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材料时既无标准,也无原则可言,文章显得“散而浅”,根本无法做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主张。所以,只有根据写作文章的具体要求,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取其最合用的精当材料,才能把文章写好。
【关键词】高考作文;选材标准;选材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47-01
对于写作,古人有“博收而约取”和“深探力取”的看法。占有的材料越多,那么材料也就越芜杂,其中必有主次、深浅、轻重、大小、粗细、文野之分,因此,我们应该要认真挑选,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应该要有选择的标准和选择的原则。
一、选择材料的标准
选择材料贵在一个“严”字。什么材料该选,什么材料该舍弃,有时很难取舍。因此,需要作者从写作实际出发,进行同类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取最动人,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舍弃那些相对逊色的材料。真正做到:选取有纳宝之喜,舍弃无遗珠之憾。
文章是精神产品,要给人以教育,以知识,以启迪,材料如果不经过严格的选择,不仅不能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要使材料选得精当,占有材料就要“多”,选择材料就要“严”。不这样做,就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这是一般人在选择材料时常犯的错误。
二、选择材料的原则
一般地说,选择材料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一)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无论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不能忽略主题和材料的关系,都不能离开主题的支配而去任意地、片面地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最精当的材料把主题表现得充分、突出、深刻,是为了使材料更好地为主题服务,因此,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主次和详略。凡是能够有力地表现、说明、烘托主题的材料,就要选用。如史铁生的《我的地坛》,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经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通过写对地坛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来衬托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以及作者成功时不能与母亲分享的愧疚之情。母亲是大家最熟悉的人,对母亲的材料也一定掌握很多。但作者却以他那看透生死的独特视角,紧紧围绕着表现主题的需要,严格地挑选了这样两方面的材料:一是作者惨遭不幸时,母亲的陪伴、开导、劝慰,以及作者进入地坛不回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寻找;二是通过两个散步的老人的谈话,从侧面来烘托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从而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二)要选取真实可靠的材料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所谓真实,就是说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还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和生活本质,才能帮助读者正确地认识世界。当然对于材料要有据可查,不能进行所谓的“必要补充”,就是写抒情散文,也必须要做到情真、意切。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夜蝉声”,有读者提出疑问。作者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专门请教了昆虫学家,自己又几次亲耳听见夜晚的蝉鸣声,才最终确定了夜晚也有蝉鸣这一事实。真实可靠的材料,能令人信服。
(三)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的材料就是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所谓的典型材料,可能是一个典型人物,一桩典型事件,一个典型场面,一个典型故事,也有可能是人物的典型语言或典型动作。凡是典型材料,不论大小都具有普遍意义,用到文章中都有助于使主题深化,使文章精粹有力,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读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善于写作的人,都会依据所要表达的主题,严格而巧妙地精选典型的材料。如荀子的《劝学》,谈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时,就引用了一个典型的材料,说:“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用心躁也。”一是蚯蚓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一是螃蟹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这两个事例告诉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蚯蚓一样“坚持、专一”,而不能像螃蟹一样“三心二意”,事例紧扣主题,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四)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文章最忌百家衣”,选择材料贵在新颖。所谓新,不外乎两种情况:首先是指新发现的,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其次是指有新的认识和感受到的材料。
今天,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新事物层出不穷,也就要求我们考生要追踪时代的步伐,真正深入到跳跃着的现实生活中,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把握现实生活的新特点、新面貌,及时地抓住有价值的写作对象,写出主题新、深,内容生动活泼、充满朝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好文章。
(五)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是指了解得最清楚和感受最深刻的材料。选择熟悉的材料,写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出别人看不见、想不到、没有体会的东西。这样,文章才能显出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且深刻动人。文章是要创新的,新才有生命,才有力量,而创新必须建立在对生活熟悉、感受深刻的基础上,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其中多处对老北平的格局,对北平人的生活状态都进行了细致地描述,试想,如果老舍先生不是对北平的熟悉,又怎能写出这样如此强烈的对北平深深怀念的好的文章呢?
