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提问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意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通过提问将数学教学的本质挖掘出来促进学生理解,对此,笔者分别从注重问题层次性、增强问题趣味性以及问题与评价结合三方面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的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具有将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挖掘出来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教师能否有效发挥提问的教学效用关系着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思维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地锻炼与提升。而纵览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提问形式化较严重,多数问题只停留在对数学知识浅层的挖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思考不到位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训练和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积极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对此,笔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问题层次性,逐层引导学生思维
由于数学学科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学生在学习时并不轻松,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因而问题就有将数学知识逐步分解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理解掌握的教学效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应该在一开始就提出较大难度的问题,太难的问题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数学学科逐渐产生厌倦心理,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剖析,分解成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之后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教学情况抛出问题,尊重学生共性的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方式,达到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首先从关系入手,以父子、师生等关系启发学生,自然过渡到数与数间的关系,借助计算长方形面积的例题引出几个不同的算式,让学生认真观察,分组讨论分析式子中几个自然数的关系,在学生讨论出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之后,让学生思考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再指名学生将讨论结果在班级内汇报,教师进行总结指导,进而为更加深入地学习奠定基础。
二、增强问题趣味性,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时,要注意小学生的特有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对有趣、新鲜、好玩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也不能一直枯燥、无趣,教师要注意提升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融入到数学课堂的提问氛围中。而要提升问题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问题与情境相链接,将问题渗透到情境之中,借助生动优美的语言以及多媒体所能提供的图片、影像、声音等媒体形式丰富问题的趣味,使问题不只是单调地摆在学生面前,进而引导学生在趣味的問题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各种图形运动的图片或者视频,如时钟指针、风车转动、车杆转动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旋转运动,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与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尝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依据旋转中心、角度、方向展开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明确旋转的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再利用学生熟悉的例子组织学生思考,对其进行准确地描述,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问题与评价结合,提高提问的整体性
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最后知道对应的答案,这是大部分教师在提问实施过程中都会进行的步骤,并认为这是课堂提问教学的闭环,实际上,这是不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每一个课堂提问进行优化处理,渗透教学评价环节,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并在之后学习中加以改正。因此,教师要树立问题评价反馈意识,针对学生对问题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给学生正确方向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一个完整的圆、长方形等代表一个整体,让学生思考1/4怎么表示,在引导出分数后,让学生观察分数的各个部分,说出分数中分子、分母、分数线的含义,结合前面整体的概念,使学生尝试用文字概括分数的意义,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在班级内汇报,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除了“好、很好”之外,丰富评价用语,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与反馈,提升学生的心理成就感,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提问则是必不可少的实现途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究逐渐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切实把握,进而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熊光波.有效提问——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8,(66):75-76.
[2] 陈萌.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6):161-161.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具有将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挖掘出来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教师能否有效发挥提问的教学效用关系着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思维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地锻炼与提升。而纵览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提问形式化较严重,多数问题只停留在对数学知识浅层的挖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思考不到位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训练和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积极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对此,笔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问题层次性,逐层引导学生思维
由于数学学科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学生在学习时并不轻松,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因而问题就有将数学知识逐步分解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理解掌握的教学效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应该在一开始就提出较大难度的问题,太难的问题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数学学科逐渐产生厌倦心理,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剖析,分解成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之后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教学情况抛出问题,尊重学生共性的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方式,达到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首先从关系入手,以父子、师生等关系启发学生,自然过渡到数与数间的关系,借助计算长方形面积的例题引出几个不同的算式,让学生认真观察,分组讨论分析式子中几个自然数的关系,在学生讨论出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之后,让学生思考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再指名学生将讨论结果在班级内汇报,教师进行总结指导,进而为更加深入地学习奠定基础。
二、增强问题趣味性,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时,要注意小学生的特有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对有趣、新鲜、好玩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也不能一直枯燥、无趣,教师要注意提升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融入到数学课堂的提问氛围中。而要提升问题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问题与情境相链接,将问题渗透到情境之中,借助生动优美的语言以及多媒体所能提供的图片、影像、声音等媒体形式丰富问题的趣味,使问题不只是单调地摆在学生面前,进而引导学生在趣味的問题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各种图形运动的图片或者视频,如时钟指针、风车转动、车杆转动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旋转运动,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与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尝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依据旋转中心、角度、方向展开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明确旋转的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再利用学生熟悉的例子组织学生思考,对其进行准确地描述,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问题与评价结合,提高提问的整体性
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最后知道对应的答案,这是大部分教师在提问实施过程中都会进行的步骤,并认为这是课堂提问教学的闭环,实际上,这是不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每一个课堂提问进行优化处理,渗透教学评价环节,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并在之后学习中加以改正。因此,教师要树立问题评价反馈意识,针对学生对问题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给学生正确方向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一个完整的圆、长方形等代表一个整体,让学生思考1/4怎么表示,在引导出分数后,让学生观察分数的各个部分,说出分数中分子、分母、分数线的含义,结合前面整体的概念,使学生尝试用文字概括分数的意义,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在班级内汇报,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除了“好、很好”之外,丰富评价用语,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与反馈,提升学生的心理成就感,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提问则是必不可少的实现途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究逐渐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切实把握,进而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熊光波.有效提问——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8,(66):75-76.
[2] 陈萌.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6):1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