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校长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昌顺,北京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五中)原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是一位享誉国内的著名校长和教师。在上世纪9。年代举行的“吴昌顺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上,我曾亲眼看见该校教师向他赠送了题写“精、气、神”的一幅大字,当这幅字被徐徐展开的时候,与会者中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一片会心的欢笑。这掌声和笑声,表达了大家对题字内容的高度认同,也是赞赏教师们对吴校长的特性把握精准、表达得当。二十几年过去了,北京五中教育集团(2015年1月成立)以“弘扬精、气、神,托起中国梦”为主题,召开了祝贺吴昌顺校长从教6。周年、隆重庆祝第32个教师节的大会。这表明“精、气、神”业已成为北京五中的学校文化。
  一、何谓“精、气、神”?
  用“精、气、神”来标识吴昌顺校长的教育特质,是非常“中国式”的。“精神”,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我们国家对“精神”的理解,与西方国家不尽相同,关于“精神”的论述,最著名的是毛泽东同志说的,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所说的“精神”,就不仅包括人的一般认识,还指人的内在动力,包括理想和信仰。今天我们常讲发扬“长征精神”“航天精神”“自力更生精神”等,都不是简单地将“精神”作为一般人的认识活动而言的。这里所说的“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促进人生进步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种对“精神”的理解,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生命的维持有赖于气,生命的现象乃是神。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三位一体,是一个人生命活力的基础。
  吴校长何以被誉为“精、气、神”校长呢?因为他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施教、办学有使不完的劲。更令人惊讶的是,他饱满的活力和充沛的精力与其精瘦的体型形成的鲜明反差,使人们很容易确信他是靠“精、气、神”支撑的强者。他的饭量很少,但精力充沛,真可谓是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他是我所见到的少有的靠“精、气、神”活着的人!
  吴校长的学养和办学业绩备受同仁们钦佩,他的大度与虚心也令人赞许。记得当年在“吴昌顺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上,在一片赞扬声中,却冒出了我的不和谐音,我指着他撰写的《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一文说:“爱因斯坦说的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不是‘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吴昌顺校长对想象力的评价与爱因斯坦的不同,缺乏科学性。”我还说,由于吴校长学养深厚,又善于表达,很能说服人,因此,更应该注意论断的精确性。我一出此言,与会者有些发愣,我也对自己唐突的发言忐忑起来。可是,会后吴校长却认真翻看了他写的文章,对我的发言表示认同。这使我十分感动,我切身感受到吴校长的精、气、神并非只有刚毅强劲的一面,同时还有豁达包容的一面,他是一位大度而谦逊的校长。
  二、用“精、气、神”练就施教的三大“功力”
  吴昌顺校长之所以是一位受人钦佩、赞扬的语文特级教师和专家型校长,全在于他拥有出众的三大功力,即言教之功、身教之功与心教之功。这三大功力,是他用“精、气、神”练就的,也是优秀教师和专家型校长不可或缺的素养。
  1.言教:蕴含独创性、启迪性、丰富性
  为推行学生主体论,有的人往往贬低教师言教的作用,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将限制教师讲授时间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经验。实际上,教师的第一项职责就是“传道”,没有出色的“言教”,“道”是无法传播的,不得法的“言教”,也是传不好“道”的。什么样的言教是成功的、深受学生欢迎的呢?吴昌顺校长的言教,堪称典范。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强调:“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简而言之,教师的讲授应有新意。吴昌顺校长讲话正是这样。如我国教育界曾经这样表述教师的学养原则: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拥有一桶水。后来,人们对这句话过于耳熱能详,也就不太经意了。可是吴校长却大加发挥指出,这水应该是自来水,自来水还不够,还应该是常来水,常来水也不够,更应该是营养水……这就将教师学养的提升,突破了数量的局限,形象地表述了教师学养应当具有自创性、可持续性和高品位,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吴校长经常讲出这类似乎突发奇想的话来,令人为之一震,又耐人寻味。像这样极富创意和个性的“言教”,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学生回忆说,吴校长当年上课时,讲话“每三句话可能就要带出两个成语来”。这是说他的言教具有丰富性。就在这次纪念他执教6。周年的大会上,他大约只讲了五分钟,其中强调教师素养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时,引用了三个事例:其一是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羨林之言:其二是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教授的论断:其三是2013年英国刊物《经济学人》杂志对5。多个国家、地区的教育绩效启示报告的结论——“教改没有万灵药,教师优秀最重要!”三个事例切中肯綮,又大大拓展了听众的视野,对人们认识教师素养的重要性,有很强的启迪作用。人們普遍认为吴校长善于言辞,实际上,吴校长的言教绝不仅仅是语言技巧高超,更重要的则是,以其独创性、启迪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呈现了言教应承载的教育功能,具有普遍意义。
