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尤为严重的世界性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样是非常严峻的。而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脊梁,对于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当前环境教育现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又对我国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次,总结出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环境教学
引言:
在我国中学生物新课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了应该让中学生在生物课程中清楚的了解到我国现有的自然资源以及生物科技的情况,同时还要培养中学生的爱国精神、珍爱生命、敬畏自然,提高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我国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巨多的问题,只有真正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物教學中环境教育的有效性,能够真正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从细节做起,来发自内心的保护环境,进而不断的改善现阶段的自然资源情况,使得我们的地球能够恢复原有的样貌。
一、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深入,环境教育也随之不断的发展,这也使得我国居民深刻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深了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理解,让人们对环境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纵观我国学校环境教育的,可以组略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重新定向阶段以及创建绿色学校阶段,其中的每个阶段的目的都是将保护环境的理解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普及各种环保知识,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工业革命是由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首先进行的,所以这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最先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自然资源也越发短缺,此时这些发达国家也率先开始对学生以及公民的普及环境教育,想以此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的问题。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一)教学的便利性
现行初中生物课本中有专门针对环境教育的章节,这就为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便利。
(二)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大力呼吁保护环境,制定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各种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相继成立。2003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春季起,在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专题教育课;同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提出环境教育是新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将环境教育作为跨学科主题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这就为环境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素材的易得性
水污染、大气污染、沙尘暴及洪涝灾害等环境问题随处可见,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各种环境问题,切实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威胁,激发忧患意识,提高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自身素质不能满足环境教育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以及学生都在盲目的追逐于升学率,将学习放在首位,进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大多数的环境教育同样是应试教育为主,并没有将其纳入到主体教学计划之中,也就缺少了对学生环境教育的深入培养,其教学模式也存在应付的情况,在具体的实施时,力度也相对较小。
在进行具体的教育中,一方面,现阶段的中学生物教师在环境知识相应的欠缺;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学生物教师的教育重点也没有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并没有提高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学生物教师也并没有为探索环境教育模式而付出太多的努力。导致了大多中学生物教师缺乏相应的环境知识,最终限制了环境教育的深入。
(二)环境教育方式单一
环境教育需要与初中生物课本相结合,同时要通过实践方式不断的加深其知识。生物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学生环境知识的同时,应该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真实的了解自然的重要,切实的了解目前环境的真实问题,进而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环境教育大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吗,学生很少或者是并没有进行户外的实践活动,而环境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四、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模式的建议
(一)对生物教师进行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
教师在环境教育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直接影响着环境教育的成功与否。生物是中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课程,生物教师对环境教育的态度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多数的中学生物教师还缺乏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致使一些生物教师环境教育知识难以大幅度提升。在我国中学开设的众多环境教育培训中,多数的培训效果都不理想,但是培训成本还比较高,成本与效益没有达到最大配比目标。因此,要加大对生物教师进行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根据目前我国中学的实际教育情况来开展培训活动,进而加强教师对环境教育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在中学中逐渐打造一支环境教育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二)采用灵活多样环境教育方式
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促使其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所以在通过课堂传授环境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将学生带出课堂,亲身体验各种环境问题,让其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提高环保意识;同时,通过指导学生诸如爱鸟护鸟、植树造林活动,增强保护环境的动手能力。另外,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如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不同),开展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中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创造者、建设者,把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不仅能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根据学生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促进环境保护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梦冉.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44-45.
[2]朱淑鸣. 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3]阳建忠,祝长水,万天亮,陈安福.互联网环境下的“育心型”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以四川省成都市华阳中学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21(06):35-38.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环境教学
引言:
在我国中学生物新课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了应该让中学生在生物课程中清楚的了解到我国现有的自然资源以及生物科技的情况,同时还要培养中学生的爱国精神、珍爱生命、敬畏自然,提高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我国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巨多的问题,只有真正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物教學中环境教育的有效性,能够真正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从细节做起,来发自内心的保护环境,进而不断的改善现阶段的自然资源情况,使得我们的地球能够恢复原有的样貌。
一、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深入,环境教育也随之不断的发展,这也使得我国居民深刻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深了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理解,让人们对环境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纵观我国学校环境教育的,可以组略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重新定向阶段以及创建绿色学校阶段,其中的每个阶段的目的都是将保护环境的理解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普及各种环保知识,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工业革命是由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首先进行的,所以这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最先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自然资源也越发短缺,此时这些发达国家也率先开始对学生以及公民的普及环境教育,想以此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的问题。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一)教学的便利性
现行初中生物课本中有专门针对环境教育的章节,这就为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便利。
(二)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大力呼吁保护环境,制定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各种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相继成立。2003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春季起,在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专题教育课;同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提出环境教育是新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将环境教育作为跨学科主题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这就为环境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素材的易得性
水污染、大气污染、沙尘暴及洪涝灾害等环境问题随处可见,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各种环境问题,切实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威胁,激发忧患意识,提高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自身素质不能满足环境教育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以及学生都在盲目的追逐于升学率,将学习放在首位,进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大多数的环境教育同样是应试教育为主,并没有将其纳入到主体教学计划之中,也就缺少了对学生环境教育的深入培养,其教学模式也存在应付的情况,在具体的实施时,力度也相对较小。
在进行具体的教育中,一方面,现阶段的中学生物教师在环境知识相应的欠缺;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学生物教师的教育重点也没有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并没有提高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学生物教师也并没有为探索环境教育模式而付出太多的努力。导致了大多中学生物教师缺乏相应的环境知识,最终限制了环境教育的深入。
(二)环境教育方式单一
环境教育需要与初中生物课本相结合,同时要通过实践方式不断的加深其知识。生物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学生环境知识的同时,应该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真实的了解自然的重要,切实的了解目前环境的真实问题,进而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环境教育大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吗,学生很少或者是并没有进行户外的实践活动,而环境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四、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模式的建议
(一)对生物教师进行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
教师在环境教育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直接影响着环境教育的成功与否。生物是中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课程,生物教师对环境教育的态度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多数的中学生物教师还缺乏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致使一些生物教师环境教育知识难以大幅度提升。在我国中学开设的众多环境教育培训中,多数的培训效果都不理想,但是培训成本还比较高,成本与效益没有达到最大配比目标。因此,要加大对生物教师进行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根据目前我国中学的实际教育情况来开展培训活动,进而加强教师对环境教育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在中学中逐渐打造一支环境教育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二)采用灵活多样环境教育方式
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促使其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所以在通过课堂传授环境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将学生带出课堂,亲身体验各种环境问题,让其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提高环保意识;同时,通过指导学生诸如爱鸟护鸟、植树造林活动,增强保护环境的动手能力。另外,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如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不同),开展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中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创造者、建设者,把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不仅能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根据学生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促进环境保护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梦冉.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44-45.
[2]朱淑鸣. 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3]阳建忠,祝长水,万天亮,陈安福.互联网环境下的“育心型”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以四川省成都市华阳中学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21(0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