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MATLAB/Simulink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yunhu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MATLAB/Simulink大学师生和研究人员普遍使用的学习和研究工具,由于强大的计算和仿真能力,在课程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重庆大学MATLAB/Simulink有关课程的设置以及实际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阐述了该软件课程的开设背景,分析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面向创新实践的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词:MATLAB;创新实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29-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大学发展的动力。[1]重庆大学前校长林建华认为,重庆大学未来的特色是以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学校。有了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未来。但是,由于有限的大学资源很难惠及所有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很难全面推广。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软件,集成了MATLAB和Simulink两大软件包。[2]它是一种编程语言和仿真工具,依靠其丰富的功能模块、强大的计算能力、灵活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半实物仿真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金融、生物等众多领域。[3]如同OFFICE软件是日常工作必备的工具,MATLAB/Simulink已成为高校广大师生和研究人员的基本学习和研究工具,对于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一所大学的资源十分有限,面对众多的学生仍然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以重庆大学开展的各种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来看,大多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尽管可以发现拔尖人才,但也使更多学生失去了创新实践的机会,这与“竞争力的提升要靠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的年轻人”的人才培养理念还有差距。
  第二,在创新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多数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差,淡化研究与探索的意识。究其原因,之前缺少实践机会和条件,进而信心不足。
  第三,随着信息化和仿真技术的发展,重庆大学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了各种计算机辅助类课程。但由于课程体系侧重于软件本身的学习,或者采用“面向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得这类辅助课程始于理论,止于仿真,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差距。从近几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论文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计算机仿真软件产生了过度依赖性,对软件仿真与实践的融合远远不够,这是一种“滥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良倾向。“滥用”仿真的真正原因不是软件仿真多了,而是绝大部分学生对于MATLAB/Simulink的掌握远远不够,未能找到实用化的切入点。
  针对以上问题,借助教学科研中应用最为广泛的MATLAB/Simulink软件,本文根据近几年在“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教学、MATLAB/Simulink培训和科研中的经验,对电气工程专业计算机辅助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探讨,以期达到有效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目的。
  二、MATLAB/Simulink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
  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近几年学院在专业基础选修课中开设了两门基于MATLAB的课程:“MATLAB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和“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尽管是选修课,但选修率达到了95%以上,仅电气学院每年就有400多名学生选修,还有弘深、机械等学院的学生选修。
  通过对电气工程学院每年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来看,70%以上的同学都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开展课题的研究。重庆大学创新实践中心每学期都会开设MATLAB/Simulink有关的初级、中级到高级培训,吸引了全校多个学院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
  为了进一步掌握MATLAB/Simulink的应用现状和趋势,对MATLAB/Simulink软件在国内外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调研,图1和表1分别给出了国内CNKI数据库和国外三大数据库关于MATLAB的论文检索结果。
  CNKI数据库中最近10余年涉及MATLAB的学术文章合计41万篇,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约2600篇、经济与管理科学约2.6万篇,更多用于工程科学、自然科学。文献来源主要来自工科实力较强的高校,如前5名依次为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和浙江大学。
  通过对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对于MATLAB/Simulink的应用分析表明:更多文章对于MATLAB/Simulink“用而不言”,实际应用量比统计大得多,特别是高水平文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为MATLAB/Simulink广泛深入应用提供了条件;统计数量增幅放缓,原因之一是现在对软件本身的关注降低,更注重软件的应用效果;預计未来关于MATLAB/Simulink的直接引用量保持现状,但会像人们离不开OFFICE一样,MATLAB正在成为教学研究中的必备工具。
  三、MATLAB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陷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现面向全校开设“MATLAB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和“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前者主要包括MATLAB/Simulink的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有关的MATLAB函数,后者涉及电路理论通过MATLAB/Simulink来验证的具体应用,但课程的开设存在一些缺陷。
  1.课程分为理论课和上机课两部分
  理论与上机实践衔接不紧密,理论部分涉及线性代数、矩阵理论、数值计算等知识,而这些往往是高年级甚至研究生的课程,而上机实践课主要针对已经学完的电路原理仿真。这种“面向课程”的教学,是针对已学课程内容的再现和重复,使学生表现“疲劳”,缺少兴趣。
  2.学时短,内容多,合班上课学生多
  由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吃不饱”和“撑不下”并存的情况严重。   3.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由于使用MATLAB/Simulink的时间更多是在专业课的学习、创新研究项目和毕业设计阶段,学习在学习时缺乏目的性和兴趣,[4]导致不少同学学完该课程后仅把MATLAB当作一种高级计算器,忽视了更为深入的应用,甚至有硕士生导师报怨研究生连编写和调试简单的MATLAB程序也有困难。
  4.考核困难
  由于仿真实践需要计算机操作,存在硬件软件故障的不确定性,而且平时作业和上机考试中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制订出合理的考核方式,公正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MATLAB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案
  在硬件資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MATLAB/Simulink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针对现有本科生计算机辅助类课程“过分强调其辅助服务功能”和“与实践脱节”的问题,[5]以“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课程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改进课程内容体系,加强理论、仿真和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MATLAB/Simulink工具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从单纯的“学习型”到“研究探索型”的意识转变,从“理论仿真”到“具体实现”的行为转变,使学生增加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为毕业设计和研究生深造奠定基础。为此,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教学大纲的改革
