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辉镜耀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壬辰仲秋,接年逾九十的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名誉馆长樋口隆康先生来信,信中有言:“所附铜镜照片(见图1),是奈良东大寺法华寺所收藏的物品。在其方格四周的文字,除了‘质’字以外,都看不清楚,图案也是只能看出有天干地支,在这些之外的图案也希望能一并指教。”
  长者有求,怎可怠慢?对于来信所提及镜铭2句四言的8字内容,遍寻唐镜铭文,找到了一些与“质”字相关的四言词句:褰台想质、随形动质、圆形览质、圆形象质、莹质良工、质禀玄精、质圆等天、质烂而清……然而用其比对东大寺法华堂之镜,却无一相配。思考再三,只能如实相告,但此事却一直牵挂于心。
  是年岁末,在阅读一本出版物时,突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牵挂于心”的那面唐镜吗?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仔细比对后发现,两镜似为同模。出版物之镜(见图2)直径14.5厘米,重量550克,依据其形制与纹饰,似可称为唐飞天地支回文镜,其问世年代应在中晚唐。此类镜存世量甚少,国人都难得一见,日本朋友找不到可以比对的器物,当在情理之中。
  有了清晰的图片,此类镜8字铭文的释读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因是属于修辞手法之一的回文,回环往复读之皆能成诵。对于此类唐飞天地支回文镜的铭文,读法一之正读“徵物为真,澄质朝神”;反读“神朝质澄,真为物徵”。读法二之正读“为真澄质,朝神徵物”;反读“物徵神朝,质澄真为”。依此类推,从不同的文字开始,就会有不同的正读与反读。对此铭文,曾有书籍将“为”字误读成“象”字,将“朝”字误读成“朗”字,于是铭文内容成了无可考证的“象物徵神,朗□澄真”。
  回文诗亦称“迴文诗”,属杂体诗名,可顺读,也可倒读,还可反复回旋着读,算是一种文字游戏,相传始于晋代傅咸、温峤,今传有苏蕙《璇玑图》诗。据《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另据南朝梁刘勰撰《文心雕龙·明诗篇》:“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按明人梅庆生《文心雕龙》注所云:“苻秦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五采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句,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名曰璇玑图。宋贺道庆作四言回文诗一首,计十二句四十八言,从尾至首,读亦成韵。”清翁元圻引《艺文类聚》所载曹植《镜铭》,认为是铭“回环读之,无不成文,实在苏蕙以前”。傅咸、温峤为晋人,晋在魏后,故而回文之“发明权”似应属三国魏之曹植。
  隋唐之际最经典的回文诗出现在三重回文诗镜铭上,唐人称为《盘鉴图》。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钱坫《浣花拜石轩镜铭》中出现此图(见图3)。今逢盛世,笔者喜获京城镜友之贈拓(见图4)。比较可知,图3与图4两镜的形制与铭文完全相同。此两镜皆为八出葵花形。全镜布满三层铭文,共208字。由内而外:第一层,钮座8个莲花瓣内有8字回文:“河澄雪皎,波清月晓。”第二层,8个双线回转环状带,带中饰有八卦,每带6句四言24字,计192字:“驰光匣启,设象台悬。诗敦礼阅,己后人先。奇标象烈,耀秉光宣。施章德懿,配合枢旋。嗤妍瘁尽,饰着华铅。熙雍合雅,约隐章篇。词分彩会,仪等简筌。移时变代,寿益年延。规天等地,引派分泉。池轻透影,羽翠含鲜。卑尊尔敬,志节斯全。眉分翠柳,鬓约轻蝉。摛词掩映,鹊动联翩。披云拂雪,戒后瞻前。随形动质,议衍词编。资凝素日,质表芳连。疲忘怨释,怪涤瑕捐。枝芳表影,玉缀凝烟。仪齐罔象,道配虚员。闱闺慎守,暮蚤思虔。漪涟配色,绣锦齐妍。垂芳振藻,句引星连。淄磷异迹,彻莹惟坚。厘毫引照,古远芳传。”第三层,在环状带与边缘的空隙处有8字回文:“菱芳照日,冰光耀室。”此图三层文字皆为回文。第二层回文语句极为经典,如:“己后人先”、“移时变代”、“寿益年延”、“规天等地”等。若反读时则为:“地等天规”、“延年益寿”、“代变时移”、“先人后己”等,似还更加流畅。
  初唐著名诗人王勃在《盘鉴图序》中云:“上元二年(675年)岁次乙亥,十有一月庚午朔七日丙子,予将之交趾,旅次南海,有好事者以转轮钩枝八花鉴铭示予,云今之妇人作也。观其藻丽反复,文字萦回,句读曲屈,韵谐高雅。有陈规起讽之意,可以作鉴前烈,辉映将来者也。”王勃所言之“八花鉴铭”,很有可能是与图3、图4相同或相似之器物。
  在《全唐诗》中,对回文诗一事亦多有描绘。李白《代赠远》(卷184-32):“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元稹《春别》(卷422-14):“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在《定风波》一词中,有佳句曰:“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
  回文诗是唐代铭文镜的一大亮点,在《唐代铜镜与唐诗》图版10中,可见16句四言64字者:“镌金镂范、铸铣图珍,骈华莹玉、孕彩雕银,圆菱泛影、湛桂开轮,蠲邾屏嬖、涤秽疏神,悬光凤跱、环影鸾驯,钿花写曙、鬓叶会春,传晖照胆、鉴回浮邻,褰台想质、启画思人。” 亦见4句四言16字者,如:“发花流采,波澄影正,月素斋明,鉴秦逾净。”而回文诗主要是2句四言8字的展现方式,包括文前所述之3首在内,迄今可知有以下9首。
  1.徵物为真,澄质朝神。
  2.河澄雪皎,波清月晓。
  3.菱芳照日,冰光耀室。
  4.绝照揽心,圆辉属面。
  5.珍写妙雪,真假照传。
  6.光正隋人,长命宜新。
  7.别春驰忧,结恋离愁。
  8.洁凝净明,澈澄莹清。(见图5)
  9.镜发菱花,净月澄华。(见图6)
  唐镜是中国铜镜史上的第三座高峰,比较前两座高峰的战国镜与汉镜而言,唐镜的特点是更加绚丽辉煌。唐镜回文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唐镜上能读到如此难能可贵的回文诗,真可谓诗辉镜耀也!
