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摈弃“精英教育”的观念,构建和谐教育。语文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适当的布置语文学困生的课外作业是转化学困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兴趣;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40-02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初中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班级那些能考上高中的同学,而那些学困生常常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老师的眼里,学困生只要不调皮就不用管,更不去关心他们的成绩,实属“多余的人”。然而,近年来,各地规范办学的文件相继出台,不再单纯的以升学率来论“英雄”,昔日大街小巷有关中考、高考升学率的横幅再也见不到了,当今语文教学不再是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精英教育”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素质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作为教师,应是素质教育的信使,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思想,领会新课程的精神理念,把目光投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好迪”产品的那句广告词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提高学困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语文教师所关注的应该是全体同学,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他们更应该受到关爱。通常情况下,学困生要占到班级总人数的20%左右,这部分同学往往考试不及格,究其原因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有的是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懒于开口,怕吃苦,缺少家庭辅导条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这个层次的学生也就是我们要大力转化的学困生群体。语文教师义不容辞,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而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是提高学困生的语文素养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给学困生布置课外作业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究,有些不甚成熟的看法,愿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已期找到更好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学困生的成绩,让每位学困生都能分享到素质教育的成果。
一、养成习惯类作业
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得好:“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吕淑湘先生也曾有一段非常出色的论述:“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叶圣陶先生也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些论述无不说明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
很多语文学困生所以成绩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这里所谈的是认真书写的习惯。相信很多语文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成绩差的学生,书写往往都很潦草,而学习好的同学常常是字也写得认真、漂亮。本人任教的八年级两个班有二十名学困生,其中书写潦草的有十七人,为转化这些学困生,我先从书写抓起,主要做法是给学困生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让其养成认真的书写习惯。首先要求这些学困生每人要有一本楷书字帖,从描红到临摹再到独立写,循序渐进。每天布置写二百字左右的课外作业,当然,教师要及时检查、指导、鼓励,几个月以后,学困生的书写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同学在书法比赛中竟然还获奖。他们各科作业的书写都有了很大进步,试卷卷面整洁,书写认真,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由此,我觉得转化学困生,应培养学困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兴趣类作业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培养兴趣类作业可以设计以下几种:
(一)搜集成语故事
很多学困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教师可以让他们课后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并在语文课上讲给同学们听一听。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语文兴趣。我们班的戴超同学,语文成绩本来很差,课堂上从来不发言,自从那次上台讲了成语故事以后,语文课上表现很积极,学习兴趣很浓,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为课文插图
《学习心理学》中也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初中语文书有一些情文并茂的课文,但是没有插图,或者缺少色彩,而有的学困生喜欢画画,我就让他们在课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内容转换成图画。比如学完《阿里山纪行》一文后,有位学困生叫王宇,他把阿里山的几处景点用彩笔画成四幅图,还加上小标题,课堂展示的时候,得到同学们的大加赞赏。从此,这位平时从不被别人瞧得起的同学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语文非常认真。想不到一篇课文的插图改变了一位同学的学习态度,或许他已经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为课文插图,既让学困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三)自编语文试题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习惯于自己出试题,无可厚非。新一轮语文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我们的“权力”是否该下放一些?语文试题无非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本身没有什么神秘而言,因此,我对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检测作了一些尝试,让学困生自己利用星期天出一份试题(试题给学困生做),有个学生似乎有点“受宠若惊”,他说:“老师,我行吗?”我就告诉他:“老师相信你会出一份像样的试卷。”星期一,那位同学果然把试卷出得很好,我借此机会还在班级表杨了他,这位同学后来进步很快,目前已经“脱困”。
三、沟通交流类作业
很多学困生由于自卑的心理,不愿和家长、老师沟通交流,致使我们的教学有些被动茫然,事倍功半。为此,我给学困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每两周给家长、语文老师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畅谈自己的一些心里话。实践证明这种效果很不错,有位家长看到孩子给他写的信竟然流泪了,那位家长打电话告诉我:“老师,我真没想到家庭的不合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这么大的伤害……”后来,那位家长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夫妻关系搞好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一举两得。让我意外的是一封书信竟然改变了一个家庭,更改变了一个学困生的成绩。
四、综合实践类作业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很多语文学困生懒于动手,不愿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为此,我给学困生布置了以下课外作业:
(一)每两周自编一份语文小报
语文小报的形式、内容可以自己设计,不拘一格。教师和学生对小报两周一评,并对优秀的小报给予表扬。很多学困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既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二)每月出一期黑板报
班级黑板报往往都是由特长生出的,我打破了这一惯例, 全由学困生来出,这些同学非常认真,毫不逊色,受到同学们的夸奖,很有成就感,培养了自信心。
(三)做一回校园广播台播音员
平常,学困生很难走进校园广播台,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听众”。其实,有的学困生还是有播音天赋的,通过朗诵比赛,我从学困生中选出了六位同学主持校园广播台的节目,反应很不错,师生给予了他们很高的评价。有的同学还被评为优秀播音员。激发了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的强烈兴趣。提高了他们语文的综合素养。
总之,转变学困生是素质教育赋予我们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老师有爱心,有恒心,有耐心, 有细心,有信心,有创新。本文仅从课外作业的布置方面浅谈了一点个人的看法,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
