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巨涛,都会卷进一代民族精英献出生命的祭奠。世界瞩目已久的中国军改方案日前正式出台,此背景下禁不住想起曾亲历过的那场保卫边疆的战争。
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其中的一些细节至今还在脑际闪烁。实施攻击,中国军队依然延续了国共内战时的战术,依然是“炮火准备、炮火延伸和步兵冲击”三段式战法,依赖的还是队形密集的步兵,以“人海战术”冲击对手阵地,以至于自身重大伤亡,胜利代价多多。当然,一支军队,没有血的代价就不可能有自我颠覆。
“落后的民族不一定是贫穷的民族,但一定是思想保守的民族;落后的军队不一定是装备劣势的军队,但一定是观念陈旧的军队。”面对新一轮军改,亲历那场战争三十多年之后再来感受这段话,禁不住感慨万端。
恐惧与生俱来?
无论怎么说,我们都不能忘记那场保卫边疆的战争。曾经有二十多万热血青年,为国家利益,为保卫边疆安全,付出了不亚于朝鲜战场的惨烈牺牲,取得了攻克敌人重镇谅山、老街、甘糖……之胜利。通过那样一场“自卫还击作战”,年轻的中国军人们以殷红的鲜血为墨,改写了国际政治版图,也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纪元。
往事如卷,不可尽阅。因为中越双方都不想让战争升级,所以都没有动用空军,也使得双方陆军厮杀更加血腥。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作为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依然清楚地记得战争开始的第三天早上,我们遵照命令出境作战的情景。
当时,我入伍刚满两年,算不上老兵,却也不是新兵蛋子。第一批对越作战的主力部队中,大多和我一样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事实上,战争打响一年多前,边境就已处于零星交火状态,层出不穷的事件天天有。开赴前沿集结时,还曾有女孩子哭泣着跑到部队,对我们控诉遭遇敌人特工强奸之事,使得干部战士个个义愤填膺,保护自家女人,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血性?
一腔热血不能掩盖对死的恐惧,我们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毛头小伙子,战前的每一个日夜都会重复活在对死亡的恐惧里。战争打响的前一天,我一宿没睡,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上了战场真的会死吗?
说实话,那时任何人都会想到死,也都会怕死,而且还会紧张,只是没留下遗书,因为部队不让。好在后来成了幸存者,即便是写下遗书也没用了,但开赴境外作战过红河浮桥时的情景至今难忘。
红河浮桥对面230高地刚刚被我军攻克,依然有残敌在顽抗,依然有枪声和爆炸声。走在颤动着的浮桥上,感受到的是硝烟与烈火,是生与死,是灵魂的狱炼。这时候,一副担架迎面而来,上面躺着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兵,一条腿没了,一只胳膊没了,担架上的白色盖布被浸染成红色,还不时有血往下滴着。
“腿,腿呢,老子的腿啊——”
担架走过我们身旁,小兵突然一声惨叫,歇斯底里,撕心裂肺。后来明白,小兵在担架上苏醒过来发现没了腿没了胳膊,惨叫也就不由自主了。但他的惨叫,却让我们每个听到的人都打哆嗦,因为他的恐惧传达给了我们,与我们原有的恐惧发生碰撞,预料到死真的要来了。第二天,我们便在境外遭遇敌人几百发炮弹袭击,那时候腿在哆嗦,心在哆嗦,浑身都在哆嗦。哆嗦之后,依然勇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完成了应该完成的战斗任务。如今想想,作为战场上的士兵,最可敬的不是多么英勇,而是先怯后勇,知节知义。想来那个丢了腿丢了胳膊的小兵同样如此。
“耿耿于怀”的事件
那场战争之后,曾有军委首长在讲话中提到,战场上我们的部队依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阵地,这种战术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而且高级参谋人员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却毫无准备。
这话一点不错,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我们一些战友回忆起曾经的战场,依然对“误伤”耿耿于怀。而且所谓“误伤”,也或多或少地暴露了我军的战前准备不足。
出境作战时,有一个步兵连向团主力靠拢时与敌人遭遇。连长见进攻受阻,便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坐标位置,并向几十公里外的炮群报告,引导炮兵炮击敌人阵地。当时,部队配发的军用地图是四十年代法国人所绘制,不仅地图上的标记与实际误差较大,而且那位连长还因识图用图能力太差,把自己连队所在位置弄错了,结果我方头几发用来修正弹着点的炮弹就把他和报务员炸死了。数分钟后,炮群没有得到要求修正弹着点的报告,便按照原设定坐标进行覆盖射击,结果炮火过后敌人阵地被夷为平地,那个连的百十号人也几乎没几个能站起来。
