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设计的音乐活动以学生为主本,需要教师将 “教”的策略转化为学生“学”的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怎样在音乐活动教学中达到“生本”是本文主要阐述的观点。
【关键字】音乐活动;生本;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最终提高音乐审美、创造等各种能力。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在此理念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成四个音乐集块,即演唱、演奏、听赏、活动。其中“活动”设置了“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集体舞”、“我的创造”、“露一手”、“小小音乐剧”、“采集与分享”、“精彩回放”等栏目,各种活动设计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活动教育内容达成音乐教育目标,本人认为关键是推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强调对学生生命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知识的互动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是生命体验的过程。音乐活动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中,主动体验、探究、合作完成音乐审美提高过程。
一、确立正确的生本观
“生本教育”的教师是音乐活动课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最终完成发展人、造就人的教育目的。在课堂中教师首先应有明确的定位,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为此,教师应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空间和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下主动学习,逐步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如在苏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创编活动“我的创造”的“森林音乐会”中,教师可让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创造各种节奏型的声响。课堂上我先模仿布谷鸟等叫声创设森林意境,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教室当作大森林,创编大自然的各种声响进行小组音乐会比赛,进入情景的学生创作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纷纷各抒己见主动的参与创编活动,创作了小鸟“喳喳 喳喳”的八分音符节奏、知了“知·了”的附点节奏、雷声“轰 隆隆”的八分和十六分音符结合的节奏、老鼠“吱吱吱吱”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小猫“喵- - - 呜”中“喵”的三拍节奏、钟声“滴答滴答”的四分音符节奏等各种节奏型声响,课堂变成了真正的森林音乐会赛场,当然课堂效率也是比较高的。可见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不是教师被动教学的课堂,只有真正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形成新型育人观念,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建生本的教学环节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好演员,更是一个好导演。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做到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聪明才智。教学环节设计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权真正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在三年级“采集与分享”的“傣家知识”展示中,我创设了生本的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或其它方式搜集资料,而后让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当然,在学习和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导好各个环节,让各环节顺畅进行,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校园网络,对学生的展示方案提供参考性意见,为学生的排练提供场地和辅助材料。课堂展示中我又为学生提供媒体和舞台,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傣族与相关音乐知识的介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令人振奋的,展示中有的小组用傣族音乐为伴奏进行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的朗诵;有的以多媒体方式展示傣族风俗的内容;有的采用领唱与合唱形式进行歌唱;还有把器乐伴奏与舞蹈结合表演,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整个音乐学习环节中,人人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学生从自主课外搜集信息到课堂交流,知识信息的获取不再限于教材和教师对教材的注解。这种生本学习,使学习方式变成多样化、开放性的学习通道,学生的经验不再单一和封闭。学生在“先学”的基础的交往、交流环节也成为知识信息传输、拓展的宽带网。在这条知识信息的宽带网上,学生的经验由以前的扁平变为现在的立体,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少教多学”这一人们期盼的教学目标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成为了现实。
三、营造和谐的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的课堂气氛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的,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是实施“生本教育”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参与适时并举的“引”、“导”、“启”、“发”,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本课堂的欢乐,又不偏离教学目标。如在“小小音乐剧”《大鹿》活动中,在学生对歌曲内容理解、歌唱后,我创设了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演一演故事,过程中学生别提有多高兴、多积极。根据歌曲内容他们觉得先得选出表演、歌唱、伴奏、背景等角色,而后进行了分组操练。在执行完角色分组后,学生在平等参与和小组讨论中自然的出现参谋者、决策者和操练者等分工,每组也能在和谐的环境中交流具体怎样表演、演唱、伴奏等。音乐课堂一下子进入了排练现场,特别是角色分配与表演,形象的展示了音乐故事的场景。歌唱组在歌唱小兔内容时情不自禁的加快了速度,准确到位的表现了小兔被狼追赶时的害怕,和急切希望大鹿开门救它的心情。在这过程中我明白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创设多元的生本评价
生本教育的评价标准,不以一堂课的成功来衡量教师和课堂,而是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态度。如今音乐活动生本教学完全转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如果停留在原来的方法上,必然落后于教育改革。为此,音乐活动评价既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又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既关注评价的结果,又需关注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达到生本教育的评价观。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在展示傣家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的评价就不能只以学生的展示成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学生收集材料、组织等也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同时还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进行评价。当然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成为持续学习发展的动力,生本教育强调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既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又注重学生的实践效果。
生本教育是活的教育,生本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音乐活动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和展示音乐作品,进而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版