【作者简介】王国起,男,1968年8月出生,大专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镇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兴趣;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40-02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初中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班级那些能考上高中的同学,而那些学困生常常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老师的眼里,学困生只要不调皮就不用管,更不去关心他们的成绩,实属“多余的人”。然而,近年来,各地规范办学的文件相继出台,不再单纯的以升学率来论“英雄”,昔日大街小巷有关中考、高考升学率的横幅再也见不到了,当今语文教学不再是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精英教育”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素质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作为教师,应是素质教育的信使,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思想,领会新课程的精神理念,把目光投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好迪”产品的那句广告词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提高学困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语文教师所关注的应该是全体同学,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他们更应该受到关爱。通常情况下,学困生要占到班级总人数的20%左右,这部分同学往往考试不及格,究其原因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有的是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懒于开口,怕吃苦,缺少家庭辅导条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这个层次的学生也就是我们要大力转化的学困生群体。语文教师义不容辞,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而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是提高学困生的语文素养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给学困生布置课外作业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究,有些不甚成熟的看法,愿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已期找到更好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学困生的成绩,让每位学困生都能分享到素质教育的成果。
一、养成习惯类作业
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得好:“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吕淑湘先生也曾有一段非常出色的论述:“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叶圣陶先生也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些论述无不说明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
很多语文学困生所以成绩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这里所谈的是认真书写的习惯。相信很多语文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成绩差的学生,书写往往都很潦草,而学习好的同学常常是字也写得认真、漂亮。本人任教的八年级两个班有二十名学困生,其中书写潦草的有十七人,为转化这些学困生,我先从书写抓起,主要做法是给学困生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让其养成认真的书写习惯。首先要求这些学困生每人要有一本楷书字帖,从描红到临摹再到独立写,循序渐进。每天布置写二百字左右的课外作业,当然,教师要及时检查、指导、鼓励,几个月以后,学困生的书写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同学在书法比赛中竟然还获奖。他们各科作业的书写都有了很大进步,试卷卷面整洁,书写认真,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由此,我觉得转化学困生,应培养学困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兴趣类作业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培养兴趣类作业可以设计以下几种:
(一)搜集成语故事
很多学困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教师可以让他们课后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并在语文课上讲给同学们听一听。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语文兴趣。我们班的戴超同学,语文成绩本来很差,课堂上从来不发言,自从那次上台讲了成语故事以后,语文课上表现很积极,学习兴趣很浓,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为课文插图
《学习心理学》中也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初中语文书有一些情文并茂的课文,但是没有插图,或者缺少色彩,而有的学困生喜欢画画,我就让他们在课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内容转换成图画。比如学完《阿里山纪行》一文后,有位学困生叫王宇,他把阿里山的几处景点用彩笔画成四幅图,还加上小标题,课堂展示的时候,得到同学们的大加赞赏。从此,这位平时从不被别人瞧得起的同学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语文非常认真。想不到一篇课文的插图改变了一位同学的学习态度,或许他已经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为课文插图,既让学困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三)自编语文试题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习惯于自己出试题,无可厚非。新一轮语文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我们的“权力”是否该下放一些?语文试题无非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本身没有什么神秘而言,因此,我对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检测作了一些尝试,让学困生自己利用星期天出一份试题(试题给学困生做),有个学生似乎有点“受宠若惊”,他说:“老师,我行吗?”我就告诉他:“老师相信你会出一份像样的试卷。”星期一,那位同学果然把试卷出得很好,我借此机会还在班级表杨了他,这位同学后来进步很快,目前已经“脱困”。
三、沟通交流类作业
很多学困生由于自卑的心理,不愿和家长、老师沟通交流,致使我们的教学有些被动茫然,事倍功半。为此,我给学困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每两周给家长、语文老师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畅谈自己的一些心里话。实践证明这种效果很不错,有位家长看到孩子给他写的信竟然流泪了,那位家长打电话告诉我:“老师,我真没想到家庭的不合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这么大的伤害……”后来,那位家长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夫妻关系搞好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一举两得。让我意外的是一封书信竟然改变了一个家庭,更改变了一个学困生的成绩。
四、综合实践类作业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很多语文学困生懒于动手,不愿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为此,我给学困生布置了以下课外作业:
(一)每两周自编一份语文小报
语文小报的形式、内容可以自己设计,不拘一格。教师和学生对小报两周一评,并对优秀的小报给予表扬。很多学困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既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二)每月出一期黑板报
班级黑板报往往都是由特长生出的,我打破了这一惯例, 全由学困生来出,这些同学非常认真,毫不逊色,受到同学们的夸奖,很有成就感,培养了自信心。
(三)做一回校园广播台播音员
平常,学困生很难走进校园广播台,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听众”。其实,有的学困生还是有播音天赋的,通过朗诵比赛,我从学困生中选出了六位同学主持校园广播台的节目,反应很不错,师生给予了他们很高的评价。有的同学还被评为优秀播音员。激发了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的强烈兴趣。提高了他们语文的综合素养。
总之,转变学困生是素质教育赋予我们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老师有爱心,有恒心,有耐心, 有细心,有信心,有创新。本文仅从课外作业的布置方面浅谈了一点个人的看法,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
【作者简介】王国起,男,1968年8月出生,大专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镇第二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