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阶段是接触知识的启蒙阶段,自然相关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幼儿对于知识的思考和探索,锻炼幼儿的正确价值观。本文从相关课程介绍、課程核心以及课程实践入手,介绍关于幼儿园开展“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活动的思考与探索,从人类本性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当中更好地教导每一位幼儿园儿童如何去对待自然,培养孩子的亲近自然的价值观。
关键词:亲近自然;幼儿教学;自然教育
从小培养幼儿节约自然资源、亲近自然的价值观弥足重要,利用“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课程有利于幼儿园的儿童教育,更加容易进行培养。该主题课程目的是让儿童去接近大自然,在引导的过程当中树立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热爱自然的观念。
一、课程的介绍
目前“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在幼儿园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自主性和实践性较强,在这个过程中,顺应幼儿好奇的天性,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过程,积极利用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孩子尽可能地亲近大自然,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大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点。使得幼儿园的教学始终保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心里种下了良好的教育理念。同时,根据幼儿的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与未来,帮助巨大。
二、通过自然来表达自然的教育理念
(一)通过自然来表达自然的教育理念,是将体验和亲近大自然作为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幼儿个体从小就能够有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形态,并且能以这种形态去理解和亲近自然,了解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感受自然生命的伟大和多样,通过“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课程,发现自我、感受自我、领悟自我,更快成长,培养孩子主动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达到自然健康成长、不断发现探索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这也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模式。
(二)幼儿阶段是人类本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及时和进行引导。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幼儿会感受到自然气息,在自然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引导幼儿从表面上发现和探索理解自然,这是功利性的自然性教育,而是应当引导幼儿去探索内在和实质性的自然,不断启发和引导,加深幼儿对自然实质的理解,这也可以从侧面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到人类的本质,产生实质性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亲近自然的教育当中,应该通过自然产物的体验和实践,认识并发现自然的奥秘。
三、教育中“亲近自然教育”是课程的核心
(一)构建“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课程
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在大自然中,可以学习到无穷无尽的知识。对于幼儿而言,幼儿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第一节课,自然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深远。所以,每一位儿童教育者应当是通过亲近大自然让每一位的幼儿能够充分理解大自然的奥秘与伟大,同时教师仍然负担着对于幼儿自然性的教育引导,充分调动孩子了解大自然、亲近自然是目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构建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课程,需要教师去学习和归纳总结既往的优秀案例,发展和形成适宜现代幼儿特点和需求的特色化亲近自然教育课程。
(二)素材教育
自然教育可以有形形色色的素材以供教师使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植物的栽培、种植等活动,在植物的生产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帮助幼儿了解大自然中生物的生长规律和帮助幼儿发觉大自然的奥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拍一些记录,如拍照、摄像,在随后或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复盘和回顾这一过程,对出现的问题与幼儿进行共同探讨,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然性思维,还加深了幼儿对于自然的理解与对于知识的好奇心。
(三)加强拓展实践,提升教育质量
亲近自然,就是要去接触自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幼儿园的优势,以美术教学和踏青为例,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幼儿出去采风,引导幼儿记录和绘画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并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在踏青时,幼儿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以提问、询问、交流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幼儿对于自然的理解,培养孩子对于自然的感悟。
四、结语
加强幼儿对自然的探索,是一种人景合一的培养方式,这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拓展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幼儿去亲近大自然,并且让幼儿理解自然不仅存在于幼儿园之中,亲近大自然要融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真实真切的体验大自然中许多神奇的自然现象,加深幼儿对于亲近自然的兴趣,培养孩子们对于自然的好奇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提升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且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全幼儿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曼青.幼儿园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教学活动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俞晓燕.幼儿园开展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活动的园本化途径[J].教育,2019(34):62.
[3]李燕.对幼儿园开展“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教学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9(98):165-166.
[4]鲍凤连.幼儿园开展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活动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9(08):39-40+87.
[5]王瑞珺.幼儿园自然角创设与利用的行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关键词:亲近自然;幼儿教学;自然教育
从小培养幼儿节约自然资源、亲近自然的价值观弥足重要,利用“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课程有利于幼儿园的儿童教育,更加容易进行培养。该主题课程目的是让儿童去接近大自然,在引导的过程当中树立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热爱自然的观念。
一、课程的介绍
目前“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在幼儿园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自主性和实践性较强,在这个过程中,顺应幼儿好奇的天性,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过程,积极利用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孩子尽可能地亲近大自然,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大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点。使得幼儿园的教学始终保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心里种下了良好的教育理念。同时,根据幼儿的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与未来,帮助巨大。
二、通过自然来表达自然的教育理念
(一)通过自然来表达自然的教育理念,是将体验和亲近大自然作为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幼儿个体从小就能够有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形态,并且能以这种形态去理解和亲近自然,了解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感受自然生命的伟大和多样,通过“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课程,发现自我、感受自我、领悟自我,更快成长,培养孩子主动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达到自然健康成长、不断发现探索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这也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模式。
(二)幼儿阶段是人类本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及时和进行引导。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幼儿会感受到自然气息,在自然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引导幼儿从表面上发现和探索理解自然,这是功利性的自然性教育,而是应当引导幼儿去探索内在和实质性的自然,不断启发和引导,加深幼儿对自然实质的理解,这也可以从侧面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到人类的本质,产生实质性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亲近自然的教育当中,应该通过自然产物的体验和实践,认识并发现自然的奥秘。
三、教育中“亲近自然教育”是课程的核心
(一)构建“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课程
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在大自然中,可以学习到无穷无尽的知识。对于幼儿而言,幼儿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第一节课,自然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深远。所以,每一位儿童教育者应当是通过亲近大自然让每一位的幼儿能够充分理解大自然的奥秘与伟大,同时教师仍然负担着对于幼儿自然性的教育引导,充分调动孩子了解大自然、亲近自然是目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构建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课程,需要教师去学习和归纳总结既往的优秀案例,发展和形成适宜现代幼儿特点和需求的特色化亲近自然教育课程。
(二)素材教育
自然教育可以有形形色色的素材以供教师使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植物的栽培、种植等活动,在植物的生产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帮助幼儿了解大自然中生物的生长规律和帮助幼儿发觉大自然的奥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拍一些记录,如拍照、摄像,在随后或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复盘和回顾这一过程,对出现的问题与幼儿进行共同探讨,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然性思维,还加深了幼儿对于自然的理解与对于知识的好奇心。
(三)加强拓展实践,提升教育质量
亲近自然,就是要去接触自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幼儿园的优势,以美术教学和踏青为例,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幼儿出去采风,引导幼儿记录和绘画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并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在踏青时,幼儿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以提问、询问、交流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幼儿对于自然的理解,培养孩子对于自然的感悟。
四、结语
加强幼儿对自然的探索,是一种人景合一的培养方式,这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拓展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幼儿去亲近大自然,并且让幼儿理解自然不仅存在于幼儿园之中,亲近大自然要融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真实真切的体验大自然中许多神奇的自然现象,加深幼儿对于亲近自然的兴趣,培养孩子们对于自然的好奇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提升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且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全幼儿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曼青.幼儿园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教学活动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俞晓燕.幼儿园开展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活动的园本化途径[J].教育,2019(34):62.
[3]李燕.对幼儿园开展“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教学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9(98):165-166.
[4]鲍凤连.幼儿园开展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魅力活动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9(08):39-40+87.
[5]王瑞珺.幼儿园自然角创设与利用的行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