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壬辰仲秋,接年逾九十的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名誉馆长樋口隆康先生来信,信中有言:“所附铜镜照片(见图1),是奈良东大寺法华寺所收藏的物品。在其方格四周的文字,除了‘质’字以外,都看不清楚,图案也是只能看出有天干地支,在这些之外的图案也希望能一并指教。”
长者有求,怎可怠慢?对于来信所提及镜铭2句四言的8字内容,遍寻唐镜铭文,找到了一些与“质”字相关的四言词句:褰台想质、随形动质、圆形览质、圆形象质、莹质良工、质禀玄精、质圆等天、质烂而清……然而用其比对东大寺法华堂之镜,却无一相配。思考再三,只能如实相告,但此事却一直牵挂于心。
是年岁末,在阅读一本出版物时,突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牵挂于心”的那面唐镜吗?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仔细比对后发现,两镜似为同模。出版物之镜(见图2)直径14.5厘米,重量550克,依据其形制与纹饰,似可称为唐飞天地支回文镜,其问世年代应在中晚唐。此类镜存世量甚少,国人都难得一见,日本朋友找不到可以比对的器物,当在情理之中。
有了清晰的图片,此类镜8字铭文的释读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因是属于修辞手法之一的回文,回环往复读之皆能成诵。对于此类唐飞天地支回文镜的铭文,读法一之正读“徵物为真,澄质朝神”;反读“神朝质澄,真为物徵”。读法二之正读“为真澄质,朝神徵物”;反读“物徵神朝,质澄真为”。依此类推,从不同的文字开始,就会有不同的正读与反读。对此铭文,曾有书籍将“为”字误读成“象”字,将“朝”字误读成“朗”字,于是铭文内容成了无可考证的“象物徵神,朗□澄真”。
回文诗亦称“迴文诗”,属杂体诗名,可顺读,也可倒读,还可反复回旋着读,算是一种文字游戏,相传始于晋代傅咸、温峤,今传有苏蕙《璇玑图》诗。据《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另据南朝梁刘勰撰《文心雕龙·明诗篇》:“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按明人梅庆生《文心雕龙》注所云:“苻秦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五采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句,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名曰璇玑图。宋贺道庆作四言回文诗一首,计十二句四十八言,从尾至首,读亦成韵。”清翁元圻引《艺文类聚》所载曹植《镜铭》,认为是铭“回环读之,无不成文,实在苏蕙以前”。傅咸、温峤为晋人,晋在魏后,故而回文之“发明权”似应属三国魏之曹植。
隋唐之际最经典的回文诗出现在三重回文诗镜铭上,唐人称为《盘鉴图》。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钱坫《浣花拜石轩镜铭》中出现此图(见图3)。今逢盛世,笔者喜获京城镜友之贈拓(见图4)。比较可知,图3与图4两镜的形制与铭文完全相同。此两镜皆为八出葵花形。全镜布满三层铭文,共208字。由内而外:第一层,钮座8个莲花瓣内有8字回文:“河澄雪皎,波清月晓。”第二层,8个双线回转环状带,带中饰有八卦,每带6句四言24字,计192字:“驰光匣启,设象台悬。诗敦礼阅,己后人先。奇标象烈,耀秉光宣。施章德懿,配合枢旋。嗤妍瘁尽,饰着华铅。熙雍合雅,约隐章篇。词分彩会,仪等简筌。移时变代,寿益年延。规天等地,引派分泉。池轻透影,羽翠含鲜。卑尊尔敬,志节斯全。眉分翠柳,鬓约轻蝉。摛词掩映,鹊动联翩。披云拂雪,戒后瞻前。随形动质,议衍词编。资凝素日,质表芳连。疲忘怨释,怪涤瑕捐。枝芳表影,玉缀凝烟。仪齐罔象,道配虚员。闱闺慎守,暮蚤思虔。漪涟配色,绣锦齐妍。垂芳振藻,句引星连。淄磷异迹,彻莹惟坚。厘毫引照,古远芳传。”第三层,在环状带与边缘的空隙处有8字回文:“菱芳照日,冰光耀室。”此图三层文字皆为回文。第二层回文语句极为经典,如:“己后人先”、“移时变代”、“寿益年延”、“规天等地”等。若反读时则为:“地等天规”、“延年益寿”、“代变时移”、“先人后己”等,似还更加流畅。
