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忐忑》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上流传的《忐忑》是一首世人为之震惊的歌曲,这是一首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歌曲。可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举世无双的“神曲”。
  我之于音乐,就如文盲之于文化,只有听别人海侃神吹的份了。但这首《忐忑》让我在突然之间认识到了音乐居然可以这样,这种欣喜就像文盲突然发现自己虽然不懂文化但早已经是文化中的一份子的惊讶。
  这首歌的作曲是一个外国人——“老锣”,此人也可以算作是研究中国风歌曲的专业人士吧;演唱者是中国民歌歌手龚丽娜。这二人也是夫妻。这还真有点中西结合的味道了。
  由于这首歌没有歌词,我初听它时,感觉就像是正在大马路上散步的我突然被丢进了正在飞速旋转的过山车里,吓得我魂飞魄散,早已头晕脑胀,心中蓦地升腾起一种愤怒甚至是想骂人的感觉。正当我愤怒到想骂人时,才发现心都被它颠出了九霄云外,那我就只有在地上等着收拾好那被神曲撕毁的心情残骸再来愤怒吧。
  如果说欣赏宋祖英的歌曲像沐浴在温婉馨香的山涧里,像品评一杯韵味悠长的陈年佳酿,那么欣赏《忐忑》这首歌就像是凡人坐上了孙悟空的筋斗云,早被飘得心肝俱裂,更像是一个大清早就喝醉了酒的醉汉一样癫癫狂狂。如果把有歌词的歌比作是阳光下那靓丽的影子,那么这首无歌词的歌就是月光下那没影子的孤魂野鬼,神秘、怪异。
  细听这首“歌”,它也未尝不是一首歌。
  古人曾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则长言之,长言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觉得《忐忑》就是一种集情、言、手舞足蹈于一体的具有超大容量的艺术容器。此容器很奇特,它不古不今,可大可小,可纳多,可盛少,可装喜,可装忧,这一切就看欣赏者的爱好了。
  在表演时,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就像夸父逐日似的酣畅淋漓,眼珠子就像在大匣子里肆意狂奔的两颗黑珍珠,肢体语言中流露出一种巫师似的神秘。
  如果把宋祖英的歌比作是天上的观音菩萨,那么龚丽娜的《忐忑》仿佛就是地上的土地爷。前者典雅、端庄、大气、富贵,让人赏心悦目,击节赞赏;后者的怪异邪门,让人大跌眼镜,心神无主。这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发差,让我们的视听在一瞬间遭遇八级地震,突然崩塌;所幸的是,还活着,收拾视听,再听听,又有一种观音菩萨突然来了次青涩的初恋,大度能容天下事的如来佛向玉皇大帝讨要工资似地石破天惊的感觉。
  《忐忑》就是用祖先用过的最原始的歌词来感发人心吧,从这角度说,它还可以算是音乐的回归。它究竟表达什么,由于无歌词,我们不能直接得知,但是从它所有的那些“歌词”和表演时的情态以及正常的曲子来看,我们也可以去触摸它的感情内涵:它时而忧愤,时而急躁,时而沉思,时而质问。我听着这首歌时,只觉得自己的神经完全被它拿捏住了,动弹不得,让人要活不死,要死不活。它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感情调子,这或许就是这首歌留给听者的忐忑吧。
  这首歌的风格被定义为一首另类民歌。中国民歌,它常给人们的印象就是穿着又长又大又雍容华贵的礼服,做着有板有眼的动作,拥有一种端庄严肃的风格。对此,很多人也表示过异议,为什么民歌完全就是这样的千篇一律呢?或许龚丽娜就是把这个问题放在实践中寻找答案的第一人吧。
  把所有的溢美之词给《忐忑》也不够,索性我什么也不赞美,或许一遍遍重复听它就是最好的赞美和致敬。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三疑三探理论根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非常必要。  一、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意义非凡  1.“师生互动”,融洽和谐课堂  在三疑三探教学
期刊
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文学作品中隐含着的智慧和人性光芒,结合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一、解读人格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曾有报告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
期刊
《石壕吏》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叙述安史之乱期间,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人也未能幸免的事。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以前上这篇文章,课堂上总是以老师讲解为主,把重点放在字词句的翻译上,给学生朗读、自行领悟和思考的时间不足,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化,特别是对石壕吏的凶横残暴形象认识不深,对作者的感情无法很好地把握。这样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
期刊
小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中的一个新题型,分值高,学生不容易把握。对这个专题的复习,如果我们能立足课本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的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以学习如何描摹声音为切入点,交流小作文教学的的方法。  一、理论指导:  了解描写的角度,复习学习描摹声音的方法。  1.我选择了课本中有关对声音描写的经典篇章,让学生从理论上先明确描写的角度可以分为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相关
期刊
湖北省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于2011年11月在湖北省荆门市举行。这节课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得到了与会的省内外语文教育专家、各地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同和高度好评。  文言文教学该怎么展开?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课堂该如何构建?我认为其关键是在于把握好两点:一是要遵循文言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二是要努力实现文言文教学的价值最大化。  我们不能用教授散文的方式方法来开展文言文教学,也不能用教授议论文的技巧、手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需要他们独立地阅读书籍,搜集处理信息。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独立阅读书籍的能力和习惯是中小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
期刊
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爬、滚、打,几多艰辛、几多欣喜,一言难尽。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看着自己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内心充满了成就感,教学工作也就有了动力。教师教学要用心,要“步步惊心”,学生学习要用心,也要“步步惊心”,这样才有可能学好语文。我在摸索中积累了一些做法,介绍出来,以期共同进步。  一、独立思考,用“心”预习  习惯比聪明更重要。人们很少把习惯和成功关联在一起。高中
期刊
作为一种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读书方式,是什么让批注法具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延续几千年,而且为众多名家伟人所认可呢?  自古以来,读书的方式,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朗读、默读、跳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泛读、精读、通读、跳读、再读等等,也有很多名家自己的独门读法,极具个性特征,可以说是各有千秋,难分轩轾。但与批注法(有的人称为写读)相比,它们似乎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不管形式怎样变,更多的是关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不论怎样改革,语文的本质属性——情感是不会变的。我们常说,教学生要先学会做人而后成才,而做人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要做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学会感恩,珍爱生命,学会爱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利用课堂教学把各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完成好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呢?  一、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情
期刊
2011年12月30日下午,“成都——资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在我资阳中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成都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张文惠老师和我们资阳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亲密合作,为现场的老师和嘉宾献上了一堂精彩而富有启迪意义的心理健康体验课——《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句句精心的讲解,一次次积极的引导以及虽显稚嫩却颇具大胆创新的回答,赢得了阵阵掌声。  示范课后,来自成都市的四川省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