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家园合作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实之处,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依靠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园互动形成合力。
关键词:家长;幼儿园;家园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保证孩子最初情感的形成,幼儿园则更专业更有计划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孩子将家园“巧妙”地联系起来,构筑起了家园之间桥梁。孩子的教育不再是家长或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和责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老话题,又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1984年,美国幼教协会制定并颁布了《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它将家园共育作为衡量早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做了专门的规定:“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家长有效合作,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1988年,日本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它在幼儿园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与家庭密切合作,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家庭、学校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可见,家园共育已是世界幼教发展的一个趋势。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心来完成的,同样,家园合作共育也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付出“心”,以“心”创“新”。
一、以满满的“爱心”创发展 “新环境”
爱是需行动的,家长爱子心切,希望幼儿园与之同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一个社会大环境,承担着对幼儿的爱和责任。家园双方以该有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对此我们不能否认,事实上诸多对幼儿的爱已被悬空。家长委员会是园方和家长交流的平台,但不少幼儿园该机构只浮于表面,它该有的价值未被深度挖掘,对幼儿园工作参与较少。在美国大多数的幼儿园会专门留出一个房间成立家长中心,有些面积不太大的幼儿园则在走廊或教室划出一定空间作为家长活动角,家长中心或家长活动角放有家长必读书籍、孩子的作业、公告牌等,家长可以在这里与教师及孩子们交谈;了解班级情况召开家长会议。在英国,这样的场所称为父母屋。在日本则称为家长室。[1]家长中心的存在比我们的家长委员会的存在价值要高得多,他们已然把对孩子的爱付诸于行动。我们该如何呢?家长委员会可以和园方商量,利用双休日家长和教师可以就班上出现的某些问题经头脑风暴共同磋商解决或就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经有目的有意识的共同策划将它变成现实。如与园方合作,组织家庭以大自然以及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作为活动场景,以扩展幼儿空间为主要目的,让家长、孩子体验活动氛围而开展的亲近自然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交流多了,理解深了,距离更近了,感情更密切了。幼儿能接触到在教室中无法接触到的奇妙事物,体验、发现、探索和收获就是幼儿成长的过程。类似活动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活动也可见,然而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爱也从行动上充分体现了,一种家长和教师交流的新环境也得以创造。
二 以足够的“耐心”创教育“新思维”
幼儿教育是需耐心的事业。家长心疼孩子却也需耐心地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幼儿在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在突发状况下家长需耐心听教师解释。教师和家长都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难处,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要相互尊重,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换来彼此之间的支持。现在很多幼儿存在分离焦虑,每天来幼儿园总会哭闹着不愿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师不应“霸道”地将幼儿从自己身边推开或者从家长那里强行将幼儿抱进教室,家长和教师应该耐心地和孩子进行“周旋”,慢慢地减少孩子分离焦虑带来的痛苦和不安,用你的耐心和关怀让幼儿获取心灵上的安全感。
此外,教师要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与家长建立起友好关系。我们通常说孩子是好问的,大小疑问特别多。其实我们不要小看了我们的家长,家长有时候也很“好问”。每次离园或者其他活动,家长们总会问:“我们家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 “我家宝贝最近有进步吗?”等等,很多时候每个家长问的是同一个问题,但教师却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回答,因此一个问题会有上十种答案。所以当家长在询问教师幼儿情况之时,纵使该问题教师已经解答过十遍,甚至二十遍,但也需拿出你的耐心去解答家长的问题和疑惑,给他们一个满意且真实的回答,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园的真实情况,从而在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教育幼儿。
三、以无比的“细心”创优异“新儿童”
孩子年幼,情感、认知发展不完善,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自身内心感受,家长和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幼儿细微情绪变化。幼儿偶尔的反常行为(打人、情绪低落)代表他们“受伤”了。此时,家长和幼儿园应细心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脱离心里的不愉快,释放情绪,我们的天使会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因为家长和教师一个细心观察的眼神也许就是幼儿的希望。
教师的细心可以构筑起家园合作共育的桥梁。一个班级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教师要细心去发掘幼儿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平时调皮难教的幼儿,及时将幼儿的闪光点反馈给幼儿的家长,能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内心。很多幼儿在园和在家表现不一,另家长很是苦恼,教师能给予家长很大的帮助。教师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将每一个幼儿的表现都直接反馈与家长,但教师可以适时地将幼儿在园表现记录在纸条上让幼儿带着它们“飞”到每一个家庭,让家长知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进步。每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但只要细心观察他们总会有让我们想不到的闪光点。教师若及时将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和家长沟通并给予表扬鼓励,幼儿的自信心会增强甚至可以改变他们在幼儿园的表现。
