点的景色,但都是对纯美自然的关注且写作手法上又有相同之处,因此教学时可以在单篇教学中贯穿相同的教学思路:①两篇文章各自描写了哪些优美的画面?②两篇文章中的景色各有什么特征?③作者对各自景色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不同的手法?④两篇文本一个偏于抒情,一个重在说理,但都离不开作者丰厚的人文积淀,试作比较,说说自己的认识。⑤两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许多不同的画面,请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同位式的整合强调的是抓住不同篇目的共同之处进行探究分解,每一篇课文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
三、分总式整合
分总式整合就是让学生先熟悉文本,对文本分别进行初步阅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探究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整合是探究学习的重点,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结和概括,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坚阶段。
如第二册第一专题由“精神支柱”和“生命之歌”两个版快组成,其中,《我与地坛》流露出对生命价值的沉思,《最后的常春藤叶》表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关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现了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心仪和向往,《鸟啼》表达了对自然生灵的赞美和呵护。虽然篇名不同,作者国籍有异,但是都蕴涵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对这个专题进行分总式探究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在各自诵读的基础上分别领悟每一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抓住板块名称“珍爱生命”进行归纳总结,领悟“珍爱”的对象不仅涉及人类自身,也包含自然界的生灵,在情感上引导学生由对生命的珍爱上升为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探寻。
阅读教学,不管是文本研习还是问题探究,甚至以活动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都必须以阅读为基础,都必须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而这些阅读活动,必须以文本的特点为依据。这里的文本特点,既指文本的共同特点,又指具体篇目的个性特点。整合式教学既然强调整合,必然要打破文本的界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的过程可以忽略文本的阅读。整合式教学最忌无视文本、架空文本或随意肢解文本。因此,要想真正提高整合的质量,根本的途径还在于从文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