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感受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师生互爱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而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
  (一)关爱学困生。俗话说“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长”,更何况是人呢?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在实践上,对于“学困生”,首先,教师一定要作深入了解,以便对症下药;其次,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去捕捉其“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二)心存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三)适时交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我们及时的与学生沟通,用真心去呵护我们的学生,用爱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二、培养得力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班干部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班干部加强培养教育。第二步是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开展工作,可以使班干部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增长才干。
  三、适时激励学生
  有些学生天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但有些学生则需要或期望教师鼓舞、考验和刺激他们。然而,激励学生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一个单纯的魔法方程式,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动机,理解课题的渴望程度,自信心和自尊,还有耐心和毅力。当然,用于激励不同学生的价值、需要或渴求因素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更希望被肯定激励,我在自制的班级问卷调查中,通过学生们的真实回答就体现了这一点。我在这一份问卷调查中发现,比起专门尽力直接地激励学生,日常出色的教学实践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教师创建一个开放且积极的氛围,大部分学生都对教师组织良好的课堂反应积极,如果老师也如此准备一些活动促进学习,也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帮助学生为他们设立可达到的目标无法达到不切实际的目标会让学生感到失望和沮丧,这时班主任应该适时鼓励他们聚焦于不断的进步,而不仅仅是某次测验或作业的分数,并帮助学生正确评估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评论自己的作业、分析自己的长处、努力弥补不足。例如,让学生提交一份自我评价表,并附上一两份陈述说明。
  四、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是希望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教育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积极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但由于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观念时进代变迁性、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班主任与家长在教育上难免产生分岐和矛盾。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协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呢?
  (一)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既然在教育学生成才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就不存在教育与教育者的关系。有些班主任可能是“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毛病,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发顿怨气,批评一通,极大地挫伤了家长的自尊心,达不到预期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研究学生问题时,班主任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要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处理好学生问题。
  (二)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在家访、家长会和同家长联系时,这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对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调配,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等总想问个究竟,这时就要求班主任要虚心听取。当然,班主任在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时要具有判断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在心理上,班主任对家长的意见(有时甚至是尖锐的批评)要有宽广的胸怀,较好的素质,摒弃自己是“专业教育者”,“我懂你不懂”的一些想法,同时感谢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
  (三)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与课文相关知识紧密结合,适时有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
期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的《雪》是鲁迅的一篇经典文章。文中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之间是对比,还是衬托?  《教师教学用书》第59页是这样解释的:“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一个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老师,为什么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之间不是衬托,而是对比呢
期刊
这两天终于闲了一些,有点时间正儿八经看点书了。随便翻翻,读到于丹的《唤醒心中的诗意》,不免感慨万千。于丹在文章里说:“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这话说得对。小的时候,读李白,孟浩然,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了,学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诗歌,寄托情感。再后来,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又羡慕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设计提问?我认为对学生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要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作用  教学时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的最大失败就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要
期刊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都一样有了对某一件事物的浓厚兴趣,观察会愈细致反应会愈清晰,创造性思维和各种智力活动也最活跃。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和合乎科学的各种手段,精心设计45分钟,灵活多样找准教学切入口,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习思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其
期刊
一、灵活运用多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  设“境”,即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入激趣  导入新颖别致,能让学生动情,就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学《散步》一文,因这课文是歌颂亲情、提倡尊老爱幼的,在走进文本之前,先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让深情、甜美的歌声将学生带进一个浓郁的亲情氛围中,以激发学生的盎
期刊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
期刊
一、多角度观察生活,积极积累写作素材  (一)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文章表达的中心才会感动人,才能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  写作上会叙事是关键。我要求学生写日记,观察生活所得,把它们化成文字,在心底留下影像。待到作文时,调动“影像”,把作文的素材与曾有的
期刊
这些年,每到一处培训学习,我习惯关注他们的管理细节、课堂细节,更喜欢透过那一横一捺、一人一事去享受教育的快乐,思考教育的真谛,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目前,我校生本教育已开展半年有余,身处其中的我,临帖、入帖,步步践行,领悟一二。  一、关于前置性学习布置  前置性学习是任务性作业极少,腾出时间让学大量阅读、预习。同时要求学生把搜集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汇报给同学。  前置性作业设计要注意“低入”。
期刊
一、教师要从主体变主导,做好学生的参谋  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为“引导”,即带着学生向某个目标行动。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其要旨应该是引而不发,导而不露。要充分信任学生,并注意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因人施教,点面结合,绝不能一味地“填鸭式”式地灌输,“标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