初唐著名诗人王勃在《盘鉴图序》中云:“上元二年(675年)岁次乙亥,十有一月庚午朔七日丙子,予将之交趾,旅次南海,有好事者以转轮钩枝八花鉴铭示予,云今之妇人作也。观其藻丽反复,文字萦回,句读曲屈,韵谐高雅。有陈规起讽之意,可以作鉴前烈,辉映将来者也。”王勃所言之“八花鉴铭”,很有可能是与图3、图4相同或相似之器物。
在《全唐诗》中,对回文诗一事亦多有描绘。李白《代赠远》(卷184-32):“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元稹《春别》(卷422-14):“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在《定风波》一词中,有佳句曰:“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
回文诗是唐代铭文镜的一大亮点,在《唐代铜镜与唐诗》图版10中,可见16句四言64字者:“镌金镂范、铸铣图珍,骈华莹玉、孕彩雕银,圆菱泛影、湛桂开轮,蠲邾屏嬖、涤秽疏神,悬光凤跱、环影鸾驯,钿花写曙、鬓叶会春,传晖照胆、鉴回浮邻,褰台想质、启画思人。” 亦见4句四言16字者,如:“发花流采,波澄影正,月素斋明,鉴秦逾净。”而回文诗主要是2句四言8字的展现方式,包括文前所述之3首在内,迄今可知有以下9首。
1.徵物为真,澄质朝神。
2.河澄雪皎,波清月晓。
3.菱芳照日,冰光耀室。
4.绝照揽心,圆辉属面。
5.珍写妙雪,真假照传。
6.光正隋人,长命宜新。
7.别春驰忧,结恋离愁。
8.洁凝净明,澈澄莹清。(见图5)
9.镜发菱花,净月澄华。(见图6)
唐镜是中国铜镜史上的第三座高峰,比较前两座高峰的战国镜与汉镜而言,唐镜的特点是更加绚丽辉煌。唐镜回文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唐镜上能读到如此难能可贵的回文诗,真可谓诗辉镜耀也!
长者有求,怎可怠慢?对于来信所提及镜铭2句四言的8字内容,遍寻唐镜铭文,找到了一些与“质”字相关的四言词句:褰台想质、随形动质、圆形览质、圆形象质、莹质良工、质禀玄精、质圆等天、质烂而清……然而用其比对东大寺法华堂之镜,却无一相配。思考再三,只能如实相告,但此事却一直牵挂于心。
是年岁末,在阅读一本出版物时,突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牵挂于心”的那面唐镜吗?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仔细比对后发现,两镜似为同模。出版物之镜(见图2)直径14.5厘米,重量550克,依据其形制与纹饰,似可称为唐飞天地支回文镜,其问世年代应在中晚唐。此类镜存世量甚少,国人都难得一见,日本朋友找不到可以比对的器物,当在情理之中。
有了清晰的图片,此类镜8字铭文的释读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因是属于修辞手法之一的回文,回环往复读之皆能成诵。对于此类唐飞天地支回文镜的铭文,读法一之正读“徵物为真,澄质朝神”;反读“神朝质澄,真为物徵”。读法二之正读“为真澄质,朝神徵物”;反读“物徵神朝,质澄真为”。依此类推,从不同的文字开始,就会有不同的正读与反读。对此铭文,曾有书籍将“为”字误读成“象”字,将“朝”字误读成“朗”字,于是铭文内容成了无可考证的“象物徵神,朗□澄真”。