四、以珍贵的“平常心”创家园“新关系” 平常心弥足珍贵。目前,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皆因没有摆心态。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天平高的一端,他们认为自己受过专业训练,专业功底厚,就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专家对普通人的教育。有些家长也认为教师是教育方面的权威,对教师的意见毫无保留的接受,甚至有些家长因害怕得罪教师对孩子不利,对教师一味听从;另外一种是家长处于天平高的一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交到幼儿园就是幼儿园的责任,有如领导对下属一般的严苛。教师则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将自己的工作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很多教师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事事小心,放不了手去做,和家长的交流有如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这两种极端的现象都不是教师和家长的双向交流,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和服从。
我们需要找到两种极端方式的平衡点。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双方的积极配合。教师和家长都要学会放低姿态,彼此虚心学习。教师专业知识再多也总有知识空白的时候,或许教师的空白处就是家长的擅长领域。马卡连柯说过“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应该占主导地位,教师和幼儿园应该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协调者以及家园合作活动的策划者。[2]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良好的家园关系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幼儿的毅力,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幼儿园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平等的合作关系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要用平常心看待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挫折,做到工作和生活分开,学会控制自身情绪,保证教学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
五、以无私的“贴心”创和谐“新印象”
贴心的“服务”能让人感受你的用心,良好的印象也会在人心里慢慢形成。孩子是家长的希望,也是祖国的花朵。幼儿教育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和成长服务的。幼儿园教师贴心地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多方位的服务,贴心的服务会赢得家长在工作上的极大支持。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纸袋,小纸袋里放着孩子平时画的画或者手工制作,也可以是教师对孩子的一些鼓励的话语和美好的祝福。其实,家长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这种简单的贴心举动能让家长放心的将孩子交到教师手中。
家长能怎么样贴心为我们的幼儿园、为我们众多的孩子服务呢?很简单,在孩子们出外郊游、出外活动时,我们的家长可以告诉幼儿园,我们能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代步车。我们知道每所幼儿园都不会有足够的车子满足那么多幼儿同时外出。家长这样的举动教师心中倍感温暖,这么贴心的家长怎能不和幼儿园通力合作为我们的孩子创造很好的成长环境呢?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和教师的最大愿望,愿望的实现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合作、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于晓威.国外家园合作的方式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2(1).
[2]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97-98.
作者简介:
李承(1988-),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关键词:家长;幼儿园;家园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保证孩子最初情感的形成,幼儿园则更专业更有计划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孩子将家园“巧妙”地联系起来,构筑起了家园之间桥梁。孩子的教育不再是家长或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和责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老话题,又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1984年,美国幼教协会制定并颁布了《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它将家园共育作为衡量早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做了专门的规定:“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家长有效合作,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1988年,日本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它在幼儿园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与家庭密切合作,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家庭、学校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可见,家园共育已是世界幼教发展的一个趋势。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心来完成的,同样,家园合作共育也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付出“心”,以“心”创“新”。
一、以满满的“爱心”创发展 “新环境”
爱是需行动的,家长爱子心切,希望幼儿园与之同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一个社会大环境,承担着对幼儿的爱和责任。家园双方以该有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对此我们不能否认,事实上诸多对幼儿的爱已被悬空。家长委员会是园方和家长交流的平台,但不少幼儿园该机构只浮于表面,它该有的价值未被深度挖掘,对幼儿园工作参与较少。在美国大多数的幼儿园会专门留出一个房间成立家长中心,有些面积不太大的幼儿园则在走廊或教室划出一定空间作为家长活动角,家长中心或家长活动角放有家长必读书籍、孩子的作业、公告牌等,家长可以在这里与教师及孩子们交谈;了解班级情况召开家长会议。在英国,这样的场所称为父母屋。在日本则称为家长室。[1]家长中心的存在比我们的家长委员会的存在价值要高得多,他们已然把对孩子的爱付诸于行动。我们该如何呢?家长委员会可以和园方商量,利用双休日家长和教师可以就班上出现的某些问题经头脑风暴共同磋商解决或就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经有目的有意识的共同策划将它变成现实。如与园方合作,组织家庭以大自然以及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作为活动场景,以扩展幼儿空间为主要目的,让家长、孩子体验活动氛围而开展的亲近自然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交流多了,理解深了,距离更近了,感情更密切了。幼儿能接触到在教室中无法接触到的奇妙事物,体验、发现、探索和收获就是幼儿成长的过程。类似活动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活动也可见,然而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爱也从行动上充分体现了,一种家长和教师交流的新环境也得以创造。
二 以足够的“耐心”创教育“新思维”
