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1981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最容易发生错误,也是最应当发生错误的场所。错误是学生学情的鲜活反映,是生命发展的成长节点,也是教师因材施教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英语学习环境的缺乏,学习语言知识本身会出错,语言的交际运用更加会出错,导致英语课堂会比其他课堂有更多的错误,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错误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那么,作为课堂的指挥兼导演的教师,应当怎样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怎样艺术化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一、正确看待错误发生
  首先,学生毕竟还小,刚学会母语的皮毛就开始学习另一种语言,短期内是不可能直达目标的。在达到预期目标前,他们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语言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语言错误是极为正常的,而这些错误有时对语言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没有理由对学生的错误产生困惑和不解,也没有理由完全排除学生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其次,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导致接受能力的差异。在同一班级中,有的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数理能力发展早一些。即使在同一学生身上,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语言能力、空间能力、数理能力等在同一学生身上,有的发展快一些或早一些,有的发展慢一些或迟一些。一般而言,发展迟缓的那个方面,出现错误的几率就会多一些。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不该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批评的对象,更不该把错误当成惩罚学生的理由,而要善待发生错误的学生,认真分析并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最好能把错误转化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
  二、合理把握纠错时机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是有错必纠,二是对错误听其自然。前者只管语言形式,不管语言内容,挫伤了学生语言交际运用的积极性;后者只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难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那么,何时应该纠正学生的错误?笔者认为,这不仅与课堂教学期待的目标相关,而且与课堂教学活动类型相关。如果教师期待的活动结果是学生在活动中或活动后能流畅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教师就不应该有错必纠,而应该在学生完整表达思想之后才纠正错误。如果教师过多地介入学生“说”的过程,势必会影响学生流畅地用英语来表达。反之,如果教师期待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准确地使用目标语,那么及时纠正错误就是必须的。
  1.教师及时纠错
  根据刺激——反应——学说,学生从学习英语的第一天起,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句型,都要求学生理解得确切,模仿得准确,表达得正确。模仿和感知是外语学习的基础,熟练的技巧是通过不自觉的重复而达到自动化的结果。及时利用反馈信息进行调控,把握纠错的时机,适当地指出学生语言运用的优缺点,并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以鼓励为主,激发尽可能多学生英语学习的愉快情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外语的意愿和信心,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2.教师缓时纠错
  在进行意义操练时,学生在教师的半控制下,对学到的语言项目进行活用练习,目的在于检查对所学语言项目的意义和结构是否真正理解。因此学生进行自由交谈或连贯问答的表达过程中出现一般性语音、语法错误,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来纠错,而应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疏导,把错误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并针对错误的原因分别处理。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传递信息上,需要一种不间断的语境进行交际,更需要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应该在活动后宽松地予以纠正,而不至于打乱学生的思路。这样可保持学生说话思维的完整性,不致因纠错而中断。同时有些学生在进行英语表达时,心理负担重,对口语或发音缺乏自信,怕出错而引人发笑,这类学生大多自尊心较强,性格内向,教师宜采用课后单独指出的委婉方式为好。
  总之,纠错需要时机,更要适时、适度。
  三、尽量使学生少犯错误
  尽管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错,但如果学生出错频繁,不仅加大教师负担,而且如果纠错不当还可能导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非常不利。因此我认为最好的纠错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尽量使学生减少出错。
  1.预计错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找出难点,预先估计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提醒学生,并反复操练,减少出错概率。
  2.营造宽松氛围。众所周知,人在紧张和恐惧状态下更容易出错。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挖苦, 多肯定、少否定。鼓励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多用“Good”、“Wonderful”、“Great”、“Excellent”等评价语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消除恐惧,让学生轻松上阵,体验成功的快乐,能有效降低出错机会。
  3.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教学环境的基础。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学生便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便有学好英语的渴望,注意力便会高度集中,学习效果自然更好,出错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总之,语言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窗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部分,是学生学习语言、内化知识的外显反映,是学生走向完美的路标。它不是一种消极无益的因素,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因素。只要教师认真分析、有效利用这一因素,艺术化的纠错,人性化的教育,便能使学生树立自信,激发热情,更好的快乐学习,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责编 夏 天)
其他文献
一、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  二、设计理念: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爱动爱玩,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想想、画画,而追求一种有特色的美术课。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更趋向于理性,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本课就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联想的契机和出发点。通过视觉接触、欣赏感悟、多维想象、创造表现等步骤,巧妙地利用实物的重组、拼凑来进行联想,表现出有趣的造型来,这不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也是一个极具开发
从浩渺的历史长河中窥探教育,不难发现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伴随着人文因素的陶冶,循环着爱的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在语文学科中,通过文本内容传达出的不是单调、乏味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篇篇富有人文内涵的作品将爱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个中国人都会为之欢呼雀跃。这就是爱国
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写文章、写话,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我手写我心。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有人说作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哪个文学巨匠是从学院里培养出来的呢?确实如此,生活的阅历、深刻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才是他们写作的源泉。  当下,许多学生一提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拿起笔就如挤牙膏般举步维艰。“小学生、中学生大都怕作文,厌作文,恨作文”之类的论调并没有事实依据,而有夸张之嫌。然而,如果要说学生很喜欢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费时多,效益差,学生朗读热情低,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是当前朗读教学的一种通病。根治这一顽症的良药,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全面实施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朗读训练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主体性朗读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分三
为了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为了使每一位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教师要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爱心教育把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来尊重和信任,用科学、民主的方法施教,培养高度自尊心和责任感的公民。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我总结了几条具体的做法,供同行们评论并予以指正。  一、以智慧和人格的力量赢得学生的尊敬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一方面,要精神焕发,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其特点是:课程资源自主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多元整合,体现主体性、实践性和合作性。  作为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其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精心选择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精心选择课题,选择课题是教学过程中的
我的家乡乐清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乐清民歌《对鸟》是乐清民间音乐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如何挖掘其音乐独特的审美情趣,且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新的教学元素,创设新的形式,让新一代的乐清孩子主动认识乐清民间音乐文化并喜欢它?本人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以此课为例子,归纳出以下几点策略,共同商榷。  一、方言抢答,乡韵浓浓  民歌艺术精髓在于他的地方性,特别是方言的运用。乐清的孩子用乐清方言唱乐清的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用数学思考。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两方面目标很难统一。因为知识性目标的成果是立竿见影的,而发展性目标的成果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
人类社会的进程,正是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教育教 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自然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经过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通过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让思维达到一个质的发展。通览小学数学教材,无论哪一种版本,练习课的教学在整个小