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的空间与图形相对而言是个复杂的问题,而在小学低年级进行这方面的教学,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思想智力的发展,需要教学结合实际生活,浅显易懂,有要求能够充满生活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 空间与图形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小学六年制义务教学是整个学生生涯的基础所在,数学是整个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石,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空间与图形是数学中的难点之一,体现的是人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正是如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推进,将小学中的几何学习改为空间与图形,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本文就是探讨由此变化而带来的教学上的改变与探究。
1.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冲击和挑战
新课程标准不断改革与发展,为的是更贴合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但同样的,也给小学教育带了冲击和挑战,尤其是数学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1.1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冲击与挑战的原因
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冲击与挑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新课程标准改革将原来的“几何图形的认识”改编为“空间与图形”,将教学的重点由原本的认识与计算向空间的认识转向空间思维的养成。这样的改编是整个教学目标、计划、方法都要变动;其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智力的发育期,思维认知处于学习阶段,对社会方方面面都欠缺经验,这样与高年级教学同样的知识来说,更要求具有趣味性及易于理解性,客观上加大了难度;最后,改革相对来说时间并不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缺乏创新。
1.2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现状
按照新课程标准改编后的新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主要分成三阶段,但由于教师对各阶段目标不够明确,对各册知识点的分布不够了解,没有灵活地联系各个知识点进行授课,使得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产生种种问题。
1.2.1教学局限性
教师没有能够准确把握教学时间,过分忽略学生的操作能力,错误估计学生的理解能力,只做示范操作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印象,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重点,只是死记硬背,对知识了解不够透彻,一知半解,就会造成教学的局限性。
1.2.2教学公式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千篇一律,趋于公式化,缺乏新颖性,缺乏创造力,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对知识需求的角度方式,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填鸭式地教学,强迫学生接受自己公式化的教学模式。
1.2.3教学条件的客观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具过于简单,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展示的多是静态的平面图,很难启发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不能给学生留下关于空间的印象,这是现实教学的客观条件造成的。而这样的问题,又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没有空间的概念和想象能力,不利于学生学习,难以形成空间概念。
2.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方法
现存的教学上的问题,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寻找方法,因而教学方法的改良也就可以从这两点出发,具体分析,以期望能够通过分析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图形与空间的教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是教师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能够从小就打好基础,培养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2.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学习兴趣,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迫于某些外力而学习。提高兴趣也就提高了学生本身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同时能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而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必须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
2.1.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对小学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研究指出,小学生数学概括能力可分为五个等级:
第Ⅰ阶段:幼儿园的儿童属于直观概括水平。能够依靠实物或者掰手指头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
第Ⅱ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属于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能够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可以学会一些简单的运算。
第Ⅲ阶段:二三年级的学生属于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能够开始接触理解几何图形。
第Ⅳ阶段:四五年级的学生属于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能够进行初步的代数概括运算。
第Ⅴ阶段:极少数小学生能够达到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
2.1.2结合多样性和直观性
学生往往在感知、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根据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拼一拼等方式,让学生既能观察到实物,又能亲自动手操作,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利用最直观的方法使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掌握图形的特点,在形成空间概念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1.3结合生活化和过程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不忘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将学生的思路从课堂带入生活,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教会学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用数学化的语言解释生活问题,用生活上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社会中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知识。
结语
“空间与图形”展示的是一种数学独到的美。因而,教师需要更关注的是能够让学生从中享受到乐趣,体验到的成功喜悦。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空间方位、各种各样的图形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勇于动手,亲自操作,化解所谓难题。
参考文献:
[1]余勇.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29-129.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4.12.141.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 空间与图形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小学六年制义务教学是整个学生生涯的基础所在,数学是整个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石,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空间与图形是数学中的难点之一,体现的是人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正是如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推进,将小学中的几何学习改为空间与图形,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本文就是探讨由此变化而带来的教学上的改变与探究。
1.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冲击和挑战
新课程标准不断改革与发展,为的是更贴合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但同样的,也给小学教育带了冲击和挑战,尤其是数学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1.1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冲击与挑战的原因
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冲击与挑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新课程标准改革将原来的“几何图形的认识”改编为“空间与图形”,将教学的重点由原本的认识与计算向空间的认识转向空间思维的养成。这样的改编是整个教学目标、计划、方法都要变动;其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智力的发育期,思维认知处于学习阶段,对社会方方面面都欠缺经验,这样与高年级教学同样的知识来说,更要求具有趣味性及易于理解性,客观上加大了难度;最后,改革相对来说时间并不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缺乏创新。
1.2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现状
按照新课程标准改编后的新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主要分成三阶段,但由于教师对各阶段目标不够明确,对各册知识点的分布不够了解,没有灵活地联系各个知识点进行授课,使得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产生种种问题。
1.2.1教学局限性
教师没有能够准确把握教学时间,过分忽略学生的操作能力,错误估计学生的理解能力,只做示范操作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印象,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重点,只是死记硬背,对知识了解不够透彻,一知半解,就会造成教学的局限性。
1.2.2教学公式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千篇一律,趋于公式化,缺乏新颖性,缺乏创造力,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对知识需求的角度方式,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填鸭式地教学,强迫学生接受自己公式化的教学模式。
1.2.3教学条件的客观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具过于简单,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展示的多是静态的平面图,很难启发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不能给学生留下关于空间的印象,这是现实教学的客观条件造成的。而这样的问题,又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没有空间的概念和想象能力,不利于学生学习,难以形成空间概念。
2.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方法
现存的教学上的问题,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寻找方法,因而教学方法的改良也就可以从这两点出发,具体分析,以期望能够通过分析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图形与空间的教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是教师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能够从小就打好基础,培养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2.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学习兴趣,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迫于某些外力而学习。提高兴趣也就提高了学生本身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同时能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而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必须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
2.1.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对小学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研究指出,小学生数学概括能力可分为五个等级:
第Ⅰ阶段:幼儿园的儿童属于直观概括水平。能够依靠实物或者掰手指头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
第Ⅱ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属于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能够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可以学会一些简单的运算。
第Ⅲ阶段:二三年级的学生属于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能够开始接触理解几何图形。
第Ⅳ阶段:四五年级的学生属于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能够进行初步的代数概括运算。
第Ⅴ阶段:极少数小学生能够达到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
2.1.2结合多样性和直观性
学生往往在感知、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根据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拼一拼等方式,让学生既能观察到实物,又能亲自动手操作,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利用最直观的方法使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掌握图形的特点,在形成空间概念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1.3结合生活化和过程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不忘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将学生的思路从课堂带入生活,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教会学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用数学化的语言解释生活问题,用生活上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社会中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知识。
结语
“空间与图形”展示的是一种数学独到的美。因而,教师需要更关注的是能够让学生从中享受到乐趣,体验到的成功喜悦。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空间方位、各种各样的图形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勇于动手,亲自操作,化解所谓难题。
参考文献:
[1]余勇.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29-129.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4.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