  2.身教:以爱心与真诚引领师生求真
  吴校长极其重视身教,师生们都十分信服他。他认为教师素养的第一条就是“爱”,学校应当充满大爱,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师。他曾用歌德的话自励励人:“只有爱才能使生活充实,生命燃烧,没有爱一切都是空无。”他就是这样一位有深厚爱心的人。
  他爱教育。1956年,高中毕业的吴昌顺放弃了留苏预备生资格,服从需要,在北京五中留校任教。年近耄耋之年,他的嗓子坏了,他不心疼自己的身体,却为讲不了课焦虑。他对老朋友说:“嗓子不好最大的麻烦是讲不了课,我一辈子就喜欢讲课。”他对教育的爱,已经爱到生命与三尺讲台同在。这种执着的精神和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他爱老师,真心实意地关心每一位老师。有老师春节期间生病住院,他一家三口轮流去送饭。他的关爱换来了老师们的信赖,老师们甚至从他严厉的批评中,也能体会到蕴含着的诚挚关切。他更爱学生,为教出来一大批超过自己的学生而感到无比欣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精辟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倣真人。”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激情见真心。吴校长就是这样一位激情满怀的“真人”,以真诚的行动引领师生们求真。这才称得上具有“身教之功”!   3.心教:点燃火种,让学生“动心”“移情”
  身教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必须身先垂范。但是,示范有可能使学生局限于模仿,未必真能“动心”“移情”,而止于至善。最有效的教育应当是师生间“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施以“心教”,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师生间的“神交”。“心教之功”来自于教师内在的认知与情感的高度融合,一旦形之于外,便成为外在的风貌,则可称之为“神采”或“神韵”。例如:方岳《雪梅》就有“有梅无雪不精神”的诗句,這说明,在中国人心中,“精、气、神”还是一种富有美感的境界。
  吴校长讲课或讲话时充满激情,富有神韵,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听者“心动神移”。据说,有一位在国外留学的学生给吴校长写了一封信说,因为离开祖国久远了,很多事情都遗忘了,唯独记得您给我们上的语文课,记得您给我们朗读的《记念刘和珍君》,昨晚做梦我又梦见您给我们讲《记念刘和珍君》了……这位学生的记忆生动证明,吴校长授课既能入人心,还能入人梦!为什么他讲的课能有如此强劲的、跨越时空的穿透力呢?他自己曾坦言:“《记念刘和珍君》我至今能从头到尾地背诵,我是用全身心来讲我的语文课的,我就是希望我的学生将来无论何时何地都勿忘祖国。”只有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教育,才能“抵达学生心灵的深处”。有人说,吴校长讲课永远是激情洋溢的,他是用激情来点燃学生心头的火种。此话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尔基写的《丹柯》,就像丹柯一样,用心来教学生的老师,是将自己的心掏出来当火把,照亮学生走向光明天地的人!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集一生研读唐宋诗词的体会写道:
  以我之诗心,
  鉴照古人之诗心,
  又以你之诗心,
  鉴照我之诗心。
  三心映鉴,真情斯见,
  虽隔千秋,欣如晤面。
  这是大师对“心教”的最佳诠释。文化教育的传承,全赖“千秋一寸心”。吴校长正是凭借“千秋一寸心”,培育着千万学生的心灵。
  三、“精、气、神”的源头活水
  吴昌顺校长以好学、博学著称。年轻时,为了学习,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子午觉”,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休息过。他披衣读书,一直读到困倦,方才和衣而卧。好学和勤学使他成为北京市少有的、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当他进入“知天命”之年后,“老”字开始摆在面前。吴校长根据自己勤学的体会,倡言“活到老,学不老!”这使得他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现身说法地证明了其论断的正确性。在吴校长的启发下,笔者进一步思考了“好学”的教育价值,发表了一篇题为《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的文章。
  吴校长的话,使我对“老”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者来说,教育的倦怠是“老”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诲人不倦”则是教师未老的情状。什么样的教师能够“诲人不倦”呢?陶行知总结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有的教师教了几年书就厌倦了,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位教师不好学,不求进取,教学没有新意,变成了枯燥的重复劳动,当然就会越教越厌倦。相反,如果教师能够锐意求进,必然“越教越要教,越学越快乐”。他恳切地告诫教师们:“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这就是说,好学的教师必定乐教。乐教,即不以教为苦,才能无怨无悔不知疲倦地教诲学生,这是教师青春常在的原因。
  近年来,人们大声疾呼教育精神的回归,如果我们借助吴校长的“精、气、神”来概括一下教育精神的话,那么,它至少应当具有以下一些内容:拥有充沛的教育激情,为实现教育理想奋斗不息:从内心深处鄙弃平庸,乐于求知与求新:超越了世俗的功利与一般的责任心而达到热爱的境界:勇于担当而富有睿智……教育精神的外在表现往往令人感到大度而有神韵,在群体中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吴昌顺校长的“精、气、神”蕴涵丰富深邃,不是拙文概括得了的。一言以蔽之,在振兴中华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弘扬精、气、神,托起中国梦”!
