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重锤落在了语用教学上,这是语文教学的必要选择,也是语文教学的使用所在。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构建一个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言语形式运用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8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较之以往的大纲和课标,显然,重锤落在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在“漫漫兮上下求索”中该情归何处?唯有,情有独钟——语用教学也。
一、众里寻度,“语用”就在灯火阑珊处
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即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问题,虽时至二十一世界,语文教学依然因为“耗时低效”备受诟病,面对不争的事实,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改革中,在一次又一次的“独上西楼”、“为伊憔悴”的思索行动中,“蓦然回首”: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语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1.寻寻觅觅,曲折通幽在“语用”
语文教学走到今天,教学范式历经变革,教学主体和核心不断变化,尤其是吹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号角吹响之后,更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内容理解为主和情感体验为主的两类教学,课堂热热闹闹精彩纷呈,但缺乏一种实实在在的语文味。正如崔峦告诫我们: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会把语文掏空。
2.立根就在“语用”中,任尔东西南北风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语用是其核心和主体。何谓“语用”,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和学习如何使用好语言;用严谨的学科术语表达,就是通过具体语境中话语的揣摩、感悟、探讨、运用,学习并获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语境中说话(包括口语与书面语、口头交际和笔头写作),达成交际目的的素养和技能。
“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特别对小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任务。“语用”教学就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语文的目的为的是用,就是学以致用,这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个体生命的发展之需。
二、千淘万漉,吹尽黄沙践“语用”
语文的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朝向“运用”方向发展。
1.文本细读,拨开云雾现“语用”
语用教学也要咬定语言“走一个来回”,基本模式:语言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应用。这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着力发现文本“言语形式”的密码,即语言训练点。
如:年轻的教坛新秀张玉栋执教《落花生》一文,读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播种”的“种”读第三声还是第四声?播下的是种子还是“播种”这一动作?
教师提示学生,看看前面那个词是什么?(买种)买的是种子,再看后面那个词,翻的是?(地)浇的是?(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第三声)。学生自然懂得了辨别多音字的重要方法: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定。
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在于字词,学生在教师练就的“慧眼”、“鹰眼”的指引下,掌握了语言密码,感悟了语言内容,学习了语言范式,为强化语言运用方面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迁移创新,咬定“语用”不放松
学语文的终极任务不是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更不是内容信息的堆砌,而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促进对语文知识的有效溶解和内化,并在学生积极悦纳的基础上演化为学生内在的语言能力,即在读写迁移中活化运用。
如管建刚老师执教《黄山奇松》一文,读句子: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些形似孔雀……
引导学生将“或”换成“有的”,让学生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句式不仅要有变化,还要简洁对简洁,这样才更顺口才更有节奏感。让学生仿照“状如”、“形似”续写句子,搭梯子换词“好像、好似、仿佛”怎样?将“貌若”千呼万唤始出来,对比“状如黑虎”、“形似孔雀”,“貌若肥猪”行吗?顺吗?“貌若”一词后面一般跟什么?“肥猪”带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步步深入,通过这样潜心涵咏,尽精微而致广大,从言语形式的角度链接了阅读与写作,这样的教学得意又得言,以语言带内容,发展了言语运用能力。
当前,“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的语文教学情归何处——语用教学。从语用角度出发,具体教学实践中,凸显“语用”目标,从关注“言语内容”转变为关注“言语形式”,扎实于语言文字训练,把根留住,这样,我们语文才真正姓“语”。
参考文献:
[1]王元华:《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
[2]崔峦:《2011新课标解读》
[3]陈为芹.语用教学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导学. 2014年16期
[4]李秀贞.对小学语文课开展“语用”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1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言语形式运用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8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较之以往的大纲和课标,显然,重锤落在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在“漫漫兮上下求索”中该情归何处?唯有,情有独钟——语用教学也。
一、众里寻度,“语用”就在灯火阑珊处
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即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问题,虽时至二十一世界,语文教学依然因为“耗时低效”备受诟病,面对不争的事实,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改革中,在一次又一次的“独上西楼”、“为伊憔悴”的思索行动中,“蓦然回首”: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语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1.寻寻觅觅,曲折通幽在“语用”
语文教学走到今天,教学范式历经变革,教学主体和核心不断变化,尤其是吹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号角吹响之后,更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内容理解为主和情感体验为主的两类教学,课堂热热闹闹精彩纷呈,但缺乏一种实实在在的语文味。正如崔峦告诫我们: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会把语文掏空。
2.立根就在“语用”中,任尔东西南北风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语用是其核心和主体。何谓“语用”,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和学习如何使用好语言;用严谨的学科术语表达,就是通过具体语境中话语的揣摩、感悟、探讨、运用,学习并获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语境中说话(包括口语与书面语、口头交际和笔头写作),达成交际目的的素养和技能。
“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特别对小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任务。“语用”教学就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语文的目的为的是用,就是学以致用,这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个体生命的发展之需。
二、千淘万漉,吹尽黄沙践“语用”
语文的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朝向“运用”方向发展。
1.文本细读,拨开云雾现“语用”
语用教学也要咬定语言“走一个来回”,基本模式:语言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应用。这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着力发现文本“言语形式”的密码,即语言训练点。
如:年轻的教坛新秀张玉栋执教《落花生》一文,读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播种”的“种”读第三声还是第四声?播下的是种子还是“播种”这一动作?
教师提示学生,看看前面那个词是什么?(买种)买的是种子,再看后面那个词,翻的是?(地)浇的是?(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第三声)。学生自然懂得了辨别多音字的重要方法: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定。
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在于字词,学生在教师练就的“慧眼”、“鹰眼”的指引下,掌握了语言密码,感悟了语言内容,学习了语言范式,为强化语言运用方面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迁移创新,咬定“语用”不放松
学语文的终极任务不是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更不是内容信息的堆砌,而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促进对语文知识的有效溶解和内化,并在学生积极悦纳的基础上演化为学生内在的语言能力,即在读写迁移中活化运用。
如管建刚老师执教《黄山奇松》一文,读句子: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些形似孔雀……
引导学生将“或”换成“有的”,让学生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句式不仅要有变化,还要简洁对简洁,这样才更顺口才更有节奏感。让学生仿照“状如”、“形似”续写句子,搭梯子换词“好像、好似、仿佛”怎样?将“貌若”千呼万唤始出来,对比“状如黑虎”、“形似孔雀”,“貌若肥猪”行吗?顺吗?“貌若”一词后面一般跟什么?“肥猪”带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步步深入,通过这样潜心涵咏,尽精微而致广大,从言语形式的角度链接了阅读与写作,这样的教学得意又得言,以语言带内容,发展了言语运用能力。
当前,“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的语文教学情归何处——语用教学。从语用角度出发,具体教学实践中,凸显“语用”目标,从关注“言语内容”转变为关注“言语形式”,扎实于语言文字训练,把根留住,这样,我们语文才真正姓“语”。
参考文献:
[1]王元华:《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
[2]崔峦:《2011新课标解读》
[3]陈为芹.语用教学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导学. 2014年16期
[4]李秀贞.对小学语文课开展“语用”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