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在一次滨江游学活动中,孩子们看到医院里的医生在滨江路上为老年人义诊,有些孩子总是趁医生不注意偷偷的触碰那些医疗器材,回去之后更是迷上了打针游戏。“老师,我们开个医院吧!”这个提议瞬间让安静的教室闹开了锅。角色游戏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浓缩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加深生活经验的印象,更发展了其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既然孩子们对医院游戏如此感兴趣,那么就通过此活动来观察与改善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于是,“儿童医院”的故事就此展开……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医院里的“假”热闹
区域活动时间诺诺手里拿着一辆小汽车满教室乱跑,我大声喊道:“诺诺,你在干什么?”诺诺回过神看见我生气的表情,立即停止了他的闹剧:“我…我在玩救护车的游戏。”“那你的病人呢?”我继续追问,他一边挠着头,一边尴尬地回答:“没有病人,假装的……刚才天天来看病,可是没有医生,然后我就去给他打针了,但是后面大家都不要当病人了,所以我就去玩小汽车了。”听了他的解释,我突然恍然大悟,于是我开始陷入深深的思考……
分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从人的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的。但是如果孩子们没有这些经验,那么我们创设这些游戏还有什么意义呢?由此我总结出以下两点原因:1.家庭因素:虽然每个孩子基本上都有看病的经历,但是大多数家庭在看病的过程中是不让孩子参与到其中的,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区角游戏时,常常会工作不明确的现象。2.幼儿园因素:作为老师虽然给孩子们创设了他们感兴趣的区角,但是对游戏的规则、以及游戏的方法没有明确,导致后面的游戏出现了种种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医院游戏?更好的去参与游戏呢?
“热闹”的岗前培训
发现问题之后,我们就召开了一个班级“紧急会议”。“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介绍自己的看病时的经历,但是医生除了看病还可以干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找不到话可以讲,只有天天高举小手说:“我妈妈工作的地方有……”没错呀,天天的妈妈是个护士,还有什么能比走进医院更快的了解这个工作的,于是我们联系到了天天的妈妈,并且把医院角的事和她说了一遍,显然她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第二天天天妈妈带着一段医院里的视频来给孩子们上课,视频中清楚的介绍了医院里的每一个岗位,双休日天天妈妈还组织孩子们参观了她们的医院,经过这样一个细致的培训,孩子们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了。
分析:经过之前的岗前培训,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了生活经验的基础,孩子们玩起游戏也是顺手了很多,回忆之前几次活动,教师一直在强调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表扬更多的也是“医生”的工作,忽略了游戏中另一个角色的存在,所在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争抢现象。为此我特意花了好几天走访了各个班级,希望能在其他班级的班级管理中得到一些启发。
今天我值班
吃过午饭,我与往常一样路过邻班,他们正在评选下周的值日生,场面热闹极了。我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随后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制作了一张“工作安排表”的表格,孩子们可以根據工作表轮流上岗,孩子们显然都很兴奋,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这样一来,我们的儿童医院变得有序多了。但问题也接踵而来,今天医院的病人特别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但是久久不见医生的踪影,只见楠楠一手拿着一筐药盒,小跑着过来,一边跑一边喊:药来了,药来了……我很好奇,便上前询问缘由,楠楠显然很着急,气喘吁吁的回答到:“医院里没有药了,我去药房里拿了一些药。“说完她又投入到游戏中去了。
分析:经过不断的调整,医院角的游戏变得有序多了,孩子们会根据安排表按时到岗,但是由于场地的原因和游戏需要,所以在创设药房时将其挪至离医院角较远的位置,所以导致在取药的环节中有脱节现象。在人员的安排上,教师一味的考虑医院主角的安排,忽略了区角与区角之间的连接与过渡,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发生。
医院里的“小小快递员”
今天我看见希希拿着一个快递盒子大声吆喝着:你们的快递到了。我觉得好玩,便上前询问:“希希,你送了什么东西过来呀?”这小家伙笑眯眯的对我说:“很多很多的糖果,送给你。”我打开快递盒,这里面哪是什么糖果啊,明明就是一些美工区的珠子,于是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便笑成了一团。
于是接来的游戏“快递员”这个角色就诞生了, 看着她穿梭在各个区域中,好像一些问题都解决了……
分析:在这次“快递员”事件中,足够的反映了生活经验在孩子们的游戏中的重要性,孩子们往往会把深刻的生活影响运用到自己的游戏中,再通过游戏模仿成人的行为,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人际交往,增添有趣的生活内容,丰富幼儿实际生活经验。
三、案例反思
经历了这一波三折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有了如下的些许感悟:
1.“一个好的活动内容是游戏的支柱。”幼儿的游戏与孩子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孩子们的游戏是在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中进行提升的,角色游戏大多来源于生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主题就越广泛、游戏质量也会越高。
2.“一种好的活动材料是游戏的保障。”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一开始会对一些逼真的材料感兴趣,但当游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样高结构的材料反而会局限孩子们的想象,所以在游戏中应注重半成品材料的投放,启发幼儿利用游戏材料的能力。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3.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教师首先要端正自身对角色游戏的态度,储备足够的知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引领孩子进行活动。教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自主解决了很多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在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逐渐得到提升