作为云南方向的先头部队,我们团指挥所开赴境外作战的第三天,按照上级命令到一个山头开设观察所,竟然发生了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况。后来知道,那时战场通信能力严重落后,有的部队接到了口令改变信息,有的部队却没接到信息,同一战场出现两种口令,一家人自然就不认一家人。
另外,由于指挥员缺乏对实际战场了解,也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我们炮兵所配属的一队步兵,接受另一队步兵所守阵地,对方在地图上标注阵地时弄错了位置,使接受方误闯敌人阵地,造成极大伤亡。
任何一支军队都有内在气质的流露,而战场则是这种气质的检验场所。随着新一轮军改实施,“耿耿于怀”事件会得以避免。当然,这需要一场技术、结构与功能的大变革。
八个裸身战士的军礼
任何时候,少女的手和大兵的裆都很难联系在一起。可在战场上,“玉手”与“烂裆”却演绎出一曲纯美之歌。
中越边境环境险恶,亚热带炎热潮湿的气候能让人脱层皮。对防御作战的战士们来说,日子就是煎熬。老山、者阴山作战期间,在一个叫南温河的战地救护所里,就曾有八个受轻伤的战士裸着全身接受一名女卫生员的治疗。
战士们的“轻伤”是一种疾病,医学上叫“阴囊皮炎”。山岳丛林地,气候炎热,长期潮湿,又没有起码的卫生条件,守阵地的战士很容易患上这种病,也就是我们习惯说的“烂裆”。一个前线连队差不多80%的人会烂裆,大家只能轮流到后方救护所治疗。
据军医介绍,“烂裆”虽不是大病,却很难根治,有战士退伍回家几年,每遇连续湿热天气或大量出汗后还能复发,而且患上这种病就奇痒无比,抓了烂,烂了痒,痒了再抓。
那一天,我和宣传干事在救护所里看到八个裸身战士,他们裆部奇烂,有的淌着黄水,有的翻着白肉,其情其景惨不忍睹。但那一刻,他们把双腿分开,接受着一位20岁左右女卫生员的治疗。女卫生员一手端着医疗托盘,一手拿着镊子,一会儿用双氧水给他们消毒,一会儿又给他们上药。面对一个个异性裸体,女卫生员脸上呈现的是迷人的笑,还不时关切地问:“疼吗?我轻点擦,多擦几次就会好起来。”
八个裸身战士都十分感激,女卫生员试着给他们用碘酒消毒时,一个个疼得龇牙咧嘴,却谁都不喊出声。治疗结束,八个战士站起来,同时给女卫生员敬了一个军礼,以至于女卫生员激动的满脸绯红。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人不钟情?女卫生员传达给战士们的仅仅是疗救吗?”离开救护所时,喜欢写诗的宣传干事大发感慨。许多年后,那场景依然在我脑子里闪现。但少女的手和大兵的裆,解读的仅仅是战争吗?
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其中的一些细节至今还在脑际闪烁。实施攻击,中国军队依然延续了国共内战时的战术,依然是“炮火准备、炮火延伸和步兵冲击”三段式战法,依赖的还是队形密集的步兵,以“人海战术”冲击对手阵地,以至于自身重大伤亡,胜利代价多多。当然,一支军队,没有血的代价就不可能有自我颠覆。
“落后的民族不一定是贫穷的民族,但一定是思想保守的民族;落后的军队不一定是装备劣势的军队,但一定是观念陈旧的军队。”面对新一轮军改,亲历那场战争三十多年之后再来感受这段话,禁不住感慨万端。
恐惧与生俱来?
无论怎么说,我们都不能忘记那场保卫边疆的战争。曾经有二十多万热血青年,为国家利益,为保卫边疆安全,付出了不亚于朝鲜战场的惨烈牺牲,取得了攻克敌人重镇谅山、老街、甘糖……之胜利。通过那样一场“自卫还击作战”,年轻的中国军人们以殷红的鲜血为墨,改写了国际政治版图,也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纪元。
往事如卷,不可尽阅。因为中越双方都不想让战争升级,所以都没有动用空军,也使得双方陆军厮杀更加血腥。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作为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依然清楚地记得战争开始的第三天早上,我们遵照命令出境作战的情景。
当时,我入伍刚满两年,算不上老兵,却也不是新兵蛋子。第一批对越作战的主力部队中,大多和我一样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事实上,战争打响一年多前,边境就已处于零星交火状态,层出不穷的事件天天有。开赴前沿集结时,还曾有女孩子哭泣着跑到部队,对我们控诉遭遇敌人特工强奸之事,使得干部战士个个义愤填膺,保护自家女人,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血性?
一腔热血不能掩盖对死的恐惧,我们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毛头小伙子,战前的每一个日夜都会重复活在对死亡的恐惧里。战争打响的前一天,我一宿没睡,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上了战场真的会死吗?
