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公平与质量看得见、摸得着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e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目标,我们还有哪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中小学校如何在转变理念的同时将目标落地为扎扎实实的实践?2018年4月上旬,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安徽省民办教育协会等单位共同协办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来自国内多个省市的专家和校长们,从新时期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课程整合与开发等多角度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一、把握核心问题,明晰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任务与新挑战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全方位变化,实现了系统性提升,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1. 基础教育发展仍需面对诸多难题
  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郑增仪谈到,陈宝生部长曾指出,从现实来看,我国基础教育依旧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学前教育难题,即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0%的目标实现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也很难得到根本解决。此外还要面对“全面二孩”后可能产生的入园高峰问题。二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问题。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如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决失学问题,如何把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3.4%提高到95.0%,都是“硬骨头”。三是到2020年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以及由此带动一系列的制度改革的难题。
  2. 时代新发展呼唤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
  当今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对教育事业产生了新的冲击。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校长董彬指出,面对当前信息化、现代化带来的加速创新,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校内外教育不断融合的现状,学校应主动与社区、企业合作,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学习;面对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走向融合的趋势,学校需要建立中西融合的课程体系,并且有效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注意维护国家的教育主权,不断推进国民自尊、国民自信、教育自主、文化自立。
  3. 教育系统内部之变为中小学带来新挑战
  浙江省杭州二中原校长、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叶翠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思考,介绍了当前教育系统内部产生的三个重大变化。一是高考在变。二是学生在变。三是學校在变。当前,很多国内外一流大学已经在发动自身变革。如哈佛教育学院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领先大学本科录取标准趋势的报告《力挽狂澜》,旨在通过大学录取标准的改变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和公共利益,等等。这些也对中小学校的育人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二、转变育人理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生长空间


  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办学育人理念。
  1. 理念为先,学校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
  郑增仪督学通过引用一段被校长们广泛认可的话,提出了他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在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教育要透过知识和文化去努力培养学生的眼界、胸襟、格局。”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林敏同样提出,学校教育不是要培养那些只会读书、考进名校、在竞赛中拿奖牌的人,而是要培养普普通通、充满积极向上人格,无论在任何环境和情况下都可以调整自己,真正有生命力、幸福感、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人。在叶翠微校长看来,面对大学的变革,如果高中教育始终只见分数不见人,那么其和未来世界一流大学的匹配度是不高的。
  2. 实践落地,校长要坚守责任、情怀和担当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提出,校长办教育要讲政治,要有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只有提高政治占位,才能提高教育占位。面对教育事业的新变化,叶翠微校长建议中小学校长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专业素养要变,二是职业情趣要变,三是人生境界要变。
  安徽省巢湖春晖学校校长朱必忠结合学校的校训“责任”提出,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有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责任品质、责任担当的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吉林新教育集团董事长李桢指出,校长应该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去管理学校。虽然每个儿童都不一样,但也有他们所在学段共同的心理品质和成长规律,都有不可替代的关键品质需要培养。因此,校长需要带领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

三、抓好关键环节,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操作路径,与会嘉宾们结合自身办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和做法。
  1. 以课程创新改变学校的教育生态
  李桢校长指出,要想让一所学校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首先必须做课程。吉林新教育集团在带领接受委托管理的几所学校进行变革时,重要举措之一便是推动学校进行全课程设计与开发,由此实现了师生的深度参与,促进了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刘希娅校长指出,学校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要从“教材是我们的世界”向“世界是我们的教材”转变;同时学校要将大一统的课程进行区域化和校本化实施,课程建设既要链接新高考和未来社会发展,也要链接对学生可能性的开发。林敏校长也提出,校长要问问自己,学校有没有核心课程,能不能支撑学校的核心育人目标?如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行走课程,每学期拿出7~10天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进行研学旅行,迄今已经坚持了13年,对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2. 以教师素养的提升带动学生的发展
  幸福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幸福的学生。那么中小学校长该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指出,校长要最大程度地信任教师,无限相信每个教师的潜力,无限包容教师,同时要善于经常给教师制造惊喜和幸福感。如他在做校长期间,就曾通过为教师拍照、替教师“扬名”、帮教师出书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在刘希娅校长看来,学校对教师最高形式的奖励应该是精神层面的奖励;学校要努力营造一种向善的文化,让每个生命都因本质而存在,要让教师每一天的生活能够真正成为期待,过得有意义、有意思。
