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东升镇东升小学,广东 中山 510000)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的年龄段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受周围人群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容易出现失衡,人格容易发生偏差,必须引起重视。否则,将对一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当前,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还没有在学校得到普及,毫无疑问,各学科课堂教学便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语文课堂,因其教材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心理健康;语文课堂;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容易出现失衡,人格容易发生偏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
  一次语文单元测验,卷中有这样一道阅读题《“傻大姐”卖菜》。内容讲“傻大姐”卖菜不以次充好,不短斤缺两,主动去除水分把新鲜的白菜很快卖出去。试卷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认为傻大姐傻吗?为什么?(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改卷发现,有一位同学回答“傻大姐”真傻。理由还挺充分的:“她卖菜不懂得通过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的方法来赚取更多的钱。”写感想时,还在结尾特别强调:“我们不要向傻大姐那样,否则,做生意还不知道要亏多少呢。”这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思想表现也不差。评讲试卷时,这位同学因为自己的答案所涉及的分数问题跟老师争得面红耳赤。通过调查,发现他家原来是做卖米生意的。平时,为了一些蝇头小利,父母亲经常以次充好,在优质大米里掺些许次米,充当好米,也能卖个好价钱。就父母的这一行为,在他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产生这样的不良心理。其实,由于受周围人群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这一不良心理品质是普遍存在的。
  二、语文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品质问题,笔者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并做了多年的实践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实践如下:
  (一)挖掘资源: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很多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有很多儿童心理活动描写的补白。在教学中,师生一起捉摸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小木船》一文,全文以“小木船”为线索,按照摔木船、送木船、珍藏木船的顺序记叙了一件因为同学之间发生的一点小事,导致友谊破裂,而使小作者十分后悔的事。教学中,紧紧把握摔木船、送木船这两个场面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活动过程中,发现个别同学表现出不良心理态度,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导便尤为重要,不仅达到课文教学的目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材中像这样的心理描写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三味书屋》,鲁迅先生迟到了,被老先生批评以后的心理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的资源。
  (二)创设情境:进行个性化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很多老师喜欢采用个别心理辅导法。认为这种方法照顾学生面子,维护学生尊严。实践证明,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一次批改学生的周记,有一位女同学在周记本中写出了一段让人心酸的话:“妈妈,请你注意你的言行,别逼我太甚了,否则,你会一辈子见不到你的女儿。”发现问题后,为了对这位同学进行健康心理辅导教育,在教学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伯父批评教育“我”要好好读书一段时,笔者设计了下面几个教学环节: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听了伯父委婉的批评以后,虽然“我”的心里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但“我”明白伯父对我的关心,伯父是个有文化的人,所以对“我”那么客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去回味父母的一些意见、做法。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为什么有的人能“成材”,而有的人却“成柴”,关键在于子女是否领悟到了父母(老师)的用意。我真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特别是×××同学要正確对待父母的批评。可能有些同学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不太讲究教育的方法,但我们是有文化、有修养的学生,不能跟他们一般见识呀。此时此刻,只见×××同学满脸通红。
  2.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原来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孩,从小娇生惯养,有些任性。上星期三,上学时,天气略有变化,父母叮嘱她带雨具,她没带。中午放学回家时,天下起大雨,家长没有来给她送雨伞,她冒雨回到家,父母严重地指责了她。她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于是在周记本上写出令人读来毛骨悚然的话。
  3.针对案例,组织讨论:(1)谁是谁非?(2)我们如何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3)为这位同学及其家长各说一句心里话。
  4.围绕讨论,指导写作:大部分同学都在文章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出了心里话,感情真实,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特别是×××同学感到无比的后悔,事后也向她的父母赔了礼,道了歉。
  通过上述几个教学环节,既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又圆满地进行了健康心理教育,不但使当事者清醒,旁听者也受益。
  (三)情感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小学生年幼无知,易感情用事,导致不良心理。老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离不开积极、健康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热情的话语,亲切的微笑,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充满信心地等待,以情育情,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描绘人物情感活动的材料,对丰富培养学生情感,稳固、持续学生健康心理,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写景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课文,如《丰碑》《飞夺泸定桥》《晏子使楚》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热血沸腾,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油然而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决心涌上心头。科学小品类课文是激发学生创新心理的好材料。
  多年的实践探究表明,语文课堂教学,就如医院是治疗学生的身体疾病的主战场一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阵地。
  (编辑:钟园)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它是孕育和发展我们人类的一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起点。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
(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北京 100000)  【摘要】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重要环节。在绘本阅读中,语文教师需要提高低年级孩子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让学生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基于此,本文对《风中的树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再现。  【关键词】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
(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山东 泰安 271600)  【摘要】诵读经典成为时下人们体验生活、品味生活的重要方式。随着经典诵读这一浪潮的兴起,各个学校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诵读比赛。就小学语文来说,开展国学诵读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借此,本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一生受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诵读经典,相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的错别字满篇、口语表达能力弱、读文章的语感差、写作文词汇贫乏,文章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新桥小学,广东 惠州 516211)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给学生传授知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红色教育指教育主体以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