总之,考生社会经验丰富了,思想水平提高了,就可将文章的散兵游勇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使之成为具有战斗力的精兵强将。“博学才能多才,远见才能卓识”,考生只有将学、见、才、识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出人头地”的文章。
【参考文献】
[1]谈中学生作文如何选材,庐江教育网,2009年。
[2]《立足生活,着眼自然,关注社会 ——谈高考作文的选材》,高中语文教学网,2008年。
【关键词】高考作文;选材标准;选材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47-01
对于写作,古人有“博收而约取”和“深探力取”的看法。占有的材料越多,那么材料也就越芜杂,其中必有主次、深浅、轻重、大小、粗细、文野之分,因此,我们应该要认真挑选,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应该要有选择的标准和选择的原则。
一、选择材料的标准
选择材料贵在一个“严”字。什么材料该选,什么材料该舍弃,有时很难取舍。因此,需要作者从写作实际出发,进行同类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取最动人,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舍弃那些相对逊色的材料。真正做到:选取有纳宝之喜,舍弃无遗珠之憾。
文章是精神产品,要给人以教育,以知识,以启迪,材料如果不经过严格的选择,不仅不能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要使材料选得精当,占有材料就要“多”,选择材料就要“严”。不这样做,就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这是一般人在选择材料时常犯的错误。
二、选择材料的原则
一般地说,选择材料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一)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无论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不能忽略主题和材料的关系,都不能离开主题的支配而去任意地、片面地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最精当的材料把主题表现得充分、突出、深刻,是为了使材料更好地为主题服务,因此,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主次和详略。凡是能够有力地表现、说明、烘托主题的材料,就要选用。如史铁生的《我的地坛》,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经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通过写对地坛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来衬托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以及作者成功时不能与母亲分享的愧疚之情。母亲是大家最熟悉的人,对母亲的材料也一定掌握很多。但作者却以他那看透生死的独特视角,紧紧围绕着表现主题的需要,严格地挑选了这样两方面的材料:一是作者惨遭不幸时,母亲的陪伴、开导、劝慰,以及作者进入地坛不回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寻找;二是通过两个散步的老人的谈话,从侧面来烘托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从而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二)要选取真实可靠的材料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所谓真实,就是说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还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和生活本质,才能帮助读者正确地认识世界。当然对于材料要有据可查,不能进行所谓的“必要补充”,就是写抒情散文,也必须要做到情真、意切。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夜蝉声”,有读者提出疑问。作者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专门请教了昆虫学家,自己又几次亲耳听见夜晚的蝉鸣声,才最终确定了夜晚也有蝉鸣这一事实。真实可靠的材料,能令人信服。
(三)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的材料就是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所谓的典型材料,可能是一个典型人物,一桩典型事件,一个典型场面,一个典型故事,也有可能是人物的典型语言或典型动作。凡是典型材料,不论大小都具有普遍意义,用到文章中都有助于使主题深化,使文章精粹有力,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读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善于写作的人,都会依据所要表达的主题,严格而巧妙地精选典型的材料。如荀子的《劝学》,谈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时,就引用了一个典型的材料,说:“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用心躁也。”一是蚯蚓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一是螃蟹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这两个事例告诉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蚯蚓一样“坚持、专一”,而不能像螃蟹一样“三心二意”,事例紧扣主题,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四)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文章最忌百家衣”,选择材料贵在新颖。所谓新,不外乎两种情况:首先是指新发现的,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其次是指有新的认识和感受到的材料。
今天,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新事物层出不穷,也就要求我们考生要追踪时代的步伐,真正深入到跳跃着的现实生活中,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把握现实生活的新特点、新面貌,及时地抓住有价值的写作对象,写出主题新、深,内容生动活泼、充满朝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好文章。
(五)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是指了解得最清楚和感受最深刻的材料。选择熟悉的材料,写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出别人看不见、想不到、没有体会的东西。这样,文章才能显出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且深刻动人。文章是要创新的,新才有生命,才有力量,而创新必须建立在对生活熟悉、感受深刻的基础上,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其中多处对老北平的格局,对北平人的生活状态都进行了细致地描述,试想,如果老舍先生不是对北平的熟悉,又怎能写出这样如此强烈的对北平深深怀念的好的文章呢?
总之,考生社会经验丰富了,思想水平提高了,就可将文章的散兵游勇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使之成为具有战斗力的精兵强将。“博学才能多才,远见才能卓识”,考生只有将学、见、才、识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出人头地”的文章。
【参考文献】
[1]谈中学生作文如何选材,庐江教育网,2009年。
[2]《立足生活,着眼自然,关注社会 ——谈高考作文的选材》,高中语文教学网,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