在一次滨江游学活动中,孩子们看到医院里的医生在滨江路上为老年人义诊,有些孩子总是趁医生不注意偷偷的触碰那些医疗器材,回去之后更是迷上了打针游戏。“老师,我们开个医院吧!”这个提议瞬间让安静的教室闹开了锅。角色游戏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浓缩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加深生活经验的印象,更发展了其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既然孩子们对医院游戏如此感兴趣,那么就通过此活动来观察与改善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于是,“儿童医院”的故事就此展开……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医院里的“假”热闹
区域活动时间诺诺手里拿着一辆小汽车满教室乱跑,我大声喊道:“诺诺,你在干什么?”诺诺回过神看见我生气的表情,立即停止了他的闹剧:“我…我在玩救护车的游戏。”“那你的病人呢?”我继续追问,他一边挠着头,一边尴尬地回答:“没有病人,假装的……刚才天天来看病,可是没有医生,然后我就去给他打针了,但是后面大家都不要当病人了,所以我就去玩小汽车了。”听了他的解释,我突然恍然大悟,于是我开始陷入深深的思考……
分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从人的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的。但是如果孩子们没有这些经验,那么我们创设这些游戏还有什么意义呢?由此我总结出以下两点原因:1.家庭因素:虽然每个孩子基本上都有看病的经历,但是大多数家庭在看病的过程中是不让孩子参与到其中的,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区角游戏时,常常会工作不明确的现象。2.幼儿园因素:作为老师虽然给孩子们创设了他们感兴趣的区角,但是对游戏的规则、以及游戏的方法没有明确,导致后面的游戏出现了种种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医院游戏?更好的去参与游戏呢?
“热闹”的岗前培训
发现问题之后,我们就召开了一个班级“紧急会议”。“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介绍自己的看病时的经历,但是医生除了看病还可以干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找不到话可以讲,只有天天高举小手说:“我妈妈工作的地方有……”没错呀,天天的妈妈是个护士,还有什么能比走进医院更快的了解这个工作的,于是我们联系到了天天的妈妈,并且把医院角的事和她说了一遍,显然她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第二天天天妈妈带着一段医院里的视频来给孩子们上课,视频中清楚的介绍了医院里的每一个岗位,双休日天天妈妈还组织孩子们参观了她们的医院,经过这样一个细致的培训,孩子们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了。
分析:经过之前的岗前培训,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了生活经验的基础,孩子们玩起游戏也是顺手了很多,回忆之前几次活动,教师一直在强调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表扬更多的也是“医生”的工作,忽略了游戏中另一个角色的存在,所在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争抢现象。为此我特意花了好几天走访了各个班级,希望能在其他班级的班级管理中得到一些启发。
今天我值班
吃过午饭,我与往常一样路过邻班,他们正在评选下周的值日生,场面热闹极了。我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随后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制作了一张“工作安排表”的表格,孩子们可以根據工作表轮流上岗,孩子们显然都很兴奋,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这样一来,我们的儿童医院变得有序多了。但问题也接踵而来,今天医院的病人特别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但是久久不见医生的踪影,只见楠楠一手拿着一筐药盒,小跑着过来,一边跑一边喊:药来了,药来了……我很好奇,便上前询问缘由,楠楠显然很着急,气喘吁吁的回答到:“医院里没有药了,我去药房里拿了一些药。“说完她又投入到游戏中去了。
分析:经过不断的调整,医院角的游戏变得有序多了,孩子们会根据安排表按时到岗,但是由于场地的原因和游戏需要,所以在创设药房时将其挪至离医院角较远的位置,所以导致在取药的环节中有脱节现象。在人员的安排上,教师一味的考虑医院主角的安排,忽略了区角与区角之间的连接与过渡,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发生。
医院里的“小小快递员”
今天我看见希希拿着一个快递盒子大声吆喝着:你们的快递到了。我觉得好玩,便上前询问:“希希,你送了什么东西过来呀?”这小家伙笑眯眯的对我说:“很多很多的糖果,送给你。”我打开快递盒,这里面哪是什么糖果啊,明明就是一些美工区的珠子,于是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便笑成了一团。
于是接来的游戏“快递员”这个角色就诞生了, 看着她穿梭在各个区域中,好像一些问题都解决了……
分析:在这次“快递员”事件中,足够的反映了生活经验在孩子们的游戏中的重要性,孩子们往往会把深刻的生活影响运用到自己的游戏中,再通过游戏模仿成人的行为,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人际交往,增添有趣的生活内容,丰富幼儿实际生活经验。
三、案例反思
经历了这一波三折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有了如下的些许感悟:
1.“一个好的活动内容是游戏的支柱。”幼儿的游戏与孩子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孩子们的游戏是在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中进行提升的,角色游戏大多来源于生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主题就越广泛、游戏质量也会越高。
2.“一种好的活动材料是游戏的保障。”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一开始会对一些逼真的材料感兴趣,但当游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样高结构的材料反而会局限孩子们的想象,所以在游戏中应注重半成品材料的投放,启发幼儿利用游戏材料的能力。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3.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教师首先要端正自身对角色游戏的态度,储备足够的知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引领孩子进行活动。教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自主解决了很多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在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逐渐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