说实话,那时任何人都会想到死,也都会怕死,而且还会紧张,只是没留下遗书,因为部队不让。好在后来成了幸存者,即便是写下遗书也没用了,但开赴境外作战过红河浮桥时的情景至今难忘。
红河浮桥对面230高地刚刚被我军攻克,依然有残敌在顽抗,依然有枪声和爆炸声。走在颤动着的浮桥上,感受到的是硝烟与烈火,是生与死,是灵魂的狱炼。这时候,一副担架迎面而来,上面躺着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兵,一条腿没了,一只胳膊没了,担架上的白色盖布被浸染成红色,还不时有血往下滴着。
“腿,腿呢,老子的腿啊——”
担架走过我们身旁,小兵突然一声惨叫,歇斯底里,撕心裂肺。后来明白,小兵在担架上苏醒过来发现没了腿没了胳膊,惨叫也就不由自主了。但他的惨叫,却让我们每个听到的人都打哆嗦,因为他的恐惧传达给了我们,与我们原有的恐惧发生碰撞,预料到死真的要来了。第二天,我们便在境外遭遇敌人几百发炮弹袭击,那时候腿在哆嗦,心在哆嗦,浑身都在哆嗦。哆嗦之后,依然勇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完成了应该完成的战斗任务。如今想想,作为战场上的士兵,最可敬的不是多么英勇,而是先怯后勇,知节知义。想来那个丢了腿丢了胳膊的小兵同样如此。
“耿耿于怀”的事件
那场战争之后,曾有军委首长在讲话中提到,战场上我们的部队依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阵地,这种战术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而且高级参谋人员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却毫无准备。
这话一点不错,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我们一些战友回忆起曾经的战场,依然对“误伤”耿耿于怀。而且所谓“误伤”,也或多或少地暴露了我军的战前准备不足。
出境作战时,有一个步兵连向团主力靠拢时与敌人遭遇。连长见进攻受阻,便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坐标位置,并向几十公里外的炮群报告,引导炮兵炮击敌人阵地。当时,部队配发的军用地图是四十年代法国人所绘制,不仅地图上的标记与实际误差较大,而且那位连长还因识图用图能力太差,把自己连队所在位置弄错了,结果我方头几发用来修正弹着点的炮弹就把他和报务员炸死了。数分钟后,炮群没有得到要求修正弹着点的报告,便按照原设定坐标进行覆盖射击,结果炮火过后敌人阵地被夷为平地,那个连的百十号人也几乎没几个能站起来。
作为云南方向的先头部队,我们团指挥所开赴境外作战的第三天,按照上级命令到一个山头开设观察所,竟然发生了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况。后来知道,那时战场通信能力严重落后,有的部队接到了口令改变信息,有的部队却没接到信息,同一战场出现两种口令,一家人自然就不认一家人。
另外,由于指挥员缺乏对实际战场了解,也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我们炮兵所配属的一队步兵,接受另一队步兵所守阵地,对方在地图上标注阵地时弄错了位置,使接受方误闯敌人阵地,造成极大伤亡。
任何一支军队都有内在气质的流露,而战场则是这种气质的检验场所。随着新一轮军改实施,“耿耿于怀”事件会得以避免。当然,这需要一场技术、结构与功能的大变革。
八个裸身战士的军礼
任何时候,少女的手和大兵的裆都很难联系在一起。可在战场上,“玉手”与“烂裆”却演绎出一曲纯美之歌。
中越边境环境险恶,亚热带炎热潮湿的气候能让人脱层皮。对防御作战的战士们来说,日子就是煎熬。老山、者阴山作战期间,在一个叫南温河的战地救护所里,就曾有八个受轻伤的战士裸着全身接受一名女卫生员的治疗。
战士们的“轻伤”是一种疾病,医学上叫“阴囊皮炎”。山岳丛林地,气候炎热,长期潮湿,又没有起码的卫生条件,守阵地的战士很容易患上这种病,也就是我们习惯说的“烂裆”。一个前线连队差不多80%的人会烂裆,大家只能轮流到后方救护所治疗。
据军医介绍,“烂裆”虽不是大病,却很难根治,有战士退伍回家几年,每遇连续湿热天气或大量出汗后还能复发,而且患上这种病就奇痒无比,抓了烂,烂了痒,痒了再抓。
那一天,我和宣传干事在救护所里看到八个裸身战士,他们裆部奇烂,有的淌着黄水,有的翻着白肉,其情其景惨不忍睹。但那一刻,他们把双腿分开,接受着一位20岁左右女卫生员的治疗。女卫生员一手端着医疗托盘,一手拿着镊子,一会儿用双氧水给他们消毒,一会儿又给他们上药。面对一个个异性裸体,女卫生员脸上呈现的是迷人的笑,还不时关切地问:“疼吗?我轻点擦,多擦几次就会好起来。”
八个裸身战士都十分感激,女卫生员试着给他们用碘酒消毒时,一个个疼得龇牙咧嘴,却谁都不喊出声。治疗结束,八个战士站起来,同时给女卫生员敬了一个军礼,以至于女卫生员激动的满脸绯红。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人不钟情?女卫生员传达给战士们的仅仅是疗救吗?”离开救护所时,喜欢写诗的宣传干事大发感慨。许多年后,那场景依然在我脑子里闪现。但少女的手和大兵的裆,解读的仅仅是战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