回文诗亦称“迴文诗”,属杂体诗名,可顺读,也可倒读,还可反复回旋着读,算是一种文字游戏,相传始于晋代傅咸、温峤,今传有苏蕙《璇玑图》诗。据《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另据南朝梁刘勰撰《文心雕龙·明诗篇》:“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按明人梅庆生《文心雕龙》注所云:“苻秦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五采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句,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名曰璇玑图。宋贺道庆作四言回文诗一首,计十二句四十八言,从尾至首,读亦成韵。”清翁元圻引《艺文类聚》所载曹植《镜铭》,认为是铭“回环读之,无不成文,实在苏蕙以前”。傅咸、温峤为晋人,晋在魏后,故而回文之“发明权”似应属三国魏之曹植。
隋唐之际最经典的回文诗出现在三重回文诗镜铭上,唐人称为《盘鉴图》。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钱坫《浣花拜石轩镜铭》中出现此图(见图3)。今逢盛世,笔者喜获京城镜友之贈拓(见图4)。比较可知,图3与图4两镜的形制与铭文完全相同。此两镜皆为八出葵花形。全镜布满三层铭文,共208字。由内而外:第一层,钮座8个莲花瓣内有8字回文:“河澄雪皎,波清月晓。”第二层,8个双线回转环状带,带中饰有八卦,每带6句四言24字,计192字:“驰光匣启,设象台悬。诗敦礼阅,己后人先。奇标象烈,耀秉光宣。施章德懿,配合枢旋。嗤妍瘁尽,饰着华铅。熙雍合雅,约隐章篇。词分彩会,仪等简筌。移时变代,寿益年延。规天等地,引派分泉。池轻透影,羽翠含鲜。卑尊尔敬,志节斯全。眉分翠柳,鬓约轻蝉。摛词掩映,鹊动联翩。披云拂雪,戒后瞻前。随形动质,议衍词编。资凝素日,质表芳连。疲忘怨释,怪涤瑕捐。枝芳表影,玉缀凝烟。仪齐罔象,道配虚员。闱闺慎守,暮蚤思虔。漪涟配色,绣锦齐妍。垂芳振藻,句引星连。淄磷异迹,彻莹惟坚。厘毫引照,古远芳传。”第三层,在环状带与边缘的空隙处有8字回文:“菱芳照日,冰光耀室。”此图三层文字皆为回文。第二层回文语句极为经典,如:“己后人先”、“移时变代”、“寿益年延”、“规天等地”等。若反读时则为:“地等天规”、“延年益寿”、“代变时移”、“先人后己”等,似还更加流畅。
初唐著名诗人王勃在《盘鉴图序》中云:“上元二年(675年)岁次乙亥,十有一月庚午朔七日丙子,予将之交趾,旅次南海,有好事者以转轮钩枝八花鉴铭示予,云今之妇人作也。观其藻丽反复,文字萦回,句读曲屈,韵谐高雅。有陈规起讽之意,可以作鉴前烈,辉映将来者也。”王勃所言之“八花鉴铭”,很有可能是与图3、图4相同或相似之器物。
在《全唐诗》中,对回文诗一事亦多有描绘。李白《代赠远》(卷184-32):“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元稹《春别》(卷422-14):“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在《定风波》一词中,有佳句曰:“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
回文诗是唐代铭文镜的一大亮点,在《唐代铜镜与唐诗》图版10中,可见16句四言64字者:“镌金镂范、铸铣图珍,骈华莹玉、孕彩雕银,圆菱泛影、湛桂开轮,蠲邾屏嬖、涤秽疏神,悬光凤跱、环影鸾驯,钿花写曙、鬓叶会春,传晖照胆、鉴回浮邻,褰台想质、启画思人。” 亦见4句四言16字者,如:“发花流采,波澄影正,月素斋明,鉴秦逾净。”而回文诗主要是2句四言8字的展现方式,包括文前所述之3首在内,迄今可知有以下9首。
1.徵物为真,澄质朝神。
2.河澄雪皎,波清月晓。
3.菱芳照日,冰光耀室。
4.绝照揽心,圆辉属面。
5.珍写妙雪,真假照传。
6.光正隋人,长命宜新。
7.别春驰忧,结恋离愁。
8.洁凝净明,澈澄莹清。(见图5)
9.镜发菱花,净月澄华。(见图6)
唐镜是中国铜镜史上的第三座高峰,比较前两座高峰的战国镜与汉镜而言,唐镜的特点是更加绚丽辉煌。唐镜回文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唐镜上能读到如此难能可贵的回文诗,真可谓诗辉镜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