其他文献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刚刚入秋,嘉庆皇帝便率领着一干文武大臣从北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预示着大清王朝的传统盛事木兰秋狝很快就要再度上演了。嘉庆帝,对今年的秋狝满怀期待,然而,没有丝毫征兆,他甚至还没来得及踏进围场,就猝死在承德避暑山庄。木兰秋狝没有开始便结束了,大清王朝的政权也被撇在了崇山峻岭间。  新君匆匆换旧君  同往次秋狝一样,在正式开始行围之前,路途劳顿的皇帝先要在避暑山庄进行休整。
期刊
外事纠纷给道光带來的困扰并不是他生命的全部,走进圆明园,步入慎德堂,或许才会来到真正属于他的天地。一道院墙似乎挡住了令人心烦的世界,令人艳羡的帝王生活依旧存在,在这里,道光不再是权力、威仪的化身,而是一个真实的世人。
期刊
1936年,为纪念张元济先生七十寿辰,友好编印纪念论文集征文于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马衡先生嘱朱豫卿代撰《关于鉴别书画的问题》一文。纪念《文集》刊发于1937年1月,是文收录其中。  “此文为易案而作”  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旧书摊首次见到马衡《关于鉴别书画的问题》抽印本。尤为珍贵的是抽印本封三上有马衡亲笔写的《附识》,开篇即云“此文为易案而作”。直觉告诉我,这册抽印本对破解民国二十五年
期刊
清朝十二位帝王中,道光是人们较少提及的一位。没有留下壮怀激荡的豪言壮语,少有广为流传的轶闻奇事,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甚至在位30年都未曾远出京师,平静如水的一个人很难被演绎得天花乱坠。  然而,道光一朝却并不平凡,正赶上了中国三千年历史所从未有过的内外交困的变局,走在了历史大分水岭的顶端,一边是古代,一边是近代。风云变化无常的時代,掌权者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动作都决定着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内
期刊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想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到底产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将这个人从历史中剔除,再看一看没有他存在的情况下,历史会走向哪一方,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或许这样才能感受到他的重要与否。如此,我们不妨简单设想一下没有道光的中国。  没有了道光,轰烈一时的禁烟风潮也就不曾存在。没有那次虎门销烟,没有那场鸦片战争,烟毒在中国大地的泛滥愈演愈烈,白银飞速外流,国家和民众更加积弱不堪
期刊
《三闾大夫》作于“己卯夏五”,即1939年的6、7月间,其时日军大肆侵略中国,为防空袭,四川省政府下令疏散城市人口。早已回到四川的张大千遂与老友张目寒、黄君璧合家同往川北旅游,之后南返川中并住进了青城山中,此画正是在青城山中所绘并寄赠同样避蜀重庆江津的著名作家台静农的。  张大千与台静农何时结交不清楚,但从上款张大千署“静农老弟”的称谓来看,1939年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生分了。台静农后来长期居住台北
期刊
中国嘉德:20年春拍  预展时间:2013年5月7日至9日  拍卖时间:2013年5月10日至14日  预展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1993年—2013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于今春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作为国内最早的股份制综合性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20年来风雨兼程,在中国嘉德的拍场诞生了诸多令人欣喜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记录;在它的拓展下,内地艺术品拍卖的
期刊
慈禧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统治中国达47年之久。当时,既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有史家所谓“同治中兴”之说。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和经济趋向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日益衰退。那时候景德镇御窑厂的瓷业生产,也呈现出异于前代的景象。一方面,较康乾盛世有所萎缩,“造作法度诸多失质”;另一方面,为满足宫廷内府和统治阶层的奢华需求,也烧造了数量可观的精品美器。这其中,为迎合慈禧一人之享受,景德镇御
期刊
“秋斋”是新加坡一位年轻收藏家的斋号,斋主曾国和被誉为继“香雪庄”的陈之初、“袖海楼”主杨启霖、“虚白斋”的刘作筹之后,最为引人注目的年轻收藏家。新加坡收藏中国字画虽然仅百余年,前面三位藏家不是殷实商户就是银行家,也已作古,但收藏家风范与优雅生活态度至今仍被传颂,是“雅好收藏”的极佳典范。  曾国和是新生代藏家,无祖业传承也无企业奥援,纯靠兴趣放弃摇笔杆的卖文工作,一头投入字画收藏。他常自问:“我
期刊
道光一朝悲剧性地成为了三种历史范畴的交叉处:它既是中国由古代的封建社会走向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又是清朝由强盛到败亡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外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转折点。站在这一中外历史重要节点上,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历史影响的代表性人物,除了道光帝本人外,更不得不提他的股肱之臣曹振镛、穆彰阿。  老于世故的曹振镛  道光帝早期受到大学士曹振镛的影响最大。  曹振镛字俪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