【关键字】音乐活动;生本;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最终提高音乐审美、创造等各种能力。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在此理念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成四个音乐集块,即演唱、演奏、听赏、活动。其中“活动”设置了“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集体舞”、“我的创造”、“露一手”、“小小音乐剧”、“采集与分享”、“精彩回放”等栏目,各种活动设计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活动教育内容达成音乐教育目标,本人认为关键是推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强调对学生生命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知识的互动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是生命体验的过程。音乐活动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中,主动体验、探究、合作完成音乐审美提高过程。
一、确立正确的生本观
“生本教育”的教师是音乐活动课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最终完成发展人、造就人的教育目的。在课堂中教师首先应有明确的定位,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为此,教师应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空间和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下主动学习,逐步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如在苏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创编活动“我的创造”的“森林音乐会”中,教师可让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创造各种节奏型的声响。课堂上我先模仿布谷鸟等叫声创设森林意境,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教室当作大森林,创编大自然的各种声响进行小组音乐会比赛,进入情景的学生创作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纷纷各抒己见主动的参与创编活动,创作了小鸟“喳喳 喳喳”的八分音符节奏、知了“知·了”的附点节奏、雷声“轰 隆隆”的八分和十六分音符结合的节奏、老鼠“吱吱吱吱”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小猫“喵- - - 呜”中“喵”的三拍节奏、钟声“滴答滴答”的四分音符节奏等各种节奏型声响,课堂变成了真正的森林音乐会赛场,当然课堂效率也是比较高的。可见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不是教师被动教学的课堂,只有真正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形成新型育人观念,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建生本的教学环节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好演员,更是一个好导演。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做到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聪明才智。教学环节设计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权真正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在三年级“采集与分享”的“傣家知识”展示中,我创设了生本的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或其它方式搜集资料,而后让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当然,在学习和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导好各个环节,让各环节顺畅进行,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校园网络,对学生的展示方案提供参考性意见,为学生的排练提供场地和辅助材料。课堂展示中我又为学生提供媒体和舞台,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傣族与相关音乐知识的介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令人振奋的,展示中有的小组用傣族音乐为伴奏进行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的朗诵;有的以多媒体方式展示傣族风俗的内容;有的采用领唱与合唱形式进行歌唱;还有把器乐伴奏与舞蹈结合表演,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整个音乐学习环节中,人人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学生从自主课外搜集信息到课堂交流,知识信息的获取不再限于教材和教师对教材的注解。这种生本学习,使学习方式变成多样化、开放性的学习通道,学生的经验不再单一和封闭。学生在“先学”的基础的交往、交流环节也成为知识信息传输、拓展的宽带网。在这条知识信息的宽带网上,学生的经验由以前的扁平变为现在的立体,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少教多学”这一人们期盼的教学目标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成为了现实。
三、营造和谐的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的课堂气氛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的,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是实施“生本教育”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参与适时并举的“引”、“导”、“启”、“发”,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本课堂的欢乐,又不偏离教学目标。如在“小小音乐剧”《大鹿》活动中,在学生对歌曲内容理解、歌唱后,我创设了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演一演故事,过程中学生别提有多高兴、多积极。根据歌曲内容他们觉得先得选出表演、歌唱、伴奏、背景等角色,而后进行了分组操练。在执行完角色分组后,学生在平等参与和小组讨论中自然的出现参谋者、决策者和操练者等分工,每组也能在和谐的环境中交流具体怎样表演、演唱、伴奏等。音乐课堂一下子进入了排练现场,特别是角色分配与表演,形象的展示了音乐故事的场景。歌唱组在歌唱小兔内容时情不自禁的加快了速度,准确到位的表现了小兔被狼追赶时的害怕,和急切希望大鹿开门救它的心情。在这过程中我明白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创设多元的生本评价
生本教育的评价标准,不以一堂课的成功来衡量教师和课堂,而是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态度。如今音乐活动生本教学完全转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如果停留在原来的方法上,必然落后于教育改革。为此,音乐活动评价既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又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既关注评价的结果,又需关注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达到生本教育的评价观。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在展示傣家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的评价就不能只以学生的展示成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学生收集材料、组织等也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同时还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进行评价。当然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成为持续学习发展的动力,生本教育强调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既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又注重学生的实践效果。
生本教育是活的教育,生本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音乐活动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和展示音乐作品,进而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