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各教学阶段的正确、而优美的示范,对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与概念,加快动作掌握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基础以及心理素质、接受能力等差异,在掌握动作过程中,经常出参差不齐现象,如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对于一名体育教师来说,在做好示范动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意志品质的同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学生做示范就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此法如运用得当,必然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示范的形式
学生示范的运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授新动作时,由于教师自身条件所限,如年龄较大等,某些动作示范有困难时,由学生代替教师示范。这种示范的运用,教师应于课前选好做示范的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方可实施。另一种则是教师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阶段任务的需要,让那些掌握动作技术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示范。这种示范学生的选择具有动态与随机的特征,就是说示范者不是在练习前确定的,而是根据练习过程中,掌握动作技术情况而定的。
首先学生在初学新动作时,由于精神紧张,练习中会出现动作不协调或多余动作,这样必然会影响动作要领的掌握、同时,有些学生还会产生畏惧情绪和恐惧心理,如学习单杠支撑后回环时,部分学生由于害怕,不能按照动作要领做动作,出现到上体慢、屈臂、掉臀等动作,完不成回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地让那些能按要领完成回环动作的学生做示范,这不仅是对示范者的肯定与表扬,也是对有害怕心理的学生的一种激励与鞭策,使他们学有榜样,从而增强学习的勇气与信心,特别是在身体素质与技术基础基本相同的学生中,示范所产生的效应会十分明显。
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技术,此时,有些学生便产生只满足于会做,不求进取的松劲情绪,练习中表现出不认真,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只满足能跳过去,忽视基本姿态以及推手、制动挺身、落地稳定等技术环节。教师应即时向学生提出改进与提高动作要求,并让完成质量较好的学生做示范,激发学生的热情,明确目标,以实现改进与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
二、利用学生示范的积极效应
1. 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练习中学生示范能激励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由于示范者的选择是依据掌握动作是否正确决定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示范就是一种表扬的形式),如能在同学面前做示范,成为学习的榜样,定会感到十分荣幸,那种示范后的成功感、满足感定会激励和鼓舞在以后的练习中,更加认真、刻苦。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相信示范者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会更加激励练习热情,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是强化动作要领,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运用学生示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纠正在练习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示范的良好效果,教师应在示范前后,做出精炼的讲解,并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把示范与讲解紧密的结合,使学生知道示范动作好在哪里,哪些技术环节正确,从此达到强化动作技术要领、纠正错误的目的。
3.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练、看、想综合功效。教师在组织学生示范时,由于已明确指出示范者哪些技术正确,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观看示范动作上,并且与自己所做的动作相联系,找出不足与差距。这种通过练习、看示范和自我反馈的思维过程,把练、看、想紧密而有机的结合,会不断的提高练习功效。
4.可以提高整个群体的练习效果。课堂练习是有组织、有目的的而又有序的教学活动。在练习中,通过有有组织的看示范,积极的思维,会在整个群体中产生向示范者学习的心态。尽管身体素质、技术基础有差别,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情绪、意志、自信心等心理素质不同,但是,向示范动作学习是一致的,练习气氛会更活跃,这无疑会促进整体练习效果的提高,加快动作掌握进程。
5.可以避免少数尖子生过多示范的弊端。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教师让少数尖子学生做动作示范是必要的,如前所述教授新动作时,由于教师条件所限等,让尖子生代替教师作示范是必要的。然而,在课堂练习中,如果教师将示范一味让少数尖子做,势必会忽视那些掌握动作较好而又进步较快的学生的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扩大示范者范围,让那些进步较快,掌握动作要领正确或某一技术环节完成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要比尖子学生示范产生的心理效应明显得多,示范者如果是后进生,效果会更加显著,而且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无疑都是有益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学生示范时,恰当选择示范时机,准确挑选示范学生,做好示范时教学组织工作,稳定示范者的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以及示范前后教师的精炼讲解,是实现良好示范效果所不可缺少的环节。运用学生示范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只要运用得当,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示范的形式
学生示范的运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授新动作时,由于教师自身条件所限,如年龄较大等,某些动作示范有困难时,由学生代替教师示范。这种示范的运用,教师应于课前选好做示范的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方可实施。另一种则是教师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阶段任务的需要,让那些掌握动作技术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示范。这种示范学生的选择具有动态与随机的特征,就是说示范者不是在练习前确定的,而是根据练习过程中,掌握动作技术情况而定的。
首先学生在初学新动作时,由于精神紧张,练习中会出现动作不协调或多余动作,这样必然会影响动作要领的掌握、同时,有些学生还会产生畏惧情绪和恐惧心理,如学习单杠支撑后回环时,部分学生由于害怕,不能按照动作要领做动作,出现到上体慢、屈臂、掉臀等动作,完不成回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地让那些能按要领完成回环动作的学生做示范,这不仅是对示范者的肯定与表扬,也是对有害怕心理的学生的一种激励与鞭策,使他们学有榜样,从而增强学习的勇气与信心,特别是在身体素质与技术基础基本相同的学生中,示范所产生的效应会十分明显。
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技术,此时,有些学生便产生只满足于会做,不求进取的松劲情绪,练习中表现出不认真,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只满足能跳过去,忽视基本姿态以及推手、制动挺身、落地稳定等技术环节。教师应即时向学生提出改进与提高动作要求,并让完成质量较好的学生做示范,激发学生的热情,明确目标,以实现改进与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
二、利用学生示范的积极效应
1. 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练习中学生示范能激励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由于示范者的选择是依据掌握动作是否正确决定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示范就是一种表扬的形式),如能在同学面前做示范,成为学习的榜样,定会感到十分荣幸,那种示范后的成功感、满足感定会激励和鼓舞在以后的练习中,更加认真、刻苦。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相信示范者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会更加激励练习热情,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是强化动作要领,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运用学生示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纠正在练习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示范的良好效果,教师应在示范前后,做出精炼的讲解,并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把示范与讲解紧密的结合,使学生知道示范动作好在哪里,哪些技术环节正确,从此达到强化动作技术要领、纠正错误的目的。
3.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练、看、想综合功效。教师在组织学生示范时,由于已明确指出示范者哪些技术正确,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观看示范动作上,并且与自己所做的动作相联系,找出不足与差距。这种通过练习、看示范和自我反馈的思维过程,把练、看、想紧密而有机的结合,会不断的提高练习功效。
4.可以提高整个群体的练习效果。课堂练习是有组织、有目的的而又有序的教学活动。在练习中,通过有有组织的看示范,积极的思维,会在整个群体中产生向示范者学习的心态。尽管身体素质、技术基础有差别,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情绪、意志、自信心等心理素质不同,但是,向示范动作学习是一致的,练习气氛会更活跃,这无疑会促进整体练习效果的提高,加快动作掌握进程。
5.可以避免少数尖子生过多示范的弊端。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教师让少数尖子学生做动作示范是必要的,如前所述教授新动作时,由于教师条件所限等,让尖子生代替教师作示范是必要的。然而,在课堂练习中,如果教师将示范一味让少数尖子做,势必会忽视那些掌握动作较好而又进步较快的学生的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扩大示范者范围,让那些进步较快,掌握动作要领正确或某一技术环节完成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要比尖子学生示范产生的心理效应明显得多,示范者如果是后进生,效果会更加显著,而且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无疑都是有益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学生示范时,恰当选择示范时机,准确挑选示范学生,做好示范时教学组织工作,稳定示范者的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以及示范前后教师的精炼讲解,是实现良好示范效果所不可缺少的环节。运用学生示范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只要运用得当,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