幼儿教育是需耐心的事业。家长心疼孩子却也需耐心地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幼儿在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在突发状况下家长需耐心听教师解释。教师和家长都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难处,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要相互尊重,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换来彼此之间的支持。现在很多幼儿存在分离焦虑,每天来幼儿园总会哭闹着不愿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师不应“霸道”地将幼儿从自己身边推开或者从家长那里强行将幼儿抱进教室,家长和教师应该耐心地和孩子进行“周旋”,慢慢地减少孩子分离焦虑带来的痛苦和不安,用你的耐心和关怀让幼儿获取心灵上的安全感。
此外,教师要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与家长建立起友好关系。我们通常说孩子是好问的,大小疑问特别多。其实我们不要小看了我们的家长,家长有时候也很“好问”。每次离园或者其他活动,家长们总会问:“我们家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 “我家宝贝最近有进步吗?”等等,很多时候每个家长问的是同一个问题,但教师却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回答,因此一个问题会有上十种答案。所以当家长在询问教师幼儿情况之时,纵使该问题教师已经解答过十遍,甚至二十遍,但也需拿出你的耐心去解答家长的问题和疑惑,给他们一个满意且真实的回答,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园的真实情况,从而在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教育幼儿。
三、以无比的“细心”创优异“新儿童”
孩子年幼,情感、认知发展不完善,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自身内心感受,家长和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幼儿细微情绪变化。幼儿偶尔的反常行为(打人、情绪低落)代表他们“受伤”了。此时,家长和幼儿园应细心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脱离心里的不愉快,释放情绪,我们的天使会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因为家长和教师一个细心观察的眼神也许就是幼儿的希望。
教师的细心可以构筑起家园合作共育的桥梁。一个班级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教师要细心去发掘幼儿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平时调皮难教的幼儿,及时将幼儿的闪光点反馈给幼儿的家长,能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内心。很多幼儿在园和在家表现不一,另家长很是苦恼,教师能给予家长很大的帮助。教师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将每一个幼儿的表现都直接反馈与家长,但教师可以适时地将幼儿在园表现记录在纸条上让幼儿带着它们“飞”到每一个家庭,让家长知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进步。每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但只要细心观察他们总会有让我们想不到的闪光点。教师若及时将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和家长沟通并给予表扬鼓励,幼儿的自信心会增强甚至可以改变他们在幼儿园的表现。
四、以珍贵的“平常心”创家园“新关系” 平常心弥足珍贵。目前,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皆因没有摆心态。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天平高的一端,他们认为自己受过专业训练,专业功底厚,就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专家对普通人的教育。有些家长也认为教师是教育方面的权威,对教师的意见毫无保留的接受,甚至有些家长因害怕得罪教师对孩子不利,对教师一味听从;另外一种是家长处于天平高的一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交到幼儿园就是幼儿园的责任,有如领导对下属一般的严苛。教师则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将自己的工作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很多教师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事事小心,放不了手去做,和家长的交流有如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这两种极端的现象都不是教师和家长的双向交流,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和服从。
我们需要找到两种极端方式的平衡点。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双方的积极配合。教师和家长都要学会放低姿态,彼此虚心学习。教师专业知识再多也总有知识空白的时候,或许教师的空白处就是家长的擅长领域。马卡连柯说过“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应该占主导地位,教师和幼儿园应该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协调者以及家园合作活动的策划者。[2]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良好的家园关系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幼儿的毅力,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幼儿园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平等的合作关系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要用平常心看待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挫折,做到工作和生活分开,学会控制自身情绪,保证教学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
五、以无私的“贴心”创和谐“新印象”
贴心的“服务”能让人感受你的用心,良好的印象也会在人心里慢慢形成。孩子是家长的希望,也是祖国的花朵。幼儿教育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和成长服务的。幼儿园教师贴心地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多方位的服务,贴心的服务会赢得家长在工作上的极大支持。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纸袋,小纸袋里放着孩子平时画的画或者手工制作,也可以是教师对孩子的一些鼓励的话语和美好的祝福。其实,家长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这种简单的贴心举动能让家长放心的将孩子交到教师手中。
家长能怎么样贴心为我们的幼儿园、为我们众多的孩子服务呢?很简单,在孩子们出外郊游、出外活动时,我们的家长可以告诉幼儿园,我们能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代步车。我们知道每所幼儿园都不会有足够的车子满足那么多幼儿同时外出。家长这样的举动教师心中倍感温暖,这么贴心的家长怎能不和幼儿园通力合作为我们的孩子创造很好的成长环境呢?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和教师的最大愿望,愿望的实现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合作、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于晓威.国外家园合作的方式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2(1).
[2]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97-98.
作者简介:
李承(1988-),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