  李桢校长指出,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校长要始终以同伴身份和他对话,帮他找到前进的路径和方向,给他技术上的指导,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校长必须具有学科话语权。同时,校长要想真正促进教师发展,就要善于给教师做减法,帮他找到一个关键事件并且持之以恒地做,而不要同时让他做很多事情。
  湖北省随州市外国语学校校长郭远林则通过“研究课题化、过程课程化、成果可视化、发展个性化”的“四化”举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林敏校长则建议,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校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如其所在学校通过创建教育创新工场,提供创新发展基金,鼓励教师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在学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让教师既成为教科研的主导者,又是自身知识产权的享有者。目前,该校已经有十几个创新项目投入运营,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
  3. 以高品质阅读涵养师生的生命气象
  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刘希娅校长提出,学校要让孩子在读书中了解世界。李镇西校长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的经历指出,教师要想实现专业发展,一定要实现专业阅读。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要让学生感到你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更多的来自专业阅读。他建议,教师一定要读所教学科领域顶尖级的特级教师的专著,一定要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世界级教育大师的著作,一定要涉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著作。叶翠微校长则指出,阅读是有不同层次和境界的,阅读文艺的、经典的、哲学的、思想的等不同层次的书籍,带来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也会引发不同的人生路径。
其他文献
在兴趣课程论的启发下,我们认为课程的“真正中心”是儿童,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原则建立校本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通过课程的实施研究儿童,发现、认识、陪伴儿童兴趣的持续发展,也可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因此,近年来,北京光明小学结合学校“以德为先,以学生为本,健康治校”的育人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开展基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实践,助力学生发现兴趣、寻找爱好,并逐步形成特长,真正促进了学生的
时下,一些大型商场在顾客购物达到一定金额后,就给顾客发一张赠券:顾客收集若干张后,可向商场换取物品。美国心理学家拜恩博士指出,在人类的所有行为中,人们积累过去的感觉,就是在收集“心理赠券”,然后以完善或伤害自我、报答或报复他人等方式进行兑现。在学校中,教师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在收集校长送给他们的“心理赠券”,如信任、怀疑、肯定、否定、表扬、批评、赞赏、讽刺等。这些“心理赠券”,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或抑
2008年,在华盛顿樱花盛开的时候,我们访问了美国教育部。教育部大楼的楼门正在装修,所以在门外搭建了一座红色的临时楼门,在这很像校门的临时楼门上,写着一行大字:“不让一个孩子落伍”。这句话正是当前美国基础教育的主题。  美国教育部前副部长苏珊是《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主要起草者之一,她陪同我们会见了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凯瑞博士和部长助理麦斯卡尔博士。大家都是教育界的同行,所以寒暄几句就立刻进入了《不让
所谓“案例积淀式”校本研训,是指在校本研训活动中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成长剖析、问题讨论、阅读思考、课堂诊断、专题研究等活动,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以案例的形式记录各自学习、思考、成长的全过程。    成长剖析    所谓成长剖析,就是教师通过剖析优秀教师的成长个案,探索总结教师成长的规律,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和途径,形成“教师成长案例”。  1. 剖析优秀教师的
吴昌顺,北京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五中)原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是一位享誉国内的著名校长和教师。在上世纪9。年代举行的“吴昌顺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上,我曾亲眼看见该校教师向他赠送了题写“精、气、神”的一幅大字,当这幅字被徐徐展开的时候,与会者中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一片会心的欢笑。这掌声和笑声,表达了大家对题字内容的高度认同,也是赞赏教师们对吴校长的特性把握精准、表达得当。二十几年过去了,北京
摘要第五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旨在探讨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战略,描画小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蓝图。从大会的分享对话、思想交锋中撷取三个聚焦点进行探讨。一是重新审视小学教育的育人价值,小学校长需对接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提升办学格局;二是当前学校课程建设需厘清相关问题,实现从课程形态到课程内容、评价的全方位变革,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的人生“跑道”;三是教师成长需关注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关注幸福感的真
走进山东威海市古寨小学,你就会发现,校园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阳光中队。看着队员们灿烂的笑脸,你恐怕很难想像,他们都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都感受到幸福,给特殊的孩子以特殊的爱,这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基本信念。近两年,我们以建设阳光中队为载体,对单亲家庭子女给予特别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荣获“全国红旗少先大队”称号和“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提名奖。更
拍摄地点:上海南洋中学、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拍摄主题:校园绿地警示语  刚刚看到这两所学校绿地上的小警示牌时,我们没有太在意……哪个校园里没几块这样的牌子啊。可仔细一读,发现了其中的亮点:其一,这些警示语摒弃了千篇一律的“请勿践踏”之类的生硬词句,代之以“给我一片天空,还你一片绿地”、“赏花爱花花更美,观景惜景景更幽”、“小草也想昂首挺胸”、“你的‘蹂’情我永远不懂”这些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其二,每
刘秀莹(1930.04.16~2013.11.27),是一位深受大陆和港、台地区教育界敬重的校长,近年来关于刘校长流传着这样一种评价:“杰出的教育家”。她高尚的人格、深通教育规律的智慧和成功治校的业绩,及其促进校长队伍素养提高的贡献,都不负此名,是我们深化教育改革不可多得的思想财富。  直面苦难人生:“千磨万击还坚劲”  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刘秀莹出身寒门,早年丧父,母亲
课程关注评价的发展功能,要求作业的评判应具有激励性。为此,我校近年来在作业评改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自评    已往学生的作业都是由教师进行评判,现在由学生对自己的一部分作业进行评判,让他们找到了当“小老师”的感觉,因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当然,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评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注意培养他  们的自评能力。低年级应以口头自评为主,中高年级可以开展书面自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