  根据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MATLAB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与“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合并,新的课程名称改为“计算机辅助电子电路分析”,以适应“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以及专业课的需要。同时在新教学大纲中,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总课时由原两门课的62学时改为52学时,依据课时适当压缩纯课堂理论,增加上机环节学时,将部分理论与上机相结合。
  2.教学方法的转变
  由“面向课程”的教学,增加专题训练和应用实践环节,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主讲教师专题讲座与研究生助教实践专题报告相结合。研究生助教“现身说法”,探讨MATLAB/Simulink在研究和学习中的应用,开拓学生视野和提升兴趣。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考虑开设基础班和提升班,实行差异化教学。改变教学方法,实现从“学习”到“研究”的思维转变,从“仿真”到“实现”的行为转变,改变过度依赖仿真、始于理论止于仿真的局面,提升学生的上机操作和应用实践能力,以团队的方式布置专题作业,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课程开设方式和开设时间的探索,教学计划的制订
  课程开设时间延后,学生数学基础和专业基础更好,有利于为毕业设计和深入学习、研究生深造做准备;也可以多学期分段教学,由基础到专业逐步深入,改善教学效果。
  4.考核体系的修订
  建立合理有效的成绩评定体系和考试考查方式,制订出合理的考核方式,公正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能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勤奋钻研的压力和动力。
  五、结束语
  通过MATLAB有关课程的改革,把MATLAB/Simulink课程从“辅助”角色提升为重要的创新实践手段,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硬件资源,为更多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同时通过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为学术研究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
  [2]刘俏.MATLAB辅助化工原理教学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6,(5).
  [3]吕峰,张哲,吕鹏.MATLAB在电力电子教学实践中的探究[J].电子世界,2013,(10).
  [4]彭代慧,祝诗平,伞磊.“引导式面向对象”教学法在MATLAB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
  [5]张昊慧.MATLAB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针对电路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了一种新型的电路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能开发学生的创新综合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创造性与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创新综合  中图分类号:G642.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Q
期刊
摘要:电磁场理论基础是培养电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课。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种种问题,提出了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来改革课程教学及作业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达到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电磁场理论教学;课程作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9.21 ; ; ; ;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如何克服过度重视专业教育所造成的弊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共同关心与探讨的问题。结合佳木斯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实际教学现状,探讨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意义,并从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给出了一些研究体会,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探索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电气工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并与从事的相关职业之间实现有效衔接,是需要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实现的。针对毕业设计,基于设计命题合理性与新颖度的要求,要对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监控和毕业设计提交成果的制度化要求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完善并实现规范化管理。对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层面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方式,为提高工科学校及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了规范化的管理方案。  关键词:就业能力培养;毕
期刊
摘要:电路作为电气信息类最重要的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是值得深思的。分析了电路教学困境产生的原因,重点从课程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等方面做了电路教学改革的探讨,实践结果表明,改革成效良好。  关键词:电路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08-02  作为高
期刊
一、“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军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新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同名课程,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同。为了提高我校学员的信息化素质与能力,本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以信息技术的管理为主线,共分为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获取技术、信息的传输与交换技术、信息的存储技术、信息的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相关内容。  从内容编排上可以看出,该课程内容
期刊
摘要: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在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引入课堂—实验—课后三个环节,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80-0
期刊
摘要:根据国家创新创业型工科專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对工科专业课教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在教学内容上,既要讲授基础理论,又要介绍专业前沿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并把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层和提高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教学、创新设计、项目训练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课程特点适时地选择项目法、案例法等;在考核方式上,增加具有实践性的考核内容,采用理论闭卷考试和开放性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对电气化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工电子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也日渐突显,而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电工电子学的教学与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不适应,更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实践性,利用计算机软件平台,多渠道培养学生设计与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为电工电子学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人才,是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目的所在,也是以工科为特色的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中的专业课程,其改革十分必要,主要阐述了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改思想以及改革实施的途径,以期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和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提高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先进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