  (编辑 许丽艳)
其他文献
最近多位名人因癌突然离世让人感叹:怎么突然就患癌了呢?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个“急症”,且也有“高危人群”。临床观察表明:部分人处于某种特定状态或罹患某些疾病,日久有可能演变为癌症,这种有可能发展成癌症的前期状态也称作为“癌前状态”。  这些人可能处在“癌前状态”  ●本刊记者:哪些人可能处在“癌前状态”?  ○何裕民:根据我们的经验,常见的“癌前状态”大致有——  1.高龄老年人。据研究,约有1/4的
摘要西安交通大学智力超常少年培养历经32年,基本实现了中学基础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间的有机衔接。在超常人才选拔方面,形成了“两阶段四模块”招生选拔模式,并通过选拔效度自评估机制检验选拔结果。在超常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联合预科中学、出版相应教材、加强素质教育,健全体制机制的完整模式。  关键词英才教育;超常教育;少年班;钱学森学院;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摘要]重庆市永川区为了实现“城校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立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把整个城市作为大社区的层面上,建设大职教、大社会间的关系。同时,改变政府角色,政府从原来的“管理者”变成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的统筹者,从原来的“领导者”变成促进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的引导者,为政校关系的进一步变革铺路。  [关键词]政府;职业教育;城校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摘要 性别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文化对两性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对受教育者的性别认知、性别观念以及性别行为的社会化施以影响的过程。西方学校性别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单一性别教育”“无性别教育”“单一性别教育的再兴起”“分性别教育”四个阶段。科学的学校性别教育应以性别平等、因性施教为基本原则,以双性化教育为理想模式,走多元化教育途径。  关键词 因性施教;分性别教育;单一性别教育;双性化教育;男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但人口大国不一定是教育大国。建国初期,中国有4亿多人口,而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6初等教育当量年。今天,我国的教育人口有3.67亿,比美国的全部人口还要多,占世界教育人口的22%,可谓是个教育大国。这样的教育规模是在短短的50多年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迅速形成的。就基础教育而言,2007年,小
摘要公立学校在编教师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辞职权与企业中的劳动者适用于《劳动合同法》不同,受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律法規调整。教师辞职权之所以受限制,主要基于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聘用制度公开招聘的程序要求和人才流动要保持适度性等三方面原因。公立学校在聘用合同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积极看待教师的辞职与流动;改变管理策略,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和梯队建设,防范教师辞职后的人才断层;在推进依法治校的大视
在兴趣课程论的启发下,我们认为课程的“真正中心”是儿童,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原则建立校本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通过课程的实施研究儿童,发现、认识、陪伴儿童兴趣的持续发展,也可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因此,近年来,北京光明小学结合学校“以德为先,以学生为本,健康治校”的育人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开展基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实践,助力学生发现兴趣、寻找爱好,并逐步形成特长,真正促进了学生的
时下,一些大型商场在顾客购物达到一定金额后,就给顾客发一张赠券:顾客收集若干张后,可向商场换取物品。美国心理学家拜恩博士指出,在人类的所有行为中,人们积累过去的感觉,就是在收集“心理赠券”,然后以完善或伤害自我、报答或报复他人等方式进行兑现。在学校中,教师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在收集校长送给他们的“心理赠券”,如信任、怀疑、肯定、否定、表扬、批评、赞赏、讽刺等。这些“心理赠券”,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或抑
2008年,在华盛顿樱花盛开的时候,我们访问了美国教育部。教育部大楼的楼门正在装修,所以在门外搭建了一座红色的临时楼门,在这很像校门的临时楼门上,写着一行大字:“不让一个孩子落伍”。这句话正是当前美国基础教育的主题。  美国教育部前副部长苏珊是《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主要起草者之一,她陪同我们会见了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凯瑞博士和部长助理麦斯卡尔博士。大家都是教育界的同行,所以寒暄几句就立刻进入了《不让
所谓“案例积淀式”校本研训,是指在校本研训活动中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成长剖析、问题讨论、阅读思考、课堂诊断、专题研究等活动,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以案例的形式记录各自学习、思考、成长的全过程。    成长剖析    所谓成长剖析,就是教师通过剖析优秀教师的成长个案,探索总结教师成长的规律,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和途径,形成“教师成长案例”。  1. 剖析优秀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